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教案

走在路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作内容。
    2、体会诗人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激发情感:(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
       引:打开课本177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沁园春  雪》(板书)两遍。
       问: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说感受 。(比如:大气磅礴、有气势、豪放等)
    2、出示目标 (大屏) 
    3、放视频朗诵
                知道画面上这个人物是谁不?
             ——毛泽东
     4、介绍毛泽东
        毛泽东少有大志,当他离开家乡东山学校去投考湖南湘乡中学时,曾写过一首《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从1935年11月起,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的三次“围剿”,大大地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运动的新的高潮。为了进行抗日,红军在1936年2月,渡河东征进入山西,取得了许多胜利。
       5、背景简介
        引:在毛泽东看来,诗歌是创作者心境和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出示背景(大屏)
        6、学习生字、多音字(大屏)
生字
      
      园春    红装素         
       
多音字
 
     成吉思      风流人物      看今

        7、指名朗读
        引:一个来自南方的诗人,面对北国的一场大雪;从事共产主义事业十七八年,历经艰辛几经挫折,终于取得了党中央的核心人物地位。带着诗人敏锐鲜明的感受,带着壮志得酬的心境,请同学们找到那个登上秦晋高原的43岁的身材高大的毛泽东的感受。找同学读这首词。
         ①、指名读
         ②、朗读指导
二、品读理解,感悟情怀(二读)
   (一)、引: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是长调,共一百一十四字,上阕十三句,下阕十二句。
                问:从表达方式看,这首词上阕主要——写景、下阕主要是——议论。
                      这中间有一处过渡句,把上下阕的内容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这个句子谁能找出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承上:对“北国风光”作总结,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二)、品上阕
                 引:北国风光究竟怎样多娇?请同学们来看上阕
                1、 (指名生找、生析、师补充,然后生试读、师指导)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试说:
       ——写得那么开阔。“千里”、“万里”极言降雪地区之广。“冰封”是静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师指导朗读:
              面对冰雪有一种眼界为之一开,心境为之一振的感觉,充满欢欣、豪迈之感。创造出一种壮美的境界,发出对无边无垠的冰雪的赞美。这是一种颂歌, 在颂歌中,有一种压抑不住的鼓舞感觉。
        b、“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与前面的“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境界大气磅礴,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时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封黄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读这四句时,头脑中要有长城内外、黄河上下、 雪飘冰封的形象。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覆盖白雪的连绵山峦像舞动的银蛇,皑皑白雪下起伏的原陵又像奔驰的蜡象。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这两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态生动。
        d、“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拟人、夸张,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分发的气概。
      ——这是诗人突然感到壮志得酬,冒出来一种心比天高的感觉。
        e、“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晴朗中显得娇艳。
             “红妆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极赞景色之美,也连带赞美了雪时,雪时也定是“妖娆”的。
      2、  小结:上阕重点描绘北国壮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板书:赞北国雪景)
         朗读指导:语调昂扬,读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
                  (全班齐读前三句,男生读“望”字领起的七句,女生读想象的三句。)
      (三)、品下阕
      过渡:面对江山多娇,在古老而又丰饶的土地上谁主沉浮
       1、毛泽东都想到了谁?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从哪一字可以看出来毛泽东对他们的态度?态度怎样?
    ——“惜”字。
    “惜”字什么意思?
    ——“惜”:惋惜、可惜。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惋惜的一面。
           首先肯定他们是英雄,曾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他们哪一个才情够?
          这还了得?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让毛泽东点数起来就五位。这些人都是王中王,我们平日需仰视才见,而毛泽东却是俯视他们,雄视千古,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朗读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惜”字要拖长,声音从鼻子里发出来,而对成吉思汗就更有些不屑了。
         生试读
       ( 板书:评古代英雄)
        2、诗人评论古代英雄的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你从那几句看出来的?
        ——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了,真正算得上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还得看今天。
        ——词句表现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也表达了诗人后来者居上的英雄气概。
        ——最后三句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空前的政治抱负。
        朗读指导:要读得大气磅礴,戛然而止。
             生试读
         3、下阕朗读点拨:
                     过渡句,是一种思考,要读得平静,语速慢些;读好“惜”字领起的惋惜语气;越往后语调越高亢,读出诗人的豪迈情怀。
         (板书:书今朝抱负)
三、总结全词,点燃激情(三读)
         1、师总结:这首长调,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大气磅礴,兴会淋漓。就以脍炙人口,堪为千古绝唱。
         2、这首词集生气、灵气、神气与豪气、霸气、戾气为一体。下面让我们化身这位具有领袖神采的诗人,富于诗人气质的领袖,意气风发地把这首词大气磅礴出来——
          a、师范读
         引:首先看老师是否能找到毛泽东的感觉?
          b、一生学读 
        引:下面,大家推荐一位同学,看能学读上来不?不!演读出来! 

           c、、齐读 
       引:下面大家齐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