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如履薄冰”的日本企业家
个人日记
做人做事“如履薄冰”的日本企业家
在日本,采访政治家很容易,采访企业家很难。
日本两位轮流坐庄的首富——卖休闲服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和软银集团的孙正义,是打高尔夫球的密友,但是你永远也无法拍到两人在一起打球或喝酒的照片。
把自己的私生活裹得严严实实的两位,是媒体最难采访到的企业家。他们并不是架子大,而是做人做事始终保持着“如履薄冰”的谨慎。
我给柳井正社长翻译过他的三本著作,因此也和他多有交往。30年前,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柳井社长从他的父亲手里接过一家小小的洋服店,开始独创休闲服品牌“优衣库”,磕磕碰碰几十年,不仅使得“优衣库”成为世界三大休闲服品牌之一,而且其本人也靠卖衣服而数度成为日本首富。
他把自己的创业与成长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一胜九败》,内容不是自己的天才智慧和辉煌的业绩,而是十次挑战九次失败的“寒碜事”。这本书的中文版是我翻译的,与中国一些企业家的传奇故事书相比,《一胜九败》简直就是自揭伤疤的可悲物语,但是却成了许多海内外企业家认真细读的一本教科书。因为它真,因为它实,不是张扬自己,而是传递创业的教训。
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其实很少能在媒体和网络上发现柳井正和孙正义的影子。不仅是他们,日本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老总们,都把自己遮掩得如同忍者一样——被人看到的只是单一的色彩。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家不愿意抛头露面?理由大约有这么几点:
第一,日本的企业几乎都是私人创建的民营企业,老板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在日本这样一个重声誉的社会里,老板的任何一个污点或做错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导致客户的远离和业绩的下滑。因此,“做事先做人”是日本社会的一大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也就是说,一家企业的声誉与老板的声誉,在某种程度上是画等号的。
第二,如果企业家把自己当成一位艺人,到处表演或展示自己的私生活,那么,总有一部分人会成为你的“粉”,也总有一部分人会成为你的“敌”。对于企业来说,也许因为老板的个人表演让消费者生厌,或者产生嫉妒,那么,这一部分消费者就会离去,甚至成为这一家企业的攻击者。因此,老板成艺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度的事。
第三,“言多必失”是日本任何一家大公司老总铭记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你要叫日本的企业家对当前的政治或社会问题发表看法,那实在很难。因为企业家知道自己不是学者和评论家,没有必要说三道四,最多只是表示某种程度的忧虑。
有些时候,快人快语地说上一番,虽然图得一时痛快,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得不偿失。
第四,与政治搭界利少弊多。日本最大的餐饮连锁店“和民”和“笑笑”的老板渡边美树在经营企业成功后,便想弄一个国会议员当当。2013年,他作为安倍领导的自民党的候选人参加参议院议员的竞选,最终当选。但是,公司并没有因为他成为国会议员而股价飙升,反而从此走上下坡路。因为他给人落下两个不好的印象:第一是“不务正业”,第二是“安倍走狗”。那些不喜欢安倍的人,也许从此拒绝进入“和民”去喝啤酒。
松下幸之助当年也曾经想过参与国政竞选议员,但是最终他被周围的人劝住,最后只掏钱办了一个“松下政经塾”。
安倍第二次当上首相后,曾经亲自到柳井社长家中拜访,邀请他出任内阁经济顾问,但是,柳井社长没有答应。因为在透明度高的日本,即使担任这一个很高的政治职务,对于企业来说,是捞不到政策好处的,也搞不到额外贷款,只会增添政治风险。
所以,日本成功的企业家,总是给人许多谜。你看到的只是他兢兢业业经营企业的一面,你很难看到他的私生活,看到他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他不会让你知道他有私人飞机,不会让你知道他除了那一辆黑色的丰田车之外,还有什么豪车。他总是把可能影响其本人和企业声誉的风险降到最低,留下一个中规中矩、卑微谦恭的形象,让你安心得一塌糊涂。
我的百度空间:妮子雷从头再来
文章评论
木子
“如履薄冰”,不光是告诉我们人身安全的话语浓缩,更是对做人做事走路方式的一个提醒,时刻注意脚下,时刻注意自己的环境。真的,世界的物质都是统一的联系整体,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独立的。如履薄冰的同时,别忘记最基础的仔细观察。
雷雯君
没那么复杂 作者:张 勇 《胡耀邦传》中有这样一件小事引起深思:在延安时期,一次,毛泽东问胡耀邦,什么叫军事?胡讲了书本上的很多,毛说:“没这么复杂,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毛泽东又问胡耀邦:什么叫政治?胡又说了很多,毛又说:“没这么复杂,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的本事,是化繁为简,善于抓住要害,揭示规律,破解复杂,让泡沫的虚构净化,把复杂的东西凝练为简单,看重的是结局而不是过程,结果是事半功倍,简单创造了效率;另一种人是把一些简单的事物,故意弄得太玄虚,悟起来太奥秘,演绎得太深远,做起来太复杂。常常把肮脏的东西涂上油彩,把一路鲜花的过程当成结局,没事找事,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半”功也没有了。 化繁为简,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自然随意,从容不迫,洒脱自如。 马寅初教授在回答什么是经济学时,先讲了个故事:一进京赶考的书生住店,预付十两银子要上房。店主将这十两定金给米老板付了米钱,米老板转手给屠夫还了肉钱,屠夫又找养猪的还了猪钱,养猪的又去还清了饲料钱,饲料商又赶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回到店主手里。这时,书生转回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然后,马寅初教授概括说,你看,店主没赚一文钱,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这说明,货币流通得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走了,人们敬仰他的极简理念。他曾让设计师们将早期原型机上的所有按钮都去掉,包括开关按钮,正是这种理念才开发出了标志性的滚轮来替代按钮。 柯特大饭店是美国加州圣迭哥市的大饭店,为了扩建新电梯,老板犯了难:若要施工,饭店得歇业半年。他正在犯愁时,一位清洁工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如果我来做,会把电梯装在屋子外面。”从此,世界上有了屋外的电梯。 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横跨金门海峡,大桥建成通车后马上遇到了一个堵车的难题,后来有个人想出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了“6+2”车道,上午左边车道为六道,右边车道为二道,下午则相反。如此安排,便适合了上下班车流的需要,拥堵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一位忙于公务的父亲,让淘气的儿子将一张撕碎的世界地图拼好。出乎他意料的是,儿子很快就拼好了那张世界地图。他百思不得其解,儿子调皮地把地图的背面给父亲看,原来背面是一张简单清晰的人脸。“专气至柔,能婴儿乎?”其实就是这样的境界。在成年人的眼里,一切像那张世界地图一样复杂,但在孩子眼里,一切都简单如那张平凡的人脸,凭着生命的直觉就可以拥有整个的人生。 有大家曾说过: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简单与复杂各有其妙,关键看你怎样运用它。简单,不是笼而统之、马而虎之;复杂,也不是故弄玄虚、构思过度。 “提出简单的方法”是思维的高级阶段,“简单”比“复杂”,往往更有价值。
妮子 雷瑊君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作者:David Maister 1.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 2.过程前、过程后的等待时间比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感觉要长。 3.焦虑使等待感觉上比实际时间更长。 4.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时间感觉更长。 5.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比说明了理由的等待时间感觉更长。 6.不公平的等待比公平的等待时间感觉要长。 7.服务的价值越高,人们愿意等待的时间就越长。 8.单个人等待比许多人一起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9.令人身体不舒适的等待比舒适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10.熟悉的等待比不熟悉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雷雯君
[em]e100[/em] 【企业领导人要有辨惑的智慧】什么叫辨惑?辨惑告诉我们不能情绪化。孔老夫子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我们今天一生气不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还忘记有亲人的存在。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他说这样子愤怒的态度,让我们的人生走得很迷惑,让我们的人生非常的迷惑。而这个迷惑让我们得不到幸福,跟幸福违背了。什么叫做一朝之忿?脾气上来了,脾气上来就想要跟人家争个高下,要去争个道理。各位朋友,古人告诉我们“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明的人是争谁错了,我错,是争罪;愚蠢的人是争什么?争个道理,争道理的人是愚蠢的人。那不就是辨惑吗?那就是辨惑。现在经营企业的人,就是这三点非常的重要,这是作之君不能够没有的态度。我们看到《大学》里面讲的四不正就是在讲辨惑,“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是什么?只要一发脾气,哪怕心里面有个念头,岂有此理,那叫忿懥。不得其正,就是我们任何的决策就有所偏颇。一个人做企业,只要有一点点的愤怒,有一点点的情绪,他的决策就有偏颇。能不能有情绪?不能有情绪,一个人有情绪再对都是错的。再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为什么会恐惧?我们早上看的片子告诉我们什么?人为什么有恐惧?许浚是跟那两个人讲,人要是在正道上面有什么好怕的!我们为什么有恐惧?就是不走正道才会恐惧。“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嗜好、有爱好不得其正,为什么不得其正?“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一个人喜欢什么,下面逢迎拍马的人就多了,那怎么会有正?怎么会有正确的判断?再来“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为什么有忧患?患得患失。四不正告诉我们什么?辨惑。所以一个经营者必须要有这些德行的基础,才能够称得上是作之君。恭摘自《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第四集)周泳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