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杂技
闲情逸致
上回说沈阳的饭馆,提到过沈阳杂技团。 说到杂技,沈阳不如河北山东,那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到了沧州,德州,吴桥一带,就可以看见老百姓茶余饭后,劳动间余都在玩杂技。你把锄头顶在鼻子上站一会,他把䦆头在脑门子上耍几下,大人小孩都会几下子。沈阳不行,这个地方的人就知道喝酒,贪上懒的,地里撂荒了都不铲。但沈阳也不是没有杂技,沈阳不但有,而且还相当有名。沈阳杂技团可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杂技团,世界闻名。
说到沈阳杂技团不能不说蔡少武,干吧老头子个不高,但五官棱角分明,用当地话说就是倍儿喽瓦块的,鹰勾鼻子就像外国人。白汗衫白西裤,几根白头发盖不住脑门,还往后梳。精悍利落,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打人”!也难怪,他带领八个儿女搞的飞车走壁是世界出名。蔡少武北京人,从小就有杂技天赋,爱玩自行车,平地上骑没有意思,就琢磨花样骑。解放后到重庆一带演杂技,1956年到沈阳杂技团研究飞车走壁。就是搞一个大木桶,当然直径要大一点,十米左右,演员都在桶底,观众在桶上边一排排坐着往下看。开始是蔡少武骑自行车,从桶底骑起,越骑越快,越快越骑,突然拐向桶壁,人已经横着和桶底平行了,观众为他捏一把汗,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骑到大木桶的边缘了,到了观众眼皮底下了,吓人啊!这要是飞出来还不掉观众脑袋上吗?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他一下子就回到了桶底,观众的冷汗都下来了!接着换人,他的儿女们轮班飞。要说太多儿女,别人在我的脑袋里没有什么印记,就是“蔡二宝”有名。个头不大,敦实有力量,圆圆的脸长头发,白裤子红上衣,白纱巾,骑起来黑头发和白纱巾飘起来那就是漂亮,味道我就没有语言形容了!骑完了自行车,换摩托车。就看着蔡二宝坐在摩托车上发动车,给摩托车几次加油,突突的冒黑烟。观众席上的明白人说,这是试验呢,看摩托车还好使不,能不能经得起大油门的轰动。观众们心里也犯核计,也是的,这要是骑到半道灭火,二宝不是掉下去了吗,这8米高,二宝不完了吗?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单纯,常识也少,这个运动就怕慢,越快越安全,即使熄火也能凭借惯性滑翔下来,但这是需要技术,尤其是需要胆量的,就怕轱辘不转。那个时候车出毛病不是太平常了吗,大家的担心不是多余。飞摩托车可是更惊险了,尤其是上下穿飞,把观众吓得直叫喊啊!往下骑大家就伸脑袋往下看,飞上来了大家又喊着往后躲,生怕穿出来砸到自己脑袋上。如此的前仰后合,大声喊叫,那可太刺激了。后来还听说改小轿车了,又改飞龙车了。听说小轿车是在外国定制的,不知道什么牌子,看到过照片,不大敞篷的,就坐一个人,机器盖子上安了一个龙头,小轿车后边挂了好几个车厢,画上龙鳞,可想而知,这样的飞车走壁就更好看了,但我没有看见过。为什么?虽说是沈阳杂技团,但很少在沈阳演出,就是文革以前,也是常年在国外演出的,估计国家那点可怜的外汇,就有他们的贡献。
蔡少武早就没了,接他班的就是二宝,二宝现在也老了,估计没有人接班了。但沈阳杂技团仍然继续在国外演出,或者是南方演出,沈阳冬天太冷,不能演出。好几十吨的木板,支一个大木桶,在加上给观众架看台,实在是麻烦。但节目也在发展,也在继续。沈阳杂技团最漂亮的节目是“狮子滚绣球”。以前是一对狮子耍,后来发展到一对和一群小狮子耍,再后来是满台耍,场面热烈,红火,适合喜庆大典时候 演出, 也在国际杂技节上得过金奖。 可以这么说,在国际杂技节上,得银奖根本看不上,铜牌都不能往家拿。得金奖的还有小晃板,高车踢碗等。这个杂技讲的是技巧技术,这些东西都是吃功夫的,不练多少年根本出不来,就是成功率有了,也得天天练,扔一天自己就知道,扔两天观众就看出来了。杂技和武术是天生的同一个祖宗,没用武术那会有杂技呢? 试想,没用广泛的民间武术,那会有善于表演的优秀杂技演员的培养啊!当然,武术练的是内功,杂技要的是外在的惊险漂亮。那么没用扎实的内功,何来舞台上的漂亮?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现在我们的传统越来越衰退,据说,现在杂技团招学员很费劲,只好逼自己的孩子练,可现在的孩子那愿意天天起早贪黑的压腿煨腰啊,唱歌一样赚钱嘛,以前孩子不好好练就打,现在也不兴打了啊。我敢说,你打学员他就敢打电话报警。但愿杂技能够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漂亮!
说到沈阳杂技团不能不说蔡少武,干吧老头子个不高,但五官棱角分明,用当地话说就是倍儿喽瓦块的,鹰勾鼻子就像外国人。白汗衫白西裤,几根白头发盖不住脑门,还往后梳。精悍利落,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打人”!也难怪,他带领八个儿女搞的飞车走壁是世界出名。蔡少武北京人,从小就有杂技天赋,爱玩自行车,平地上骑没有意思,就琢磨花样骑。解放后到重庆一带演杂技,1956年到沈阳杂技团研究飞车走壁。就是搞一个大木桶,当然直径要大一点,十米左右,演员都在桶底,观众在桶上边一排排坐着往下看。开始是蔡少武骑自行车,从桶底骑起,越骑越快,越快越骑,突然拐向桶壁,人已经横着和桶底平行了,观众为他捏一把汗,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骑到大木桶的边缘了,到了观众眼皮底下了,吓人啊!这要是飞出来还不掉观众脑袋上吗?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他一下子就回到了桶底,观众的冷汗都下来了!接着换人,他的儿女们轮班飞。要说太多儿女,别人在我的脑袋里没有什么印记,就是“蔡二宝”有名。个头不大,敦实有力量,圆圆的脸长头发,白裤子红上衣,白纱巾,骑起来黑头发和白纱巾飘起来那就是漂亮,味道我就没有语言形容了!骑完了自行车,换摩托车。就看着蔡二宝坐在摩托车上发动车,给摩托车几次加油,突突的冒黑烟。观众席上的明白人说,这是试验呢,看摩托车还好使不,能不能经得起大油门的轰动。观众们心里也犯核计,也是的,这要是骑到半道灭火,二宝不是掉下去了吗,这8米高,二宝不完了吗?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单纯,常识也少,这个运动就怕慢,越快越安全,即使熄火也能凭借惯性滑翔下来,但这是需要技术,尤其是需要胆量的,就怕轱辘不转。那个时候车出毛病不是太平常了吗,大家的担心不是多余。飞摩托车可是更惊险了,尤其是上下穿飞,把观众吓得直叫喊啊!往下骑大家就伸脑袋往下看,飞上来了大家又喊着往后躲,生怕穿出来砸到自己脑袋上。如此的前仰后合,大声喊叫,那可太刺激了。后来还听说改小轿车了,又改飞龙车了。听说小轿车是在外国定制的,不知道什么牌子,看到过照片,不大敞篷的,就坐一个人,机器盖子上安了一个龙头,小轿车后边挂了好几个车厢,画上龙鳞,可想而知,这样的飞车走壁就更好看了,但我没有看见过。为什么?虽说是沈阳杂技团,但很少在沈阳演出,就是文革以前,也是常年在国外演出的,估计国家那点可怜的外汇,就有他们的贡献。
蔡少武早就没了,接他班的就是二宝,二宝现在也老了,估计没有人接班了。但沈阳杂技团仍然继续在国外演出,或者是南方演出,沈阳冬天太冷,不能演出。好几十吨的木板,支一个大木桶,在加上给观众架看台,实在是麻烦。但节目也在发展,也在继续。沈阳杂技团最漂亮的节目是“狮子滚绣球”。以前是一对狮子耍,后来发展到一对和一群小狮子耍,再后来是满台耍,场面热烈,红火,适合喜庆大典时候 演出, 也在国际杂技节上得过金奖。 可以这么说,在国际杂技节上,得银奖根本看不上,铜牌都不能往家拿。得金奖的还有小晃板,高车踢碗等。这个杂技讲的是技巧技术,这些东西都是吃功夫的,不练多少年根本出不来,就是成功率有了,也得天天练,扔一天自己就知道,扔两天观众就看出来了。杂技和武术是天生的同一个祖宗,没用武术那会有杂技呢? 试想,没用广泛的民间武术,那会有善于表演的优秀杂技演员的培养啊!当然,武术练的是内功,杂技要的是外在的惊险漂亮。那么没用扎实的内功,何来舞台上的漂亮?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现在我们的传统越来越衰退,据说,现在杂技团招学员很费劲,只好逼自己的孩子练,可现在的孩子那愿意天天起早贪黑的压腿煨腰啊,唱歌一样赚钱嘛,以前孩子不好好练就打,现在也不兴打了啊。我敢说,你打学员他就敢打电话报警。但愿杂技能够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漂亮!
文章评论
蓉儿
早安知晚兄![em]e160[/em]
牛知晚
@{uin:1043357015,nick:蓉儿} 谢谢[em]e183[/em]
梦
先赞后欣赏。
梦
在牛老师家看绝技了,真精彩。[em]e113[/em][em]e142[/em][em]e142[/em][em]e142[/em]
老戚
真精彩!牛弟早上好![em]e181[/em]
牛知晚
@{uin:1075378338,nick:简} [em]e183[/em]
牛知晚
@{uin:1587299009,nick:夕阳红(拒闲聊)} 谢谢[em]e183[/em]
牛知晚
@{uin:406689495,nick:晓风残月} 谢谢[em]e183[/em]
牛知晚
@{uin:1464766728,nick:梦} [em]e183[/em]
松梅品格
[em]e113[/em]好
知心
分享了牛哥的美文[em]e183[/em] 现在舞台杂技艺术真叫绝了,在电视台上比赛的演出都是真功夫,没有保护措施玩命干[em]e113[/em] 很刺激也很担心他们的健康。
奔月
大哥是沈阳通了。
芳茗
如此生动形象地描述好像又看了一遍杂技表演-----久违了的娱乐!真功夫的表演!曾迷恋了我的童年---尤其那“飞车走壁”,牛弟写的惊呼中就有我的声音,还有---关键时刻,我会紧闭双眼----现在啊!免费也不看了,孱弱的心脏受不了那个刺激了---[em]e120[/em] [em]e128[/em]
晓风残月
牛前辈算一部沈阳百科全书了[em]e113[/em]
久久
上世纪50年代,我经常去沈阳姑姑家串门,在中街道南看过两次老蔡家演得飞车走壁,人们站在大圆木桶顶部周围,那时是自行车飞,第二回就有摩托车了。头八九年,在沈阳世博园看得有汽车和摩托车了。看得发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