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较量,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孩子?
个人日记
曾有日本人这样说中国如果不搞好教育,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日本孩子的对手。这句话并不危言耸听,试想,如果教育不重要,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推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在比较贫穷的非洲部分国家,他们的高中都是免费的,试问为什么连吃不饱饭的非洲都要推行义务教育?大家自己想吧!
为什么日本人敢如此说?
回到文章开头日本人的那句话“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日本孩子的对手。”为什么一个日本人竟敢如此说话,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这句话出现在17年前,一个真实的故事,《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年8月,中日两国联合举办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负重远行,都是背10多公斤的东西,都是几十公里的路,中国孩子松松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纪律严明,咬紧牙关,一直走到头。中国孩子中途病了就哭,被送回大本营;日本孩子病了,坚持负重,不坐车,还说:“我是来锻炼的,当逃兵是耻辱!”日本孩子野外生存能力很强,到了宿营地,烧火、炒菜、煮粥,什么都会;有些中国孩子就没这两下子,饿着肚子向领队叫屈。野外探路,中国孩子只能凭指南针和地图摸索前进,有的家长怕危险,用车把孩子接走;日本的家长却鼓励生病的孩子:“你一定能成功。”
这只是一个案例,其实真实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国的孩子在世界奥林匹克可以拿金夺银,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他们这些人只是学习机器,有的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你说这样的孩子虽然是牛,但是他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吗?许许多多的事例显示出中国孩子素质与世界明显存在差异。
为什么《酒瓶门》《脱裤门》出现在中小学生当中?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们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我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面,上最好的学校、买最好的书、创造最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在我国三人之家中,相信孩子永远是第一位。可是我们花了这么大代价,真的把孩子教育好了吗?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们先后听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酒瓶门》《脱裤门》《街头门》《摸奶门》,试问,这就是我们像捧星星捧月亮一样捧出来的孩子吗?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祖国的花朵们都怎么了?这些“门”的出现,不得不让人反思,不得不令人痛心。
难道这些怪孩子吗?他们确实做错了,他们的行为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头脑冷静后我们该思考,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时代本身出了问题?
相信很多人不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教育问题,教育方式问题,包括学校、家长、社会,更多的是现在一味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吗?
据很多专家机构调研,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就是教育问题。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越来越累,心理越来越懦弱,心理抗压能力越来越小,同时在任何事情上对家长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
减负,对孩子减负,这只是一个口号,也可以说这是“教育”的一个谎言。完全可以说,减负,我们的孩子却在背道而驰的“增负”。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学习机器,他们从三岁起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学习过程,而我们说的学习,是一种摧残生命本身的一种外界干预。比如暑假加强版,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甚至还有令大人头疼的奥林匹克班。而这些的背后,是导致孩子学会了逆反心理,厌烦心理,厌学心理,甚至表现为胆小,他们怕学习,怕任何班。花季的孩子,是有玩的天性,创造的天性,而我们却用自己所谓的爱,把他们的天性扼杀在奥数,英语之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孩子称之为“小皇帝”“小公主”,在自己家里,他是最娇贵的,我们可以溺爱,可是到了社会,到了学校,难道他还是“小皇帝”吗?答案明显不是,记得北京曾有个小孩子上幼儿园,竟然连想撒尿都不会,最终尿在裤子里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我们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大错特错,如果像文章开始说的《中日夏令营》那种情况,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不会被饿死,不会被累死,而是被尿憋死,因为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不会。
你说这仅仅是溺爱吗?只能说我们的父母和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有好前途,把巨大的压力强加给孩子,殊不知我们这样不但扼杀了它们的创造能力,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更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了不健全的人。曾经有15岁的大学生,仍需爸妈陪读,你说他是天才吗?如果说他是天才,那么计算机都可以成为天才。
什么教育最适合孩子?
如果把学习比喻成化肥,相信我们仍按现在的教育方式的话,那么孩子早晚会被过多的化肥催死。所以请重视我们的教育方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除了学习特厉害,而其他却一无所知的弱能儿。我们要提高我们孩子的素质教育,全方面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当然不能忽视学习,但是学习只应该占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在很多父母对待孩子那样的全部。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人际交往,与人交流,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运动能力,生存能力,除了保证孩子的正常智力开发开发以外,还要包括孩子们的情商开发。而我们大多时候,都只注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连孩子的智商都没有关注,请大家记住,学习好不是智商高。
据美国有着百年教育经验的教育机构上海卡乐咪研究表明,孩子本身即是自发性的学习者,我们要挖掘,而不是强加给孩子,也就是说当孩子主动有想去做、有想去的欲望时,优越且扎实的学习效果才有可能发生。而游戏在目前来说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透过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他对自己、他人及所处的世界产生认知,包括所有一切相关的人、事、物。学习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理化,作为社会人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抗挫能力、人际勇气等成长技能更需要从小学习,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和成为行为习惯。在上海卡乐咪,凡是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们,都不主张个人英雄,而是强调合作、交流、分享……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主管意志强加给正处于童年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学会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让他们在一起玩中——以团队运动和合作游戏的方式,纠正孩子的性格缺失,培养孩子的社会感情(情商)、在玩中学习。 让孩子在玩中解决所面对的矛盾,以及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在此过程建立起来的观念、态度、信仰、技巧和手段,将适用于人的一生。孩子在玩中学到的东西,要远远超过课堂上学的知识。
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东西源自课本?难道合作行为、创造思维、生存能力、运动阳光、社会情感和人际勇气都来自课本吗?希望借这篇文章,能引起我们对自己孩子教育方式的反思,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素质型人才,而不是无知,无能的社会弃儿。
为什么日本人敢如此说?
回到文章开头日本人的那句话“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日本孩子的对手。”为什么一个日本人竟敢如此说话,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这句话出现在17年前,一个真实的故事,《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年8月,中日两国联合举办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负重远行,都是背10多公斤的东西,都是几十公里的路,中国孩子松松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纪律严明,咬紧牙关,一直走到头。中国孩子中途病了就哭,被送回大本营;日本孩子病了,坚持负重,不坐车,还说:“我是来锻炼的,当逃兵是耻辱!”日本孩子野外生存能力很强,到了宿营地,烧火、炒菜、煮粥,什么都会;有些中国孩子就没这两下子,饿着肚子向领队叫屈。野外探路,中国孩子只能凭指南针和地图摸索前进,有的家长怕危险,用车把孩子接走;日本的家长却鼓励生病的孩子:“你一定能成功。”
这只是一个案例,其实真实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国的孩子在世界奥林匹克可以拿金夺银,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他们这些人只是学习机器,有的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你说这样的孩子虽然是牛,但是他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吗?许许多多的事例显示出中国孩子素质与世界明显存在差异。
为什么《酒瓶门》《脱裤门》出现在中小学生当中?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们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我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面,上最好的学校、买最好的书、创造最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在我国三人之家中,相信孩子永远是第一位。可是我们花了这么大代价,真的把孩子教育好了吗?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们先后听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酒瓶门》《脱裤门》《街头门》《摸奶门》,试问,这就是我们像捧星星捧月亮一样捧出来的孩子吗?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祖国的花朵们都怎么了?这些“门”的出现,不得不让人反思,不得不令人痛心。
难道这些怪孩子吗?他们确实做错了,他们的行为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头脑冷静后我们该思考,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时代本身出了问题?
相信很多人不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教育问题,教育方式问题,包括学校、家长、社会,更多的是现在一味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吗?
据很多专家机构调研,我们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就是教育问题。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越来越累,心理越来越懦弱,心理抗压能力越来越小,同时在任何事情上对家长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
减负,对孩子减负,这只是一个口号,也可以说这是“教育”的一个谎言。完全可以说,减负,我们的孩子却在背道而驰的“增负”。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学习机器,他们从三岁起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学习过程,而我们说的学习,是一种摧残生命本身的一种外界干预。比如暑假加强版,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甚至还有令大人头疼的奥林匹克班。而这些的背后,是导致孩子学会了逆反心理,厌烦心理,厌学心理,甚至表现为胆小,他们怕学习,怕任何班。花季的孩子,是有玩的天性,创造的天性,而我们却用自己所谓的爱,把他们的天性扼杀在奥数,英语之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孩子称之为“小皇帝”“小公主”,在自己家里,他是最娇贵的,我们可以溺爱,可是到了社会,到了学校,难道他还是“小皇帝”吗?答案明显不是,记得北京曾有个小孩子上幼儿园,竟然连想撒尿都不会,最终尿在裤子里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我们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大错特错,如果像文章开始说的《中日夏令营》那种情况,很可能我们的孩子不会被饿死,不会被累死,而是被尿憋死,因为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除了学习,他们什么都不会。
你说这仅仅是溺爱吗?只能说我们的父母和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有好前途,把巨大的压力强加给孩子,殊不知我们这样不但扼杀了它们的创造能力,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更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了不健全的人。曾经有15岁的大学生,仍需爸妈陪读,你说他是天才吗?如果说他是天才,那么计算机都可以成为天才。
什么教育最适合孩子?
如果把学习比喻成化肥,相信我们仍按现在的教育方式的话,那么孩子早晚会被过多的化肥催死。所以请重视我们的教育方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除了学习特厉害,而其他却一无所知的弱能儿。我们要提高我们孩子的素质教育,全方面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当然不能忽视学习,但是学习只应该占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在很多父母对待孩子那样的全部。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人际交往,与人交流,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运动能力,生存能力,除了保证孩子的正常智力开发开发以外,还要包括孩子们的情商开发。而我们大多时候,都只注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连孩子的智商都没有关注,请大家记住,学习好不是智商高。
据美国有着百年教育经验的教育机构上海卡乐咪研究表明,孩子本身即是自发性的学习者,我们要挖掘,而不是强加给孩子,也就是说当孩子主动有想去做、有想去的欲望时,优越且扎实的学习效果才有可能发生。而游戏在目前来说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透过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他对自己、他人及所处的世界产生认知,包括所有一切相关的人、事、物。学习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理化,作为社会人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抗挫能力、人际勇气等成长技能更需要从小学习,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和成为行为习惯。在上海卡乐咪,凡是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们,都不主张个人英雄,而是强调合作、交流、分享……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主管意志强加给正处于童年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学会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让他们在一起玩中——以团队运动和合作游戏的方式,纠正孩子的性格缺失,培养孩子的社会感情(情商)、在玩中学习。 让孩子在玩中解决所面对的矛盾,以及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在此过程建立起来的观念、态度、信仰、技巧和手段,将适用于人的一生。孩子在玩中学到的东西,要远远超过课堂上学的知识。
人的一生中,又有多少东西源自课本?难道合作行为、创造思维、生存能力、运动阳光、社会情感和人际勇气都来自课本吗?希望借这篇文章,能引起我们对自己孩子教育方式的反思,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素质型人才,而不是无知,无能的社会弃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