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的格式

精品素材

 上一次回答了什么是平仄,和为什么要讲平仄?有的诗友觉得很难掌握,认为写诗只要押韵就行了,何必还要讲平仄呢?其实我前面已经谈了,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讲平仄。不讲平仄的诗,也有很多名篇佳作。你写诗可以不讲平仄,但这样的诗不能称为律诗。所以,有的诗友交来的稿件上标有“七律”二字。我们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诗篇,但把“七律”二字给去掉了。因为他的诗是好诗,担不是律诗。写律诗,,就必须遵守平仄格律和粘连对仗等格式。下面就谈律诗的平仄格律,供学写律诗的朋友参考:

(一)七言律诗的标准句式有四种:(1)平平仄仄平平仄 ;  (2)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的句式,相当于把七言律句中,每句的前面两个字砍掉,就成了五言句的标准格式。

(二)粘连和对仗格式:一首七律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頚联,第七八句为尾联。在一联内,上下句的平仄要相反(称为相对)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就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在两联之间,相连接的句子,平仄应相同(称为相粘)。那么,诗的第三句就应当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又与第一句相同------。按粘连对仗的格式,可以简单的归纳如下两种基本格式;

平声开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仄声开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首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頚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頚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尾 

           ( 此格式首句未入韵 )                                   (此格式首句入韵)   

     但实际写诗时,很难做到每个字的平仄都合乎标准句式,所以,有一个放宽的原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每个句子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必计较,但第二、四、六字是音节的节点,必须合乎平仄标准。实行这个放宽原则时,还有两个补充规定:七言句的第四个字,或五言句的第二个字,不能出现孤立的平声字(避孤平)。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本应是平声,你按一、三、五不论的原则,把它用成仄声字了,第四字就成了孤平,那么你必须再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声,使第四字不要成孤平。另一点补充是“要避下三连”。因为律诗规定偶数句押韵。而且多用平声韵。奇数句不押韵,句末必须是仄声。假如有一首诗的第三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为奇数句收尾必须是仄声,末尾那个字改成仄声后,就出现了诗句末尾连续三个仄声字,这不行。偶数句收尾也不准出现连续三个平声字。这称为避下三连。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必须将第五字的平仄也作一个该变。这种粘联对仗的格式,也适用于只有四句的近体绝句。五言律也讲究这种粘对格式,只不过他的避孤平,是指每句的第二个字不可出现孤平。

  (三)对仗句:律诗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粘对格式外。还要求中间各联上下句之间,要成为对仗句。什么是对仗句?比如: 1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  “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第一例中,上句写秋天山中树叶凋落的景象,下句写大江滚滚东流的气势。二者都是诗人当时所见。其中“无边‘对“ 不尽”两个都是判断性的定语,一表山的范围之大。一表河水的无休无止。“落木’对“长江”二者都是偏正式名词。萧萧对滚滚,二者都是叠声式形容词。“下”对“来”,二者都是动词。

第二例:“千寻”对“一片’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铁索 对 降幡,二者都是名词,沉 对出,二者都是动词,江底对石头。二者都是名词。对仗句要求上下句之间,相互对应位置的词性和句式结构要相同。有相互并列或相互对衬的语意。有些对仗工整者,更要求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地名对地名,天文对天文。对仗是律诗的一种独有的文学品格。如果是长的排律,也必须实现中间各联对仗。对仗的上下句之间不准有相同的字。

   (四) 押韵,律诗押韵比古体诗要求严格,它实行偶数句必须押韵除首句可以押韵外,奇数句一律不准入韵。而且,律诗一般都押平声韵,故奇数句必须仄声收尾。如果改押仄声韵,奇数据就应平声收尾。而且,押韵必须用韵书规定的一个韵目内的韵字,一韵到底,不准超出这个韵目的韵字。在一首诗里,不得重复使用相同的韵字。

      七百多年来,律诗用韵,都以平水韵为准。平水韵是南宋时编的一本韵书,它把汉字分为106个韵目。过去的科考写诗,都以此韵书为准,是官方强行推行的一种押韵的工具书。直到今天,大多数写诗的人,用韵仍然以平水韵为准。但由于几百年来,汉字的读音,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我们国家颁布汉语拼音方案后,推行普通话。按普通话读音,平水韵里同一个韵目的字,有的已经变得不押韵了。而不在同一韵目的字(比如它的“一东”“二冬”两个韵目的字),反而能够相互押韵了。

    所以,近代按普通话编写的韵书《中华新韵》,将有取代平水韵的趋势。现在,有很多人写诗,已经按中华新韵的韵目选韵了。中华诗词学会也提倡暂时实行双轨制,用平水韵者可以继续使用平水韵。但我建议新学写诗的朋友,以新韵为好。不过,我们有不少朋友写诗用韵,都很不规范,应当加强用韵的锻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