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唱诵

怡芳居

 





 
 金刚经启请

(若有人持受金刚经者先须至心念净口业等真言然后启请八金刚四菩萨名号所在之处常当拥护)

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nā)无(mó)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净口业真言注音: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
  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
唵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净意业真言
唵 嚩日啰怛诃贺斛。

净三业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净三业真言注音:
  ōng,suō wá,pó wá shú tuó,suō wá dá mó 
  suō wá,pó wá shú duó hàn。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安土地真言注音:
  ná mó sān mān duō 。mú tuó nán。 
  ōng 。dù lu dù lu 。dì weǐ suō pó hē。

  普供养真言 
  唵ong 哦yē哦yē曩nǎng 三sān婆pó缚wá 伐fá日rī啰là斛hòng

  奉请八金刚
  奉请 青除灾金刚(除一切众生宿世灾殃,主大海)
  奉请 辟毒金刚 (除一切众生瘟毒病患,主灾毒)
  奉请 黄随求金刚(令一切众生所求如愿,主功德)
  奉请 白净水金刚(除一切众生热恼苦,主一切宝)
  奉请 赤声火金刚(除一切众生无明见,主生风)
  奉请 定持灾金刚(除一切众生灾难苦,主琉璃)
  奉请 紫 贤金刚 (令一切众生开悟解,主坚牢)
  奉请 大 神金刚 (令一切众生智芽成就,主龙)
  奉请四菩萨 
  (四无量心亦名四智,一大圆镜智,二妙观察智,三平等性智,四成所作智。)
  奉请 金刚眷菩萨(慈也)。
  奉请 金刚索菩萨(悲也)。
  奉请 金刚爱菩萨(喜也)。
  奉请 金刚语菩萨(舍也)。

发愿文
稽首三界尊,皈依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称圣号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称)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经》全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赞: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回向偈:发大菩提心,地狱放光明。人天得解脱,三界复清净。我及诸众生,罪障悉消除。安隐得如意,身心无挂碍。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图片 

文章评论

还乡河

[ft=,2,] 月之韵(再续) (十一)醉月 设下擒鳌九寸钩,伺机且挂柳梢头。 盈盈紫气黄花港,袅袅清风白鹭洲。 酒债终须凭酒结,情伤还得用情揉。 阴晴圆缺难全事,对错已成谁与纠? (十二)怜月 弦歌舒缓酒频斟,水调还宜月下吟。 思绪萦飞三万里,灵光照进百重阴。 醉听何似当年韵,醒问谁知此夜心。 碧海青天秋寂寂,莲池露冷有蛩喑。 (十三)望月 玉鉴将圆正十三,花间信步小亭南。 思吟素女千姿媚,欲枕流霞一梦酣。 已遣丹枫凌紫岳,复教墨菊傲青邯。 拟从醉里寻仙境,海市蜃楼当可堪。 (十四)问月 肯悔贪杯醉意恹?谁教弱柳倒垂帘? 蛙声几处鸣青草?桂魄何时挂画檐? 哪得知音三世共?焉期蝶梦一春渐? 清高自古才多少?可懂词章韵律添? (十五)待月 洒尽银辉浸白岩,清风吻面又掀衫。 琴声婉转疑泉淌,酒意朦胧误树搀。 缥缈星寒千壑寂,参差影乱众崖巉。 相思缕缕难排遣,梦里寻她上不咸。[/ft]

真行

一、步仲 则韵兼和寒梦成诗 一叶轻舟浪上轻,箫琴雅曲惹天明。红霞月叠相辉映,碧露花含互诉情。 且看千山云逐漫,犹存万马影渐成。锦帘画轴轻舒展,墨韵诗情醉杜声。 寒梦成诗原玉 楚韵秦腔蝶舞轻,伊人横渡爱分明。高山流水梅凝泪,沧海浮萍鹊起情。 背井离乡风岸就,移心动梦雨林成。云飘沧海红尘往,最赖童年逗鸟声。 二、步仲 则韵兼和红果儿 踏浪轻舟似百灵,桃红柳绿间花屏。香荷十里莺蜒舞,斑竹三湘杜雀宁。 楚曲长箫情未尽,吴歌短笛乍能停?倚舱极目虞山黛,月上梢寒宇嵌星。 红果儿原玉 物宝天华地杰灵,江南江北聚银屏。柴门有幸知才智,短赋无端醉浙宁。 瘦笔殷殷言不尽,秦筝渺渺意难停。闲愁总总何堪诉,且对虚空数点星。 三、依仲则韵兼和冰冰公主 人心叵测始难猜,世态炎凉泪满腮。极目远山皆雨蔽,凝思吴楚尽愁杯。 梦长夜短莺歌起,斗转星移燕舞来。幽境桃源何处觅,且将浊酒伴琴哉。 冰冰公主原玉 何堪心事任疑猜?独倚栏杆托泪腮。久贯吟诗为悦己,岂因蜚语不开怀? 漫将苦酒三杯咂,化作闲愁一梦来。欲御流云天外去,远离尘世自悠哉。 四、步仲 则韵兼和雨菡 陌柳春风梦醒初,腊梅笑靥就寒居。闺人独倚思君讯,紫燕双临送雁书。 槛外亭琼笼绿牡,园东池碧透芙蕖。馨香十里招蜂蝶,百结愁肠付锦鱼。 雨菡原玉 草长莺飞四月初,江楼养病独闲居。窗前倦数梁间燕,枕上聊翻案几书。 宿雨阴阴摇芍药,晓烟漠漠掩芙蕖。夕阳伫立谁相伴,一寸秋心问鲤鱼。

闲奇

甲午六月七日,东子相助,随《中国摄影家》十八君七日行 神农架之美丽而神秘,大九湖传曰:“不出天子出诸侯”。巧也 因其名,京友爱卿戏言,谓余朕乎。后余一作品,乃入刊发表 故书此律,以谢三师及东君,并寄爱卿等诸友。 (大小龙潭、大九湖、香溪源、金猴岭、一线天) 《七律·夏日神农架摄影采风戏作》 闲奇/刘淇文 昭君故里伴歌行,弄影堪奇偶一鸣。 潭上嬉猴云入梦,湖边窥鹿雾钟情。 香溪瀑见伊封朕,峻岭泉听我唤卿。 相识神农惊诧问,青袍已褪有名声。

老学生

七言排律*《中秋祝福》 (押先韵)薄雾才妹原玉 (押庚韵)老学生雅和学习 【海】燕惊涛浪里钻, 【海】景无边逐浪行, 【上】天九万傲云巅。 【上】空揽月有奇英。 【升】华底蕴时觉少, 【升】平世界风云变, 【明】媚春光莫等闲。 【明】旭扬帆更远征。 【月】近无眠思进取, 【月】洁清廉当古训, 【天】长有志效先贤。 【天】高地阔圣人评。 【涯】边谱写平安曲, 【涯】垠友谊连琼岺。 【共】案耕耘幸福田。 【共】赋诗词节日情。 【此】律遥书心感悟, 【此】刻同辉相祝愿, 【时】不待我越千年。 【时】针缓步听心声。

老学生

花好月圆—月圆中秋 (老学生雅和关山老师古风两首) 【花】舞【花】瓣赏菊悠 【好】景【好】情聚中秋 【月】亏【月】盈有离合, 【圆】桌【圆】席会应酬 【月】清【月】洁似霜留 【圆】门【圆】窗望远舟 【中】国【中】部六省酷 【秋】山【秋】水迎客游

老学生

七言排律(押尤韵)教师节感怀 (文/老学生) 一腔热血写春秋,两袖清风荡远舟。 三尺平台描圣景,四方学子竟潮流。 五星灿灿心高洁,六骥翩翩志不休。 七步成章怀大爱,八窗桃李慰闲幽。 九天探险人才济,十月旗飘庆国楼。 百计千谋运筹幄,万年亿子富民酬。

老学生

【滴滴金】/圆月/(爱家心静老师原玉) 小荷刚露月光下,沉香阁,故山挂。 断桥依约落桃花,润如旧年画。 谁得此芳应无价,情才出,角尖雅。 欢欣不少夜笼沙,问甚真心话。 【滴滴金】/师生话/(老学生步韵学习) 和风送笛轩窗下。香桂黄、月前挂。 不羡春艳约菊花,果丰绘成画。 荣获秋实情无价。欣桃李、赏文雅。 饱学何惧浪淘沙。本是师生话。

老学生

七言律詩组(押東韻)教师节颂 (文/老学生) 七律(一式)学校 欢歌我校换新容,教改前程景色丰。 千古文明国之傲,九年义务党勋功。 天堂护育人才出,净土萌芽花朵红。 放眼全球书壮志,富强中国展兴隆。 七律(二式)教师 铮铮铁骨红梅颂,课改先驱奋力冲。 自古贤才怀大志,如今士气贯苍穹。 清风两袖心灵美,皓月千山爱意融。 辛苦耕耘桃李绽,燃光炬烛学英雄。 七律(三式)学生 母校温馨惬意浓,新芽茁壮沐春风。 天高任尔舒芳翼,海阔由吾绘彩虹。 朗朗书声勤学子,绵绵情愫敬师童。 洁身自爱凌云志。祖国儿孙傲太空。 七律(四式)教育形势 捍卫家邦人有责,尊师重教本由衷。 区区日寇侵疆土,皓皓中华灭害虫。 素质全能精后辈,文明正气树新风。 中央各地抓教育,祖国星旗舞亚东。

老学生

七言律詩 押先韻(春江月夜老师原玉) 依山傍水坐庄前,鸟语花香伴柳烟。 西北东南栽满树,左前右后荫无边。 低头黑土全生宝,举首祥云整片天。 代步车辆停院外,欢愉音响唱新篇。 七言律詩 寒窗学子(老学生步韵学习) 春秋冬夏掠窗前,地北天南逐浪烟。 文径冥升才有道,圣言警记智无边。 成年累月潜书海,废寝忘忧入夜天。 十载艰辛圆福梦,一鸣惊撼酿奇篇。

老学生

七律*(花甲少年老师原玉) 群星托月九重霄,岸柳垂杨石拱桥。 菡萏堤旁留倩影,葡萄架下隐蛮腰。 亭台爱恨青斑笛,暖阁情愁紫竹箫。 鸿雁不知何处去,忧伤几度扰心潮。 七律*(老学生步韵学习) 繁星闪烁缀穹霄,七夕痴情渡鹤桥。 月映轩扉生淑影,风摇细柳舞柔腰。 谁欣夏意扬悠笛,君赋心愁诉艺箫。 多少故人辞别去,千秋史记涌新潮。

老学生

七律*(薄雾才妹原玉) 茫茫网海结才贤,携手扬帆有洞天。 雨里能闻千古调,风中可读百年篇。 严师点拨驱迷雾,益友帮扶思涌泉。 提笔斟诗诗作酒,一杯一首意情传。 七律*(老学生步韵、祝福) 轻舟网海拜儒贤,千卷奇文天外天。 古仄今平轮变调,唐风宋雨续连篇。 朝阳一笑散疑雾,暮霭三巡汇玉泉。 诚谢尊师频敬酒,抱拳致友义相传。

老学生

秋愁 七律*(仙翁老师原玉) 银辉淡淡影悠悠,蕸坐蟾蜍眺阙楼。 只盼月圆呈好日,不堪人别在深秋。 千丝豪翰恨添恨,一缕芳魂愁复愁。 百转回肠空怅望,冰轮慢慢上窗头。 七律*(老学生步韵学习) 蕸盘玉镜两相悠,嵌影蟾宫水月楼。 巧弄古筝吟菊桂,饱填翰墨写春秋。 千蝉鸣起怨和恨,一曲惹来思与愁。 心惧落花离雁去,倚栏观景在西头。

老学生

鹧鸪天·秋菊(老学生雅和沉思才妹) 秋菊绽放千首诗,黄巢勇士万军盔。 芳颜统领金銮殿,雅韵环萦文苑师。 宏图志,众贤旗,陶园宝墨醉瑶池。 百花凋谢随霜去,独聚东篱隐客归。

老学生

【满庭芳】荷塘月色(沉思才妹原玉) (词林正韵第一部) 明月生辉,暗香浮动。流光波影融融。 霓裳翠袖,碧叶舞清风。 裙带轻飘缭绕,娉婷立,一笑相逢。 美人遇,恍如仙境,幽会在瑶宫。 ***** 娇容,惊鹭鸟,沉鱼水殿,雁落深丛。 念独有清芬,百子莲蓬。 携美荡舟湖上,情深处,粉面羞红。 游人醉,风情万种,夜色更朦胧。 【满庭芳】*贺外孙(老学生步韵学习沉思才妹) 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合家喜气融融。 客欢天宴,从此驾东风。 十载寒窗辛苦,今如愿、大学相逢。 昆明远,春城七彩,胜似太皇宫。 ****** 外孙,鸿雁翼,力攻政法,剑笔林丛。 待到学业成,再赏星蓬。 来日滇池之旅,三代笑、万紫千红。 攀勤学,翰林取宝,书海醉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