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买彩票

个人日记

图片
我为什么不买彩票

  曾经,我也屡屡幻想一夜暴富,经常在清醒的时候做一些不劳而获的白日梦。比如,花2元钱,中个500万乃至更多的大奖。
  事实上,这也不是纯粹的幻梦,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了现实。
  但是,这个现实最后的结局真的是那么美好吗?
  据美国社会学家长期跟踪调查,世界上买彩票中大奖的,几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最好最好的结局是,20年后被打回原形。
  关键是,这种“最好”的情形的占比还不到万分之一。更多的情形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遭遇各种灾难,遭受巨大损失,乃至丢掉性命。
  即便是“最好”的结局,贫富可以打回原形,可是,心理与情绪能够回到最初吗?快乐与幸福指数能够回到原点吗?还有这期间丢失的很多东西(机会成本),能够算得清楚吗?
  为什么买彩票中大奖的会是这样的结局?
  美国社会学家发现了现象或规律,却无法解释其原理。
  其实,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很简单,就是厚德载物的原理。放在一个完整的“报应周期”内,必然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是指做事准则和事物运行的本来规律的吻合度,做事准则越符合规律,“德”则越大、越美、越厚;反之,则少、坏、薄。
  “德”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为你提供施展的平台。德薄或缺德的人是很难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的,他们经常怀才不遇,感叹生不逢时,其实哪里是没有机遇、没有资源和条件,根本原因是缺德。
   其二是承载你的各种收获、福报。富翁破产、贪官入狱,都是德薄或缺德的结果,承载不了,享不起这个福报。也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挣钱的规律是什么?
  钱,是价值的衡量标尺,是价值的名字,是价值的附属产物。要挣到钱,就得创造价值;要挣到大钱,就要创造大的且含金量高的价值。
  这就是挣钱的规律。
  如果没有创造价值而挣到钱,就是违背规律,没有“德”来承载你所挣到的“钱”,那么,必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比如,贪官贪污1000万,最后必然失去,不仅如此,还要付出丢官入狱的代价作为“利息”,太沉重了。 
图片 

   我的百度空间妮子雷从头再来

文章评论

木子

据说数学家没有买彩票的,因为他们经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在买彩票路上被撞死的几率远大于中大奖的几率。

妮子 雷瑊君

我为什么不买彩票 最近彩票的事情有点热闹,因为事不关己——我从没买过哪怕两块钱的彩票——我也就没多关注,不过后来看到某部门的拙劣表演以及整件事的诡异之处,倒是很符合我一贯对中国彩票和它的管理部门的认知。 10多年前,我第一次知道彩票,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花样,就是周末在体育场一类的地方搭个台子卖,两块钱一张,现场刮奖,绝大多数上面印的是“谢谢参与”,极少数印有不同的图案,代表你中了从牙膏到轿车不等的奖项。 我在体育场踢球的时候,看到高高摆放的桑塔纳觉得很震撼,心里羡慕着不知谁有那么好的运气中了去,但日子久了,我却从没看到有谁中过,那些桑塔纳每次也都是随着彩票摊撤掉而消失。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虽然具体哪张彩票可以中桑塔纳没人知道,但那些印有高额奖项的彩票从出厂开始就已经被有意识地尽量集中在几个箱子里,而这几个箱子在你花两块钱买彩票希望中桑塔纳的时候是根本看不到的。 发行彩票时预定返还给彩民的那部分,就这么被掠夺了。虽然这些彩票无一例外打着“献爱心”、“赈灾”之类的旗号,但要让我相信他们会拿着抢来的赃款去做善事,未免有些荒谬。 这么多年过去,彩票的花样增加了不知多少,可实质从未变过。无论奖池有多大,在投注后抽奖前,奖池中的很大一部分就被拿走了,据我所知这个比例大概是50%。 这种玩法叫“彩池式”,与国际通行的“赔率式”区别在于,有一千万人每人花10块钱买彩票,某部门当庄家,在“彩池式”下它就是空手套白狼,1亿彩金它先拿5000万走,剩下的让一千万人去抢,而“赔率式”下它必须有本金,因为如果一千万人都押准了,哪怕赔率只有10赔1,它也要亏掉一千万。 这种近乎耍无赖的“彩池法”,也许为福利和体育事业募集了一些资金,但比这更显眼的是福彩和体彩中心的高收入、豪华车、写字楼。在严重不透明的制度以及监管缺失下,这两个不官不民不商的机构能干出什么,看看这次的深圳黑客事件就知道了。 另外,比较流行的七星彩一等奖中奖率是千万分之一,而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彩票都是这种中奖率低的可怕的猜数字游戏,不但毫无技术含量可言,而且一辈子没中过任何小奖的彩民大有人在,娱乐性已经完全被挫败感取代。 (作者系理财周报高级编辑)

妮子 雷瑊君

不以财富衡量能力 作者: 刘黎平   济世虽乏资财, 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清 王永彬 《围炉夜话》   在商品社会,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往往以占有的货币多少为指标,一个人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社会地位,理财能力在一个人综合能力当中,也占很高的比例。由此延伸,在社会福利上,财富越多的人发挥的作用也越大,惠及的人也越多。然而,事实上又未必是这样的。   人重要的未必是济世之财,而是要有济世之志,要有这份心,哪怕财力不够,但如果注意处处与人方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扶困济危,这样的人,也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其实,大家看重的,未必是济世之财,而是济世之心。   不能以理财能力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办事的能力。有些人可能不怎么会生财,但他在为人处世方面能考虑周详,能办成事,能让人满意,就算他不会理财,也是个能人。事实上,会理财的人把事情办砸的情况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