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对仗
个人日记
附:
律诗的对仗(一)
一、什么是对仗
对仗是诗词格律的要求之一,也是很重要的诗词格律基础,学格律者必须掌握。
说到对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偶”和“对联”,其实对仗与这二者既有某些相似但又是有区别的。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联或称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艺术形式。创作对联,也叫对对子,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写出好对联,需要懂平仄,懂词性,有思想,有意境。不仅要工对,甚至要求“的对”,即对得恰切、巧妙。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联比诗中的对仗要求更严。原则上,对联都应是工对。流传很广的对联,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都是工对。但如果照搬对联的某些方法用在格律诗词的对仗中,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字和词必须“平仄相对、词性一致”,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同时要求上、下句的语法结构一致。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举一例说明。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颔、颈三联都对仗。)
先看平仄,除颈联上、下句第一字未相对外,其余平仄都是相对的。
二看词性,
首联:细对危,草对墙,微风对独夜,岸对舟。
颔联:星对月,垂对涌,平野对大江,阔对流。
颈联:名对官,岂对应,文章对老病,著对休。
三看句式:
首联:上、下句都为无谓语结构句式。
颔联:上、下句都为“主谓定宾状”结构句式。
颈联:上、下句都为“主谓宾”结构句式。
这样我们可以总结对仗的三个基本要求:
1、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对。
但可平可仄处可适当放松。
2、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相同位置的词,其词性要相对,且不能重字。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
3、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的语法结构句式要相同。
对仗是诗词格律的要求之一,也是很重要的诗词格律基础,学格律者必须掌握。
说到对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偶”和“对联”,其实对仗与这二者既有某些相似但又是有区别的。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联或称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字艺术形式。创作对联,也叫对对子,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写出好对联,需要懂平仄,懂词性,有思想,有意境。不仅要工对,甚至要求“的对”,即对得恰切、巧妙。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联比诗中的对仗要求更严。原则上,对联都应是工对。流传很广的对联,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都是工对。但如果照搬对联的某些方法用在格律诗词的对仗中,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字和词必须“平仄相对、词性一致”,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同时要求上、下句的语法结构一致。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举一例说明。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颔、颈三联都对仗。)
先看平仄,除颈联上、下句第一字未相对外,其余平仄都是相对的。
二看词性,
首联:细对危,草对墙,微风对独夜,岸对舟。
颔联:星对月,垂对涌,平野对大江,阔对流。
颈联:名对官,岂对应,文章对老病,著对休。
三看句式:
首联:上、下句都为无谓语结构句式。
颔联:上、下句都为“主谓定宾状”结构句式。
颈联:上、下句都为“主谓宾”结构句式。
这样我们可以总结对仗的三个基本要求:
1、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对。
但可平可仄处可适当放松。
2、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相同位置的词,其词性要相对,且不能重字。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
3、对仗联中出句与对句的语法结构句式要相同。
二、对仗联的使用
在格律诗中,不是每联都需要对仗的。
1、八句律诗
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颈联),例如:
送李棹游江东[唐]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颈联对仗)
东南具古今,归望山云秋。
注意:只一联对仗必须是颈联对仗。
多到四联都用,这种情况中,常见的是前三联都用对仗。例如:
送韩校书[唐]许浑
怅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首联对仗)
迹高云阁吏,名散雪楼翁。(颔联对仗)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颈联对仗)
酒醒鲈脍美,应在竟陵东。(尾联不对仗)
也有后三联都用对仗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后三联都用对仗。)
但是,律诗中最常见的,还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对仗。例如: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颔联对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颈联对仗)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鹦鹉[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羽,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伎,深藏牢闭后房中。
(颔联和颈联对仗)
这是用得最多的,建议写八句律时,也采用颔联、颈联对仗。
2、绝句
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两联,如果截取首尾两联,就完全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后两联,那就前一联对仗而后一联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前两联,那就前一联不用对仗而后一联对仗;如果截取的是中间两联,那么全首都要对仗了。
其实写四句的绝句,谁又知道是怎么截的呢?因此,要这样理解: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两联都对仗。
又如王之焕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联都不对仗。
3、排律(或称长律)
排律也像律诗一样,首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无论有多少联,一律必须用对仗。
在格律诗中,不是每联都需要对仗的。
1、八句律诗
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颈联),例如:
送李棹游江东[唐]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颈联对仗)
东南具古今,归望山云秋。
注意:只一联对仗必须是颈联对仗。
多到四联都用,这种情况中,常见的是前三联都用对仗。例如:
送韩校书[唐]许浑
怅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首联对仗)
迹高云阁吏,名散雪楼翁。(颔联对仗)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颈联对仗)
酒醒鲈脍美,应在竟陵东。(尾联不对仗)
也有后三联都用对仗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后三联都用对仗。)
但是,律诗中最常见的,还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对仗。例如: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颔联对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颈联对仗)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鹦鹉[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羽,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伎,深藏牢闭后房中。
(颔联和颈联对仗)
这是用得最多的,建议写八句律时,也采用颔联、颈联对仗。
2、绝句
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两联,如果截取首尾两联,就完全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后两联,那就前一联对仗而后一联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前两联,那就前一联不用对仗而后一联对仗;如果截取的是中间两联,那么全首都要对仗了。
其实写四句的绝句,谁又知道是怎么截的呢?因此,要这样理解: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两联都对仗。
又如王之焕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联都不对仗。
3、排律(或称长律)
排律也像律诗一样,首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无论有多少联,一律必须用对仗。
律诗的对仗(二)
三、词性的分类
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与今天几乎相同。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副词、虚词、代词等。
1、名词
名词是一个大类,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①天文——天空日月风云雨雪阴阳气烟星斗等;
②时令——春夏秋冬年月日时节昼夜晨昏晓等;
③地理——地山水江河川海城峰田石桥泥岭等;
④宫室——房庐楼室门巷街墙井栏庙店殿庭等;
⑤器物——舟车钟鼓枕剑炉杯樽尺帆香瓶灯等;
⑥衣饰——衣裳襟领袖巾冠钗簪扇杖靴袍环等;
⑦饮食——酒茶饼药丹餐茗酿浆饭肴菜羹蜜等;
⑧文具——笔墨纸砚印书剑琴棋箫卷轴册毫等;
⑨文学——诗书赋章句经论字信篇歌画文编等;
⑩植物——树花草藤枝条根茎叶柳禾萼蒂等;
⑾动物——马牛鸡犬鸿雁禽猿骏蝇凤鱼鸦等;
⑿形体——身心肌肤发骨眼耳鼻颊魂声音等;
⒀人事——功名恩怨愁喜妆醉梦辞爱憎谈等;
⒁人伦——父母兄妻夫女儿姑农将鬼仙贤等;
以上的名词分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霜”归天文,而“冰”应归地理,但有时候不同门的却是常常并称:“天”和“地”,“雪”和“冰”,“风”和“浪”等等,虽然分属两门,对仗却是最工整。
专名只能和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2、动词和形容词
这两种词性,古今完全相同,不举例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及物动词(就是动词后面不
带对象宾语的,如“奋斗”是动词,但它后面不能带宾语,说成“奋斗我<你、他>”因此,“奋斗”叫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相对。
3、数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两、双、孤、独、数(读
shuò,屡次)、几、半、再、群、诸、众
4、方位词如:
东、西、南、北、中、内、外、里、边、侧、前、后、左、右、上、下。
5、连绵词只能和连绵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也不能相对,譬如:
①名词连绵词:鸳鸯鹦鹉玻璃等;
②形容词连绵词:逶迤磅礴等;
③动词连绵词:踌躇踊跃等
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都自成一类,这四类词很少和别的词相对。
6、副词,就是用在动词前,表示这个动作的情状、意愿、等等的词。如:
忽、渐、才、乍、已、将(将要)、欲(想要)、拟(打算)、即、皆(共同)、俱(一
同)、岂、空、徒(徒然)、枉(枉自)、频、屡、每、亦(也)、却、休(别、不要)、莫、不、只等。
7、虚词:与、和、共、同、并、且、于、而、则、因、为(读去声)、之、乎、也、矣、焉、哉、耶、然、尔等。
8、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吾、汝等,指示代词彼、此等,疑问代词何、胡等。
在研究和观察词性时,还要注意一个现象,前人写诗,有时会把某种词性的词作其他词性用,而且往往起到特殊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作动词用。
又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的“低”本也是形容词,在这里也做动词用了,正好和“近(靠近)”相对。
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流”,本是动词,在这里作形容词(流动的姿态)用,与上句的“阔”相对。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副词、虚词、代词等。
1、名词
名词是一个大类,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①天文——天空日月风云雨雪阴阳气烟星斗等;
②时令——春夏秋冬年月日时节昼夜晨昏晓等;
③地理——地山水江河川海城峰田石桥泥岭等;
④宫室——房庐楼室门巷街墙井栏庙店殿庭等;
⑤器物——舟车钟鼓枕剑炉杯樽尺帆香瓶灯等;
⑥衣饰——衣裳襟领袖巾冠钗簪扇杖靴袍环等;
⑦饮食——酒茶饼药丹餐茗酿浆饭肴菜羹蜜等;
⑧文具——笔墨纸砚印书剑琴棋箫卷轴册毫等;
⑨文学——诗书赋章句经论字信篇歌画文编等;
⑩植物——树花草藤枝条根茎叶柳禾萼蒂等;
⑾动物——马牛鸡犬鸿雁禽猿骏蝇凤鱼鸦等;
⑿形体——身心肌肤发骨眼耳鼻颊魂声音等;
⒀人事——功名恩怨愁喜妆醉梦辞爱憎谈等;
⒁人伦——父母兄妻夫女儿姑农将鬼仙贤等;
以上的名词分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霜”归天文,而“冰”应归地理,但有时候不同门的却是常常并称:“天”和“地”,“雪”和“冰”,“风”和“浪”等等,虽然分属两门,对仗却是最工整。
专名只能和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2、动词和形容词
这两种词性,古今完全相同,不举例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及物动词(就是动词后面不
带对象宾语的,如“奋斗”是动词,但它后面不能带宾语,说成“奋斗我<你、他>”因此,“奋斗”叫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相对。
3、数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两、双、孤、独、数(读
shuò,屡次)、几、半、再、群、诸、众
4、方位词如:
东、西、南、北、中、内、外、里、边、侧、前、后、左、右、上、下。
5、连绵词只能和连绵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也不能相对,譬如:
①名词连绵词:鸳鸯鹦鹉玻璃等;
②形容词连绵词:逶迤磅礴等;
③动词连绵词:踌躇踊跃等
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都自成一类,这四类词很少和别的词相对。
6、副词,就是用在动词前,表示这个动作的情状、意愿、等等的词。如:
忽、渐、才、乍、已、将(将要)、欲(想要)、拟(打算)、即、皆(共同)、俱(一
同)、岂、空、徒(徒然)、枉(枉自)、频、屡、每、亦(也)、却、休(别、不要)、莫、不、只等。
7、虚词:与、和、共、同、并、且、于、而、则、因、为(读去声)、之、乎、也、矣、焉、哉、耶、然、尔等。
8、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吾、汝等,指示代词彼、此等,疑问代词何、胡等。
在研究和观察词性时,还要注意一个现象,前人写诗,有时会把某种词性的词作其他词性用,而且往往起到特殊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作动词用。
又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的“低”本也是形容词,在这里也做动词用了,正好和“近(靠近)”相对。
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流”,本是动词,在这里作形容词(流动的姿态)用,与上句的“阔”相对。
律诗的对仗(三)
四、对仗的种类
1、工对
顾名思义,工对就是对仗很工整,它的特点是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而且要求相对的词都是同门类的。工对的例子是很多的。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余杭形胜》)
绕和拂,郭和诚,荷花和松树,三十里和一千株都是同门类的。
“雪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刘禹锡《麻姑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大家可以再分析分析其他联。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很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玉不胜簪。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各字都对
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有些对仗联的出句和对句,本身内部都有对仗意味,既自对又互对,就显得特别工整。即使两句之间某些字对得较宽,亦堪称为工对。
例如:“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王维)在出句中,“草”与“木”对,“雨”与“露”对;在对句中,“荣”与“枯”对,“乾”与“坤”对,两句之间又互对。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句中自对而又互对。
但要注意的是,求工太过,往往可能弄到同义相对(即可能犯下讲所述“合掌”的毛病),如“室”对“房”,“别”对“离”,“懒”对“慵”,“同”对“共”等,两句话差不多只有一句的意思,是诗人所忌。
2、邻对
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邻对相比工对放宽了要求,但仍是对得较工整的,唐诗中有很多邻对的例子。
3、宽对
宽对是相对于邻对而言进一步放宽了要求。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和花都是名词,但不同类,水和衣既不同类,也不相邻。
宽对还有另一层意思,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文”和“老”“章”和“病”都对不上,但是合并后,“文章”和“老病”都当名词,就对上了。
4、借对
⑴借义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初看起来,“寻常”和“几度”是对不上的,但诗人是借用“寻常”的另一种意义构成工对。古时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所以“寻常”在这个意义上是数词量词结构,与“几度”的数词量词结构对得很工整。
⑵借音
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如把“沧海”和“蓝田”相对,就是宽对而不是工对,但“沧”与“苍”同音,借用苍音后,“苍”与“蓝”同门,都是颜色,此联就成工对了。
又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外”是方位词,“洲”是名词,初看是对不上的,但洲和周同音,而周(周边)是方位词,借“周”音后便对上了;再以“鹭”借“露(雨露、露水)”音(天、露同为天文类),此联即成工对。李白的此联,被后人誉为千古佳对,令人不得不赞叹诗人功底的深厚和构思的巧妙。
借义和借音都是借对的方法,借对的目的一般是使不对或宽对变为工对。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只要能做到宽对,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不必再刻意地寻求工对。但工对是我们的追求,巧妙地用借对的方法形成工对更是要求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学习。
5、流水对
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但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
又如《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
流水对收住全诗。
6、扇面对
扇面对又称隔句对,一首诗中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但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便是扇面对。
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扇面对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在词曲中却常见。
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山红遍”对“漫江碧透”,“层林尽染”对“百舸争流”。
如程景初散套(曲)《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以上简单讲了对仗的几个种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未将所有的种类列出),这都是属于对仗的形式和方法范畴的知识,一方面,掌握这些知识是必要的,对我们写诗和读诗都有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掌握方法和形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我们是为写诗而用对仗,而不是为写对仗而写诗,否则就本末倒置了。用什么形式,采用何种方法,只能服从于诗情诗意的表达,万万不可生搬硬套。
四、对仗的种类
1、工对
顾名思义,工对就是对仗很工整,它的特点是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而且要求相对的词都是同门类的。工对的例子是很多的。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余杭形胜》)
绕和拂,郭和诚,荷花和松树,三十里和一千株都是同门类的。
“雪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刘禹锡《麻姑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大家可以再分析分析其他联。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很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玉不胜簪。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各字都对
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有些对仗联的出句和对句,本身内部都有对仗意味,既自对又互对,就显得特别工整。即使两句之间某些字对得较宽,亦堪称为工对。
例如:“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王维)在出句中,“草”与“木”对,“雨”与“露”对;在对句中,“荣”与“枯”对,“乾”与“坤”对,两句之间又互对。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句中自对而又互对。
但要注意的是,求工太过,往往可能弄到同义相对(即可能犯下讲所述“合掌”的毛病),如“室”对“房”,“别”对“离”,“懒”对“慵”,“同”对“共”等,两句话差不多只有一句的意思,是诗人所忌。
2、邻对
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邻对相比工对放宽了要求,但仍是对得较工整的,唐诗中有很多邻对的例子。
3、宽对
宽对是相对于邻对而言进一步放宽了要求。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和花都是名词,但不同类,水和衣既不同类,也不相邻。
宽对还有另一层意思,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文”和“老”“章”和“病”都对不上,但是合并后,“文章”和“老病”都当名词,就对上了。
4、借对
⑴借义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初看起来,“寻常”和“几度”是对不上的,但诗人是借用“寻常”的另一种意义构成工对。古时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所以“寻常”在这个意义上是数词量词结构,与“几度”的数词量词结构对得很工整。
⑵借音
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如把“沧海”和“蓝田”相对,就是宽对而不是工对,但“沧”与“苍”同音,借用苍音后,“苍”与“蓝”同门,都是颜色,此联就成工对了。
又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外”是方位词,“洲”是名词,初看是对不上的,但洲和周同音,而周(周边)是方位词,借“周”音后便对上了;再以“鹭”借“露(雨露、露水)”音(天、露同为天文类),此联即成工对。李白的此联,被后人誉为千古佳对,令人不得不赞叹诗人功底的深厚和构思的巧妙。
借义和借音都是借对的方法,借对的目的一般是使不对或宽对变为工对。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只要能做到宽对,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不必再刻意地寻求工对。但工对是我们的追求,巧妙地用借对的方法形成工对更是要求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学习。
5、流水对
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但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
又如《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
流水对收住全诗。
6、扇面对
扇面对又称隔句对,一首诗中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但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便是扇面对。
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扇面对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在词曲中却常见。
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山红遍”对“漫江碧透”,“层林尽染”对“百舸争流”。
如程景初散套(曲)《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以上简单讲了对仗的几个种类(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未将所有的种类列出),这都是属于对仗的形式和方法范畴的知识,一方面,掌握这些知识是必要的,对我们写诗和读诗都有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掌握方法和形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我们是为写诗而用对仗,而不是为写对仗而写诗,否则就本末倒置了。用什么形式,采用何种方法,只能服从于诗情诗意的表达,万万不可生搬硬套。
律诗的对仗(四)
五、“合掌”之忌
上两讲讲了对仗的基本要求、使用原则、词性种类和对仗在形式和方法上的分类。只要熟悉了这些规矩,对仗并不很难。但一些写律的人,在写对仗联时往往会犯一个毛病,即合掌。
什么是合掌呢?
合掌是诗病的一种,体现为对仗中的两种现象。
1、上一联和下一联句式结构相同;
2、同联的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
以上两种现象都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例如: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
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都是名
词,而且都是专用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而且都是“221”的句式结构。这就是“合掌”。上面例举的两联中,有四个专用名词,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既消除了两联首二字的专用名词相对,又使第二联句式变为“1121”,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
这是说“上一联和下一联句式结构相同”而犯合掌的例子,这种情况的合掌见得不多,更多见也最易犯的是第二种现象。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刘勰称这种“合掌”对仗为“正对”,说这是一种拙劣的对仗。
如: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初到黄梅》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再如:
洛客尽回临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唐许浑)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唐沈佺期)
“水”“江”意合,“焰”“烟”意合,均犯合掌。
又如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此联上、下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是典型的合掌病。此联作为商铺开业的喜庆对联是可以的(有市场就有存在价值嘛),但律诗中绝对不允许。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分析这类合掌时可能会犯一个毛病,就是“只看词,不看句。”,如果是这样看问题,可能就会把大多数工对都看成有合掌病了。
比如: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若只看词,“吴宫”、“晋代”,“花草”、“衣冠”,“幽径”、“古丘”无一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合掌似乎是免不了。但我们需注意合掌的定义,是“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
此联出句和对句虽然表面上意思相近,但其中隐含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东吴与两晋为不同时代,连续从两个不同朝代描写,更显现了凤凰台悠古苍凉的景象,单写一朝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但若再多写几朝就又不是什么东东了。
我认为,只要出句和对句在其含义乃至深层含义上有变化,有值得读者体味和挖掘的地方,这样的对仗,即使有很多同义词,也不算合掌。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观点。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一联中,虽有“有、无”一组反义词,但同时存在“英雄、豪杰”、“虎豹、熊罴”两组同义词,且要说明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同,则合掌就难免了。
但如:峰尖多白雪,谷底少寒冰。
也同时存在“峰尖”、“谷底”,“白雪”、“寒冰”两组同义词,也有“多,少”一组反义词,但此联就没犯合掌。因为出句和对句说的是同在冬天出现的两种不同自然现象。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诗人还可以在下联中进一步将这种现象抽象和升华为人生的某种哲理。
所以我们在判断第二类合掌时,要注意不光看词,还要看句,要去体会和揣摩出句和对句更深层的含义,不要光看表面形式,要看其实质。
六、怎样避免合掌
合掌,是律诗创作中的大忌。一联合掌,相当于自毁八分之一的空间;两联合掌,则自毁空间四分之一,剩不下什么了。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呢?有一篇资料中说的较好,现整理综述如下:
1、深刻理解合掌的含义。
2、重视合掌的有害性。
3、在构思阶段尽量避免合掌问题。力争从源头上、从创作的初始阶段加以解决。
在对仗构思时,尽量拉开出句和对句的时空、种类等的距离。如,对句着眼空间,出句则着眼时间;对句和出句的一静一动、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动物等等,都有利于避免合掌。
4、注重技巧的学习,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夫。
如多用反对,或正面避不开,则采取迂回战术避开,增加词汇量的储备等。
5、注重在诗的检查阶段对合掌的检查。
写诗后一般都会有自我检查修改阶段,但往往会忽视对合掌的检查,需要引起重视。
在修改时先从大处着眼,先是看意的表达如何,再检查句子,看有无合掌问题,最后才是炼字。应在检查阶段将创作时漏网的合掌之鱼消灭掉
解语花的空间欢迎你
文章评论
石溪
这篇文章有多处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