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系列随笔之八 父母的爱情
个人日记
有一种爱情,叫娃娃亲。就是一对男女,在还是几岁小娃娃的时候,就被父母们安排了姻缘。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父母就属于此类婚姻。据老爸回忆,在他七岁时,一个远房嫂子为他提媒,对方是一家亲戚的女儿,长得乖巧伶俐。当时,大人们不知道啥原因,没有当场同意 ,父亲竟然哭了半夜。后来奶奶就答应了,父亲才破涕为笑!
这个令七岁父亲而哭的小女孩,就是未来我的母亲!不过后面颇多曲折,父亲一度家道中落,过继到李家当义子。在淮阳一中求学的父亲,向当时的母亲述说家庭困境,母亲很同情父亲的遭遇,只是安排他好好上学。父亲后因家庭太穷,辍学参加工作,母亲毅然从城里嫁给乡下的父亲。母亲的美德是值得父亲当初一哭的!
后来几十载一路风风雨雨携手走来,更是写就父母爱的传奇。婚姻的最初是甜蜜而美好的,之后几个儿女相继出世,一家人幸福更是爆棚。只是,后来,随着父亲在城市打拼,母亲在乡下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双方的生活环境和视野越来越不一致,彼此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差距越来越大,各自性格的缺点也被无限扩大。争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母亲外表柔弱,宛若江南美女,父亲粗狂豪爽,好比东北大汉。本是刚柔相济,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或许应了那句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母亲好比林黛玉。常常粗心的父亲不知道说了哪一句无意的话,母亲已放在心里。动不动就抹泪,就生气了,而父亲还不知道错在那里。沉重的家庭担子,繁忙的工作,渐渐令父亲的脾气变得暴躁,父亲越来越没有耐性去哄母亲。而母亲就觉得父亲不爱她了,更加的郁闷。
小时候的我实在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复杂情感,有时看到母亲在亲朋好友面前,涕泪交加地哭诉父亲的种种不是,然而当父亲从城里回来,母亲又总是悉心地为父亲打荷包蛋,甚至不舍得让小女儿尝一口。我就忍不住对母亲说,我看你很爱父亲,不然你怎么给他打荷包蛋呢?一句话不知道咋又招惹母亲的伤心事,母亲呜咽着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吓得幼小的我,乖乖地跪在母亲面前向她道歉。母亲的哭功,着实吓住了我。
对于世事人情,父母看法不一。用哲学的话说,母亲觉得人性是恶的,难怪啊,在我家贫困潦倒时,亲戚们无人问津,避之唯恐不及,当我们过上好日子时,又都献媚地登门拜访,络绎不绝。母亲对人间冷暖是看得分明的,也是耿耿于怀的。而父亲则认为人性是善的,很少计较别人曾经对他的怠慢与伤害,还是宽容慈爱,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为此,他们因为亲戚之间,家长里短的,争吵不休。渐渐长大的我们也不得不成为他们的调解员和灭火器。有时,看到他们吵得不可开交,也会有个念头闪出来:
你们干脆离婚吧!我们兄妹们私下开玩笑说,老妈适合找一个老实巴交,勤勉过日子的男人,过着小国寡民日子,父亲适合找一个知书达理,所谓与父亲能有共同理想追求的女子为伴。我们一度认为他们实在是月老牵错了红线,让一对吵闹冤家凑成一对夫妻,各自痛苦半辈子。自认 有文化的我们,为父母的婚姻把脉,问诊,按照自己的想象理解他们的爱情与婚姻。
然而,自作聪明的我们忽略了婚姻里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他们的爱。母亲很爱父亲,在一个乡村女子眼里,丈夫就是天,就是一切。她依赖他,信任他,在意他。她贤惠能干,对丈夫百依百顺,为此不惜压抑自己,委屈自己,她的一切烦恼在于她太爱父亲,而失去了自己。而父亲的世界里,很大,很广。他的眼里有儿女,有社会,有工作,有朋友,当然也有母亲。当老人信誓旦旦地表白 :此生最爱是老妻。我们还说什么呢?唯有拥着老妈 ,笑作一团:妈妈,你听爸爸说的啥?
少年父亲老来伴。当年迈的母亲端着碗。一口口喂病床前的父亲吃饭时,那份恩爱,令我们儿女动容!吵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今生是夫妻,来生还结伴!祝福我的父母安康恩爱到永远!
文章评论
无尽的苍穹
真实
清风一缕
长大之后的女儿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解读父母之爱![em]e113[/em]
木菁年代
多么真实的文字啊!
丁香女
可以写篇小说了!!
水果里的星星
真情流露,感人,以前就感受到叔叔阿姨的慈祥和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