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盡心
个人日记
出世之道 即在涉世中 不必絕人以逃世 了心之功 即在盡心內
不必絕欲以灰心
出世之道 就是脫離世間之道 世間是五欲六塵之巷 陷溺到這裡
的人們 妄想多端而煩悶無窮 因此想遠離這些煩惱 超脫於世外
處於高尚的境界 而去作種種的修行 如佛教就是一種出世之道
然而 許多人認為出世之道要居處到世間的外面 所以多半是進入
深山幽谷 和世人斷絕往來 這和完全離開世間 過著猿猴麋鹿般的
生活一樣 他們認為這就達到了出世的目的 其實是大錯的想法 .
我們既然是人 原本就帶有社會交際行為 要是違背人的本性進入
深山幽谷 過那孤立的生活 按著做人的道理來說 並不是達到出世
的目的 縱令終身住在山谷裡面 過著出世的生活 也沒有什麼利益
不過是把人退化成無情眾生木石罷了 不能算做是出世 這只是厭世
棄世的人罷了 .
佛教所謂出世之道 並非厭世與棄世 而是要人處於世間和人交往
不陷溺於名聞利養 不染於世俗 像是蓮花出生在淤泥裡面 不被
淤泥所染 反而開出清淨潔白芳香的花朵 這才是真正的出世之道
佛家講求明心見性的功夫 就在於窮究心的盡頭處 .
究竟 [ 心 ] 為何物 ? 仔細思索一下 就可以明瞭心的本來面目
比方火可以使物質溫暖 但也可以燒壞東西 因此明白火性 就可以
避開它燒物害處 而取它暖物的益處 如果怕火的害處避而不用 人
就不免於凍死 心的功用也是如此 .
窮究心性 並不是絕棄人間共有情欲 使心像死灰一般 佛教中小乘
的聲聞學者 以為妄想與煩惱都是由情欲所起 把一切的情欲 如耳
目口鼻飲食見聞等完全棄絕 則一切是非善惡之念不起 身體像枯木
一樣 心性如死灰一般 這樣就是大徹大悟 其實這種見解完全錯誤
正像人怕火燒 避而不用 終於凍死是同樣的道理 .
此文章轉載於 [ 菜根譚的智慧 ]
文章评论
回归自性
[ft=#ff0000,5,楷体_gb2312][B]“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B][/ft]
回归自性
[ft=#ff0000,5,楷体_gb2312][B]但初学佛人缺少定力,减少些外缘更利修行。[/B][/ft]
^o^紫葡萄
[ft=,2,]凡俗尘世,多蒙污垢,礼佛听经,擦试心境![/ft]
筱竹
[url=http://b2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8eea114fd739fc99f1014562eca064b1c04fff6c898dcaadff480077b3904687c57e4d7e9ee49aedd6d4100c98cdbe83a3fe06d33877958c4b0bb69d12b86f56d449eebead442545271afee5bf8a6bbc0e50c849][img,500,284]http://b21.photo.store.qq.com/psu?/e7c219b4-b385-4c19-8417-2b143878d5a7/6mT7GajQkAlzBd*MH109vAQ9SI.0F7pX5**xbmm0zwI!/b/YTB6igzbZgAAYsuFjQyeZgAA&ek=1&kp=1&pt=0&su=144086841&sce=0-12-12&rf=2-9[/img][/url]
筱竹
[url=http://b2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8eea114fd739fc99f1014562eca064b1c04fff6c898dcaadff480077b3904687c57e4d7e9ee49aedd6d4100c98cdbe83a3fe06d33877958c4b0bb69d12b86f56d449eebead442545271afee5bf8a6bbc0e50c849][img,500,284]http://b21.photo.store.qq.com/psu?/e7c219b4-b385-4c19-8417-2b143878d5a7/6mT7GajQkAlzBd*MH109vAQ9SI.0F7pX5**xbmm0zwI!/b/YTB6igzbZgAAYsuFjQyeZgAA&ek=1&kp=1&pt=0&su=144086841&sce=0-12-12&rf=2-9[/img][/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