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我醒时小宇还在睡。昨晚回来后她请了店里的按摸师来房间做全身按摸解乏,为明天的虎跳峡之旅做充分的准备,都后半夜了才睡。到底是珠宝商的女儿,安逸之时还促进了第三产业。趁她加班加点儿的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时,我洗洗先睡了。我们这代人观念还有些老舅(旧 呵呵),又多数是付出的多回报的少,能拿出钱买路旅游已觉非常满足,跋涉一天能洗个热水澡就等于实现共产主义了,今生不会和小宇那样儿的豪华接轨儿了吧?可相比幸福指数倒也没差多少。
与君在拉萨分别那天起,有空就摁着手机键子与她联系 ,互相报告行踪。前几天就知她定于昨晚从成都飞回丽江,已短信告诉她我们确定今天从香格里拉城前往桥头镇,约君同时对行,正好在桥头镇会合,碰面后一起游虎跳峡。今早君回短信说不想从丽江来再回丽江去,觉得有一小段路来回的倒脚。商量了一通儿她决定去泸沽湖再回丽江,我游完虎跳峡后也赶到丽江,那时再相聚。
徒步游虎跳峡是大家共同主张的。我们先后从西藏方向一路过来已领略了浩瀚旖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惊魂刺激的帕龙藏布峡谷、狂放野性像牛仔领地的怒江峡谷,还有盐井那儿美丽神密的扎古西大峡谷及许多不知名的峡谷。到了丽江绝不错过名扬四海的虎跳大峡谷。这可是排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的以深险奇峻闻名的我国第二大峡谷。
先还做了两手准备,一是男士徒步,女伴不能徒步的一道乘车顺着江边公路游。都说那样景色就打了折扣了,感受也不一样了;二是若都能适应就全体徒步。得知我的伙伴去了泸沽湖之后,多人赞同全体全程背包负重徒步游。看来他们只是对我的同伴不放心。可是这个决定让小宇一心想乘车游的计划变得无人陪伴了,只好心有不甘的随着大家了。
桥头镇是徒步虎跳峡的起点,从这出发游完上、中、下虎跳要将近三十六公里,全是山路,预计两天走完。为了赏到常人赏不到的美景就要走常人不能走之路,大家也都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我们是在桥头镇提前吃过午饭出发的,那时天还很凉,都穿着挺厚的衣服。走了不到一小时天已大热,加上都是上坡路就有点儿吃力。
我们刚进了景区就有牵马的纳西族小伙子近前兜揽生意。看我们都背着大旅行包,就一直跟紧了不放,认准了能拉到我们的生意。还边走边搭话劝我们不如趁早骑马,若半路租马价格翻倍……。几个人同声回说从始至终都不骑马。历经了雨崩的神湖之旅,都眼见山路骑马是在悬崖路上又加了高度,风险掌控不全在自己,估计骑在马上心理也一定会紧张,赏景的兴致要大打折扣。为不误纳西小伙子揽别人的生意,就告诉了他别再紧跟着做无用功。可是这时小宇却呢喏着对小刘也似对大家说负重徒步恐最多坚持俩小时,轻装也不敢保证走下来全程……。小刘有点儿严厉的训导她要坚定信念,年青人不能刚开头就打退堂鼓……。小宇不再说什么了,背着包不声不响的跟了走。这过程都被牵马的纳西小伙儿看到了,就更不离不弃的跟在我们后边等着收容了。
他们几人的背包都相当于集装箱,每人所有东西都可以装在一个大包里。而我的两个双肩背包要前一个后一个。出发时,小刘担心我的背包不得劲,提议要我减掉一个包,东西分给他和小陈。我知他们的包很重,小刘还背了几本厚书,我无论如何要自己背,遂将毛巾缠在了背包带下,边和他争持边把全部家当背上了身。背好后自己看着都要乐——前边小双肩背、后背大双肩背、左臂是导航仪、右肩斜跨着DV、一手拿着照相机、腰带旁边的卡扣上吊着一瓶水,小刘要借给我登山杖,我只怪没多长出一只手不能笑纳了,全身披挂的自言自语我咋像串儿葡萄?他们都笑翻了,都边笑边按快门说拍给他们的妈妈做榜样,我左半转右半转的配合,那场景有点儿像大观园里的刘姥姥逗着哥儿姐儿们开心.不管像谁了,都开心的走下来最重要。
小刘是深市那边驴友民间组织的领袖人物,经常组织驴友爬山暴走,每次活动都组织的挺成功,在群中挺有威信。这次除我之外他们几个都相熟,所以小刘成了这个队伍当然的总领,决策性的意见都是他定,思想工作也是按着群里的规矩办,做的比正规单位组织还有约束力。
大家边走边看边抓拍自己中意的景色,走的不急,说笑之间已上到有了些高度。待上到半山腰时,放眼可见山下呈V状弯的金沙江及被江流隔开的中甸的沙松碧村和丽江的石鼓镇,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万里长江第一弯——人们戏称的爱国弯。居高临下观山水田园如详细的沙盘模型。后悔没带望远镜,如果拿了望远镜说不定能看清下面石鼓镇里小亭下竖放的那面古石鼓的缝隙此刻是开是合。据传,那面一人高的白玉石石鼓的鼓面上有一道天然的弥合缝隙,那缝的自动开合可预示国运的兴衰。一九六三年郭沫若到此,惊叹之余挥豪刷下墨宝:民心得失演古今兴亡史,石鼓开合占天下治乱情。被镌刻在亭柱左右大观共赏。听说石鼓镇上还立着红军长征时在此抢渡金沙江的碑铭,只能遥望了。
说这里是爱国弯,是因为同出青藏高原的三条曾一路并肩南行的姊妹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唯有金沙江在石鼓镇附近毅然选择转头回归而没出国留洋,成为爱国江,被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而澜沧江、怒江则在中国流经两千多公里后选择奔向了缅甸,分别改缅名:湄公河与萨尔温江。
我们看到的长江第一弯从远山峡谷中穿行而来,两岸坡地上的农田阡陌纵横,衬着半月形的江湾象轻展的飘带。可是看似舒缓的飘带蕴藏着无尽的能量,她从两千多公里外的青藏高原奔腾到此落差已近千米,又以排山无阻之势辟割开哈巴和玉龙雪山,冲出了一个流急岩陡的虎跳峡,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两三千米,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我们站在哈巴对视将近5600米海拔的玉龙,晴空下见白雪冠顶的座座山峰排列似孔雀开屏,峡谷峭壁间瀑布飞流,刀削的岩壁飞鸟不过,草木难生,巍巍敖视谷底的激流险滩,森然回荡着大自然的威慑力。
我们脚下的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隔江对峙,威风凛然。江边最低处海拔1500多米,我们行走在循山开凿的崖壁小路仰望不见海拔5400多米的主峰,俯视蜿蛇咆啸的江流一条白线,时而攀爬,时而平行,陡峭之处手脚并用,平行之时跳跃在参差山石之间,穿过瀑流雨帘,又走竹林古树矮叢草甸,山花随处可见,无限风光涌来身边。大汗淋漓换得处处养眼。三个多小时喝完瓶水又灌山泉,快到纳西雅阁时都渴的上甘岭一般。巧遇漂亮的藏女在山坡种田,欲买水被婉拒笑赠每人一碗,牛饮之后不忘回赠糖果饼干。至今不忘那刻的感动,藏女靓照留存常调出细看,嗟叹山壮水美人善,幻想天下如此这般!
爬到山上的纳西雅阁,眼前又是超亮!小小的木门楼里是四合大院,迎面的院角一株遒劲的的三角梅开得好旺,鲜艳的花朵红火火厚压压的盖住了整座房子和屋顶;两面是二层木楼客店,门廊边满架的藤箩遮出了一片阴凉,对面的板壁挂满了金黄的玉米,院内所有的花儿红的黄的粉的开的耀眼,满眼生机勃勃纤尘不染,穿过木楼茶室餐厅的脚门就面临了三面的山崖,一排原木墩挡在千丈崖边,只单脚轻登已头晕目眩,谁敢坐在上边?阳光照的山谷里的空气发蓝。环顾蓝色幽谷围抱的雅阁别致娇俏,坐在廊下喝着香茶小憩好比当了把神仙。对面的廊下也有两伙儿年轻的男女在悠闲的品茶,全是金发碧眼儿和肤黑齿白的外国人。他们可能住在这里。哦,自香格里拉城起才频见外国游客,这里也已开放任外国人游览。从拉萨出来只国人可放行,一路上停车数次,逐人登记边防检查。有多处我们看不出特别的地方都严禁拍照。而进了虎跳景区的徒步路线遇见的十几个徒步者却都是外国人。独未见有中国同胞。
我们坐在阴凉下吃了些自备的东西,算是减去点儿背上的份量。喝足了热茶灌满了瓶水又恢复了些体力,身上的透汗也晾干,人人的衣服上都有了汗渍白碱。披挂停当继续徒步,体力的考验还在继续,美景永远与体能唱对台戏。前路更有逼人的陡悬急转二十八道拐,走过来之后会觉今生的陡坡都提前爬完。爬爬停停看看,险处风光还真是无限。坐在山石上歇息时才想起,不知啥时把牵马的纳西小伙甩的不见了。那小伙子挺不简单,路上曾见他与外国游客用英语交谈,也可能拉到了外国人的生意。
这条徒步路线路标很过关,都是英文加图示。前方如有岔路,路边山石上就会用红油漆画着路线走向,在可行的那条线写着this way(走这条路),前方有卖水的就画着一冒着热气的碗,边上写tea(茶),画着床的写着hotel就是客栈了,客栈的名字都是好懂的汉语拼音。
烈日高山一时没寻见山泉。带的水、半路灌的泉水又全都变成热汗。遇到两处山路上卖饮品的小亭,坐下就喝都不问多少钱,这高山路险的运送人工都无法估算,贵点儿应该!
已走了八九个小时,天擦黑了。可真的累了,腿都木了。还在山谷里,天黑的很快,山路有些模糊。大家的情绪也不似先前,都静静的专心看路走路。突然小胡一声:“啊呦!我不走了呦!就要累死了! ”。 她坐在了地上,看她累那样儿,大家急着扶她,又给她水喝,又要分她的包……。再多的帮助真的不可能了,其实都一样累。大家都站着陪着,坐下肯定起不来。又都劝她坚持起来还要快快赶路,山崖路天黑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刘戴上了头灯走在五人纵队中间让大家都借到些光亮,好在这段山路不那么崎岖。走了没一会儿看到远处山坳里有莹火样的灯光,啊!就到目的地了。实际全程走下来的时间比预计的时间长了挺多。又走了好远好远终于出了深山,走上了山间公路。回首看大山里黑得渗人。刚上了山间公路小胡索性摊腿坐在路边就是不走了。只好留下小宇和小陈做伴,小刘和我继续奔灯光去找客店 。很快就到了“中途客栈”。放下行李马上回去迎他们三人,连拉带拽的都回了客栈。
进了客栈直奔餐厅,坐在那里连办入住带点菜。老板当时就主动的将宿费打了五折,说因我们是同胞,国人极少有入住这里,来景区也都走马观花半天就走,真没有外国人对这里锺情。
很大的餐厅里还有几桌客人,坐的都是外国人,他们都不是用餐而在那里喝着酒低声交谈。
来点菜的服务员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士,点头哈腰的,穿着衬衣短裤高筒儿的足球袜,看着就有点异样。问他菜单的菜,他回答都是这个的……那个的……绊绊磕磕的。我们马上怀疑他是膏药旗那伙儿的。送餐具的小姑娘证实了我们的猜测。那是个日本游客,迷上了这里,前几年起每年休假固定来住一个月,在这里打工赚得免费吃住捎带着观光。听着他这个的那个的小陈也被他带到了沟里,连口音都随了他,点中的菜就指着图说:”这个的要、这个的也要……”,我们几人就笑。小胡小宇也不累了,赶紧凑趣说:快快的上,迷西的迷西,小日本笑容可鞠的点头哈腰的拿着菜单去了厨房。
那日本子又和小姑娘一同传菜,菜做的很可口。免不了又喝酒庆贺徒步成功。我总是被表扬对象,今天又好好的表扬了小宇一番,都和她碰杯,说她开头和结局出人意料,进步最大。还开玩笑的谢小胡没用大家背着走。总之,徒步安全,玩的也好,干杯!
我们三个女同胞住三人间。房间不大但特洁净,设备一应俱全,室内都原色的木几竹椅竹家具,很有当地特色又很格调,超我们想向。怪道外国人都聚居在这里,敢情物美价廉了,按人民币的数收他们美金都不算多。中国人就是爱对外友好!
山里的晚上特冷,山风刮着山林一片涛声。太阳能的热水都不太热了,但洗了还是舒服,又都洗了汗臭的衣物,出门晾在绳上,只一小会儿就冷的起鸡皮疙瘩。回屋都开起了电褥子,睡下时又半夜了。
我觉得所有景区的早晨都特别美,所以又早早的起来。推门一看,果然别有洞天!
我们住的客栈是不一样的四合院,进院要下十几级石阶。三层木板主楼紧靠着山坡面朝峡谷。主楼和两侧的小木楼正好把山坡围成了院子,两侧的小楼分别顺着山势往下坡递着落成,不对称的扭来拐去的又连接着,木楼的翘沿瓦顶、外侧楼梯、袖珍过廊、古朴的栏杆组合在一起,和这儿的风景特别搭调。那片木板天台像被三座楼合围着端向江边。木板天台前边是悬空的,搭在坡上伸向峡谷的边缘,天台上面支着好几面石板桌,都用的是两米多长半米多宽的不规则形状没有锛凿过的天然石片,四围的座墩都是超大的原木墩插上充当靠背的木板。天台的一角有用古藤吊着的原木秋千。这小院建筑就是难得的风景。坐在天台上隔江近望着雪山的峰顶。初晨的阳光躲在对面的玉龙雪山后面,照的雪峰也是金顶、照得清晨的水雾闪着密密的小小的金光,山上的树特别绿;坐在天台上看得见滔滔的江水;坐在天台上也可看见小院花团锦簇,满架的罗汉果碰着脸和人打招呼。过道边、石阶旁、窗子下、粉黄的月季、洁白的栀子、火红的石榴花,大朵的扶桑随时随地让你也心花怒放。天台上已经有人在赏着景吃早点,几个全是外国人。见他们盘子里都是沙拉,也有披萨……,一看就地道。昨晚菜单上就见了好多西餐名字,果然有市场。看人家这生意,这么本土又那么世界!
那几个外国人有用完早点的就准备出发观光了。他们都那么耐寒,把中午的衣装提前穿出了门。我们穿着两件还有些凉,人家可都是砍袖背心加短裤。站在天台上大把的往臂膀上搽着防晒霜,怪不得皮肤那么白,搽的。哈哈,玩笑。
吃早餐时才仔细打量了餐厅。这里在天台右肩下,隔着菱花窗就见江对面的风景。昨夜进来时外面的漆黑遮住了一切,都以为窗外是堵墙。餐厅一律都是原色木桌木椅,光滑干净。坐在那里抬头就见木梁上悬挂着一幅幅白色家织布地图,用红黑笔迹分别画着虎跳峡各个游览景点路线,画面素雅简约易懂,对游人特有帮助。
今天的时间按排要比昨天宽松。可是走下来才知浓缩了难度。
我们边走边看用了三小时游到了天梯客栈,这里在中虎跳峡上方的山腰上。我们把背包存放到客栈。又到旁边餐厅吃午饭。餐厅里还是外国人的天下,除服务员之外,我们几个和其他的中国人成了少数民族。饭菜做的很好也很实惠,餐厅也特别漂亮,坐在位子上可看到深谷里的江水和对面的雪山。餐厅还延长挺远修了崖边带围栏的观景廊,很人性化又与山水浑然天成。我们吃饱喝足又备足了瓶水轻装去往中虎跳峡。
去中虎跳要走下山路一小时,下去前先打听了,几条下山路都通中虎跳峡,都是当地住民个人投资投工修建的,山路口都有木牌写着谁谁哪年投多少钱开多少工……修成,为过路收费说明理由。我们走的这条路,窄窄的路口有位拄着寿星仙仗的老奶奶坐在那里把守,老人飘着白发颤颤微微的,身边有收费标价牌。所有人都自动交费给老奶奶手里。莫论修路的艰辛,只见风烛之年的老人还在为生活苦做,焉能不敬?
两公里长的小路都是立陡的石崖路。伸下去的脚几乎踩得到先下去那人的头,两边都能摸着石头,都是就着崖上的乱石顺势凿成石蹬,石蹬都犬牙交错,必得手扶着、有时要大步跨下,有时得碎步挪动,脚探着一点点的下移着,看不到远处,也看不到再远点儿的下方,因而感觉不到多么险。走下来回头看,我们等于是从悬崖上直落的,比专业攀岩的立面还要高难。赞叹这路修的太科学了,几乎没有直观的高低落差带给人的恐惧,真正的曲径通幽。
下到江边就是中虎跳峡。江边巨石布阵。被江水冲的浑圆的石头堆成大片石滩,有的岩石小山样高,巨石互相挤压着阻拦着江水。 江边所有的巨石都可做观景台,有的能站上百人。攀上了江边的巨石远望江流,高峡峭壁左右躲闪着变的凸凸凹凹的为横冲直撞的江水让路。江中一块巨霸样的拦江石与奔涌的江水博击着 ,如泻的江水猛冲着巨石 ,万马奔腾般从巨石两侧翻滚流下 ,浪花撞出的飞沫四溅,壮观之至。这段江水峡窄流急,是上中下峡十八处险滩之最险。传说曾见猛虎飞踏江中这块巨石跃到对岸,因而这石被称虎跳石,峡谷得名虎跳峡。
站在谷底仰望,只见一座小桥搭在裂开的峭壁缝隙顶端,连接了本已分离的两座直上云天的山尖。以为这就是最险的地方了——峰尖的一座短桥,心跳几步而已。岂知这看似的天险只相当于风险提示没到位的广告。进入这个景区的路口也没有任何危险提示,那就是都能适应的了。我们一行很自然的溜哒过去。可能心里都同我想的一样,换条上山的路既是换景,也是回到起点的另条游路,一举两得,当然要走。
下山不容易上山更难那是自然的。峡谷两岸景色美的还是荡气回肠。气喘嘘嘘的爬到半山腰见前路又窄又陡,路宽只容一人,崖路边没有像样儿的护拦,仅一根细铁丝象征性的牵在低处,只能紧贴着崖壁前行,眼见深涧江水滔滔,周边的美景已不敢贪婪,心里颤惊惊的。无论是谁行到这里都不可能回转,因为爬了近千米不说,窄窄的路上只能单行,想回头下山都没有空间与后边的人错身,逼上梁山哪!可是转过这绝壁陡路又见贴着峭壁直立的铁梯——180度绝壁上的46级天梯。只见梯上的人如猴子捞月亮那样一串儿像挂在崖壁上。这里没有空间给人犹豫,更没可能返身回去,上到每蹬都大跨度的梯子上回身一望,高峡低谷美的眼晕,身临绝壁却心惊肉跳,只望一眼便不敢再有这样的动作,四十六蹬仿拂步步是生命的考验,纵然自己能把握,却担心上面的人,谁都不可出闪失,倘若梯上有人滚落……将不是一人的安危了!
好不容易上完了天梯,如逃出了阎王殿一般。都快步走到前边的休息站给自己压惊。
休息站是一个简单的悬空建筑,是建在高山一处有点外探的山崖上的原木栈道,也是前行的必经之路。短短的栈道如挂在高墙上的鸟笼子。木板搭的条凳上能坐七八个人,剩下的过道仅够一人通行,这里比刚过来的天梯可暂时的稳住些心观望险处的风光。我们到这里就见有一女孩闭着眼脸色煞白的躺在木板过道上,不问就知是过天梯吓到了。好心的卖水婆婆正拿着矿泉水给她拍额头。后边不断涌进来的游人使这里变得拥堵,我们实在是担心这小小栈道的承重力,这小小的空间上下都挺单薄,透过脚下的木板缝隙可清楚的看到深渊。赶紧又离开继续前行。小心弈弈的走在仍然陡峭狭窄的山崖路上,所有人都不敢想那女孩将如何走出来。(特想建议景区在入口警示游人:恐高眩晕者 不敢冒险者万勿登临!切切!!!)
千难万险的终于到了安全地带,大家心里放松的反倒都没了力气,每步都有千斤重,索性慢慢的游逛吧。慢慢的走着,慢慢的体味身边的每一处风景,都那么美!
回想刚刚的历险,已不能单纯的去权衡值与不值,这是一种不能想向的经历,是一种人生非同的感受,尽管是被动的战胜,我经历了!
美丽的风光震憾了视觉,艰险的路途震憾了心灵,所有的经历震憾了自己,时于二零零九年五月。六十花甲在即将的十月与我相约。
?xml:namespace>
文章评论
spring
[ft=,2,]别样经历,别样人生,打心底佩服,羡慕![/ft]
老树
[ft=#660066,4,][B]姐,我又跟你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em]e142[/em]很过瘾!拿走了![/B][/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