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亦有情,只在觉

个人日记

 

    

图片

 

     一个老婆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老婆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有一天,老婆婆想检查一下这个出家人修行的境界,所以,就派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去试探他,叫她在送饭的时候,突然把他抱住,问他感受怎么样。女孩子就照样做了,问他感受怎么样。这个出家人回答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个出家人被抱住的时候就像干枯的树枝靠在冰冷的石头上,严冬里没有热气的东西。老太婆知道后说:我们把一个俗人,供养了二十年。于是,就把这个出家人赶走了,并一把火烧了茅棚。这就是婆子烧庵的公案。

 

    这就是说老婆婆对这个出家人的修行境界不认可、不满意。当然,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你能像木头一样不动心,这不是一个平常人能做到的,但这却不是佛法的境界。这个出家人被赶走以后,便遍参明师,苦究本来,如此过了三年,他又回到老太婆那里,老婆婆还用相同的方法考验他。当女孩子抱住他的时候,他对这个女孩子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终得老婆婆首肯。

 

  其实,佛法的境界是要我们的心不动,但又能如实觉知一切,在动和不动之间,这就是中道。我们修行,其实就是修心,这个心,就是一颗平常心,如如不动的心。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

 

 图片

  当年,跟随白隐禅师参禅修行的一位老婆婆,她心爱的孙女不幸夭折了,老婆婆悲痛得泣不成声,围在一旁观望的其他老妇人见状,不禁脱口埋怨说:你不是一直也在白隐禅师门下参禅修行吗?孙女夭折就乱了方寸,悲伤失态,成何体统?没想到那位老婆婆听了他人的怨言后反驳说:你们哪里知道,我为孙女流的是珍珠泪!”这才是学佛人的心,虽然佛心可以超越喜怒哀乐,但是佛心通过肉体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既有悲哀忧伤,更有欢乐欣喜。

 

  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佛家看来,莫道草木不多情,一切众生皆有情。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爱情。学佛,是由众生来学,是由凡夫开始的。

 

    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以智慧来指导情感。

 

 图片

 

    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中没有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所以,我们学佛人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先生活再生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融入社会。这也是佛教的慈悲。何谓慈悲?慈能予乐,想办法使别人快乐,并且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悲能拔苦,时刻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别人的痛苦。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

 

佛的精华是爱心。

 

                   

文章评论

284939340

[url=http://XXFN.com.OSVQ.INFO/VDL.com][img]http://b122.photo.store.qq.com/psb?/V10ZQeLH2Re6Mz/JGwYdnjPt02cWbtH7tZSa8gvYddiitg92etaMHzYCg8!/b/dEgdx0jSCAAA&ampbo=bwFvAQAAAAABACc!&nbsp&nbsp[/img][/url]

千琴

[img,490,320]http://b262.photo.store.qq.com/psb?/V10Oeps30NZpjY/1XgJD0t7o77ZcrUGwnAtLug9rWD3xwTvf*UF2eGx8Fw!/b/dBXHNJyjUQAA&bo=6gFAAQAAAAABAI0!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