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语言艺术(上)

个人日记

 

 文/李洪峰      编配/宇文杉一


图片

照片名称:延安枣园      摄影:宇文杉一     2014-08-17 

  
       邓小平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也是具有成熟鲜明语言风格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的语言风格,简练、幽默、平实,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邓小平说话办事都干净利落。他长期养成的习惯,“开会不作记录,平时不写笔记,发言讲话不写讲稿,最多一个纸条记几个数字,但凡落笔都在文件上。处理文件都是当日事当日毕,看完批完就让秘书拿走,办公室内不留文件。他的办公室内确实干净简单,除了书籍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以至于“文化大革命”时中南海的造反派来抄家,竟连只字片纸也没有找到。极度失望的造反派悻悻地说:“一点笔记都没有,这个总书记,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

  走在历史前面的邓小平,一向拥有少说多做、实在质朴、勇于担当的鲜明个性。

  简练是他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晚年,孩子们曾经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三个字:“跟着走。”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他的回答两个字:“吃苦。”谈起他和刘伯承率领的第二野战军的历史,他的评价也是两个字:“合格。”1968年10月,邓小平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保留党籍,次年被下放到江西。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这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时隔六年多,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问他:“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了什么?”邓小平回答了两个字:“等待。”外宾问他第三次被打倒后的感受,他的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

  邓小平常常用最简练的语言,一语中的,讲清楚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卡特亲切会见,就在两位领导人含笑握手的一刹那,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竞相揿动快门,记录下这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时邓小平以他出众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表达艺术说:“这是两国人民在握手。”这九个字高度凝练,意蕴丰富,充分展现了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气魄和正大庄严的形象。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在谈到对于“国际形势”的态度时,邓小平说:“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四字格短语,高度概括了我们对国际局势的态度。同样,他在《军队整顿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军队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在座的许多同志也有这个感觉。我想了一下,有五个字。”“一是有点肿。……”“二是有点散。……”“三是有点骄。……”“四是有点奢。……”“五是有点惰。……”这种方法即古人所谓的“提纲挈领法”。简明扼要,说理清晰,读来使人印象十分深刻。

  翻开《邓小平文选》,斩钉截铁的论断,势如破竹的议论,痛快淋漓的表达,生动鲜活的语言,俯拾即是,不胜枚举。邓小平的著作,有宏篇巨制,但主体是字字珠玑的短小篇什。在邓小平的辞典里,“人民”的分量最重,“发展”的频率最高。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是邓小平思维逻辑的根本点,也是邓小平语言艺术的聚焦点。有人做过统计,在三卷《邓小平文选》中,1148页的正文,“发展”一词出现了1066次。尤其是第三卷,383页的正文中,竟有558次提到了“发展”。

  邓小平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邓小平一生既波澜壮阔,又历经磨难,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乐观主义者”。他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如果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我们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老战士……我们要把经历过的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乐观主义使邓小平养成了幽默的性格和语言风格。

  1957年1月12日,清华园里,万余师生冒着凛冽的寒风等待着邓小平来作报告。邓小平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开始了他的报告:“过去,我们部队有的战士不爱听报告,屁股坐不住,讲怪话:‘不怕飞机加大炮,就怕政委作报告。’今天,我这个政委来给你们作报告,你们怕不怕呀?”邓小平这番诙谐幽默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听众的距离,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962年7月,邓小平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时,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语:“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走上了健康的轨道,邓小平幽默的语言风格愈来愈强烈地流露出来。1979年访美时,到美国后的第一顿晚餐,是参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家宴。席间,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一个带刺的问题,他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国家。面对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邓小平微微一笑:“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邓小平在卡特总统设的国宴上谈笑风生。当雪莉·麦克莱恩对他个人的经历表示兴趣时,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