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个人日记

第一章 介绍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通过众多的企业机构和产品,把原来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企业产品和市场连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一个部门或产品的闪失,都有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损失。2008年美国华尔街证劵市场的一批金融机构的轰然倒塌迅速的波及了整个世界的金融行业,中国的一大批中小企业也正是由于这场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遭受了灭顶之灾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Anon,2009)

 

如今,当这场百年一遇的极端市场状况已经离我们而去,在经受了这种金融海啸冲击的人们应该从中得到教训和总结。人们应该反思,但如果仅仅在理论上,宏观上,空洞地讨论一些宏大的命题是不切实际的,不如从一些具体的金融产品,从具体的企业的实际运作机制切入话题,这样可能更有贴切的实际的指导作用。中国的中小企业对新增GDP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多年来一直为政府的决策者和研究者们所忽视(Xiaohong,2000)。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来作为研究,希望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

 

英国在1971年发表了《博尔顿报告》这是英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开端。1973年舒马赫出版了《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小企业漠视的态度。两者预示着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开始真正为人们所理解,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在20世纪后半世纪开始为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所重视,其战略地位日益得到加强(Landstrm,2005)。中小企业整体对国民经济战略重要性的背后实质上是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具有更强的推动性和创新优势,这种创新在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到创新推动时显得尤为重要,但这种创新优势只有与一定的融资制度相配合时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Backhaus,2003)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此期间后,一些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并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发展由于受到资金的约束,而使得一些企业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大潮中显得举步艰难,由此,找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已是中国中小企业当前很急迫的一个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国的社会体系不完善,信用担保不成熟,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程度低,这些情况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如果要确切的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下切实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同时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健全经营机制。国家要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才能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使这样一些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中小企业在当前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一个能够生存下去的良好的环境。(Lixia et al.,2005)

 

另外,选择中小企业融资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参与市场调研,试图为将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论上的基础,融资问题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宗旨和目标

 

这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观察和陈述一项关于融资体系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在中小型企业的实证性分析。

 

具体的目标是:

l批判性的评价相关融资策略文献在中小型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

l识别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具体的挑战会影响融资状况

l评估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l分析研究数据和信息,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提出建议为中小型企业关于融资策略旨在改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以上述方式来制定目标是为了支持调研过程中的逻辑性,文献的综述将会标识在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下一个阶段可以进一步的灵活的运用融资手段和方式服务于上述企业,或者其他的一些中小企业。该研究将会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和一个质的研究重点。这些研究将会有助于该企业取得成功,并在其他类似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有着同样适用的方法。

 

1.3 研究过程

 

基本思路:本文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其他人的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中小企业解决这些融资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分析。最后,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应强化财务管理的建议,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未来进行了小小的预测。

 

这一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l规划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

l文献收集收集文献进行文献的讨论

l结构问卷中国代表性的一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

l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获得信息进行分析

l全面讨论分析结果进行全面讨论

l结论建议合理结论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其实主要也是和大型企业一样,围绕如何形成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展开,因为中小企业为了达到市场价值最大化往往也是寻求最佳的融资结构,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净收益、税收、债券、以及其主要的中小企业本身信誉问题和大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给定投资机会时,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定最佳融资结构,从而使自身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

 

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成因等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2.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这里强调指出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处境是困难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如此,外国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其困难的原因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信息不对称。StiglitzWeiss (1981)认为,信贷配给源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了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问题的发生是基于商业银行不具备监督借款者的能力,借款人与贷款人利益不一致性以及他们之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金融机构出于盈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被迫采用信贷配给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这种政策的约束。后续的一些研究支持了Stigliz的经典结论,这些研究主要证实了银行的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Peek 和 Rosengren (1996) 1993——1994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 et al. (1998)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他发现了与PeekRosengren (1996) 类似的现象: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同时他发现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Strahan 和 Weston (1998) 提出了匹配理论,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Jayaratne 和 Wolken (1999) 对小银行对小企业有信贷成本优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并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

 

针对这些研究,学者们也提出了诸多解决的建议。Banerjee et al. (1994)提出了“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Berger et al. (1998)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多的应该倚重小的金融机构。Bester (1985) 引入了贷款抵押甄别机制,提出了低风险的企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相反,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筹措资金的过程和借贷行为, 美国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Myers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总结,在1984年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其顺序为:1.内源融资;2.外源融资;3.间接融资;4.直接融资;5.债券融资;6.股票融资。意思就是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首先使用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首先选用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的债券和股票融资中首先选用债券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或者企业的自有积累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余部份;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银行筹措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措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Myers and Majluf, 1984) (Vanacker and Manigart, 2010)

 

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逻辑起点是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年的论文,也即M—M定理的最初形式,它指出:如果①不存在破产风险;②个体可以在无风险市场上以市场利率借贷;③不存在税收;④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不存在可以使得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如果M—M定理是严格成立的,那么各种融资方式之间无差别,啄食理论(Pecking Order)就不可能成立。但是M—M定理的假设条件是比较严格的,有可能使得在应用这个理论对经济现实进行解释和说明时,存在极大的偏差。因此,后人在不断放松M—M定理前提假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经典理论,也丰富了讨论啄食理论的背景框架。在放松上述假设条件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资本结构理论.

 

1.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权衡理论;他的根据结构是主要考虑公司或者企业债务融资和个人所得税所带来的税收屏蔽效应及财务破产风险,在理论上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Vanacker and Manigart, 2010)

 

2. Stopitz (1969) Kraus and Litzenberger (1973)以及Millef (1971) 在研究中认为: 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破产风险 (不考虑破产成本) 对企业的影响的条件下,得到了企业的价值仍然是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的。

 

3. 在主要考虑到企业内外关系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应的代理成本条件下,得到了企业价值同资本结构相关,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的结论。这方面的研究是由Jensen dand Meckling(1976)以及Myer s and mailuf(1984)所完成的。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2.1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