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经典法语汇编

法师◎开示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你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对于你来说昨天已经过去,抖抖身上的尘埃,继续前行吧。别让过去盗走了将来,今天做最好的自己吧。图片

净空法师法语: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教人“止于至善”,佛法确实把这一句话圆圆满满的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处,这称之为至善。要怎样才能做到?儒、佛都有一套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基础,可以说完全相同。在儒家教学当中,首先列出来的是三纲八目,佛法的教学首先提出来是四弘、六度,我们把这两者细细的观察,它们的精神内容都非常接近。孔老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他们的见解思想、行持教学不谋而合,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我们要想修学,第一个要发愿,儒家讲要立志。立志作圣贤,不是立志作大官、发大财,享受荣华富贵,这就错了。一定要立志作圣贤、做大事,什么是大事?佛家讲得彻底、讲得圆满,“死生事大”,这句话把大事给我们说明白了。在佛法里面,大事因缘讲到究竟圆满处是普度众生,也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怎么叫做度?度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是比喻,“度”这个字是比喻,度过生死苦海,度过六道轮回,这是大事。众生在生死轮回里面,永远不能够脱离,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是指六道众生。六道的情况,唯有佛菩萨清楚,我们凡人迷在这里面,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眼前生死跟生活状况的真相。
       佛说得很好,只要在轮回里面,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善道寿命最长的是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佛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我们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
       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合成一个大劫。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有这么长的寿命。可是讲到恶道,时间之长就更可怕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告诉我们,地狱的寿命无数劫;八万劫跟无数劫,这不能比。即使是在畜生道,我们看起来寿命不长,而畜生愚痴,坚固执着身形就是自己,所以很难摆脱。世尊在世的时候,看到祇树给孤独园一窝蚂蚁,他看了笑笑,学生们问他:何以看到蚂蚁发笑?
       世尊说:这一窝蚂蚁,七尊佛过去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诸位想想,这个时间多长,超过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太多太多了。
       佛菩萨在一切经论里面,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三恶道决定去不得,堕三恶道很容易,出头太难了。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应化在恶道之中,可是度恶道众生回头,比度人道不知道要困难多少倍。恶道众生愚痴到极处,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虽然如此佛菩萨还是不舍弃他,显示慈悲到了极处。佛说了很多次,六道众生最容易得度的是人道,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也在人道。没有听说,其余五道里头有示现成佛的,没有。什么原因?不是佛有意无意,不是的。佛菩萨出现在什么地方,是这个地方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由此可知,人道跟佛菩萨感应数量多,这个感的力量大,诸佛菩萨应化在人间,示现作佛、作菩萨,这是正理。
       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得生人道,机会非常难得、非常可贵。可贵在哪里?佛在经上讲容易得度,可贵是说的这个,容易觉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机缘。这个机缘并不长,人生的寿命很短促,活一百岁的人很稀少,纵然活一百岁,也是一弹指、一刹那而已。寿命很短,显得这个机缘格外的可贵,得人身如果不闻佛法,那真可惜!我们想想,得人身而没有机缘闻佛法,实在是占大多数。今天佛法借着科学技术,普遍向全世界宣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福,无论他信与不信,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世间人有福。虽然如此,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这个成就就是真正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大事,这是真的成就;不能脱离,换句话说,依旧不能避免轮回。这一轮回,不知道轮到哪一劫去,你才第二次再遇到。决定不可能说,生生世世都遇到,没这个事情。如果你是生生世世都遇到的话,你就早成佛了,怎么会落到现前这个状况?不容易遇到,这是事实的真相。
       遇到了,大家都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要想这一生当中成就,不是难事情,是每个人确实可以做得到的。这里面的关键,佛常讲你要觉悟,觉悟你才能办得到。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悟;然后把自己毛病改过来,这叫修行。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你从哪里改起?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毛病,难!比什么都难。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自己没有毛病,自以为是。菩萨跟凡夫不一样,菩萨从来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菩萨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在改,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叫觉悟的人。迷人,没有过可改,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没过失;过失都是别人,自己没有过失。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过失,自己过失就没有了,古大德教我们这种方法巧妙。
       为什么我们见到别人过失?自己习气烦恼起现行,这是大过失。外面是缘,这个缘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出来了,这就是大过失。会修行的人,所有一切外缘都是善知识,善人善事我们要向他学习,恶人恶事资助我们反省,帮助我们改过,所以顺逆都是善知识。在反省当中,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菩萨修行能成佛的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学佛不能从心地里面做一个转变,那就是学佛依旧在造罪业,正是古人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指团体,学佛的团体就叫做僧团,无论出家、在家,都称之为僧团。
       我们今天修学的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无比殊胜,对于我们断烦恼、长智能,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在无量法门里面,这是希有、第一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尤其是我们现前这种共修的道场,这不是人力所为的,诸佛菩萨加持,所以道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大家在这个道场格外珍惜自己,这一份希有难逢的缘分,我们大家认真努力,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净空法师:嗔恚对我们修行障碍最大
      贪、嗔、痴里面这个嗔恚,对我们修行障碍最大。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世间的现象讲的比其他经典详细;其他的大乘经说到宇宙的状况多半都讲六道,《楞严经》讲七趣,就是六道之外还加了一道。这一道是什么呢?仙道。七趣的经文很长,讲地狱道几乎占全文的二分之一,这也就是说把地狱这一道讲得特别详细。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要我们认识清楚,小心谨慎不要堕地狱,地狱道的业因就是嗔恚。三恶道中,贪爱是饿鬼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嗔恚是地狱道,所以它的伤害最大。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在这一方面对我们的教训也特别多,所以在此地开导我们说:“嗔,是失佛法的根本”。
      什么叫佛法?佛是觉的意思;法就是一切万法。佛法合起来讲,就是对于一切万法觉而不迷,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了解一切万法;可是人一嗔恚起来就迷了,觉性就丧失掉了,对于一切万法必定会错认,所以叫失佛法之根本。
      “坠恶道之因缘”,刚才讲了嗔恚心重,在六道里面是堕得最深的。“法乐之冤家”,这个乐是快乐的乐。这一次在圣荷西讲经,也遇到几位同修给我说,学佛学了好几年,总是精进不起来,还常常退转,问我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方法令他不退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能不退转,那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佛给我们说,娑婆世界众生学佛总是退退进进,都是这个现象。但是为什么会退呢?那是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没有得到法乐,就是一般人讲的法喜。假如在修学过程当中得到法喜,怎么会退转呢?那么为什么得不到法喜呢?功夫不够。如果你能够把这一个难关突破,你就会得到法喜;得到法喜纵然退,退的时间短,退的幅度也小,就会常精进了。所以一定要用功,不真正用功,法喜得不到。所以古人教学,五年学戒——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诲,依照老师指定的课程去用功,他得到法喜了,第一个阶段就毕业了、成就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离开老师,到外面去参学。所以一定要有这个程度,法喜非常重要,要认真努力。如果得到法喜的人,精神饱满,不容易疲倦。为什么呢?我们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佛法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得到法乐能够勇猛精进。我们看古今的大德们,修学不疲不厌,吃的粗茶淡饭,睡眠的时间很少,精进不懈,那个精神从哪儿来的?从法乐上来的。三毒也是我们法喜的障碍,是法喜的冤家,它来阻碍你。
      “善心之大贼”,心里面有三毒烦恼,虽然很想作善事,很想修善行,往往不能成就,被它障碍了。“种种恶口之府藏”,就是口过多,口业比较重,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警惕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之间,时时刻刻能够回光返照,那就是真正的修行。这个回光返照,就是觉察,马上觉悟;在禅宗里,这就是观照的功夫。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509集  2013年11月17日讲于香港
佛陀教育是把迷修掉现本来面目就成佛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

  这段是总赞。从“诸佛密藏”一直到“五眼圆明”,都是说的“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

  这是圆满之因,都是讲的圆满之因。念老在此地做一个总结,他怎么圆满的?从性德上说,本来圆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皆有,人人皆是。那为什么我们变成凡夫?总是迷了自性。自性是圆满的、是究竟的,它不是修来的,本性本自具足的。迷了,迷了就要修。修什么?把“迷”修掉,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的圆满就统统现前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教我们个个成佛。

  成佛一定要知道本来是佛,回归自性而已。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我们在六道里头住的时间太久了、迷得太深了,所以佛告诉我们的,我们不敢相信、不敢承当。这是真的,除佛之外,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们看这个世间所有宗教没有人说过;中国传统教育这些大圣大贤有说,但是我们不读佛经,对他们所说的不懂;看了佛经之后,看到祖宗说的,懂得了。

  譬如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本性本善”,还把这句话放在童蒙课本之上第一句,就是《三字经》。《三字经》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说的是什么?就是佛经上讲的“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本性”,这叫“本善”。“本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学来的,这个就是佛性、大乘经讲的“真如自性”,佛讲得清楚,古圣先贤讲得比较含糊。佛经一对照,明白了;不对照,能理解到的似是而非。

  怎么迷的?佛经上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三字经》上也说“性相近,习相远”,跟佛讲的一个意思。从性上讲,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但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完全不一样。佛的境界多么清净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混乱,人生在这个世界多苦!这怎么会一样?这什么?习相远了。从性上讲跟佛、跟圣人是一样的;但是从相上、从事上讲距离远了。我们被习惯染污了,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你生在什么环境,你会被环境染污,你会受环境影响。那我们六道这个环境是最不善的环境。

今天的人最大的麻烦是辨别善、恶的能力都没有

  六道虽然有善、有恶,恶多过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迷了之后则有个妄心,妄心里面的“善心所”跟“恶心所”比较,“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什么?我们的善念少恶念多,道理在此地。

  外面环境亦复如是,不善的环境多,善的环境少。特别是现前这个时代,古时候好一些,有很多圣贤君子教学,教学的人多,接受教育的人多。但是这个人多,要跟不接受、迷惑颠倒的人比,还是少数。那在今天的人连什么叫善、什么叫恶都没有能力辨别,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麻烦就大了!那么佛在经典对我们的教学,说明一切圆满的因,这对我们讲很重要。

佛教学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方法是“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这一点非常重要。“密”是不容易看清。其实佛法没有秘密,秘密都是不可告人的,这不是好事;佛法是好事,有什么秘密?佛的“密”是深密,他太深了,对一般人讲,他听不懂,所以叫“深密”,不是秘密。

“故如探水得源,寻枝得本。”

  我们寻找水源源头,长江、黄河的源头,把那个发源地找出来了。这个密藏就是本性、就是自性。

  “得其根本,不愁枝末。古云‘得其一,万事毕’也。”

  这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一切菩萨成佛,怎么成的?就是“得其一,万事毕”。这“一”是什么?“一”是真心。真心是“一”;妄心就是二。妄心里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真心没有。所以佛教教学的理念提出来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是一门,这是教学的理念。那方法呢?“读书千遍,其意自见(xiàn)”,注重在“自见”。“见”是什么?开悟了、明白了,自然开悟的,不是人教的。

  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的,开悟之后讲经教学四十年,说了这么多的经论,谁教他的?没人教他。他讲《华严》、讲《法华》,释迦佛之前,印度谁讲过《华严》、谁讲过《法华》?没人!他这经从哪里来的?“其意自见”,自然明白了。为什么?见性了,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有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统统有的,只是我们迷了;他悟了。就是他见了性了、见到了,我们没见到,差别就在此地。

  那么佛教人的目的,就是教你得到“其意自见”。他“自见”了,你也“自见”了,他讲的《华严》,你一听全明白了;不要听完,听个几句,全明白了。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的,没有高下,也没有先后。这个法子妙绝了!

今天佛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是经上所说的“其意自见”

  今天对佛法真正理解的人没有了,对这些方法能懂得的人也没有了,这怎么办?佛学院很多,中国、外国都有,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是经上所说的“其意自见”,都不是以这个为目标,而是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世间教育,人世间一般教育是知识不是智慧。“其意自见”是智慧;广学多闻是知识。知识学再多都是有局限的,因为什么?知识无量无边,你一生能学多少?这有局限的。来生来世要再接着学,一大半都忘掉了,这一投胎、转世,都忘掉了,你能记得多少?记不得了!再学的时候,比较聪明一点,总是过去学的,现在比较容易懂一点,比别人聪明一点,道理在此地。不是见性、不是开悟,也就是他没有找到根源,没有从根源上修,根源上就是“一”,他不知道这个“一”。

  中国文化起源也是起源于“一”,伏羲画八卦,那“一”横不就从那起来的吗?!三个长横(?)代表“乾”、代表“天”;三条横中间断的(?)代表“地”,这不“乾”、“坤”二卦吗?!不就从这出来的吗?!

一心就不乱,二心就乱了

  “一”是根源,“一”是根本,这个东西要认识,要“一心”。“一心”,没有念头就是“一心”;有念叫“二心”。“三心二意”,你起念头了。那我们就懂得了,佛菩萨用的是什么心?没有起心动念的心,这真心。用真心的就是法身菩萨;用妄心学佛,学得很好,叫三乘菩萨。三乘菩萨不是真菩萨,没见性;他用“一”,“一”,他就见性了。念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念佛的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用这句佛号帮助我回归一心不乱。回归一心,一心就不乱;二心就乱了,回归一心。那么几个人念佛是求“一心不乱”的?念佛不求“一心不乱”,得不到“一心”;一定要求“一心不乱”,向着“一心不乱”这个方向、目标去精进,才能得到。说实话,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求的什么?统统求的“一心不乱”,这是总目标。所以佛在《般若经》上、在《金刚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是什么法门,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个,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就是你的真心,回归到真心。我们今天念佛的心是妄心,怎么知道妄心?这个念头里头有杂念、有妄想;“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有杂念、有妄想,心是乱的;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是定的、是静的;有念头心是动的。所以静是真的,动是假的,为什么?动有生灭的相,静没有生灭,动就有生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

  我们因为静不下来,想静,静不下来,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念成功了,念到一心不乱,就成佛了,极乐世界去不去无所谓了,成佛了。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还成不了佛,有好处,可以到极乐世界、可以见阿弥陀佛。你看,这一个方法双利,两种利益。你别的法门、无量法门,只有一种利益,没有两种利益。念佛这是两种利益,最高的利益得不到,第二个利益得到了。得到第二个利益,就肯定得到第一个利益,全得到了。这净宗之妙!

  现在在我们现前“得其一,万事毕”,这个“其一”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真正的“一”,但是它跟真正的“一”很接近,你得到这个“一”,也就等于得到真正的“一”。到极乐世界就得到真正的;没有得到极乐世界的,这是相似的“一”,跟“一”很接近。这法子妙!妙绝了!下面念老告诉我们: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是以“清净、平等、觉”为修学目的、放向

  “若能了了常知佛之本体,自然调伏诸根。”

  佛的本体是“真如”、是自性,就是“一”。具体说明这“一”是什么样子,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一”的样子。在阿罗汉的境界,清净没有染污;在菩萨的阶位里面,它是平等的,平等比清净高;在佛的最高的、无上的果位,就是觉而不迷,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这经题上五个字 “清净、平等、觉”,是一切修学的目标、方向,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是以“清净、平等、觉”来界定的。得清净心,你就证阿罗汉、辟支佛;得平等心,你就成菩萨了;如果真的觉了,就成佛了,证得究竟圆满,经题上清清楚楚。那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要念到什么标准?念到清净,心清净了。念到清净就决定往生。清净心现前,跟阿弥陀佛通了,想什么时候往生,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就来接引你,你多自在!与这个世间有缘,想多住几年、多带一些人往生,也行,不碍事!这就是我们常讲生死自在。想多住几年,行;想立刻走,可以走,得大自在!这个法门真行,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所以知道佛的本体,自自然然“调伏诸根”。

  “诸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境界上不生烦恼,这叫“调伏诸根”。凡夫眼在色里面、耳在音声、鼻在香、舌在味,生起“贪、嗔、痴、慢”,这生烦恼!“调伏诸根”,诸根在六尘境界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看得清清楚楚。色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真得不到。不但外面的色相得不到,我们身体,身体色相得不到,一般人都以为自己身体是自己。怎么说身体得不到?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身体是细胞组成的。多少细胞组成这个身体?六十兆,六十兆个细胞组成身体。可是这个身体,每天二十四小时,细胞有衰老的细胞死了,有新的细胞生了,叫新陈代谢。每一天有多少个新陈代谢的细胞?科学家就告诉我们有七千亿。每一天新陈代谢的有七千亿,整个身体是六十兆,这身体怎么是“我”?七年是个周期,这是佛经上说的。七年就是全身的细胞全都换了,一个老的都没有了,每七年是一个周期。所以你以为这个身,这一秒跟前面一秒已不是这个身了,这个要知道,不是说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不是一个“我”,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都不是的,这什么?事实真相。告诉你什么?告诉你是假的,你得不到、你控制不了、你无法占有它。对自己身体都如是,何况对身外之物,哪一样是你的?这佛知道、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统统放下了,不再为这些操心了,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所以他心清净、心平等。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光顺师至,持汝手书。并夏布莲子交光。言汝已住伊庵等情。窃念汝资非余裕,何须效世谛人情,作投桃报李之仪。尔我以道相交,当以直道而行耳。兹既寄来,当以为作福之资。谢谢。令严,令岳母,既生信向。当时以净土利益为之启迪。令其信心,由微而著。倘能信愿真切,决定可生净土。其为孝也,岂世间之孝所能比拟乎哉。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楞严正脉,且作缓图。纵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见性是悟,非是证。证则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证,纵悟处高深,奈见思二惑不能顿断,则三界轮回,决定莫由出离矣。若不通楞严,倘净土法门,能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况兼现世国界危岌。尚欲以危险时际,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务,企得大通家之名闻,以充体面。致自己专修一事,竟成颟顸乎哉。倘净土法门,悉皆谛信深知。不妨再研楞严,及各经论。汝昔求光开示,光以文钞相寄,尚不一一全阅。光固知汝不知缓急,泛泛②然学时人研究佛经,只期作一通家而已。光文钞文字虽劣,颇能示人修持门径。昔大智律师,深通台教,严净毗尼。行愿精纯,志力广大。唯于净土,不生信向。后因大病,方知前非。嗣后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专研净土。方知此法,利益超胜。遂敢于一切人前,称性发挥,了无怖畏。虽则三岁孩子,亦会念佛。汝此法门径,尚未认清。又非讲期见逼,如讲家之拟撑门庭,何须先研楞严,不以归家识路为急务乎。至于光之所说,不过搪塞差事,不致负彼来意。岂真能显示楞严之要义乎。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故令二十五圣,各陈宿因。末世众生,无论上中下根,皆当以势至念佛法门,自利利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此居士所当致力者。至于征心辨见,破阴超浊。且待念到心佛不二,心佛两忘,亲证念佛三昧后,再商量。则可如世尊拈华,迦叶微笑矣。否则入海算沙,脑晕心迷。说食数宝,饥寒莫济。知好歹者,决不以吾言为河汉也。(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书一)

注解:

  ①颟顸(mān hān):糊涂而马虎。颟,糊涂;心不在焉。顸,粗。

  ②泛泛(fàn fàn):不深入;平平常常。

  ③毗尼(pí ní):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奈耶”。意为律。

  ④嗣后(sì hòu):以后。嗣,接着;随后。

  ⑤河汉(hé hàn):黄河与汉水的并称。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图片
 
净空法师:自信心很强的人,佛帮得上忙
      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知道,学佛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明心见性,见性就叫做成佛。这大乘佛法里头常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土宗要不要明心见性?要。但是净土宗,你现前烦恼习气重、业障重,把你的自性盖覆住了,你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这个东西起作用,所以生活得很辛苦。
      佛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对佛法有信心,最重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相信佛。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弥陀经要解》里头讲信愿行,信他讲了六种,第一个是信自己。人要没有自信心,什么都学不成,佛很慈悲,帮不上忙。佛能帮谁?自信心很强的人,佛帮得上忙。我们要想成佛,那要坚强的自信心,一定相信自己本来是佛。
       
这个话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佛在《华严》上讲的,这一点不错,我们相不相信?《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净土的原理,理论的依据,佛只说八个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要不相信,我们往生有障碍,也成不了佛。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本来是佛;是心作佛,那就是念佛成佛
      我们念佛的目的,第一个是到极乐世界,那等于是个中途站一样,我们到那里。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到极乐世界去成佛,这个要知道。是我们自己自家的事情,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增上缘。要晓得,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属于自己的,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给我们做增上缘。
      我们的信心愈强,力量就愈大,佛菩萨加持能加得上;我们的信心不强,他加的力量就很微薄,就不强。所以佛力加持跟我们自己的信心恰好成正比例,我们有一分信心,他加持一分;我们有十分信心,他加持十分;我们有万分信心,那他加持万分,这很不可思议,你说这信心多重要!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讲经教学,目的何在?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我们恢复信心。信心是本来有的,迷失了自性,信心也丢掉了,这很可惜,所以佛教导我们把信心找回来。然后第二个目标,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觉悟之后才会发愿,愿是真的。
      觉悟之后,了解两个世界的真相,极乐世界的真相,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真相,都搞清楚、都明白了,你心里头自然就有所选择。都搞清楚了,我选择到哪里去,真去得了,不是假的。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行!这个一定要知道。世尊苦口婆心教了四十九年,我们不能辜负他。对他所教导的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在他四十九年所教的这些法门,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的经论,我们有所选择,这是有必要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三0集)2012/1/9 檔名:02-037-0130
图片
 净空法师:信心还不能够坚定,这个问题在哪里
       我们今天反省,问问自己,得人身、闻佛法,又闻到大乘,而且闻到大乘里头最殊胜的净宗法门,这就说明我们也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过去生中决定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这一生遇不到,遇到也不相信,也不容易遇到这个法门。这是一生顶尖的成就,什么叫顶尖?成佛了,不是成阿罗汉、菩萨,一生圆满成佛,这是多大的善根、多大的福德,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为什么到今天,学了十几年、几十年了,信心还不能够坚定,这个问题在哪里?这个问题在缘,总在遇缘不同。缘遇到了,缘遇到了那就是怎么?怪自己懈怠、懒散,没有真正接受善知识教。善知识是经典,佛菩萨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没有认真去学,所以这个善根一直不能坚定。
       从什么地方看?我们自己真的看不出来,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你没有做到的,你知道了,没做到,不要以为你自己真知道,你自己并不知道,你自己并不相信。如果真的相信,真的知道,你一定会做到。
      他说这些话,告诉我,用这个标准去检验自己那个信是不是真的,解是不是真的。这个很有道理,许多人自以为知道,没做到,那章嘉大师说,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他根本不相信。这个标准是我在年轻时候从章嘉大师那里得到的,这是一个真善知识。
       那怎么办?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多次的劝勉学人,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依经教为基础。为什么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不中断?这个意思,唯有经教能帮助我们种善根,能帮助我们建立信心。你解得愈深,信心愈坚固;你解得很浅薄,深度不够,你信心会动摇,道理在此地。

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二集) 2012/7/24净空法师主讲
 
图片
净空法师:真正有智慧的人,他重视光阴
      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阴失掉之后,是没办法再得到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视名闻利养,他重视光阴。世间任何快乐,都不是究竟的。那都是什么?那都是将来的苦本。世间人迷惑颠倒,心里想的全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把苦当作乐、把短暂看作永恒,这叫大错特错!
      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佛法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
      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荣华富贵,这些东西拉拉杂杂的,要晓得都是假的,不要把大好光阴去搞这些事情,这些事情搞了总是生死轮回,总是搞三恶道。
      看看现在这个世界,几个人没有贪心?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什么都贪,转眼就到恶鬼道去了;见到人嫉妒、嗔恨,地狱道去了;邪正是非都搞不清楚,糊里糊涂的,愚痴,畜生道去了。
      人生光阴很短很短,搞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实实在在讲这不值得,堕落在三恶道,那个时间可长,亏就吃大了!我们要遵守佛的教诲,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自己想想,从早到晚,我们究竟念阿弥陀佛念了几个小时?你不念阿弥陀佛,成天打妄想,把大好的光阴浪费了,你说那多可惜!
      世间人生活为什么那么苦?他分秒必争,天天在搞贪嗔痴,天天在搞轮回业;我们念佛人争取时间,则是为了了生死、出三界,目的不相同,果报自然不一样。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重视光阴,他把大好光阴统统用在念佛上,为来生着想!

 净空法师: 把真心念出来
1 佛法里面说,真如本性,就是自己本人,禅家所谓“本来面目”,在《楞严经》里面称之为“常住真”。《楞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讲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常住真心”,这个重要! 
2 常住真心,在《弥陀经》里面称之为“一心不乱”,诸位要记住,“一心不乱”就是常住真心,就是自己的佛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3 如果用“常住真心”来修行,这一生决定成佛;用妄心修行,希望将来能证到佛果,就像煮沙作饭一样,永远不能成就。 
4 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烦恼是从妄心里面生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这是我们生死烦恼的根源。 
5 我们常讲业障,什么叫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心里头有念头就是业障。“真心无念”,真心里没有念头、没有妄念;凡是起心动念都是妄心,妄心就是业障。 
6 十法界是妄心所变现的,一真法界是真心所变现的。其实外头法界哪有一与十?那都是你自己心里头的变现。 
7 佛法修学最高的理论依据,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唯心所现上来说,叫一真法界;从唯识所变上来看,我们叫它做十法界。 
8 佛法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是觉心;识是迷心、是妄心。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心里面才有一样东西,都是妄心。 
9 学佛,诸位要晓得,这是一定要记住的,学佛简单地讲就是学“会用心”。佛菩萨他用真心,凡夫是用妄心,用妄心就是不会用心。 
10 不会用心才叫凡夫,才叫众生;会用心的人,就叫佛、菩萨。其实佛菩萨跟众生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个“会用心”不是个容易事情。 
11 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能现,妄心能变!一真法界是真心所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心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把一切诸佛的佛法全都说出来了,三藏经典都是这两句话的注解。 
12 如果我们真正体会、通达这两句话,心当然清净,在一切法里再不会起心动念。为什么不会起心动念?一切法都是自己心变现的,都是自己心在那里变化的。 
13 佛常常告诉我们“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换句话说,有念就是妄心。真心里头没有得失,有得失是妄心。真心就是清净心,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用真心,不用妄心。 
14 我们用真心念佛,句句佛号唤醒我们的觉心,无量觉!念佛,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念我们的真心,我们借这个佛号,把自己无量觉心给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无量觉是谁?西方阿弥陀佛,那你搞错了,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 
15 我们真心用事,真心当家,真心作主,就叫做成佛,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念佛并没有与我们生活脱节,念佛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 
16 今天政府提倡,要提高生活品质,从哪里提起?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质,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17 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用假心、杂心、妄心,你怎么念,这种好处利益你得不到,充其量只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念佛的种子,这一生得不到受用。 
18 念佛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句佛号是无量觉,觉心是如如不动的,觉相是清净无染的,你念这一句佛号,把真心念出来,那个受用真正是不可思议,真正是大自在! 
图片
净空法师: 把心量拓开
1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的短促,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一个人的一生,纵然长寿活到一百年,一百岁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一百年的时间,实在说,非常地短促,一刹那就过去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