交通安全知识与实际应用
个人日记
交通安全非常重要,全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十万人,这让人很震惊!所以不论何事,安全第一。通过本年度“交通安全”知识学习,了解、掌握了不但要在交通规划、公路设计上乃至交通工程施工和运营等各个方面都要重视交通安全工作。
一.交通安全知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事故
1.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即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交通安全既受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人、车辆、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2.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 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它包括七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车辆、在道路上、 在运动中(包括停放过程中)、发生事态、违章、过失、有后果。
3.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事故死亡人数高
(2)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
(3)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
4.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内容与对象
(1).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管理研究
包括管理机制、政策、勤务和技术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
(2)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强调的是综合性,包括人、车、路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安全技术问题,一般均通过事故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
(3)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道路安全设施、车辆安全设施、驾驶员安全设施 、行人安全设施 、残疾人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环境、交通安全训练、交通安全救援与救护技术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驾驶员与道路交通安全
(1)酒后驾车
酒精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判断失误、反应不当进而危及行车安全。
(2)疲劳驾驶
疲劳会使驾驶员的驾驶机能失调、下降,反应不灵敏,对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
(3)超速行驶
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道路条件所允许的行车速度,当到达弯道或遇到意外情况需要减速的时候,往往无法立刻减速,造成事故发生。
(4)交通参与者与交通行为的管理
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详细规定了严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及严禁超速行驶的一些管理规定。
2.汽车与交通安全
汽车作为交通系统的主体,其结构和性能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差,就不能准确响应驾驶员的“转向使令”,当汽车受外界干扰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行驶状态。操纵稳定性差可能引起汽车摆头、转向沉重、转向甩尾、高速发飙、斜行、不能自动回正等现象,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操纵稳定性的途径有:增加轮胎的侧偏刚性、转向主销内倾和后倾、减小前轮前束值、加装转向助力装置。
(2)汽车的制动性
它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性能。主要从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3)汽车轮胎
轮胎的性能对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行驶稳定性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一般使用性能较好的子午线充气轮胎。
3.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
(1)道路几何线形
1)平面线形:直线,主要控制长度。圆曲线,主要控制最小半径。缓和曲线,一般要设超高和加宽。
2)纵断线形
主要控制最大纵坡
(2)道路结构物
1)横断面及车道数
车道数越多,通行能力越大,行车越畅通,道路状况越安全。
2)行车道宽度
车道越宽,交通事故越少。
3)路肩、分车带、路基高度和坡度及路面
这些都对交通安全有一定影响。
(3)交通条件
1)交通量:交通量越大,越不安全。
2)交通组成:一般大货车和小型客车混杂事故较多,相反单一车型事故少。
3)车速:车速越高,事故越多。
4.交通环境
交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分道路条件、交通安全设施、噪声和天气条件等 ;软环境主要是指交通管理措施如法律法规。
(三)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这章与我们工作性质关联较少,只简单了解。
1.事故调查内容与方法:内容主要是调查事故的人员、车辆、道路、环境、 过程、损失等。方法有人工、仪器、鉴定、实验、录像等方法。
2.事故现场与勘查: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有关车辆、人员及其他事物痕迹、物证所共同占有的空间和时间。现场勘查介绍了方法和过程。
3.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分析事故的原因,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安全设施等措施。
(四)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主要一般了解
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及方法:评价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这两项指标对事故量、事故后果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等作出全面评价,。
2.道路交通事故预测:通过预测认识并利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事故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预防。
(五)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与保障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是在现有或未来道路上,调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道路的安全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消除安全隐患,更全面地分析安全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的扩展道路的安全空间。
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是交通事故的预防技术的延续,贯穿于道路交通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系统信息管理技术,掌握系统安全需求、运行状态及运行规律,利用系统干预技术及时探测、解决安全矛盾,采用系统设计技术、根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主要掌握:
各阶段的审计内容
1.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评析项目的控制 点、路线方案、设计标准等是否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以及备选方案的路线连续与平顺性,立体交叉、平面交叉、道路出入口分布的合理性等。
2.初步设计阶段:主要从平纵线形、视距特征、平面交叉口、立交设计方案、车道与路肩宽度、路面横坡与超高值、超车道特性、停车设施、非机动车与行人等几方面进行评估设计方案和设计规范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预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3.详细设计阶段:主要从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照明、交叉口细节设计与交通组织方案、护栏设计方案、路侧设计、路侧净距、路侧景观、施工中的交通管制方案等进行安全审计。
4.施工阶段:主要从施工区、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准备与施工方案,以及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的交通疏导方案、临时交通控制设施等几方面进行安全审计。
5.运营前的验收和运营后的审计阶段:运营前的测试项目包括在路上驾车、骑自行车及步行进行现场试验,以确保所有用路者的安全需求都得到保障和满足。在道路通车后,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的监视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缺陷点,并进行改进。
二、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应用
现在更方面对道路交通安全都很重视,近几年的公路建设中,在各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上都有详细的安排,如《哈肇公路施工图设计》中对路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及超高、加宽和最大纵坡等都按《设计规范》规定,满足道路安全的要求,还对各种交通安全标志从统一布局、前后协调牢固耐用等入手,从标志的大小、高度和反光材料的运用,加强视觉明显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并明确具体施工要求。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上也进行严格管理,像《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现在的管理规定,对酒驾、超速、超载、抢红灯等都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较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交通安全知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事故
1.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即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交通安全既受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人、车辆、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2.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 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它包括七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车辆、在道路上、 在运动中(包括停放过程中)、发生事态、违章、过失、有后果。
3.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事故死亡人数高
(2)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
(3)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
4.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内容与对象
(1).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管理研究
包括管理机制、政策、勤务和技术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
(2)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强调的是综合性,包括人、车、路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安全技术问题,一般均通过事故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
(3)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道路安全设施、车辆安全设施、驾驶员安全设施 、行人安全设施 、残疾人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环境、交通安全训练、交通安全救援与救护技术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驾驶员与道路交通安全
(1)酒后驾车
酒精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判断失误、反应不当进而危及行车安全。
(2)疲劳驾驶
疲劳会使驾驶员的驾驶机能失调、下降,反应不灵敏,对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
(3)超速行驶
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道路条件所允许的行车速度,当到达弯道或遇到意外情况需要减速的时候,往往无法立刻减速,造成事故发生。
(4)交通参与者与交通行为的管理
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详细规定了严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及严禁超速行驶的一些管理规定。
2.汽车与交通安全
汽车作为交通系统的主体,其结构和性能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差,就不能准确响应驾驶员的“转向使令”,当汽车受外界干扰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行驶状态。操纵稳定性差可能引起汽车摆头、转向沉重、转向甩尾、高速发飙、斜行、不能自动回正等现象,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操纵稳定性的途径有:增加轮胎的侧偏刚性、转向主销内倾和后倾、减小前轮前束值、加装转向助力装置。
(2)汽车的制动性
它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性能。主要从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3)汽车轮胎
轮胎的性能对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行驶稳定性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一般使用性能较好的子午线充气轮胎。
3.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
(1)道路几何线形
1)平面线形:直线,主要控制长度。圆曲线,主要控制最小半径。缓和曲线,一般要设超高和加宽。
2)纵断线形
主要控制最大纵坡
(2)道路结构物
1)横断面及车道数
车道数越多,通行能力越大,行车越畅通,道路状况越安全。
2)行车道宽度
车道越宽,交通事故越少。
3)路肩、分车带、路基高度和坡度及路面
这些都对交通安全有一定影响。
(3)交通条件
1)交通量:交通量越大,越不安全。
2)交通组成:一般大货车和小型客车混杂事故较多,相反单一车型事故少。
3)车速:车速越高,事故越多。
4.交通环境
交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分道路条件、交通安全设施、噪声和天气条件等 ;软环境主要是指交通管理措施如法律法规。
(三)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这章与我们工作性质关联较少,只简单了解。
1.事故调查内容与方法:内容主要是调查事故的人员、车辆、道路、环境、 过程、损失等。方法有人工、仪器、鉴定、实验、录像等方法。
2.事故现场与勘查: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有关车辆、人员及其他事物痕迹、物证所共同占有的空间和时间。现场勘查介绍了方法和过程。
3.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分析事故的原因,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安全设施等措施。
(四)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
主要一般了解
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及方法:评价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这两项指标对事故量、事故后果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等作出全面评价,。
2.道路交通事故预测:通过预测认识并利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事故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预防。
(五)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与保障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是在现有或未来道路上,调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道路的安全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消除安全隐患,更全面地分析安全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的扩展道路的安全空间。
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是交通事故的预防技术的延续,贯穿于道路交通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系统信息管理技术,掌握系统安全需求、运行状态及运行规律,利用系统干预技术及时探测、解决安全矛盾,采用系统设计技术、根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道路交通安全审计主要掌握:
各阶段的审计内容
1.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评析项目的控制 点、路线方案、设计标准等是否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以及备选方案的路线连续与平顺性,立体交叉、平面交叉、道路出入口分布的合理性等。
2.初步设计阶段:主要从平纵线形、视距特征、平面交叉口、立交设计方案、车道与路肩宽度、路面横坡与超高值、超车道特性、停车设施、非机动车与行人等几方面进行评估设计方案和设计规范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预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3.详细设计阶段:主要从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照明、交叉口细节设计与交通组织方案、护栏设计方案、路侧设计、路侧净距、路侧景观、施工中的交通管制方案等进行安全审计。
4.施工阶段:主要从施工区、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准备与施工方案,以及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的交通疏导方案、临时交通控制设施等几方面进行安全审计。
5.运营前的验收和运营后的审计阶段:运营前的测试项目包括在路上驾车、骑自行车及步行进行现场试验,以确保所有用路者的安全需求都得到保障和满足。在道路通车后,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的监视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缺陷点,并进行改进。
二、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应用
现在更方面对道路交通安全都很重视,近几年的公路建设中,在各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上都有详细的安排,如《哈肇公路施工图设计》中对路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及超高、加宽和最大纵坡等都按《设计规范》规定,满足道路安全的要求,还对各种交通安全标志从统一布局、前后协调牢固耐用等入手,从标志的大小、高度和反光材料的运用,加强视觉明显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并明确具体施工要求。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上也进行严格管理,像《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现在的管理规定,对酒驾、超速、超载、抢红灯等都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较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文章评论
淡然一笑
介个俺的好好瞅瞅[em]e12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