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之欣赏及艺术价值评估

个人日记

 


      文  薛军(自在庐主)   

 

看似简单的白纸写黑字,却是书法艺术家人生感悟、艺术天资、艺术语汇运用以及驾驭毛笔能力的最好检验;而白纸才真正为书法家提供了尽情表演的舞台和广阔无限的表现空间。

说的通俗一点,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用手中的毛笔在纸上写“字”。“一划界破虚空”。(石涛语)一划“界”出了阴阳,一划“界”出了“线”的个性,一划“界出了“线的无穷变化,一划“界”出了写字与书法艺术的根本区别。书法艺术是以文字内容来获得灵感而进行创作的。所以,书法艺术对“线”的要求要遒劲、力酣、灵动,独特之外,还有粗细,方圆,曲直,疾除、“冷热等不同,它不仅对书法艺术的表现力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书法艺术的风格的形成,思想内涵挖掘等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欣赏书法,也许不少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欣赏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看那种方法最科学,效果最好,能够完全欣赏并领悟到书法艺术之真谛,最多、最大限度的得到书法艺术美的享受,对于书法艺术欣赏,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谈到书法欣赏,以我个人之见,可以“先从大到小,再小到大”去欣赏。                                                 

就是说首先从宏观,从整体上对书法作品进行审美分类,去把握它的层次。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走展厅,面对很多作品,可能会出现“留不住眼睛”的现象。突然,你会在一幅作品前停下来。其实,你并没有仔细欣赏到这件作品到底好在哪?只是凭着审美经验在很短时间判断出它是一件好作品,有独到之处。(审美经验是靠长期学习积累,是一种直觉。)这就是从宏观、从直觉来判断和把握的。而审分类,总的来讲,艺术审美可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阳刚之美的代表作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北魏时期的碑刻《始平公造像》等;阳柔之美的代表作有汉隶《曹全碑》,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等。这只是大的美学分类,当然,还可以分得更细;如“圆浑”的代表作有《泰山金刚经》,如“空灵”的代表作有钟繇的《田丙舍帖》,“含蓄”的代表作有伊秉绶的隶书;其次还有“冲和”、“豪放”、“简疏”、“高古”、“飘逸”等等。而面对审美经验丰富、审美层次较高者,还可以欣赏体味到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或质朴、飘逸传达出恬淡、浪漫的老庄思想;或儒雅、端庄,传达出中合为美的儒家思想;或含蓄、沉着,传达出不食人间烟火的佛教思想优秀作品,经典作品不仅能展现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还能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章法。谈到章法,人们自然会想到有行无列(行草书)有列无行(隶书)、有行有列(楷书)、无行无列(狂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四边留白,这些传统章法形式。为了更加强烈的表现其张力,四边不留白,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应给以肯定和鼓励。然而,尽管所书写字体不一样,对章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书写什么书体,运用什么章法,保证章法的完整无缺,注意起承转合,做到饱满充盈,自然合理,这是对章法最基本的要求。一幅书法作品,无论大小,都应该是独立完整的艺术品,就如同完整的“气场”一、不仅有“收气”,还要有“放气”。应该做到,神完气足,充盈饱满;不能出现断气、漏气、散气等明显缺憾。如三个大字或三个重墨字形成一条线,不管是平线,还是斜线,都会割裂作品的完整性,出现断气。如作品四个角,字不能太小,墨色不能太淡,否则就会出现漏气、散气。如两条以上的竖划,依次在两行相近的位置出现,就会使作品出现断裂散气。应该做到,气息畅达,衔接自然;对上下之承接,字体之开合,左右之顾盼,行间之协调,都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三气韵生动,左右协调,自然和谐。不能出现横向或斜向,由于色之浓淡,字体之大小,线条之倾斜,相似或者化一所致的“断裂线”,割裂作品的完整或使作品出现“漏气、残缺”等不总之章法要做到:气韵生动,承接自然,左右辉映,气息畅达,神完气足

再次是墨色。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墨法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墨分五色:黑、浓、干、湿、淡,外加白即为六彩。由此可见,对于墨色的表现力以及墨色的恰当运用已是由来已久,也是书法艺术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字体不同,对于墨色的变化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是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都应该有墨色之变化。不过,楷、隶、篆三种字体墨色的变化相对较小,对比也不是很强烈;而行书、草书则相对要求墨色对比强烈,变化强烈。笔者以为墨色运用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浓黑焦干,可表现悲壮、激愤之类的文词内容。如颜真卿之《祭侄文稿》。二、涨湿重竭,可表现淋漓痛快、情绪变化极大的文词内容。如王铎的行草书作品。三、黑干竭淡、或纯淡墨,可表现空灵、淡雅之类的文词内容。如董其昌的行草书作品。用墨大致如此,但依然可以说:墨无定法。墨色主要根据文字内容、字体、表现形式以及情绪的变化、章法的需要而定,以能最彻底、最丰富地将作品的思想内涵、情绪律动、艺术形式传达的淋漓尽致为佳。墨色是为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服务的,最忌为表现墨色而纯墨色表演的游戏行为,那仅仅是哗众取宠之类的杂耍,雕虫小技,是书法艺术创作不屑的。要充分认识墨色的丰富性、科学性,发挥其表现力,一切为书法创作服务。对于墨色,既要追求变化,要做到过度自然,看似无变化却有微妙之变化(如楷、隶、篆字体);既要对比强烈、变化丰富,又要平稳自然,合情合理。而用水力求恰到好处为佳,“润含春雨,干裂秋风”(黄宾虹语)。做到浓不板滞,湿不臃肿,干不枯燥,淡不薄浮。根据需要,追求变化,强调对比,注意呼应,整体要浑然天成。

                                                    

四、是结字。谈到,是书法艺术欣赏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虽说所书写的字体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对结字如: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还有包围半包围结构等字体的处理还是要认真研究并熟练掌握,巧妙运用的。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家不仅能将汉字的结构完全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中来,而且,还是将汉字结构巧妙融入到他那鲜明风格特点之中皎皎者。如黄山是“秋蛇挂树”呈放射状苏东坡是石压蛤蟆字体扁方,左低右高,颇感压抑。仅仅用左右均衡、紧收中宫、重心平稳等传统审美要求来处理书法字体结构,这是远远不够的。字体的结构特点也不是固定不变,左右结构有时可以改变成上下结构,上下结构有时也可以变成左右结构。如(桃)、“枩”(松)、“”(腰)、“”(野)、“(庭)、等。这就使书法结字演生出;移位、异体、简减、变形、等表现手法。有时独体字,或上下结构的字、却要写得宽阔、博大;有时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却要写得紧收窄瘦。如何变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墨守成规。看一个字写得是否成功,是要看它与周围四五个字的协调,而不是孤立看它是否好看。所以对结字的处理要求,左右之变化,上下之开合以及相邻字的书写,都应该是匠心独运,巧妙自然,笔随情走,意从情生,既要变化丰富,又要承接顺畅。总之,要做到生动、自然、合谐、统一。

五、是线条。线条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技术语言,没有高质量的线条,就没有书法艺术可言。必须做到劲健、力酣、灵动并富有弹性;做到粗而不肿,细而不飘,急而不浮,徐而不滞;更不能出现钉头”、“鹤膝”、“鼠尾”等病态用笔这些都是对线条最基本的要求。“线”一个书画家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须首先要解决“线”的问题。真正的书法艺术家,“线条”首先要作到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可以讲是前无古人,横无来者”。也就是要做到“新”你的“线条”古人没有,现代人没有;是你个人感悟到的。但是,具备“新”并不能等同美。必须在“新”的基础上经得起传统审美的检验。只有具备“新具美的“线”才是成功的;只有解决好“线”,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书法艺术。“线”要经得起传统审美之检验,不能太刚直,太薄脆;要富有弹性,富有张力,是“富有意味形式”的线条。更要富有特点,如同样是竖划,欧体直,颜体向外弯(相向),褚体向内弯(相背);颜体粗而圆,褚体细而方。《祭侄文稿》的线“热,《黄州寒食》的线“冷”;而董其昌的行书其线条给人以平和,温文儒雅;倪元璐的行书其线条给人以豪迈,富有张力。楷书、隶书相对行笔徐,行书、草书相对行笔急,而这些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法创作,文词内容是载体、是素材,是打开书法艺术创作大门的金钥匙。换言之,书法创作的灵感是靠作者对文词内容的理解、体悟而产生的。如同话剧演员靠不同的台词来塑造不同的角色。而美学境界、思想内涵是书法作品灵魂。线条、结字、墨法、章法这些艺术语汇和技巧都是为表现思想内涵,美学境界服务的,表现什么样的美学境界,思想内涵,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汇和技巧,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冷峻的线条,热烈的线条,稚拙的线条,流畅的线条;浓墨、焦墨、干墨、淡墨、白墨、竭墨;宽博的结字,紧瘦的结字,奇险的结字、平稳的结字;密不透风的章法,萧散疏朗的章法,众志成城,排山倒海的章法,等艺术语汇与技巧,具体表现什么样的美学境界,体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必须清楚,并熟练掌握,熟练运用。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艺术语汇和技术技巧,熟练驾驭毛笔是一个书法艺术家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基本要求。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思想、思维、哲学、美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最为典型的代表。在它概括、形象而又抽象的背后,潜存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成因。书法艺术创作以文字内容为依据,启开丰富的艺术想象;以美学境界为灵魂,充分运用艺术语汇和技巧,表现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优秀的,经典的书法艺术作品,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的文化生活。

从意境(思想及文化内涵)到章法、墨法、结字、线条,这就是所谓的从大到小,依此欣赏之后,再从小到大加以验证,看线条、结字、墨法、章法等书法艺术语汇能否传达和体现出相应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所要达到的美学境界。通过这样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对书法艺术作品的体味、欣赏,就可以对一幅书法作品做出相对客观的判定和评价。当然,提高审美水平,积累审美经验,这是前提;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与经典作品对话的能力,对章法、墨法、结字、线条等书法的基本语汇缺乏研究就很难得到相应的审美享受,更不可能对一幅书法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对其美的享受,思想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境界的领悟就无从谈起了。

全面评估书法作品,离不开艺术、文化历史、品德等重要因素。而谈到中国人的价值观,“品德”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品德”是什么?“品德”即“品质与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在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之总和。它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高尚与自私、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并发生作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也就是说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同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所以,“品德”问题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科学、客观、公正的判断,定性却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然而,笔者以为若用“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百姓利益”作为衡量标准,相对能够做出合理、恰当的判断。

一.汪精卫是大汉奸,民族败类,在道德方面肯定被钉在耻辱的历史十字架这是毫无疑义,已成铁案。

 

二.、王铎。在封建社会,“降将”则被传统儒家思想视为“二臣”,认为是“失节”,有悖于士大夫做人的第一要素。笔者以为,我们生活在文明、发达的21世纪,既要有科学、理性宽博的胸襟,又要有客观、公正的学术品质。站在当今历史纵向的高度客观讲,蒙满族也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总不能因传统思想视之为“二臣”就判定他们道德败坏,人品恶劣,甚至认为他们是奸臣。

 

三.董其昌,其书法艺术水平非常之高。但是,他纵容自己的“衙内”横行乡里,残害百姓,则被传统思想视为小过,而非大节。然而用以上三条标准去衡量,虽然不能说他道德败坏,但纵容“衙内”横行乡里,残害百姓,也是品质上有污点之人。对其书艺在历史上的评定肯定有影响。

 

四.当代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条款、道德行为规范。法律是底线,触碰则犯法,肯定道德有问题。其它则是品质有污点品德有问题,肯定不被人们接纳

 

作为高品位的学术研究,我们应该确立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前提下,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书法家和其艺术成就,重新认识传统思想道德观,并对其艺术价值作出相对客观的评判。

对于书法艺术作品的认识、评判、不应该是简单、武断,理应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认识;既不能因人而废字,也不能因字而褒人。学术研究,艺术批评,走入那一种误区,都不能做到客观、公正。

如果拿来一个人的字,在对他的身世、品格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有谁能判断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模范市民,还是贪污犯?肯定不能。即使笔迹鉴定专家也无能为力,他仅仅能够鉴出是某某人的字而已。所以,在一般意上,书法家的艺术水平与书法家的品德,是不可以划等号的;书品与人品,不存在直接关系。在这一层面,书法爱好者也好,普通书法家也好,书法作品仅仅代表一个人审美层次和审美追求,与书法家的修养、学识、悟性有直接关系,与书家的品德直接关系。然而,有一点必须指出:书法艺术要想达到很高成就,并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那么,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就发生微妙的变化。书法艺术成就的大小,书法艺术价值的高低,在艺术家学问、修养、悟性功力具备的同时,卓越的历史贡献,高尚的人格无疑对一个艺术家能否成为一代宗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薛军《相似文化背景下的王羲之与颜真卿书法研究  1999年第五期)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上遗存的书法作品可用以下几条进行有效品赏、评估:

一.文化价值:看其能否揭示、反映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展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二.历史价值:看其能否揭示、反映当时的历史史实,原本面貌,以及对历史提出新的佐证。

三.文物价值:看其能否反映不同,相同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存和当时的文化资料。

四.艺术价值:技艺精湛,意境高雅,内涵深邃

五.水平相同看知名度。

六.同一书法家看是否为精品。

七.同为精品看大小。

八.看作品品相。

简而言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的定义是:技艺精湛,意境高雅,内涵深邃,人品高尚。

作品评鉴,尤其品德给以判定,是极为复杂,要想做到客观、公正、科学是极为不易的。以上仅为个人粗浅看法,一家之言不揣冒昧,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