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1)

个人日记

  

昨天晚上去“桃花源”吃饭,上出租车时司机借着灯光打量我半天,你腰不舒服吧?是不是椎间盘突出?我习以为常地笑笑说,老毛病了。记得前几年需要弯腰分拣学生档案,同事便说,你不方便,我们做吧。甚至于在做家务活时,媳妇也说,你别累着了,我来。其实这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

刚刚土地到户那些年,哥哥姐姐都结婚了。我当时是耕读教师,代两个班语文课还兼任班主任。白天上课,晚上复习准备考学。十来亩地,春种夏养,秋收冬藏,体力活基本上靠我。父亲虽然退休,可患有肌肉萎缩病,右手拿不了东西,根本干不了重活,母亲患有糖尿病和强直性脊柱炎,只能打个下手,两个弟弟年幼,还需要别人照顾;耕牛、农机、杈把扫帚扬场锨一样没有。每到农忙时,都是等到别人弄好之后,我们借光顺便抢收抢种。

最难忘的是收麦,用披星戴月一点都不夸张。要趁冷明儿,哆哆嗦嗦地穿上棉袄,天不亮就下地,不知道谁家的狗不懂事,一个劲的追着叫,在夜幕中显得特别凄砺,因为中午要晒场;我和父母先收割,铲子铲,镰刀割,累极了,就换方式,跪着,坐着,当然弯腰是最传统的割法,满脸的黄曲霉菌,吃晌午饭时,太阳能把你烤出油来,赤着膊,一身臭汗,把麦子一捆一捆的捆好,用架子车拉到场上,一点一点摊开晒一天,中间还要翻一番;豆子上跺麦上场,高粱搭在肩膀上,意思说,麦子要最快时间拉到麦场,才能保丰收。如果赶上下雨,你真是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晚上八九点钟,求爷爷告奶奶似的请来的手扶拖拉机冒着黑烟,后面拖着石磙,绕着圈突突,麦子几乎漫着脖子,我和大哥两把杈上下翻飞,翻场、起场、扬场,亲戚邻居也来帮忙,一直到把麦子装到麻袋才算收工。天亮时分,人去曲散,连续几十个小时不休息,我觉得浑身像散架一样,一口气喝了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弄的一瓶葡萄酒,钻进刚刚跺好的麦桔跺,下意识地用棉袄蒙住头,一直睡到夜里9点钟。

收麦扬场还不算太累,尽管两只手都已经磨出血泡,最苦是刨地头儿。大哥辛辛苦苦借来拖拉机,他在前面犁,我在后面撒化肥。毒花花的太阳刺着背,呼呼的热风烤着脸,一阵阵尘土眯着眼。手上的血泡烂了,被尿素蛰的钻心痛,那时好像还没有塑料袋。撒一把化肥,滴一行眼泪。犁耙结束,地两头的还是硬地,要用抓钩一点一点地刨,土坷垃要一点一点敲碎。把衣服脱了,包在抓钩上,血与破皮沾在一起,每一秒都刻骨铭心的疼,苦,无人知晓;累,无以言表。

记得家里盖房子,先垫宅基地。我和大哥天明之前要拉四车土,他驾车把,我拉二袢,绳子勒在肩膀里,刀切一般。好像是11层砖脚,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工匠都是本生产队人,麦桔和泥,反复踩踏,砌成土坯墙。上梁是大喜事,贴红放炮,要庆贺。碗大大的,肉肥肥的,鱼长长的。酒要管够,饭要管饱。晌午顶,大家围在一起,吆五猜六,无拘无束,酒喝得红头酱脸,菜吃得脑满肠肥。特别是大块的红烧肉一定要有,乘能的能一口吃两块。当把白汤丸子端上来,人们才尽兴而归。等一切安静时,我和大哥弄一瓶酒,热一热剩菜,一眨眼功夫就见了底。事了我的任务是看夜:成捆的大竹竿要放在河里泡一泡,第二天还要用火烤弯,才能做橼子。夜深人静,我搬了一个网床睡在河边,大概也许醉了,把被子蹬到一边,溜河风吹了一夜。发高烧,浑身像着火似的,有束带感,喘气都不利索。应该是这个时候受的湿寒。也可能是秋天栽红芋时下河洗澡冰的,也可能是夏天复习考试时两条腿放在水桶里凉的,也可能是冬天我骑自行车去亳州进药冻的,一直到现在,只要天气变化我的腰就不舒服,尽管我一直坚持锻炼。

进城三十多年了,我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村人,城市改变不了我。苦难是一笔财富,它教你睿智,促你清醒,让你坚毅;它让你珍惜现在,不忘过去;它让你坦然未来,无坚不摧。所以在感恩节来临之际,我要说:谢谢您!

 

文章评论

君子兰

那个时代已逝去,苦辣酸甜都是财富,在苦难中成就自己!懂得感恩!倍加珍惜!

海棠依旧

正如作者所说的“苦难是一笔财富,它让人睿智,促人清醒,让人坚毅,更让人珍惜现在,不忘过去,坦然面对未来!”我小时候也吃过一些苦,但没有你那么深刻,有时候拿出来教育一下女儿,每一次她都不以为然,像听天书一样,偶尔还说两句风凉话:都什么年代了,还翻老黄历!唉! 现在的九零后,不曾吃过苦,也就不懂得珍惜,更谈不上感恩!![em]e110[/em]

孟子

辛辛苦苦青年时 风风火火中年志

孟子

难忘的岁月 温馨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