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铅山县
转载
走进古镇,很少有汽车的喧哗声,这是个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地。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乡村的情趣,有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有春天的童话,还有无边的梦想。到古镇不用请导游,可以信步走去,自己领略不一样的风情,累了,也可以坐上飘着红棚的人力车,慵懒地躺着享受一下古代小姐的情怀,还能听听淳朴的居民介绍风土人情呢。
河口古镇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称,临河古街道目前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格局,街头的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药店,门面气派,石柱上雕凿有对联,门楣上刻有“金利合”三字,古雅大气。墙角虽然有些斑驳陈旧,但两旁的柱子巍然耸立,透着当年的富贵,淡淡的药香溢出,沁人肺腑。
古街宽约6米,路面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设,两侧是旧时的木门老宅,眼前不时地出现“二堡街”、“一堡街”、“观音堂弄”等古老的字眼,仿佛跌入另一个时空。走近一间古宅,门楹上刻有“大夫第”,据说是明宰相费宏的宅第,老屋透着幽深古旧,雕梁刻柱,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古镇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民间流传着“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佳话。
在古街偶尔还能遇见村民推着平车走过,车轮压着青石板路发出的吱吱声,一种远古的乐声,心情就此平静。雨天撑把伞走在悠静的青石板的小路上,寻访古人的足迹,顿时诗意无限,想着戴望舒的《雨巷》,宛然自己就是那个有着丁香一般愁怨的姑娘。
小狗趴在路中央,伸着舌头,懒懒地睡着。人们闲闲地走着,很多居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此,邻居也成了亲人,见面格外亲切。小镇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人在街上走,碰见熟人聊了几句,不到两分钟,又来一个熟人,渐渐形成一个圈。所以小镇是没有秘密可言,任何消息比电视上的新闻都来得更准确及时。
古镇犹如一座明清商业建筑的博物馆,慢慢地游逛,细细地品读,仰望着翘角飞檐、抚摸着亭台楼阁,想象着曾经的故事。
古镇的桥特别多,拱型的,直条的,桥墩由青石垒成,雕有飞禽走兽,走在桥上,看着依水而居的民宅,若隐若现的窗帘,思绪弥漫。恍惚中,分不清是你在看风景,还是风景在看你。
走在浮桥上,听着信江水拍着船身,看着渔夫撑着船唱着歌,鹭鹚忙着捕鱼,好悠闲的生活,那一刻只想化作渔夫撑一叶扁舟顺着江水飘载。江边暮归的农夫牵牛走过,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农妇一边洗着衣服一边等着回家的人。夕阳洒在江面上,色彩纷呈,美丽异彩。水边的村落形态多以体块布局,或左右成排,或前后成行,形成纵横交错的巷弄,因地就形,自然有序。
人约黄昏,月上柳梢。古镇的月亮清悠澄澈,照得人心坦荡,无月的夜晚,星儿也璀璨明亮,点点投映在水面上火光熠熠美丽非凡,啁啾的虫鸣,心就此靠岸,只想枕着星光伴着涛声入眠。
江西盛产大米,江西米粉好吃是不容置疑的,据说又以古镇的米粉更为出名。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很多离家多年的人回来后必定会狠狠地大吃几碗米粉。米粉是新鲜榨出来的,直接放在热水里烫两分钟,然后浇上鲜滑的肉汤、洒上香菜生姜,还有自制的辣酱咸菜。米粉来不及咀嚼,就直滑入肠,却不觉得腹胀。
最让人心动的是边吃美食还一边看到美女从身边走过。相传古镇在明朝时流传着一句话:“铅山女子不用挑”。镇里不乏面目清秀,美丽可人的女子,肤色白皙细腻,发质乌黑亮丽,不施粉黛已足以倾倒四方。少妇更是风姿绰约,悠雅地踩着高跟鞋,一步三摇,江南女子的风情尽在举手投足间了。据说美女陈红、杨钰莹都是这里出产的美女哦。
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层层深入,拾阶而上,又是一院子,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错落有致。书院几经兴废,历经沧桑,但继往开来、斯文宗主等牌坊都保留尚好,泮池、厢房古朴依旧。书院内古木参天,曲径流泉,幽静无比。徐步慢走,领略古人的风采,熏陶于儒学的典雅中。
文章评论
俗水
一说到九弄十三街,也就联想到千年古镇河口镇.至于说河口镇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称就不大确切了.金利合怕已是蛛丝结满,明清街早非往年旧貌.辛幼安乃<破阵>词,唐王驾方为<社日>诗.
大海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