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面对死亡,每个老年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老人会感到恐慌,有的老人会告诉自己,死亡就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或者将死亡视为解脱,平静对待。其实,死亡是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过的得愉快而有意义。要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想得开,放得下,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愉快地度过晚年的每一天。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个人日记
面对死亡,每个老年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老人会感到恐慌,有的老人会告诉自己,死亡就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或者将死亡视为解脱,平静对待。其实,死亡是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过的得愉快而有意义。要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想得开,放得下,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愉快地度过晚年的每一天。
岳母的手机 作者:马德 岳父去世之后,岳母就四处打听着,想养只小狗。用她的话说,院子这么大,空落落的,有条小狗可以说说话。 其实,岳母家的院子特别小,是因为少了一个人,才显得空旷。岳母出去一个人,回来还是一个人。刚开始的一段日子,只要提到岳父,她就一把一把抹泪。我们就吓唬她:你要是再这么哭,闹出大毛病来,可就真得追着爹去了。 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几年前的一个晚上,老两口躺在炕上唠嗑,唠到半宿,谈到了生死。两人商定,无论谁先走,另一个人也不待着,过不了多久就追随着去。当时,我们是当浪漫的笑话听的。嚯,老头老太太还山盟海誓呢!现在大家都胆小,真要一语成谶,那不就麻烦了。 小狗来了之后,有点人来疯。岳母在院子里转悠,它就追着她,叼她的裤脚。有了它,岳母不像原先那么孤单了。她说,半夜里,只要她拉着灯干点什么,小狗就会从院子的窝里跑出来,朝着屋子里“哼哼唧唧”叫个不停。 “它这么一叫,就像有个人陪着我一样,大晚上的,我也就不怕了。”岳母说。她是笑着跟大家说,大家也都笑着听,但听的人眼里都噙着泪花。 有几次,我们提议让她轮流到子女们家中住,岳母坚决不去。“我得看着我的院子。”这是她的解释。小小的院子,几间砖包坯的老房,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什么看头呢?“嘿,有鸡,有狗,有看头呢。”她故意把“有”字音拉得长长的。也许,一辈子凝结在这院子里的心血和情感,做儿女的,是无从明白的。 大家为老太太配了部老人机,她出来进去都在兜里揣着。岳母说,这手机我得装好了,要是孩子们来电话没人接,他们该担心了。于是,喂鸡她带着手机,打狗带着手机,就是去街里买块豆腐也带着手机。搁在以前,岳母是那种天塌下来有别人顶着的人,洗衣烧饭拔草拾柴下地干活,已经累得陀螺一般,她也管不了其他的事。 现在,她只剩下两件事:带电话,听电话。 有一次,她把手机忘在西屋子里,自己闷头找了半天没找着。邻居说,我给你打一打,看丢在哪里了。结果,她不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邻居笑,岳母也笑。岳母不会打电话,但是真要从她这里拨出去一个电话,就会吓人一跳。有一次,一个电话打给了大舅哥,响了两声就断了。大舅哥回拨回去,结果没人接。他放下手里的活,赶紧往老屋子这边赶。一进院,见老太太正从容喂鸡。“娘,你给我打电话了?”“没有啊!”老太太比儿子还一头雾水。“坏了,光顾喂鸡,忘了拿手机了,一定是刚才外孙子闹着玩拨出去的。” 以前打电话,岳母说几句就撂,现在她越来越喜欢煲电话粥了,连着聊个把钟头都算平常。其实,也没有多少新鲜事,就是把昨天前天讲过的重复一遍。但她每次讲的时候,都像是第一次一样,神秘,新鲜,津津有味。 当然了,电话的另一头,也得配合好,总也能听得神秘、新鲜、津津有味。妻子说,不然又能怎么样呢?她一个人,孤单。
此心安处 作者:莫小米 凡事都有例外。 上世纪50年代的右派,书上看到的,采访过的,生活中认识的,无不历尽坎坷磨难。好不容易折回原先的轨道,已经半老,伤痕斑驳,物是人非。譬如严歌苓笔下、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 没想遇到个例外。 当年他十八九岁,懵懵懂懂,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铺盖一卷,就下了乡。 生产队将小右派安排在一户无儿无女的孤老家,偏偏小右派也是父母双亡,唯一的姐姐早已出嫁,遂与孤老以父子相称。 老人的家简陋却清爽,老人一生从未享受过亲情,对小右派好得不得了,每天坐门边盼他回来。小右派也像儿女一样对老人。半夜老人发病,背起走十几里路,到镇上医院救回一命。见其心善,历次运动中贫下中农也没怎么难为他。 一晃十年,老人替儿子的婚事着急,可那年头人政治觉悟高啊,别说黄花闺女,即使寡妇小嫂,也不愿嫁一个“犯错误”的人。 恰逢知青下乡,老人看中了一个敦厚的女知青,一问,竟然愿意。原来姑娘喜欢小右派有文化,她自己家庭成份也不好,不嫌。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有了模样,不久添丁,享受天伦之乐。 等到右派改正的日子到来,在别人,是终于熬到头,告别一段苦难的日子,相当于连根拔起。在他们,一切仍然延续,爱延续,亲情延续,生活延续。 小右派回城恢复了工作,在农村20年没有把业务扔掉,很快得以重用。女知青也抽调回城。老人怕给他们添麻烦,不想进城,儿子儿媳哪里依他,专门给他拾掇了一个房间。 夫妻恭恭敬敬侍奉老人直到终老,带着子孙年年上坟祭拜。 再说老人所在农村,山水灵秀成了旅游景区,老人在景区也拥有一方宅基地,夫妻如今都已经退休,在当年“改造”的地方,享受清净怡情的晚年生活。 善良,本分,不怨,不怒,此心安处是吾乡。
负 累 作者: 张丽钧 一位同事告诉我说,他老父亲住院了,起因是一对儿核桃。 原来,老爷子受老伙伴们的影响,对“文玩核桃”着了迷,一掷千金买了一对儿,供在了书架上。没想到,一转眼工夫,孙子就和他的小伙伴把那对宝贝核桃砸着吃了。老爷子心疼得嗷嗷叫,暴怒地举起手,在空中悬了半晌,却舍不得落在宝贝孙子身上。急火攻心,老爷子的心脏病犯了。 想起了另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孩子心里,没有价格、价值的概念,看见核桃就想吃,看见棒球就想玩。成人则不同,面对一对儿寻常的核桃,他的眼会衡量,他的心会掂量。只有不懂事的孩子,还原了核桃的原本价值。孩子送给核桃的评语可能就一个字:“香。”棒球因为身上有了签名,就可以作为珍贵的遗物堂皇地传给下一代,大家愿意用金钱抬举覆盖在棒球身上的密密麻麻的名字。但是,一个4岁的孩子却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他没有错,他只是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在做事。 曾经,我们都是不懂得“值钱”为何物的孩子。但是,慢慢地,我们懂得了。懂得之后,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负累;并且,懂得越多,负累越重。
[em]e100[/em] 礼 其义有:人类行为之规范曰礼。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宧学事师,非礼不亲……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馈赠财物曰礼。如年礼,贺礼 威仪也。天理之节文也。《礼记内则》礼率初,礼谓威仪也。 《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以礼相待之仪式曰礼。如礼仪,礼节。 燕食曰礼。礼遇曰礼。如礼贤下士。聘名士,礼贤者。《礼记月令》经名。如《礼记》《周礼》《仪礼》三者合称为三礼。膜拜,如礼佛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若吾人能多点克制功夫,由自己本分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会会更加祥和,有礼的。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缩小,生活相对单调,面对越来越近的人生“终点”,难免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作为晚辈,要理解老年人的这种特殊心理,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丰富老年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多陪伴老年人,减轻他们的孤独感。有了亲情的抚慰,老年人就能放松心情、开心愉悦地生活,“终点焦虑”自然就会得到淡化。
如果老伴儿走了 作者: 简媜 伴随自己走过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的另一半走了,像房子拆去半间,身体瘫了半边。老伴儿,人际关系中最神秘的一个词,通常来自婚姻,但不是所有婚姻都能修成老伴儿,多的是老冤家。年轻时不能理解老伴儿有什么必要,老了才知道那代表一种绝对信任的依靠。 老伴儿走了,活着的那一个可能在子女的安排下换个环境以释伤怀,也可能不忍离去守在旧居。屋子空了,仿佛全世界没人要的空白都堆到这屋子般。老年丧偶,也是一堂重击之课。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高过男性,八十岁以后丧偶的苦涩滋味,成了年长女性最割喉的一杯酒。 一位老奶奶于八十四岁丧偶,三四年来仍无法走出伤怀,常因思念丈夫而哭,孩子把照片都收起来。也是老奶奶,今年靠近九十,老伴走后,一人独居,常对着丈夫的照片说话。 黄昏的公园是交换资深人生滋味的处所,失去老伴的人不怕被知道,因为,在这里遇得到同病相怜的人,说出的话他们听得懂。一位五年前丧偶的老人家,跟同样遭遇的人说起老伴,仍会流下老泪。 三年四年五年,对失去老伴的人似乎没什么不同。时间过于缓慢,生活里没有新事件,更容易陷入伤感的漩涡。 老人家在丧偶之后,常会有被掏空的刺痛感,伴随着被遗弃、被欺瞒、被处罚的强烈感受。使得理智薄弱,只像一层薄膜,底下是滚沸的人生汤头,翻腾着掏空、遗弃、欺瞒、处罚这四颗丸子,日日夜夜嚼着,偏偏嚼不烂、咽不下,吐出来,四颗丸子变八颗,八颗变十六颗,“为什么那么早走?”“为什么身体这样坏下去?”“为什么生这种病?”“他活一天,我快乐一天!”一连串为什么,适合三四十岁丧偶的人来问,但不适合结缡五六十年、八九十岁丧偶的老夫或老妻来问。 那么,在我们必修的老年学习课程上,是不是应该加上一堂“丧偶课”! 白首偕老的“丧偶课”,内容较艰深,念着念着,念到夫妻本是比翼鸟、连理枝这一章,很多老人家辍学,找老伴去了。这是无法解释的生命共同体的爱,一个走了,另一个留不久。 这么说来,一辈子吵吵闹闹的婚姻,到晚年上“丧偶课”似乎容易些。也不尽然。恨不得买一张登仙列车商务舱,让那越来越胡闹的老冤家早日上车的,听过,毕竟是少数。多的是爱恨掺半,刀子嘴豆腐心。蛋糕掉到地上,沾了草屑碎石,还是个蛋糕,虽然嚼得铿铿锵锵,甜味还是有的。这堂“丧偶课”,修起来也不容易。如果老伴儿走了,换个角度看,那些先走一步的人也是幸运的,有老伴可以托付,为他送行。但是,留下来的人却困在未完的时间里。老伴走了之后,日子必须继续,但已远远不同于以往。 摘自《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em]e100[/em] 死 其义有:1.死亡之事曰死。如《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死亡之人曰死。如《礼记·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3.使人丧失生命。如打死、害死。4.感觉麻木貌。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手脚冻皴皮肉死。」5.阻塞难通的。如死路。6.不顾生命;拼死。如死战、死守。7.至死,表示坚决。如死不认输。8.固定;死板;不活动。如死脑筋、死水。9.不能通过。如死胡同。常言道: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当一口气不来,命即断矣!又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面对这一生,我们应该掌握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的活力,写出光华璀璨的一生。人既有生,就注定有凋零的一日。因此,我们不必恐惧死亡,故古人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纵观历史长河,有捍卫国家而慷慨就义,有舍生救人而从容牺牲,有手足情深为弟兄而死,有守护贞洁而宁死不屈。真可谓视死如归,正气凛然,死而无憾!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人能得到磨练与成长,而在安逸中最能堕落与消沉。人生最怕的是丧失意志力,一旦失去何异于死,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重挫,或精神或财物或生死,种种的重击,常能令人瞬间崩溃,恐慌而不知所措,最后走上不归路。人何以会如此脆弱呢?就因为我们不明白人生苦短,死生无常的道理。而生命的真相,代代相传,其实是永恒的。翻开史页,古今中外,许多圣哲经典,都记载了生命是有轮回的,人不仅仅只有这一生,有过去还有未来,今生肉体虽然结束了,但,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所以人的精神是不死的。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确实是惧怕死亡的。例如:当医生宣布得了癌症,就仿如接到了死亡通知一样。其实,癌症并不可怕,也非不治之症,加速死亡之因是内心的恐惧,造成吓死的居多。曾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惊闻几十年的至友,罹患癌症晚期,强忍悲恸去探视这位老友最后一面,望去老友瘦骨如柴,命在旦夕。他忍住泪水,在老友耳旁用坚定的语气说道:老黄,你没事的!肯定会好,而且一定会好!几句话后,转身离去,掩不住内心伤痛即将远离这位老友,长廊上老泪纵横。不料,几个月后,二人在一次会议上不期而遇。老医生惊吓不已,喜道曰:你病都好了?老黄感激回答说:感谢您老的探视,因为您是医界权威,说我没事,我绝对相信,您的一番话不仅注入了我生命的力量,同时,我经常以您的话语,日日勉励自己,坚定自己一定可以好起来,此后身体就日益恢复了健康。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心,不但可以创造奇迹,更是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可以激发细胞的潜能,泛出新的生命活力。生命的历程,并非笔直的,蜿蜒的人生道路,总有高潮起伏时。无论是顺境与逆境皆是佳境,对于人生都是成长也是锻练。纵使遭受重重困难都有解困的办法,千万别掉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每个人与生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灵活的智慧、万能的双手,更有那锲而不舍的精神,何况天无绝人之路,千万不能轻易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学会坚强,学会坦然,人生才能充满希望。黄泉路上无老少。死,无需忌讳,那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谁也不能掌握明天的生死。但是,人命无常,我们更应该珍惜有限的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是延续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就应该坚忍锻炼,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好经营人生,知恩报恩,珍爱关怀周边的一切,切莫空留遗憾在人间!
我们终于可以平静地说起死亡 作者:阿娟 老头儿前两天出院时,开玩笑说这是抗癌一周年的纪念日,应该庆祝一下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于是我们一起去吃了老北京涮锅,他最近好这口儿。 去年“五一”后,老头儿确诊为肺部小细胞癌,中晚期。当时,只有老四一个人在场,听医生宣布这个冰冷的消息。 据我妈讲,老四那天下午从医院出来后便开着车到处乱转,一直到很晚。回到家后,他把烟一根根点燃,吸两口又摁灭,又不断地点,不断地灭。后来又怪我妈不细心,朝夕相处都没有发现异样。他整个人因为太痛苦,甚至连脸上的肌肉都有些扭曲。 确诊后的第三天,他才告诉我结果,我在电话里反复问他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他只好将医院的诊断证明发给我。我坐在公司洗手间的地上,蜷缩成了一团。 过了很久,我翻他的微信,才注意到确诊当晚,他拍了一张医院住院部的照片,只写了一句话:“一辈子都不想再来的地方。” 然而,我们接下来的这一整年却成了医院的常客。 我大哥比我大20岁,老四大我10岁,一直以来,他们对我的手足情其实更像“小爸爸”的宠爱。这些年,他们给我的安全感不用多言。然而,当老头儿确诊后,我第一次看到哥哥们的脆弱和无助。 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在医院旁边的宾馆里哭成一团。原来,在老头儿面前,我们无一例外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在,我们安心,他痛,我们溃不成军。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老头儿隐瞒了病情,告诉他是阻塞性肺炎。他没有怀疑。经过在医院20天的治疗,老头儿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高高兴兴地去三亚看海了。 从三亚回来,老四直接带老头儿去医院复查,其实是做第一次化疗。当时医生的意见已经很明确,如果不做,大概就剩6个月的生命期。而即使治疗,也无法保证效果。我们几个当时的意见很统一,要治。 然而,第一次化疗做B超检查时,老头儿就看到了自己的检查结果,脾气顿时变得暴躁。老四后来跟医生一起演了一出双簧戏,说那是制式表格,才让他平静下来。 第二次化疗时(20天一次),跟老头儿同住一个病房的大叔非常热情,不断地跟老头儿拉话,且直接说自己就是肺癌,是来化疗的。有一次我听见他跟老头儿对比他俩的药物,赶紧拉着老头儿去吃饭。 但那次之后,老头儿似乎就确定自己得的是癌症了。回家之后,他开启了自闭模式,消极地等待死亡,还美其名曰自己生无遗憾,不愿意在医院受折腾。 之后随着我开始运营“爸爸的苹果”这个项目,他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了我身上,好像也逐渐习惯了生病这件事。 特别庆幸的是他对化疗基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病灶得到控制,并且缩小。我们去医院的频率也从20天一次降到了30天、40天一次,甚至有过两个月才去一次的记录。连医生都很惊讶。 老头儿在医院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由于治疗效果显著,在病友中有了一个外号——“教授”。他在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比较出色,以至于有个病友,每次去医院都要跟老头儿约好时间。
[em]e100[/em] 续:后来我逐渐明白,他在鼓励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开导自己。 除了病房,我在医院最常待的地方便是电梯口的那排椅子了,那个地方也紧挨楼道。 楼道在医院是一个树洞式的存在。 它除了承载交通作用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真实情绪的出口。所有在病房克制的情绪,在楼道里都得以释放。我曾经在那里用手指头把裙子抠出了一个洞,却毫无意识。 去年冬天,老头儿觉得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嚣张得不行,天天脚底跟抹了油似的,早出晚归摸麻雀(一种牌),刚开始是偷偷抽烟,到春节那段时间,牌场一坐一天,一天有时候能抽两包,我们怎么拦都拦不住,他的老伙伴们还在后面起哄说什么人生需尽兴。 对待他抽烟的态度,家里分成了两派,老大、老二、老三觉着爹怎么高兴怎么来,我跟老四、老妈还有几个嫂子坚决反对。 开始咳嗽、胸闷,又感冒,去医院检查,果然又得了肺炎,病灶有扩大的迹象。这次也没有人督促,他自己把烟戒了。3月份去检查的时候,老头儿知道了自己的病是恶性的,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 有次我进门撞见侄子躲在屋里边打电话边哭,我以为他是跟女朋友闹别扭了,便自觉退了出来。后来我俩聊天,他说是自己那天看到爷爷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很孤单的样子,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宽心,很害怕。 “一些关口是需要他自己去过的,我们其他人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我不知道自己安慰他的方式对不对,“我们有一天都会死,化为其他分子,存在于土壤里,散布于身边的每一寸空气里,可能又会组成其他生物。” 那段时间,我没有跟老头儿说任何安慰的话,直到那天我俩一起给树刮腐烂病时,他突然张口:“树的腐烂病,就跟人的癌症一样,治不好。” “那咱俩在这儿干吗呢?你看这树都被锯掉一半了,每年还开这么多花儿,结那么多果子呢。” 没几天,他便开始晨跑。 一天,老头儿、老妈和我在果园里种菜,说起最近去世的一个表叔。我说:“老汉,我将来要在你坟头上栽一棵苹果树。” 他说:“好啊,我渴了就上来摘个苹果。”紧接着,他很认真地问,要是被羊啃了怎么办。 “小事,我接着栽呗。妈,给你种两棵枣树。” “你个没良心的,盼着我死呢?”老妈把手里的东西朝我扔了过来。“等我死了,把我一半儿骨灰埋果园里,另一半撒大海里,我想去哪就去哪了。”我说。 这次来医院,医生建议换治疗方案,我和老四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他太担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最终倒是老头儿出面平息了战火,他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目前看来治疗效果还不错,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出院那天晚上给他泡脚时,我俩聊天,一致认为一定要掌握主动权,不能因为害怕这害怕那而拒绝变化。 最后,我跟他保证,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一定不会让他痛苦,为了活着而活着,会完全尊重他的选择。 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也算是我们抗癌一年的总结吧。其实主要就几个点: 珍爱生命,远离烟草。老头儿一辈子身体康健,连感冒都很少,他的病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长期抽烟。 只有尽人事了,才有底气安天命。我们已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还能好好活着的时候,绝不会放弃享受生活的机会。 对癌症的恐惧感对身体的杀伤力远远大于癌症本身,最好的选择是真正接受并面对,然后去解决问题。 家里有一个重症患者,其实非常考验一个家庭的协作能力。我庆幸我们一家21口人,这一年表现出来的彼此理解和支持,爱与被爱。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彼此,我们终于学会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不再沉默。 正如《第七封印》中的经典台词:“如果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一切都是不完美的,爱是完全不完美中最为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