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人点赞

个人日记


于2004年荣获“东方狮王”美誉的藤县禤洲狮队,10年间不断创新,继独创高难技艺后,近年突破传统,融入现代元素,在展示狮子威武雄奇的同时,更展现狮子萌的一面。3月29日,藤县舞狮在央视《出彩中国人》中出彩,随后其表演视频在网络及微信圈疯传——
 图片

    3月29日,藤县两只“狮王”在央视《出彩中国人》中出彩,随后其表演视频在网络及微信圈疯传,百度“狮王下山”,搜索结果多达3120000条,而每条的点击率也基本过千,有的多达数万数十万,腾讯视频则播放超过了1390万次,萌翻了大江南北。3月31日,两位“狮王”邓彬光和邓植伦回到藤县,为下一轮表演做准备,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1 表演:萌翻国人

    《出彩中国人》中的两位表演者来自塘步镇禤洲村,是一对叔侄,叔叔叫邓植伦,今年24岁,侄子叫邓彬光——这是按辈分排的,其实邓植伦的年纪比邓彬光还小一岁。他们8岁的时候进入禤洲狮队开始学舞狮,10岁的时候进行高桩舞狮训练。由于他们刻苦训练,用心琢磨各种狮子的神态,创新各种动作,把狮子舞活了,在各种大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了多种大奖。

    今年过年前,已在广东工作的邓彬光接到《出彩中国人》节目组导演的邀请,马上与同是藤县狮队的邓植伦等运动员飞赴节目组在上海的拍摄基地,邓彬光通过其比麟堂公司在上海的基地,搬运梅花桩等运动器械到拍摄基地,进行面试遴选。

    面试当天,共有300观众评委,邓彬光的表演赢得了满场喝彩,获得了299张赞成票,这是这一节目开播以来的面试最高票数。导演也受到感动,特别交代工作人员,一定要跟踪服务好这一人气极高的狮队。

    初赛当天,邓彬光的舞狮节目被安排在第一个节目出场。由于场地有限,梅花桩由平时的“一”字形改为“七”字形,但这些临场变化并没有影响到邓彬光他们的演出。

    梅花桩上,雄狮以跳跃、扑腾、登高、翻转等高难度动作,让现场观众叫声连连,就连范冰冰、周立波、蔡国庆三位嘉宾评委都被震住了。有一个3.4米远跳跃狮头猛扑的惊险动作,看得范冰冰都惊叫了起来,最后狮子侧空翻下梅花桩——这是他们的“杀手锏”,看得现场观众都目瞪口呆。随后,这只狮子一改勇猛神态,抛媚眼、做鬼脸、摇尾巴、歪脖子、摆摆头、扭扭腰、脚震震……狮子开始“卖萌”。每一个动作都神似狮子的神态,观众显然很吃这一套,节目一播,网上的视频帖子都以“雄狮卖萌”为题吸引点击。

    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是邓彬光和邓植伦与央视多次沟通、修改才最终完成的。“我们减掉了一大半的难度动作,加了很多可爱的动作。我们知道观众不仅仅在看难度。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人自然而然地喜爱上南狮文化。”邓彬光说,南狮文化本来就兼具威猛与可爱,能把两面都展示出来他们是乐意的。

    这些年,邓彬光和邓植伦已经多次参加过很多综艺节目,对观众喜好很是了解。他们发现,经常看舞狮表演的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而新生观众的口味在喜欢威武惊险的同时,逐渐趋向于可爱萌萌哒。于是,邓彬光他们又开始对舞狮技艺进行创新,首先对狮子眼睑、耳朵等进行小改装,表演的时候,在神态方面进行创新,融入抛媚眼、做鬼脸、摇尾巴、扭腰身等动作,表现狮子萌态可爱的一面,吸引了各种层次的观众,禤洲狮焕发了新活力。

2 机遇:伯乐赏识

    为了传承舞狮文化,这些年,这对藤县狮王一直在努力,收获了许多,也牺牲了很多。这位从田野乡间孕育出来的“王者”,早在2004年7月参加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上,邓彬光、邓静安联袂出赛,就一举夺冠,获得“东方狮王”称号,推动了世界高桩舞狮技艺向更高的难度发展。

    而在《出彩中国人》录制期间,邓彬光接到家里的电话,得知父亲因病住院,为了第一场的表演顺利进行,他忍住心中的牵挂,坚持做好录制和演出。但没想到,在表演结束后,就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邓彬光悲痛不已,迅速赶回藤县处理父亲的后事。

    说起凭借《出彩中国人》一炮而红的这一对藤县狮王,不得不提他们的“伯乐”。

    2008年,这对邓彬光和邓植伦等狮队运动员,以及禤洲狮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们遇到了一位伯乐——一直以弘扬舞龙舞狮等中华文化为己任的香港比麟堂龙狮团老总钟道仁。钟道仁得知禤洲狮队和邓彬光等队员对舞狮技艺的痴迷和对传承的不遗余力后很是感动,于是邀请邓彬光等一批队员到深圳比麟堂公司发展,并承诺:不仅每月发给他们工资,各种比赛演出的奖金都归他们,而且公司还负责舞狮所需器械。禤洲狮队运动员加盟比麟堂后,这使他们专心参加舞狮有了物质保障,也为他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弘扬、传承藤县舞狮技艺提供了舞台。

    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和自身不断创新下,2012年开始,邓彬光的狮队迎来了新的发展,在各种比赛获奖连连,同时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天下达人秀》和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央视《我要上春晚》等各种电视选秀节目中也有出色表演,受到广大观众的点赞和关注。今年第一季度,邓彬光的狮队更在各种全国性的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3 舞狮:康庄大道

    自古以来,舞狮在我国民间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在藤县,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舞狮队。每逢喜庆佳节,或有重大庆典活动,必有醒狮锣鼓助兴。

    舞狮国际级裁判员廖金胜告诉笔者,藤县的舞狮兴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300多年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藤县的舞狮达到鼎盛时期,每个村屯都有舞狮队,有的村甚至有好几支队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舞狮对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人才流失严重。据廖金胜回忆,为了弘扬舞狮技艺,1997年,藤县到广东等地借鉴学习,禤洲农民舞狮队应运而生。藤县体育局和团县委将禤洲列为农村青少年体育基地,舞狮队员多是7~14岁的在校学生。为了使队员尽快掌握新技艺,从武术基本功抓起,要求孩子们每天早晨跑步锻炼体能,练习拳术、刀枪剑戟。同时,想方设法弄来高桩舞狮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观摩学习,设计自己的桩阵。他们学习家猫的各种趣态,从中学习体悟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等“八态”,并创新了许多舞狮新套路和动作。他们还运用体育运动力学基本原理,先从地面练习开始,勇敢地挑战高桩舞狮技艺,循序渐进,直至研创高桩舞狮的高难度动作和套路。他们独创的“飞身上桩”“侧空翻下桩”等多个动作被国际舞狮界称为“藤县动作”,并被高桩舞狮广泛采用。

    经过几年传承发展,藤县舞狮将武术、杂技、技巧、体操、舞蹈等技术融于狮艺之中,把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凝、动、静、醒等神态、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成一派,与传统耍狮迥然不同。这支“泥腿子”农民狮队终于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自摘得“东方狮王”美誉,藤县掀起了一股舞狮热潮。禤洲狮队开始频频受到国内、国际各种舞狮赛事邀请。国内各大城市、多种重大活动及电视台纷纷邀请他们进行表演,狮队逐渐成为藤县、梧州市乃至广西的文化体育品牌。

    以“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力军的禤洲舞狮队,频频活跃于上海、温州、深圳、东莞等地,以不菲的出场费舞出了康庄大道。

    随着舞狮的活跃,藤县舞狮运动也由此开始向着产业化发展。最早走出去的邓照严,自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温州舞狮,一年后转战广州、深圳等地。2004年禤洲狮队夺得世界冠军后名声大振,邓照严自创队伍做起老板,现已拥有40多名队员,全年的训练、比赛、表演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最忙时一天辗转20多场,自身人手不够,便外请其他队100多号人来帮忙。

    27岁的邓静安曾是冠军队的队员之一,现在深圳也拉起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并得到香港一公司老板的资助。

    在时代大潮中,藤县舞狮队没有停止脚步。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们还建立网站、博客和微博推介自己。同时,也让网络成为宣传舞狮这一民间艺术的载体。

4 传承:后继有人

    “藤县舞狮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名声在外,最大的困难则是狮队在外。”廖金胜说。他作为开创“东方狮王”的教练,一手训练出这支走向世界、走向市场的狮队。舞狮技艺的创新,使舞狮活动热了起来,让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迎来了春天。但是随着成熟狮队不断走出去,本地狮队后续乏人,舞狮活动在本地反而呈现一种冷清状态。藤县舞狮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

    舞狮如何破解发展路途上的新难题?如何突破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新瓶颈?

    “舞狮运动具有民族性,同时也具有大众参与性,是运动、文化、艺术的融合,也是一种集体配合项目。从这个意义来说,舞狮在世界体育文化舞台的推广,不仅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更能促进全球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凝聚民族向心力。”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藤县经过努力,舞狮技艺于2011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这两年开始,实施了舞狮技艺从娃娃抓起计划,在各中小学开展舞狮操基本练习,县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舞狮专业,目前有专业学生30多名,在“东方狮王”家乡禤洲村幼儿园开始舞狮活动课。

    舞狮队的成功,群众基础尤为关键。藤县解决好各乡镇、村狮队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和出路问题,使他们的训练和表演正常化,同时通过举行各种赛事、观摩等活动,活跃舞狮技艺,打牢群众基础,舞狮技艺的根就会深深扎在民间的土壤里。

    分别时,邓彬光说,4月初要到印尼和新加坡参加舞狮国际争霸赛,这是又一次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机会,但是可能会错过《出彩中国人》的决赛,“希望大家微信为‘狮王下山’投票,帮助把家乡的舞狮文化发扬光大。”
 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坚强的意志,25岁的舞狮小伙邓彬光跟随狮队在欧亚非多国表演,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

藤县“雄狮”扬威世界

    3月29日,央视《出彩中国人》的舞台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表演嘉宾——一头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狮子”。节目中,这头“狮子”在梅花桩上腾跃旋转,成功救下一头险些坠落“悬崖”的“小狮子”。其精湛的技艺和惊险的动作,获得了明星导师与观众的一致“点赞”。

    脱下厚重的舞狮道具,两名年轻小伙的脸庞出现在众人眼前。他们,就是来自梧州市藤县禤洲狮队的邓彬光和邓植伦。一根根高高竖起的梅花桩,一条条笔直紧绷的钢丝线,在舞台上,舞狮人的一举一动,总是伴随着一声声惊呼,和不断响起的快门声。4月初,载誉而归的邓彬光和他的狮队回到家乡,记者跟随舞狮“粉丝”来到狮队的大本营,倾听狮王邓彬光的故事。

    桩上腾跃

    技惊四座勇夺“狮王”

    藤县禤洲狮队,是两广地区以高难度动作著称的狮队,在国内外都拥有着不少忠实“粉丝”。而25岁的邓彬光,正是禤洲狮队当之无愧的“台柱”之一。自打幼时加入禤洲狮队以来,邓彬光就跟随大部队“闯荡”过欧亚非各国。

    邓彬光说,他成长的年代,家乡的舞狮文化异常繁荣,村里的孩子只要到了岁数,就会向父母嚷嚷着要加入舞狮队。而在邓彬光家人眼中,这个“喜欢上蹿下跳”“回家时有门不走而是爬墙”的孩子,似乎很适合舞狮。在家人的支持下,对舞狮有着万分热情的邓彬光在8岁那年加入禤洲狮队,开始练习舞狮技艺。

    “其他孩子的训练总是时断时续,而我太喜欢舞狮了,就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举起双手练习。”邓彬光说,正因为这一份坚持,让他在禤洲狮队逐渐崭露头角,随后开始上桩练习有难度的动作。

    桩,即梅花桩,呈圆形,直径约成年男性脚掌长,高度在1.5米至2.7米之间。在舞狮比赛和表演中,舞狮人需要在十多根梅花桩上来回腾跃,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以增加表演的精彩度。为了增加难度,狮队还会对梅花桩的位置做出调整,让舞狮人腾跃尽可能远的距离。

    邓彬光说,挂单桩、飞钢线、侧空翻下桩,都是他的看家本领。其中,挂单桩需要两名舞狮人互相借力,从两个梅花桩上跳起,“飞”到前方3.5米远的一根梅花桩上,并做出倒挂的动作。“迄今为止,舞狮赛场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够成功做出这个动作。”邓彬光说,高难度动作伴随着危险,然而一旦成功,就会深深地震撼观众。

    邓彬光的成名之战,是2004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狮王”争霸赛。许多“舞狮迷”都知道,马来西亚在该项赛事中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且从未将冠军之位拱手于人。然而,就是在这场比赛中,邓彬光与搭档拿出了最高难度,毫无悬念地将冠军收入囊中。赛后,深受震撼的观众全场起立,流着泪向禤洲狮队鼓掌致意,就连其他国家的对手都跑来“埋怨”邓彬光:“你们真的不要命了吗?”

    肩扛重任

    立志传承舞狮文化

    长年的“闯荡”,让邓彬光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粉丝。特别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只要大家知道禤洲狮队要来比赛了,就会争着买票。而在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舞狮的外国观众在看完表演后,更是当场目瞪口呆,甚至将邓彬光直接称为“魔术师”。

    邓彬光说,从事舞狮这十多年来,他的心境经历过许多变化。“小时候每次比赛表演后听到大家的掌声,觉得特别骄傲。后来觉得训练太苦,也对舞狮产生过厌烦的情绪。而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舞狮了。”

    《出彩中国人》中邓彬光与邓植伦的表现,让梧州市民重新燃起一股对舞狮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少市民表示:“两小伙为家乡争光了,值得我们尊敬。”而这些评价,让邓彬光感觉自己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邓彬光坦言,从2006年开始,舞狮文化日渐式微,即便是在舞狮文化相对繁荣的藤县,这一行当也还是没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此,许多舞狮人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通过参加娱乐性更强、受众更广的电视节目宣传舞狮文化,也是我们的计划之一。我们希望这项传统民俗活动能够传承下去。”邓彬光说,尽管比赛日程紧张,但他们依然会参加《出彩中国人》接下来的节目录制,为大家奉献更多的精彩节目。

    16岁到28岁,是舞狮人的黄金年龄。今年已经25岁的邓彬光很清楚,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将一生眷恋的舞台。不过,对于未知的明天,邓彬光保持着乐观和期待:“即使我以后不舞狮了,也还是会支持狮队。”

                                                                                                                                  摘自《
西江都市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