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谁抛弃了你!!![湖北的人都要看】[荆州的都要转】
个人日记
1985年GDP排行榜:
1 上海265亿
2 武汉198亿
3 北京165亿
4 荆州159亿
5 沈阳156亿
6 天津145亿
7 南京139亿
8 重庆126亿
9 广州124亿
10 大连116亿
11 苏州105亿
12 洛阳98亿
13 长春89亿
14 成都85亿
15 哈尔滨81亿
16 唐山75亿
17 青岛65亿
18 鞍山63亿
19 徐州59亿
20 襄樊51亿
是按照地级和地级以上市域排定。
[attachment=49280]
原荆州地区范围: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荆州,你被谁抛弃?(转)
楚文化起源于荆山,沿汉江在江汉平原腹地得到发扬光大,荆州因荆山得名,江汉平原因荆州而称为荆楚大地。对于荆州我们不说明清四大米市的沙市,不说鱼米之乡的洪湖,不说造就茶圣陆羽的天门,一座荆州历史博物馆就可以找到荆州历史的辉煌和悠远,一座荆州古城就可以说明荆州厚重的城市底蕴。荆州,楚文化的核心!荆州,荆楚大地的灵魂。
21世纪初期,荆州衰落了。我们来看一组反映2008湖北主要城市的经济基本情况的GDP数据:武汉---3960亿,宜昌---1024亿,襄樊---1002亿,荆州---620亿,荆州只相当于昔日这些伯仲城市的实力的一半多一点了。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荆州总体经济实力在湖北是仅次于武汉的,全国仅次于北京的No.4。而现在是湖北的No.4,全国150名开外!
我们来看看老荆州地区。仙桃、京山、天门、潜江离武汉都在100公里以内,离荆州基本上超过10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当时的荆州的行政区域已经压迫到了武汉的经济腹地,老荆州地区已经制约了武汉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想起来,天、仙、潜的省属直管,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为了给予武汉更大的发展空间。天、仙、潜从荆州地区分离,对于武汉和天、仙、潜都是双赢,但是却削弱了荆州的经济腹地和经济实力。天、仙、潜的省属直管是湖北发展的需要,也是大武汉建立的需要,荆州为湖北的崛起为大武汉的建立作出了牺牲。于是有了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的地市合并,这就是后来的荆沙市。荆沙市的建立可以说是荆州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对荆州特别是沙市的伤害非常巨大。天、仙、潜的省属直管是荆州开始衰落的外部因素,荆沙市的成立就是荆州开始衰落的内部因素。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变成荆州衰落的转折点。
如果说1994年只是荆州命运的转折点,那么1983年的荆门成立地级市,1996年京山划给荆门,钟祥交给荆门代管,这些就给予了荆州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说荆门成立地级市是对荆州的致命打击?潜江、仙桃是荆州连接武汉的走廊,已经失去天、仙、潜的荆州,东部走廊被切断,荆州就象一个半岛。荆山是楚文化发源地,而荆门承载着楚文化的传播路径,荆门同时是荆州北上中原的战略通道,失去了荆门的荆州等于关上了北门。而荆州的东南面基本是蓄洪区,荆州彻底闭塞了,荆州成了荆楚大地的一叶孤岛。大家看看现在的荆州地图,荆州东南是大片蓄洪区,往西和往东50公里左右是宜昌的枝江和荆门的沙洋,往北几十公里是当阳,荆州城区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带,根本就没有了经济腹地。荆州经过两次肢解后,西面的松滋,东面的洪湖加上现在的沙市,就象一个“丫”字地形,支离破碎,荆州进了死胡同!我一直记得一个网友说过和荆州有关的非常经典的一句话:荆州缺少一个强势人物。如果荆州有一个强势人物,根本就不允许荆门、钟祥和潜江那些资源丰富的财政大县市划出去,如果有一个强势人物,在天、仙、潜省属直管的时候,荆州一定要捞取足够的利益。真不知道是谁这样规划湖北,真不知道是谁这样规划了荆州。是谁抛弃了荆州?
对于1998年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我想大家一定记忆犹新,那场大水使荆楚大地一片汪洋,全国人民崇敬子弟兵的英勇顽强,崇敬于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荆州人民的切肤之痛一定是百万荆州人从蓄洪区的大转移。“舍小家,顾大家”,作为蓄洪区的荆州人民为武汉的安全为湖北的发展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可是顾了大家谁给荆州人民以小家。宜昌因水而兴,荆州为水所困,相邻的两个城市因为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我曾经和一位荆州网友聊起了荆州,我问哪些地方是荆江分洪区,他告诉我说,荆州地区除了城区基本就是蓄洪区了,我仔细查阅了蓄洪区的位置,荆州沙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公安县的全部地区、石首的江北地区、监利和洪湖的大部地区,这些是荆江分洪区的范围,整个荆州就只有江陵和松滋没有分洪区。根据国家政策,在蓄洪区内的城市、工厂等经济活动的规模是要受到控制的,道路交通这些基础设施相对于其它非蓄洪区一定落后很多。很多人为荆州去哭铁路,呼号交通,这样支离破碎的荆州怎样建设交通?在一旦出现灾害随时准备牺牲的荆江分洪区如何去发展工业?没有交通没有工业,荆州的衰落就在意料之中了。天、仙、潜的省属直管和荆门的分离,这些好的地方和好东西都被拿走了,而把蓄洪区落后的不可能发展的地区,这些应该由国家和湖北共同负担的地方交给荆州人民自己去负担,对荆州是不公平的,荆州被谁抛弃了?
分析湖北的几个经济大市,促进它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投资和资源经济,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的制约,荆州的工业只有现实地选择了轻工业,大工业和大项目基本没有,使荆州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荆州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现在这样的发展和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被楚文化浸淫的荆州人的勤劳和不屈,那就是荆州人和水作斗争产生的聪明和才智,这些才是荆州之魂。
对荆州的复兴充满希望和信心!
武汉1+8城市圈是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期盼,1+8城市圈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不可动摇的战略意义。同时,江西、湖南、安徽的区域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向南向东发展还是向中部靠拢中游移不定,中部崛起本质上只能靠湖北、河南这对难兄难弟了,同时中部地区只有呼应重庆、四川、陕西等西部省份的城市,才有可能实现其发展意图。如果是这样,那么宜昌、荆门、襄樊、十堰就是大武汉崛起的支点和纽带。宜、荆、襄三地离武汉距离大约在300公里左右,而以三地为扇面的重庆、西安、郑州和三地距离在400公里左右。宜昌、荆门、襄樊、十堰、荆州、随州、南阳、信阳是大武汉向西向北腹地发展的跳板,是连接中西部的桥梁,所以说湖北建立1+8城市圈和建立以宜昌、襄樊为副中心城市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荆州其实是“武汉1+8城市圈”和“一主两副”的受害者,荆州到武汉200公里左右,到宜昌100公里左右,夹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荆州没有多少经济腹地了。工业上武汉和宜昌的工业是互补多于共生,荆州的产业链不能兼顾两地。但是,处在荆楚大地腹地的荆州即使在分出仙桃、天门、潜江,再送给荆门、京山、钟祥以后,这些年的商品零售总额排名,仍然是仅次于武汉居全省第二位。工业是在基本上没有大工业大项目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被拉开(如果宜昌除开三峡、襄樊除开二汽),可见荆州在荆楚大地的区位优势了,湖北切莫大意失荆州了。荆州的位置太尴尬了,加入到1+8城市圈远了,依附宜昌成为“呼应汉渝”的驿站又不甘心,毕竟荆州在湖北的社会人文和楚文化的地位不是武汉、宜昌可比拟的。
那么,在搞好“武汉1+8城市圈”和“一主两副”的战略决策,湖北如何尽量减少对荆州的“伤害”?
既然仙桃、天门、潜江可以省属直管,为什么洪湖、监利、石首、公安不可以省属直管?随着三峡大坝的完工,防洪功能已经大大提高,这无疑是荆楚大地的福音,但是要在这些分洪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不现实的,洪湖、监利、石首、公安还只能以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象“福娃”这样的企业再多几个。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经济上的直接补贴,洪湖、监利、石首、公安四地应该不是负担,湖北省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他们支持。再就是武汉是荆江分洪区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对四地有恰当的付出。以四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安居乐业地过上幸福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荆州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国家和湖北省的农业政策,因为荆江分洪区使国家和湖北把荆州定位成农业城市,无意中使荆州工业受到压制,这可能是荆州没有大工业和大项目的主要原因吧。不久前,我听到荆州大声说出了他们的愿望,荆州要“工业兴市”,在湖北目前市场分割的情况下,荆州没有大环境的支持,不摘掉农业大市的帽子,“工业兴市”恐怕是雾里看花。荆州只有摆脱了荆江分洪区这个政策桎梏,才有希望真正的实现“工业兴市”。
上面是转载荆州论坛的当地人文章。
80年代如日中天的全国工业明显城市--沙市在94年合并到大农业为主的荆州地区,本想超过当时的黄石打造湖北第二大城市,发挥“1+1>2”的效果,结果弄巧成拙,工业强市沙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陵两败俱伤。组装的荆沙市在全国一片讥笑声中于96年改回荆州市,却造成今天的地名混乱,城市建设一片紊乱。站在缝缝补补过的古荆州城墙上,看着破破烂烂的城市污水横流、人车无序,那个当年威震百家讲坛的荆州哪儿去了?!
“潮打空城寂寞回”,历史是轮回的,荆州的明天是否还是现在一样惆怅?!接下来又是哪一个城市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不得而知。荆州的昨日辉煌随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去,历史的脚步匆匆而去丝毫不会停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