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千年王八万年龟”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慢动。只有懂得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方能有益于健康。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做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身心皆益的慢动方式,其优势更加彰显。让我们对运动作一个更为科学的选择,让我们向慢动索取现代人的健康。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个人日记
我们日常使用的家电、汽车等机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也是一部机器,而且寿命还挺长。为什么由骨骼、肌肉、经络等相对柔软零部件组成的机器,要比用坚硬的金属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寿命更长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这部机器同时还是生命体,肌体细胞能够自我修复更新,通过不停地更新换代吐故纳新,来维持生命。这一点是金属机器望尘莫及的,除了在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里看过能自我修复的金属,在现实里目前还没有见到。
人体之外,其他具备自我更新换代的生命体,寿命都很长吗?未必。看过一份资料,是心率与寿命的关系:时刻处在惊恐和警惕中的老鼠,心率每分钟900次,寿命只有2年;大象的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乌龟的心率每分钟10次,寿命百年以上。正常人的心率为每分钟60至100次,低于或高于这个心率都属于不正常。
我有个荒唐的想法:每个人其实都是生命能量场,每个能量场有大有小,什么时候把它消耗完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这就相当于造物主送给每个人一个粮囤,假如预计你用一百年吃完,若是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就能吃到一百二十年;若是大吃大喝不停透支,就吃不到一百年。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消耗的能量比较大,比方运动强度过大,或者在某一方面过于出众,都有可能造成生命的透支,我们老说“天妒英才”“天妒红颜”,大约指的就是这种现象。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运动员往往象征着健康,但是能代表长寿吗?未必。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长寿老人,年轻时都不是运动员。相反,运动员猝死的新闻倒时有耳闻。即便说到运动与健康有关,现在的体育比赛,赛的也不是健康,而是人类对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谁突破了极限——换句话说,谁打破了纪录,谁就是冠军。比方飞人刘翔,腿上有伤还要参赛,跟腱断裂后还不能彻底停赛,还要试图将来再破纪录——你说他能象征健康吗?
那么,如果我们不使用这个生命能量场,让它始终保持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是否可以万寿无疆?——还是拿粮囤举例,我们守着上天赐予的粮囤,但是一口不吃,结果无非有二:一是粮食变质,二是我们饿死。就好比一辆车,闲置不用,要比过度使用,报废得更快。
因此,应该把“生命在于运动”修改成“生命在于慢动”。因为“动”,我们的生命体得以锻炼,生命得以健康活跃;因为“慢”,我们的能量场得以量入为出,减少消耗,可以延年益寿。当然,这个“慢动”可作无限解读,既是肌体运动,也是养生之道、精神境界,甚至是社会发展。
“慢动”最关键的目的就是:不断加强自我修复、自我平衡、自我更新换代的能力。无论是人体还是社会,都应该是不断更新的生命体,都应该增强更新换代的能力。一旦失去这个能力,就变成了一台机器,运转得再快,寿命也不会持久。
“千年王八万年龟”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慢动。只有懂得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方能有益于健康。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做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身心皆益的慢动方式,其优势更加彰显。让我们对运动作一个更为科学的选择,让我们向慢动索取现代人的健康。
“慢悠悠”的德国人 作者:贾树新 2012年父母到德国看我,一下火车就看到站前广场在重修,我们只好拖着行李箱绕大圈子去广场对面的公交车站。两个月后,他们返程再次去火车站时发现,站前广场还在修。于是父母感叹,这点地方这么久还没整完——德国很多所谓的广场其实只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然而,父母第二年再次来到德国时,令他们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广场还没修完。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广场直到2015年才重新使用。这真的是非常慢了。 有时候这是流程和制度的问题。比如在德国要整修一段公路,德国人会先找几个人把这段路用护栏围起来,放好标识、警示灯,还要给工人搭建厕所及其他配套设施。这样一套“热身”下来,可能就一周过去了。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降雨(德国时常会有阵雨),不利于某些项目施工,工程也会暂停。 很多人会基于上面两点原因肆意嘲笑德国人的“低效”,但是他们显然忽略了另一个原因:认真的态度也会影响工作的进度。 有一次我家门口有一小段路面要铺设管道。几个工人过来后,先把地面上的花砖一块块小心地撬出来摆好,然后小心地把下面的土挖出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土层的颜色有差别,有一部分土层颜色偏红,工人们便把这部分土单独堆在一边,每天收工时用网将土罩上,以免扬尘,铺管道时再把土和撬出来的花砖运到其他地方。等到管道铺完,他们又把土运回来,按照土层原来的顺序填回坑里,认真压实,原来的花砖原位铺回,并拿着笔尺仔细检查花砖排列得是否平整,几个星期后他们才收工走人。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曾经在那里施工过,想必真的觉察不到那里曾经刨砖动土。 其实,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仅体现在铺地砖、埋管道的工人身上,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也不逊于他们。我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需要一块水浴控温板,与实验室的加工工人沟通交流后,决定请他帮我设计和制作。工人使用塑料板前后制作了三个模型与我讨论,每次都有改进,为的就是做到尽善尽美。 控温板最终完成时,他很自豪地拿过来给我看,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说,这里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接口,可以更好地起到密封作用,而在那里他又采用了什么接口,可以更方便我做实验时进行拆卸。最后,他还给控温板涂上了一层质感很强的黑漆,这让他的小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专业厂商生产出来的正规产品。在他的介绍中,我能感觉到他对这个小小的东西倾注的感情,很多细节的改进根本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想到的。看得出来,他很享受工作的过程。 我们一直自豪于我们的建设速度,我们可以在几个星期内盖起一座楼房,几个月完成对一处开发区的规划,也曾执迷于提前完成某项工程。这种速度确实让人感到震撼,但是,速度并不是衡量一件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如果适当地放松对速度的追求,让参与工作的人们都能够认同自己的工作,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细节上做到更好,或许也是值得的。 我们已经走过了靠量取胜的阶段,数量庞大的60分产品靠着低廉的价格可以打败65分甚至70分的产品,但是永远无法与90分的产品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对速度的崇拜有时也是一种浮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如何向“慢悠悠”的德国人学习,做到取长补短,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吧。
一生时光换来瞬间辉煌 作者: 符文洋 新疆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这天,我终于走在这片土地上,突然想起了大表姐和她的爱情。 上世纪60年代初,大表姐中学毕业,正是如花的年纪,她没和舅舅、舅妈商量,决然地报名去新疆兵团,她本可以留在上海分配去工厂的。舅舅是个很暴躁的人,一顿棍棒下去,可她还是要去。我的母亲是上一辈的老大,极具威信,也苦口婆心劝她,大表姐只哭不语,末了还是那句话:我要去。无奈,舅舅把大表姐送到我家,想让我的母亲再劝阻她。那天我记忆极深,早上母亲买菜回来,大表姐走了,留下一封信:她和班长好上了,他要去支边,她决意要随他一起去。母亲无语,只命令舅舅放大表姐生路——一条为爱情赴汤蹈火奋不顾身的西行之路。 大表姐走了,开始一两年还给我的母亲写信,寄照片,我的母亲看了流泪,很思念。我却羡慕忌妒恨加兴奋无比,那个大沙漠,那大江河,那个英姿飒爽的人,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以至于影响我这个当时才7岁的小孩后来的道路:长大后也要离开上海去远方。 慢慢地,大表姐没了音讯,偶尔听舅舅谈起:她结婚了,生儿了,每年会往家里寄些葡萄干之类的特产。舅舅每每说起此事还咬牙切齿,他一辈子也没原谅那个我始终没见过的表姐夫。 后来,我上大学了,回家正好碰到大表姐回来探望我的母亲,我完全认不出她,她竟老到可以和我年过六旬的母亲相比。我不免有些心酸:“打算回上海吗?”她淡淡地一笑,说:“你表姐夫埋在那里了,我就不回上海了。”我心中一紧,很为他们的爱情震撼:“这辈子,后悔吗?”大表姐的回答简单却像誓言:“其实,我是用了一生的时光,换来瞬间的辉煌。” 是的,有时候,平平淡淡也会轰轰烈烈!
立秋断想 作者:肖复兴 尽管立秋过后还有一伏,炎热并没有过去,秋老虎依然厉害。但是,毕竟节气到了,秋天到来了。最明显的节气症候,是树上的叶子再没有春天那样碧绿,也没有夏天那样旺盛,而在悄悄地转黄,甚至开始飘落。过去有句成语,叫做叶落知秋。秋天,意味着大自然的生命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说起“叶落知秋”这个成语,忽然想起已故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讲他父亲吴玉如先生的一段逸事。说吴玉如先生当年讲课时测试学生文学智商,出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一叶落( )天下秋,填“而”字满分,填“知”字及格,填“地”字不及格。“而”是虚词,有想象空间;“知”是实词,太实了;“地”,叶子不落在地上还落在天上吗?太糟了,肯定不及格。这道填空题,依然可以作为今天的试题,在立秋之日考考我们自己,应该算是关于立秋文化最简单却也最有意思的测试。 关于立秋文化,和树叶相关的还有很多。比如,在过去的老北京,立秋之日,讲究头上要戴楸叶。当然,是为了取和秋字的谐音,表示与秋共舞的意思。不过,也说明树叶和立秋的关系确实密切。春天,会在小孩子或姑娘的头上戴花,但是,立秋,是不会戴花的。并不是这时节里已经没有春天的花开得那样多了,立秋前后,正是栀子花、茉莉花和芙蓉花开得旺盛的时候,只是,人们不会选择花来戴了,因为和节气不符。这就是节气的厉害,在千百年中将习惯在民间化的过程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民俗。 关于立秋的民俗,除了戴楸叶,还有很多。比如,贴秋膘,吃瓜果,不能再喝生水。如果说戴楸叶的传统,如今已经消失,但是,后三者依然存活至今人们的生活之中。 不能再喝生水,是说夏天天热喝点儿生水还行,但节气到了立秋,这时候的生水叫做“秋头水”,喝了会闹肚子,还会生暑痱子。这在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记载。 吃瓜果,当然是说这季节里正是瓜果上市的时候,尤其讲究是吃秋瓜,这里的瓜,指的不仅是西瓜和香瓜甜瓜,还包括黄瓜,丝瓜和苦瓜,都应该是多吃而益善。在天津,听天津人说吃西瓜叫做喝瓜,觉得这个“喝”字非常形象,比北京人说的吃西瓜,有气魄,这气魄应该是说这时节要多吃西瓜。我觉得北京的香瓜品种在退化,要吃还得吃东北的。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一年四季最美的时候,是立秋过后到瓜园摘香瓜吃。那种绿皮和白皮里藏着金黄色瓤的香瓜,即使不打开,放在屋子里还会满室飘香。至于说丝瓜和苦瓜,自然是南方的好的,但是,要吃秋黄瓜,还是数北大荒,起码是东北的,别看没有北京长得那样苗条,粗粗的,有些五短身材,但有一种清香味儿。 贴秋膘,讲究的是夏天人体消耗很大,要在立秋时补充一下营养了,对于北京人,贴秋膘,讲究是要吃涮羊肉。在我们老院里,那些老街坊常说,立秋之后,就是家里再穷,哪怕是袜子露出了脚后跟了,也得吃一顿涮羊肉。那时候,在我们的大院里,住的大多是普通人家,吃一顿涮羊肉是一年里唯一的一次享受,这得多亏了立秋这个节气的福。 在我们大院里,别看家家不富裕,但是关于节气的穷讲究可不少。立秋前后,是大院里夜来香开最盛的时候。那时候,富裕的人家会养上一盆茉莉花,大街上,也会有卖茉莉花的。但是,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说茉莉花娇贵,不要养,还是夜来香好养,就像指甲草一样,不用花盆,往墙角旮旯里撒上籽就能活。夜来香浓郁的香味,像长上了翅膀一样,满院子飞翔的情景,成为我童年关于立秋最美好的记忆。
长夏养心,谨记“三字经” 临床营养科 刘佳博士 进入长夏,艳阳高照,气温升高,人尤其容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刘佳博士表示,天气太热容易“耗心阳伤阴液”,一方面会消耗人体阳气;另一方面,被称为“心之液”的汗液流失过多,自然更易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此时,调养应谨记养心三字经——养心阳、养心阴、养心血。 养心阳:针对心阳虚的人,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是心脏功能减弱的一种表现。心阳虚者经常出现心慌气喘、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的症状,这类人关键要避免出汗过多,以免伤了心阳。同时服用西洋参或饮用黄芪泡水,缓解心阳虚症状。 养心阴:针对心阴虚的人,多半呈现“五心烦热”症状(指两手手心、两足足心发热,心胸烦热)、咽喉干痒、失眠。心阴虚的人要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出汗,多食用大枣、小米粥一类的食物,有助缓解心阴虚症状。 养心血:主要针对心血虚的人,这类人常出现头晕乏力、脸色发白、唇甲色淡的症状,可通过当归、阿胶等补益气血的药材加以调理。 日常饮食过程中,养心的食物也非常多,大家不妨试试刘佳推荐的“四果三薯十一粥”—— 四果:包括西瓜、黄瓜、桃子和苦瓜,这几类瓜果能除烦解渴,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便。 三薯:包括紫薯、马铃薯和山药。其中,紫薯保护血管,改善循环系统,缓解身体乏力;马铃薯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平衡酸碱度,远离坏情绪;山药则能促进消化,健脾护胃。 十一粥:包括西瓜粥、绿豆粥、鲜藕粥、荷叶粥、莲子粥、苦瓜粥、菊花粥、冬瓜赤豆粥、百合银花粥、麦仁大米粥和薏仁扁豆粥。这些粥品为长夏养心佳品,材料易得、制作简单,不妨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