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虚怀若谷》我写旷朗无尘老师(下)

友谊如诗

 写在前面的话:在写《淡泊明志,虚怀若谷》我写旷朗无尘老师(下)这篇日志时,我把无尘老师父亲的书法放在日志的开头。字如其人,无尘老师父亲的字刚毅,柔润,灵动 洒脱,亦说书法,亦彰人格。
厚道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老一辈留给儿女的是一种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无尘老师真是有幸生在这样的书香之家。
 


 
以下是无尘老师为父亲《松柏堂书法墨迹精选》编后记

 文/无尘

 

       一直以来,想把父亲的字编辑印制成册,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搜集整理父亲的书法墨迹。可惜的是父亲早年许多墨迹未能妥善保存,散失无几。手边最早的墨迹是一九六五年春父亲给我的一本《算术指导》上写的封皮。十二年后的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有《悼总理诗》等三幅作品。又十二年后的一九九二年有一幅《清明诗》。再十二年后的二零零五年书写了王羲之《草诀歌》和《千字文》等。三个十二年,这期间保存下来的只有父亲给家人的部分书信。其他的墨迹只字无存。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父亲给我写的一幅“鲁迅悼杨铨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那雄健的书体犹在眼前。父亲给村上人写过许多比如对联之类的,有一副“在世勤劳堪赞慰,没后英灵贯长虹”,是一位故的老者写的挽联,至今与老者亲属提及仍听赞不绝口,可惜都没有保存。记得父亲还给邻村某人写过一幅中堂对联,内容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亲睹父亲挥毫,至今记忆犹新,也不知作品是否还在!

      目前收集到的作品大部分集中在2004~2014这10年之间。其实,父亲笔力最为潇洒矫健的时期应在1978年到2003年之间。这期间,父亲的书法艺术可以说达到了高峰。但这个时期的作品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正如我的女儿翌玲在《序》中所言“在当时温饱还没解决的情况下,爷爷乃至许多人忽略了书法文化的意义。这和几十年所遇的不公正待遇有关,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和几次搬家,使爷爷很多书法只字难寻,许多作品,许多关乎书法的立论都只能在后来的记忆之中”。可想而知,在当时极其困苦的生活条件下,每日劳累,柴米油盐尚不能满足的农家人,谁还能有心去研究书法的价值!虽如此,父亲对于书法的执着并未因为环境的困苦而放弃,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利用劳作之余,潜心研习,临池不辍,“在八十多岁高龄企及了艺术和文化的双重高度”。关于《序言》,这次整理编辑《松柏堂书法墨迹精选》,特委托我的长女翌玲作序,并联手整理。玲儿不负重托,为爷爷的书法人生涂上了精彩的一笔,可谓功不可没!还有我的几个弟弟等,不同程度地为作品的收集均做出了努力。

这次选编的父亲的作品,如《中华腾飞》等计六十多件,其中多为手迹。另有家书五封,信封一个,书封题字两件。之所以收集内容多为手迹,也包括家书,乃是因为,这些手迹和家书记录了父亲的翰墨情怀,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工作负责,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以及关爱家人,热爱生活,刻苦勤劳的优秀品质和人生态度。阅读家书,欣赏父亲书艺的同时更是重温父亲对儿女孙曾及家人的殷切期望,感受大爱如山亲情温暖。

      自古以来,最美的书法不在书展之列的刻意之作,而在纵情放怀之信手拈来。此次收集多以手迹为选亦有是因。

这次收集还有一个特点,即:相同的内容,有的选录了好几幅,比如“神六”、“百字铭”、“中华腾飞”以及“松柏堂”等,虽说内容相同,但章法各异,走笔各呈精彩,神韵自得,每个版本都有其一定的观赏价值。

《松柏堂书法墨迹精选》印制前夕,父亲寄来了才写的几幅字,内容是以前写过的“玉带粼粼出洞天”那首诗。和以前的墨迹相比,父亲现在的字更如钢钩铁画,万岁枯藤。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古拙之美,已入化境

关于父亲的书艺和品质,借此略述一二。有一年,我家的门前突然来了一辆大卡车,父亲从卡车上下来了,父亲的自行车和两个卖菜的大草笼也在车上。我们以为是父亲的朋友路遇把父亲捎回来了。于是赶快给客人做饭,吃了饭,客人开车走了,父亲才说是那人的车把他撞了。还有一次,父亲给生产队修剪树木,下工时父亲没有带回当梯子用的小推车,村人还叮嘱“不敢放在路上,小心被人拿走了”父亲不以为然说,“我不拿别人的东西,别人怎么会拿我的东西”,结果,车车还是丢了。父亲的天良和正直,使他看待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他总是把人都往好的想。尽管丢失了小推车,尽管父亲被人家的车撞了还热情款待,但这些细微的事儿却折射了父亲纯正无邪的人生品质。

      字如其人,父亲做人的品质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刚毅,柔韧,灵动,甚或龙蛇跃然,妙笔横生。

      书法是一种艺术,是艺术就要讲究美。以前常听父亲论字,“大字要魁伟劲沉,小字要疏散玲珑”,父亲还给我们讲,“字无论如何,总要给人以美感,如若丑陋不堪则难以入目。一点一画,皆不可失所。骨肉匀称,结构合理则神韵生焉。”

      历代书家中,父亲最崇拜王羲之和于右任。父亲说,书法之美,古代莫如王羲之,近现代莫如于右任。所以父亲手边收藏右军及于氏法帖最多。也许是一种对于书法的认识,一种对于艺术的世界观,一种对书法之美的追求,父亲认为,无论正草隶篆,“须使笔笔皆有准绳”。父亲还说,书之要统之于骨气,骨气洞达则疏密肥瘦皆宜。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生酷爱书法却淡泊名利,从不趋炎附势。父亲没有一般书家恁多头顶的光环,但父亲的字却毫不逊色。所以整理编辑父亲的字,不惟传承书艺,更是对父亲人品的一种印证。

这次编辑,特附录了著名书法家黄平学先生为父亲写的中堂寿联,也附录了著名书法家魏胡子伯庆为父亲题写的“松柏堂”,借此以表敬谢!

      父亲一生不辞艰辛劳苦功高,父亲的书艺、人格将是我以及我辈后人永远的鞭策。我爱父亲的字更爱我的父亲,值此中秋八月,兰桂齐芳,父母双亲八十六岁华诞,《松柏堂书法墨迹精选》同时问世,谨此为记,献礼父亲生日!愿松柏堂书艺长青,愿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永远风骨硬朗!

 

                                                                           公元二零一四年岁次甲午中秋八月 得印


 

看过无尘老师的父亲的照片,八十六岁的他是一位
精神矍铄,正直善良,且学养深厚的老人。
如瞻观人间神品,松柏精神,老人家真了不起!  松柏精神,墨香留芳。

 松柏堂书法墨迹节选一小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一部凝聚了老人一生心血的著作,一部聚集了家人情感的书作。老人的书法遒劲有力,行云流水。他老人家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传世之宝,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欣赏的同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洛神赋》中的句子: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松柏精神 壁立千仞——————


以下附上无尘老师日志一篇:《香生苦寒 》

香生苦寒 

 

    那时冰花美,而今榴火红。绿叶展新姿,风信报香生。

    从阴历正月十五到前四月初,忙碌了整整两个多月,老家门房的改建终于可以画一个大句号了。

    这其间,拆旧、定磉,装基础,打地圈、贴体(包括修筑后院围墙)、浇筑梁柱通过、上楼板、处理屋顶、内粉、贴瓷、装水、打地面垫层、装磨水磨石、处理门前地面,安装门窗、装电,还有搭建门房和正屋之间的不锈钢玻璃天棚,前前后后,可谓“马不停蹄”,直到基本完工。所有的环节,都按计划进行,建成后的效果,虽有不足,但基本如愿以偿。

    想我第一次盖房(1978年),只有土木结构的三间,一间做厨房,一间做居室。从老屋里拆来的一付旧房门安在了这三间的后墙上。我自己再加盖了个小门楼,用细木棍做了个栅栏当前门。有村友戏言曰,这是他见过的最小的门楼。

    第二次盖房(1983年),算是“正规”的门房,土木结构,并安装了当时很时兴的架子车门。

    第三次(1998年),拆了第一次所盖的三间,如《心愿》一文所述,盖了一平一拱的正房。正房的中门是个木制的四开门。为了安全,后来在四开门的外面再加了一道卷闸门。

    这一次(2012年),算是第四次了,除过改建门房,还安上了铁大门,门上还特意订做了钛金制作的门神——秦琼、敬德。非吾迷信也,是想宁子和齐子两小回来了,让孩子们欣赏,欣赏制作工艺,了解历史人物,了解秦琼敬德是怎样当上门神的。对,还有——有了铁大门,娃们的车回来了,就可以直接开进来了!这次修建,还圈了后围墙,于是,心遂愿了。

    这次施工,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家。所以,吃饭便成了我的一大难题。若只我自己,我便发挥豆浆机的作用,打两碗玉米糊糊——这糊糊的内容也很丰富:主料是玉米糁,辅料有大米、黑米、香米、枸杞子、白豆、绿豆等。每次打两碗,分两顿吃,再炒个菜,用微波炉热个馍即可。有时候不想做了,便去街上吃羊肉。还有买回来的“八宝粥”,一顿一听,亦可享用。若有工人同餐,以我的厨艺便不敢为炊了,于是,街上的餐馆便是理想的去处。

    这次修建门房,时日持久,事务繁多,身体的劳累那是必然的了。每早起,先要烧好开水,待工人来了,泡茶,侍饮,开工后再给每人发上一盒烟。然后就是那些碎琐活儿了。忙上一天,到了晚上,还要洗涤脏了的衣服,忙毕,也就夜半不远。工程后期,腰、腿,也便开始抗议了。有一天用架子车给屋内推土,不敢贪多,因为进门上坡,每次只装十锨土。有次推着车刚拐过弯上坡,突觉右小腿后部像被飞来的石子猛击了一样,疼痛非常,立马便走不成路了。站在那儿想了半晌,哪来的石子呢?真是想不通,怎么会受伤呢!当天,活是干不成了,晚上,就用热水和热酒敷敷伤处,在家自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先生有言在先,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拐着腿,仍然忙活着。结果,腿脚便肿了。这下不敢马虎,赶快去了镇上的骨科医院。医生说,软组织损伤,贴了药,再开了吃的药,如此再三天,贴药处出现紫斑,脚心处也发紫了——可能是里面损伤处出血了。赶快打电话咨询四医大毕业现在部队医院工作的五弟,回说,“到县上做个彩超,看看血管”。结果,血管无大碍,还是软组织损伤。县上的医生否定了镇上医生的疗法,另行开了药,要我回家好好休息,把脚尽量放在高处。回到家,我告诉了五弟检查的结果,并叮嘱,只能他知道,不要告诉家人,免得担心。但,还是被家人知道了。药,我按时服用,“把脚放在高处”,却没有做到。所以,而今摸着受伤处的肌肉有点硬硬的,走路也微觉不适,怕是要慢慢恢复的。

    当时,受伤并没有影响心情,因为我从来都是乐观的。我仍然忙活着,我给工队的年轻人说,我的腿受伤了,我的手还好着呢!要想住新屋,哈哈,岂能不付出!

    乐在于志,业精于勤。锋出磨砺,香生苦寒。从第一次盖房到今,时间整整跨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三十多年,我从年轻走到了花甲。三十多年,可谓人生一辈子。不信,你看那“”字怎么写!

    盖房的经历是苦累的,但苦累的结果却是美好的。盖房的历程也见证着我的人生,见证着我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出困境,走向我期望的光明。

    而今,看着辛苦换得的成果,我的心是甜的!

 

                                     岁次壬辰前四月廿六日无尘

 附自拍门房新照:

图片

柿树枝叶茂盛,冬青葱绿。哈,这门口的碌碡还没顾得挪呢

 

图片

 


秦琼敬德,谢谢你们坚守岗位

 

图片

绿叶展新姿

 

图片

图片



下图:远方有幸得到无尘老师亲手雕刻印章,两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梁”
图片

“临风”
 
图片 









文章评论

月儿

这样的家庭熏陶真好!钦羡敬慕。[em]e183[/em]

农父

虽未面其人,但早闻其声矣。先生性情旷达,虚怀淡泊,才高术著,令众友歆羡感佩,心向往之。也有幸凝望远方妙文

好友

[ft=,2,]无尘老师是一本厚重的书,如同老师的家乡大西北的八百里秦川,胸怀坦荡,包容大气谦虚低调不张扬,为人正直豪爽,难能可贵,是网友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ft]

好友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生酷爱书法却淡泊名利,从不趋炎附势。父亲没有一般书家恁多头顶的光环,但父亲的字却毫不逊色。所以整理编辑父亲的字,不惟传承书艺,更是对父亲人品的一种印证。”“ 父亲一生不辞艰辛劳苦功高,父亲的书艺、人格,将是我以及我辈后人永远的鞭策。我爱父亲的字更爱我的父亲,值此中秋八月,兰桂齐芳,父母双亲八十六岁华诞,《松柏堂书法墨迹精选》同时问世,谨此为记,献礼父亲生日!愿松柏堂书艺长青,愿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永远风骨硬朗!”上面这些内容,是我从内蒙大草原观光回湖北后读到的,还记忆犹新,今天读仍然感动,良好家风和优秀品格的传承,已经传到了无尘老师的子辈孙辈,很敬佩!

好友

“于志,业精于勤。锋出磨砺,香生苦寒。从第一次盖房到今,时间整整跨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三十多年,我从年轻走到了花甲。三十多年,可谓人生一辈子。不信,你看那“卋”字怎么写! 盖房的经历是苦累的,但苦累的结果却是美好的。盖房的历程也见证着我的人生,见证着我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出困境,走向我期望的光明。 而今,看着辛苦换得的成果,我的心是甜的!” 上面这些内容我全记得。无尘老师用善良、真诚、质朴、正直等诸多优秀品质教育感染着众多读者,我就是在其中。网络中和德高望重的无尘老师为友,真是三生有幸![ft=,1,][ft=,4,宋体][/ft][/ft]

大王

[em]e181[/em][em]e183[/em]无尘老师您好!

delbar

[QUOTE]引自:心灵茶汤 于2014年12月22日 10时50分51秒发表的评论 沙发,欣赏,久未看望友友,问好![/QUOTE] @{uin:2221669768,nick:心灵茶汤,who:1,auto:1}在吧

秋月

无尘老师好![em]e183[/em]

易灵子

无尘不攀缘权贵,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做人,一生朴实无华,继承父业,习练书法、刻苦学习镌刻,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奉献一辈子,堪称大家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