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系列随笔之九 大灾年里的父亲

个人日记

 我的父亲系列随笔之九  大灾年里的父亲

 

   有一种历史不仅属于国家记忆,也属于个人的历史。一九六零年,一个平常而又不寻常的年份,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上下饿死太多人。我的姥爷就是在这一年,被生生饿死。我的那些存活的亲人们,也是无一例外,遭受饥饿的摧残。

   据父亲讲,60年初,他从县粮食局回家,家里奶奶已饿得皮包骨头,我的母亲也饿的全身浮肿,我的才两岁的大哥饿得有气无力的哭泣。奶奶每顿饭把队里分的两个窝窝头大部分均给小孙子吃,母亲吃了两个小窝窝头还得去生产队里干繁重的活儿。父亲眼看着眼前的困境,不由泪湿双眼,无奈之下,果断决定带走大哥,到了单位之后,先把孩子喂饱,然后找一个姓何的妇女当保姆,每月给她三十元保姆费,当单位食堂开饭时,再把大哥带走。就这样,每月粮食标准才29斤(实际27斤,扣去支援灾区的二斤)的父亲,就靠这样的方法,将大哥养了两月。等麦子下来之后,再把大哥送回去。父亲此举帮一家人渡过了难关。在那个一个馒头可以救活一个人的关键时刻,父亲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父亲当时在粮食局工作。守着粮仓却让一家人忍饥挨饿,甚至险些被饿死。这在如今的社会,是多么不可思议啊!这需要怎样的操守和信念!我问过父亲,为什么不想办法,从单位弄点粮食带回去?父亲淡淡地表示,当时脑子里压根没有动过单位的念头,没有想过占单位的便宜。而这样的品质也不独属于父亲,那时太多的人就是这么纯洁与无私!

    现在的日子好过了,过着好日子的我们,无从想像当年父辈的艰辛与苦楚,饥馑与挣扎。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却不断涌现大批贪官。所谓前腐后继,层出不穷。为什么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尚能坚守灵魂的清白,为什么在富裕的今天,人们争奔名利而去,而让灵魂堕落?这真是令人深思的地方!

     父亲提到的另外一点也很有趣。他说,那时他们在粮库工作,一群年轻人,别看平常吃糠咽菜,却都有好身板。他当时可以背上两麻包粮食(近四百斤),走在夹板上,夹板直晃悠。几个好汉比力气打赌,其中一个好汉用牙咬住麻包,竟然可以围着粮库转一圈(几百米)。听到病床前的父亲讲起他和老同事的壮举,直听得女儿我目瞪口呆,连连称奇。当年的父亲在我眼里,宛若英雄一般!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起所能不能,大灾年里的父亲,在经历了岁月烈火的磨练之后,终于成为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而其人格魅力,在子女心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也烛照着历史深处人性的幽微,引人深思!

  人生处处就是考场和课堂,不同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里,交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答卷。在生命的天平上,有的人加重物欲的分量,有的人加重灵魂的分量,写就或高尚或卑鄙的人生。回首往事,我们对那段不寻常的历史,多了份理解与认识。也更体会到父辈当年的不易!

那年时光里,父亲坚持贫者不改其志,始终如一,保持做人的操守与本色。老人给我们做了最生动的榜样,深深地镌刻在儿女心中!



文章评论

凌云

你仇恨“六零”我愤恨“文革”!文革害得俺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