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8财神节 请财神 财神一早进家门
节日祝福
送来一个金元宝,送来一个聚宝盆。
财神节,迎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又增福,又进财,又保平步上青云。
财神节,求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抬头喜,出门顺,还有全家幸福运!
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嬷嬷幢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财帛星君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春节时,一般人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我国北方地区有在正月初一拜财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是日家家户户摆供品为财神祝寿,祈求财神赐福,保佑来年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幸福美满。蒲松龄在他的《穷汉词》里面描写了这种习俗:“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听缘由;听我从头说一遍,诉诉穷人肚里愁。”
七月二十二财神节,道教中这一天是财帛星君李诡祖的成道日。李诡祖去世后在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为天上星宿中的财神,在天庭的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因此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后来民间有人说这是财帛星君的生日,实际上是成道日。
财神节最早记载见于《玉匣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
《玉匣记》作者许真君,是集各类占卜之术之代表作,亦称之为《玉匣记通书》。许真君,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史书记载, 许逊得其妙要,传录于世,名之曰:玉匣记 。但是,史书也记载:《玉匣记》,后人或有增补,进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为一般假托诸葛孔明.鬼谷子.张天师.李淳风.周公.袁天罡等先贤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许真君为晋代人,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曲梁县令,后人不可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财神圣诞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时期人物。史料记载: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令。
明代临川名人伍福有诗作《谒嬷嬷幢李相公墓》也有记载: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山东地区有不同的传说。
说起淌钱眼,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的父子靠乞讨为生。有一次,爷俩一天也没有讨到多少东西,就坐在大路旁边休息。老人望着饥肠辘辘的儿子,十分心疼,无意间把手放进石壁上的一个石洞,自言自语的说:“老天爷,你就开开眼,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话没说完,就听到洞里有声音,老人被吓了一跳,迅速把手缩回来。让他惊讶的是,竟然从石洞里滚出一个元宝。爷俩在惊喜之余,对着石洞就磕头。这时飘来一个白胡子老神仙,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是岭上李相公,专门为天界看管天齐岭下的金库。石洞里有元宝,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人说:“大慈大悲的神仙呀,一块元宝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庄上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呢。”白胡子老神仙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村里人都到这里来拿元宝吧。”说罢就不见了。村里人听说后都来拿元宝,但是山里人实诚,每家只拿一个,从不多拿,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纪念李相公,人们把这个石洞叫做淌钱眼,并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这一天,都到嬷嬷幢给增福财神李相公上供,后来就演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财神节。
淄川地区有民谣《财神节求财神》: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送来一个金元宝,送来一个聚宝盆。
财神节,迎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又增福,又进财,又保平步上青云。
财神节,求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抬头喜,出门顺,还有全家幸福运!
农历七月二十二正是核桃成熟的时候,所以还有民谣《财神节摘核桃》:
白露到来财神到,财神散发金元宝
金元宝儿心气高,高挂枝头等咱敲
敲打元宝有门道,丰收在即莫焦躁
上树之前心情好,祭拜财神要记牢。
周村有传说: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姓李的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齐州(济南)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在青岛,也有类似的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五路财神:玄坛真君陕西西安终南山阿福泉赵公明(西安欢乐谷),与四名主掌招财纳福属神之合称,这也是最广泛的说法。
福禄寿三仙:又称三星,中国著名的三位神明:福星、禄星、寿星,代表吉利。
端木赐:就是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言语,以经商闻名,富至千金。
范蠡:为越国政治家,后来弃官经商致富,号称“陶朱公”。
关羽:传说其发明了簿记方法,能保护商业利益。这在台湾、南洋地区较为普遍。
寒山、拾得:合称“和合二圣”、“和合二仙”。两人为唐太宗时期的高僧,相传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身,两人情感融洽,象征和睦、“和气生财”。
财神日已到,愿你吸五湖四海之财气,拢天涯海角之秀气,
携九州方圆之福气,聚华夏文明之才气,汇碧海苍天之大气,
祝财神节财运亨通。
文章评论
山泉
[em]e1000058[/em]
太阳雨(谢绝加群)
[em]e1000064[/em]
求索意境
[em]e1000058[/em]
[em]e327872[/em]﹏**五月乾坤**﹏[em]e327872[/em]
[em]e1000058[/em]
时尚老太太
[em]e1000058[/em]
雙晖
[em]e1000064[/em]
忘记烦恼
我顶
想清静的天使
[em]e179[/em] [em]e163[/em] [em]e156[/em] [em]e160[/em]
时光不老
[em]e1000058[/em]
华姐
大赞
东方
财神节,请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送来一个金元宝,送来一个聚宝盆。 财神节,迎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又增福,又进财,又保平步上青云。 财神节,求财神,财神一早进家门。 抬头喜,出门顺,还有全家幸福运!
俏雪寒梅(休息中)
[em]e1000058[/em]
[em]e327800[/em]邦丽[em]e327800[/em]《拒加群》
[em]e1000064[/em]
一粒草芥
[em]e1000058[/em]
万事如意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