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七种思维

个人日记

人有七级思维状态,一层比一层高级,常人只具前三种.

 

1.懵懂声闻    2.逻辑思辩    3.直觉抽象


4.灵感显示    5.见闻觉知    6.心宇感应


7.归本一元

图片

 

心宇感应即是天人合一状态

最高境界 归本一元

图片

 

爱因斯坦:哲学上和逻辑上的大多数错误,

是由于人类理智倾向于把符号当作实在的东西而发生的。

 

图片

 

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

由自我的观点 产生了过去、现在、未来,

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

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图片

 

 物质、空间、时间是世人生活的3 维世界,

 3 维即人被钉死在“物质”及“自我”桩上的3 根绑绳;

 ○维即以无分别的○取代有分别的“我”因此获彻底解脱。

 因为人的分别是从分别出“我”,然后又分别出他她它,

 然后再分别出万千事物相念的。故人要回归如如自净的大道本源,

就必需除掉私我之欲,埋掉分别之心,

如滴水回归大海,永无分别。

----生命能科学

 

                                

文章评论

天地之子

[em]e183[/em] 我认为,从对暗物质的发现与科学的开发看,生命能科学应该有学习、认知、研究开发的前景。人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的过程。[em]e100[/em]

天地之子

归元洗尽一身铅华返本归元岁月无痕,回眸茫远,时空未尽,前程未卜.横生枝节也罢,轨距循行也罢,一步一天涯.当惊喜无人分享、醉后独自踉跄,那一刻,清风明月竟是知音.上上松开手,空无所依,却可无边无际.系紧扣,再无张力,恰如不舍放弃.我们放不下,所以我们走不开放不下,所以我们走不开。一代代囚在原地,像自己对自己的诅咒,解不脱的故意。推开窗扇,不拒寂寞,饮一杯清茶。温热的思绪,在九月初,织成金色情结。当光阴微醺,脚未趔趄,不如独赏一轮明月,相诉嫦娥。在岁月尴尬处换行也许洗尽铅华后的年华才值得印刻。

天地之子

[ft=,,宋体][/ft]一位园丁把一棵小树从苗圃移植出来,他剪掉枝叶,包好树根,小心翼翼地搬运准备种下去,这时候有人走过来说:“你怎么不要枝叶呢?没有枝叶以后怎么开花结果呢?树根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理性一点,既要树根,也要枝叶啊!不能执著于树根而排斥一切啊!”园丁很委屈地说:“我哪里会排斥花果枝叶呢?不把树种活,将来怎么开花结果呢?”这个人说:“我没有说不可以要树根,我是说你不能把枝叶剪掉,你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你还可以保持树根,但是你怎么能把枝叶剪掉呢?我们要全面地考虑和安排一棵树的终身成长计划,没有花果枝叶的树是没有意义的。” 树根不妨碍花果枝叶,而基础教育阶段,花果枝叶一定会妨碍树根。这正如老实大量之于蒙朴吟、解经、才艺和数理学习等,所以老实大量怎么会排斥这些呢?只是本末终始罢了,因为本末终始本是一家,但反过来,因为末后出,强调末必会排斥本,所以现在不同的声音很多。并不是说我们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意愿,只是说在一元的层面只有一种声音,在多元的层面才会有互不排斥的各种声音,否则,在一元的层面要求多元,不仅失本,即使在多元的层面也必然会互相对立,就天下大乱了。 一元笼罩多元,多元才会各得其所,这个道理简单而难明,所以大家就是担心,就是着急,就想早一点见到花果枝叶,甚至一开始就要有花果枝叶,以至于可能让这棵小树夭折。这种心情,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障碍则是可叹的。 这就叫不知本,知之未至,则行之不笃,故而有障碍。但是要知本,谈何容易啊! 所以先生说老实大量只是一个方向,尽其可能而已,不要互相攻伐,要互相赞叹。故我们推广读经,自己走过弯路,也要允许别人走弯路,去执去必,然后可以为学。先生之智慧与悲悯,我们应该体贴,然后尽心力而为之,是之谓老实大量,方可不辜负自己和孩子,不辜负圣贤和时代!

天地之子

[ft=#ff0000,,宋体][/ft]艺不载道,必功利轻佻清代大画家龚贤曰:“画要有士气何也?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不学道,文无根。不习文,诗无绪。不能诗,画无理。故知书画皆士人之余技,非工匠之专业也。”深得圣贤之意,当今百废待举,大体未建,大本未立,大道未出,老实大量读经,所以立其大者也,立此大本,末技小道才有附丽之处,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岂可无德无行而学才艺乎?但读经界提倡才艺之风日渐增长,并以此反对老实大量读经,是反其道而行之,将陷学子于浮夸虚饰之中,为害甚深,学者不可不辩也。 尤其当今文艺界受西方话语控制,而西方自十九世纪被虚无主义所笼罩后,人文社会的转型难产,工具理性使人异化,整体进入现代性的蒙昧之中,文艺思潮每况愈下,越来越消极颓废、荒谬怪诞,尽皆以拒绝崇高、消解价值为能事,加之二战后以文化战为主的冷战,西方加大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破坏与颠覆,大量输入庸俗、色情、暴力和商业的文艺作品,使中国人更加浮躁市侩,对文以载道之传统或完全不知,或大加攻伐,而文艺界,影视界,体育界明星生活糜烂,骄奢淫佚,崇拜金钱,自残自虐,自恋自杀,无所不至!加剧社会之病态与人格之分裂,令人担忧! 读经界提倡才艺,于传统六艺中开出,对此糜烂之风似皆有所免疫,甚为可喜,然因大本未立,则又陷入文人才子的习气之中,故本末倒置、尾大不掉之倾向时有表现,对本末一体之关系视而不见,对建体之事恶语相讥,出言不逊、浮泛轻佻,有违温柔醇厚之诗教,将来误导学子,与糜烂之风互为响应,使人玩物丧志,离经叛道,可预知也。 杨雄少时善辞赋,与司马相如齐名,四十岁后方悟诗无邪之理,悔少时之作,喟然叹曰:“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乃潜心向学,有《法言》传世,取“法语之言,能勿从乎?”之意,述孔门之学,跻身于儒学大家之列,韩愈更以与孟荀并列。故志于道者,而后可以游于艺,先游于艺,而后再如杨子悟道归本,则难矣!何况我们这个无本之时代! 因为本末原为一事,故老实大量读经并不反对才艺,只是要各归其位,有所次第而已,这个时代,人性泛滥,才艺泛滥,功利泛滥,收束尚且不及,还要提倡,是障道也,障道而授才艺,亦曰殆哉!

天地之子

人经常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思维与行动的关系。现在有太多的人没有行动,或者缺乏毅力。更有言行不一者。这个现象是非常可怕的。无法进入劳动光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