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董和东董
个人日记
从火山公园下来,家长看了书中的介绍要去探访一下腾冲旧时最富足最显赫的东董和西董两家。
司机把我们带到了经营餐饮的西董花园,走进院中,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闻香寻源,一大株开满白色花朵的名为含香的花木显于眼前,忍不住攀枝探头狠劲地闻,刚一抬头,一抹艳红又闪入视线,在服务人员的带领下绕过房屋来在后院,一棵二百岁高龄的茶树开满了肥硕的红艳艳的茶花,喜得我从不同的角度定格花儿的美丽,被人讥笑“敢与花儿比美?”
司机把我们带到了经营餐饮的西董花园,走进院中,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闻香寻源,一大株开满白色花朵的名为含香的花木显于眼前,忍不住攀枝探头狠劲地闻,刚一抬头,一抹艳红又闪入视线,在服务人员的带领下绕过房屋来在后院,一棵二百岁高龄的茶树开满了肥硕的红艳艳的茶花,喜得我从不同的角度定格花儿的美丽,被人讥笑“敢与花儿比美?”
西董花园的餐饮现在是由外人承包经营,董家的大部分后人都在动乱时逃到缅甸,现在仍然经营着木材和矿石的生意。西董花园的建筑属于三房一照壁,楸木建材,雕梁画栋,精致无比,种植的花草树木更显生机和品味,转来转去也没分清是几进院了,这里的文化氛围更浓些,每个房间都有当时的名人字画及主人的珍贵照片,可见其富有与显赫。餐厅服务员充当了导游的角色,虽说不很专业,但也带我们了解了西董人家的历史。
这里的消费不高,饭菜还算精致,在这里我们吃到的本地的几道特色菜,及炒棕包,用材就是棕树上结的黄色的东西,外面的包切成细丝状,再加上红萝卜及鲜肉片,与里面的类似鱼籽的黄色小颗粒一起炒制,色泽夺目,香味四溢,初食稍微有点苦,但鲜嫩可口,别有一番滋味,有趣的是只有腾冲的棕包可以食用。那道不起眼的小角瓜也是第一次尝到。
这里的消费不高,饭菜还算精致,在这里我们吃到的本地的几道特色菜,及炒棕包,用材就是棕树上结的黄色的东西,外面的包切成细丝状,再加上红萝卜及鲜肉片,与里面的类似鱼籽的黄色小颗粒一起炒制,色泽夺目,香味四溢,初食稍微有点苦,但鲜嫩可口,别有一番滋味,有趣的是只有腾冲的棕包可以食用。那道不起眼的小角瓜也是第一次尝到。
含香
小角瓜
至于东董,司机也并不清楚,于是叫上另一在洞山居住的同伴带我们一块前往,从这位年轻人的口中已无法得知老董家的历史了。据书中记载,旧时腾冲最有钱和最显赫的三个人之一的“东董”董绍洪,是贫家出身,跑马帮起家发财于缅甸后创立“洪盛祥”商号,经营石磺、翡翠珠宝、白银、棉纱、汇兑、茶叶、黄丝等,成了云南最著名的跨国商号,其分号遍布昆明,上海,香港,广州,拉萨,及缅甸,印度,生意做到了包括五个国家的二十余个地方,形成了北连扬子江、东临太平洋、西通恒河、南接印度洋的经济贸易圈。我们进去的那条路就是当年的商铺一条街。
现在这条热闹的洞山老街子沉寂了多年,安静了许多。司机带我们走进董家大院。董家的院子一进就是四个,建筑格式是标准的“四合五天井”的形式,建筑用的木材全是上等的楸木,上下两层,不知道有多少个房间。董家的每一道屋梁,每一扇窗棂都是精雕细凿而成,繁而不乱,一块木板镂空雕出双层花纹或图案,镶在窗上的那块块来自英国的彩色的玻璃都彰显昔日的辉煌,据说当时的工匠是按一两木屑一两银来收工费的,所以这百年风雨后的老屋依然风采依旧。
小角瓜
至于东董,司机也并不清楚,于是叫上另一在洞山居住的同伴带我们一块前往,从这位年轻人的口中已无法得知老董家的历史了。据书中记载,旧时腾冲最有钱和最显赫的三个人之一的“东董”董绍洪,是贫家出身,跑马帮起家发财于缅甸后创立“洪盛祥”商号,经营石磺、翡翠珠宝、白银、棉纱、汇兑、茶叶、黄丝等,成了云南最著名的跨国商号,其分号遍布昆明,上海,香港,广州,拉萨,及缅甸,印度,生意做到了包括五个国家的二十余个地方,形成了北连扬子江、东临太平洋、西通恒河、南接印度洋的经济贸易圈。我们进去的那条路就是当年的商铺一条街。
现在这条热闹的洞山老街子沉寂了多年,安静了许多。司机带我们走进董家大院。董家的院子一进就是四个,建筑格式是标准的“四合五天井”的形式,建筑用的木材全是上等的楸木,上下两层,不知道有多少个房间。董家的每一道屋梁,每一扇窗棂都是精雕细凿而成,繁而不乱,一块木板镂空雕出双层花纹或图案,镶在窗上的那块块来自英国的彩色的玻璃都彰显昔日的辉煌,据说当时的工匠是按一两木屑一两银来收工费的,所以这百年风雨后的老屋依然风采依旧。
我们走进院中正遇上一面色红润的老人卷着袖子提着水桶从屋内出来,这位八十三岁的老先生正是《大马帮》口述者,是董家的第五代子孙,在印度出生,八岁回国。董家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抗战其间董家就捐了两架飞机,听他的儿媳讲,现在的第七代已有九十九个孙子,遍布在世界各地。
屋后沿山坡拾级而上,还有一个平台,立在平台上,整个董家大院尽收眼底。他们现在居住的大宅院是八几年落实华侨政策后才归还的。外面还有一大片的老宅子,过去应该都是董家的隶属吧,现在分属不同的居家,土坯墙已有几许驳落,一扇扇小小的大门,低矮的门楣上残存的模糊的雕刻都显示着昔日的辉煌。这里的民风非常朴实,走进去都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招呼,他们也很乐意向你讲述先人的功绩。
门上镶着从英国进口的玻璃
照壁
昔日的董家大院,四合五天井式的建筑
150年历史的大理石
天井
门上镶着从英国进口的玻璃
照壁
昔日的董家大院,四合五天井式的建筑
150年历史的大理石
天井
文章评论
依然
这么多天了,你的回忆还在继续!记忆犹新![em]e163[/em][em]e113[/em]
小雨点
现在能保存这样完好的大家族已经不多了。如果他们不是跑到缅甸,一直留在中国,可能也不行了。一个文化大革命就整垮了。
小雨点
我们去云南的时候,木兰花还在开着,可惜我都没拍好。 夕夕这张拍得很棒。
小雨点
再来跟着夕夕寻找中国的世家。 那天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是专门研究世家的,也写了相关的书,据他研究的结果显示,凡是祖辈积善行德的,家族都能保持长久。 我想,这董家也应是如此吧。
观沧海
照壁上是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