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奇穴———痞根穴——附特殊按摩手法
个人日记
痞根穴属于经外奇穴,此穴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痞块经久不愈,而其临床中还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胃痉挛、反胃、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肝炎、肝脾肿大、腹中痞块、腰痛、疝痛、咳逆、肠炎、肾下垂、便秘等。其治疗范围很广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穴位。 此穴位于胸腰部交界的位置,其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我在临床中发现腰部疼痛的病人在痞根穴处多可以摸到硬性呈条索状的筋节,特别是腰部肌筋膜炎(以前多称之为腰肌劳损)的病人在这个部位基本都有筋结,病情越久越明显,其硬度和大小与病情息息相关。临床中通过弹拨此穴位患者症状可以立即减轻,随着病情的减轻,痞根穴处的筋结亦随之变软,减小并逐渐消失。且临床中发现此穴治疗腰部肌筋膜炎可以说是有特效。。。 临床中痞根穴治疗腰部疼痛的案例很多,在此例举一个案例。辜某,女,43岁,区某领导,2011年4月18日初诊。患者每坐上十多分钟即觉胸腰部酸胀,坐的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站立活动后症状减轻。此症状已经持续三年,曾经多处医治,用过推拿、针灸、外敷药及内服中药等多种治疗。一直没有收到效果,病情有增无减。腰部CT、磁共振、彩超检查均没见异常。此患者行走活动均正常,就怕坐,甚以为苦。颏诊:双侧腰大肌与骶脊肌有轻度僵硬感,双侧痞根穴处均可触及2*2.5cm的硬性结块,局部压痛明显。腰部自主活动前屈部分受限,其它活动基本正常。此病就是一个腰部肌筋膜炎(俗称腰肌劳损),治疗用弹拨法拨双侧的腰大肌与骶脊肌,重点弹拨痞根穴,痞根每穴弹拨1--2分钟,然后顺骶脊肌用理筋手法,每次治疗15分钟左右。第一次痞根处的结块既感觉变软。每日治疗一次,两次后患者即觉症状缓解了,治疗15此后症状基本消失,痞根穴处的结块亦消失了。后该患者自己要求巩固治疗了半月,自今没有复发。我临床中治疗腰痛多配合了中药外敷和内服的,此患者不愿意内服中药,外敷药又过敏,一直没有敷药与内服药治疗,每次就是单一的推拿,故而此案例更能很好的说明痞根穴的重要性。 对痞根穴的理解,痞根重在一个“痞”字,这个“痞”字是由“否”卦演变到中医中的,“否”者,天地不交通之意。中医将这个字演化为“痞证”,痞症中医中是指胸腹部胀闷不适而外无硬结之形的症状(此是从内部症状来描述的),此证多从内部气机升降失常来论,内部气机的升降失常必然会导致经气的运行失常,经气运行失常则会郁积不通,不通故而会产生疼痛或其它不适。临床中通过推拿或者针刺痞根穴调理的就是经气,目的亦是让经气能够正常流通,通则不痛故而可以治疗腰部的疼痛或其他的一些疾病。大多将痞根穴理解为治疗包块的穴位是不正确的,从事推拿的大多可以发现在脊柱两旁会时常在一些穴位上触及包块硬结,而这些有筋结出现的穴位,其对应的脏腑会有相应的疾病,通过推拿或针刺这些部位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缓解。由此可以说明筋结的形成就是人体病气(不正常的经气)在体表的一种聚结形势。而病气在人体是由浅入深,逐渐发展的。在背部的膀胱经上有一个膏肓穴,其治疗的就是人体虚损一类的疾病,对应此二穴就会发现人体穴位的一些奇特奥妙之处。痞根就是人体疾病初始阶段,经气运行不畅,如果病情逐渐发展就会由痞根进入盲门,向上经过膈关,逐渐到膏肓而不治了。 上面这个病人的情况临床中有很多类似的病人,均是不能久坐,其他基本正常,患者常常为此事而苦恼。这种现象就是一个经气不通畅的原因,治疗就是调其经气,使经气能够正常流通则病情消失。使用弹拨时手法一定不能生硬,要柔和。因常常有一些病人或同行咨询类似情况的治疗,用此穴的一点体会谈出来,希望能够对类似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附:痞根穴】位置: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取穴法:患者俯卧位,于第一、二腰椎棘突中间,左右旁开3.5寸取穴。(背部正中与脐中平行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再往上数一节凹陷处就是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一寸相当于患者拇指背横纹处的宽度)。 〖类属〗背部奇穴。 〖位置〗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 〖解剖〗在横突间韧带和肌肉中,因位置不同,涉及的肌肉也不同。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 〖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斜刺,针尖偏向脊柱进针1.5~2.5寸,或平刺,由上向下透穴进针2~3寸;艾炷炙3~7壮,或艾条炙5~15分钟。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气血。行气活血,软坚消痞;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胸1~胸3治疗上肢疾患;胸1~胸8治疗胸廓及胸腔内脏疾患;胸6~腰5治疗腹腔内脏疾患;胸11~腰5治疗腰骶疾患;腰2~腰5治疗下肢疾患。胃痛、胃痉挛、反胃、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肝炎、肝脾肿大、腹中痞块、痞块经久不愈、腰肌劳损、腰痛、疝痛、咳逆、肠炎、肾下垂、便秘。 〖配伍应用〗 霍乱转筋:配十王穴(《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小儿痿痹:配风池穴、大杼穴、阳陵穴(《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便览》)。 崩漏:夹脊(11~21椎)、血海穴、膈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太白穴、肝俞穴、阳白穴、心俞穴、百会穴、关元穴、独阴穴、八髎穴(《针灸学》)。 翻胃:配志室穴(《医经小学》)。 腰痛:配竹杖穴、下极俞穴(《奇穴治疗诀》)。 症瘕: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阿是穴(《针灸学》)。 便秘:配关元穴、大敦穴(《实用针灸疗法》)。 〖附录〗别名:华佗夹脊穴、佗脊穴、脊旁穴、侠脊穴、挟脊穴、华佗穴。 特殊穴位对腰部有更强镇痛作用 首先说的是镇痛,除了后溪,养老,,,等常用穴对腰部镇痛外,在临床有一个特殊穴对腰部急性期疼痛病(间盘突出,急性扭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久止痛效果更快(经常给急性腰扭伤的用,而且经常就这一针)。 意外发现反应点治腰痛!意外发现反应点治腰痛!
治疗闪腰、慢性腰痛有特效的穴位与指压法 上仙点”位于第5腰椎正下方凹处,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就能使疼痛减轻。另一种方法是将双膝站直后弯曲,加压折邹顶点也有效。
推荐阅读: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