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合适的舞蹈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广场舞是美的追求、美的锻炼,有益心理健康。参加广场舞,能享受到优雅的音乐,同时根据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消除疲劳、陶冶心灵,调节情绪,心情愉悦。
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个人日记
合适的舞蹈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广场舞是美的追求、美的锻炼,有益心理健康。参加广场舞,能享受到优雅的音乐,同时根据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消除疲劳、陶冶心灵,调节情绪,心情愉悦。
舞出快乐人生 作者:王 敏 在文峰区有这样一群文化志愿者,他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凭借热情和专业知识,将文化艺术与欢乐带给素不相识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快乐。今年61岁的赵凤梅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4月17日下午,当记者在市眼科医院附近见到赵凤梅时,她刚指导完凤舞美韵艺术团的姐妹排练。她穿着一件红色碎花小袄,头戴粉色遮阳帽,笑容满面,神采飞扬,让人很难将眼前的她与花甲老人联系在一起。记者称赞她长得年轻,她笑着说:“奉献、充实、快乐是我最大的秘密。” 赵凤梅的老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她从小喜欢舞蹈,上学时是学校宣传队的成员,工作后是单位的文艺骨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就为社区、单位编排舞蹈,并在当时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组建了全市第一支舞蹈队——中年舞蹈队,义务教大家跳舞。2005年,她组建了凤舞美韵艺术团。目前,艺术团已从当初的6人发展为现在的四五十人。她自己编舞并组织队员排练,多支曲目如《花伞舞》、《苗女》、《映山红》等荣获市、区赛事一等奖。她先后带出十几支舞蹈队,教的舞蹈队员不计其数。不仅如此,她还在夕阳红艺术团教新学员舞蹈,在市老干部大学授课,让许许多多的人感受到跳舞的快乐。 2012年,文峰区招募文化志愿者,赵凤梅第一个报名参加。她说:“这些年,我一直义务教大家跳舞,现在政府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我当然要积极参与!”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后,赵凤梅更忙碌了。除了每周三、周五下午在市老干部大学授课,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组织团里的队员进行排练外,区里组织的消夏晚会、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学校等活动,她都带领团员积极参与。为了演出,她自己编舞、配乐,常为了一支舞蹈的编排忙活好几天。编好舞后,她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给团员。“每周,我的生活围绕着舞蹈安排得满满的,经常为了排练节目和团员一起练到晚上,有时周六、周日也要加班。”赵凤梅说。 “天天这么忙,你肯定赚了不少钱吧?”邻居经常这样跟她开玩笑。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笑着说:“挣钱?还赔钱呢,不过我可是赚够了开心与快乐。”她的话不假,凤舞美韵艺术团的团员告诉记者,为了参加比赛,许多费用都是身为团长的赵凤梅自掏腰包。2013年参加文峰区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时,当时老团员走了不少,团里的演出服自然也带走了。考虑到有些团员家里条件不太好,赵凤梅就自己拿出3000元钱为22名团员购买了演出服。“其实,赵团长的家庭情况也不太好,她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这么倾心付出,我们都挺感动的。”凤舞美韵艺术团的一名老团员告诉记者。 平日里,赵凤梅忙着教大家跳舞、组织艺术团参加舞蹈比赛,根本无暇顾及家务,家里的一日三餐、接送孙女上下学、打扫卫生等全部落在了丈夫身上。“这些年,我获得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先进辅导员、群众教育先进工作者、市老干部大学优秀教师、安阳市最美才艺老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都离不开丈夫的大力支持。”赵凤梅说,“有丈夫的默默奉献,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舞蹈带给更多人快乐。” 感言:赵凤梅年过花甲,但她身上却散发着一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她每天忙忙碌碌,把优美的舞姿和欢乐带给身边的人。当我们解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时,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注释。她无愧于最美老人称号,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认认真真做个中年人 作者: 蒋方舟 不久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在一篇文章里宣布了自己的“告别”——他将告别学术界;一直与年轻人为伍、为师的他,同时也宣布自己跟青年的关系结束了。 他这样写道:“对‘60后’、‘70后’我有点理解,对‘80后’多少有点理解,对‘90后’我完全不理解。网络时代青年的选择,无论你支持他、批评他、提醒他都是可笑的,年轻人根本不听你的,所以我再也不能扮演教师的角色,我必须结束。最好是沉默地观察他们。” 钱理群老师以惊人的真诚与坦率,承认自己并不了解年轻人,而且,年轻人已经不需要被了解。可大部分中年人,依然在吃力地去解析青年人。 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 一方面,因为青年是巨大的消费群体,青年对于文化产品和商品的喜新厌旧,对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商家和媒体企图用文案大号加黑的网络流行语,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似乎不说“挖掘机到底哪家强?”就会被远远地抛在时代后面。他们忽略了那些网络流行语已经令人深恶痛绝的事实,其产生的效果,就如同父母一定要加你的微信,并且在朋友圈发标题含有奇怪字眼的视频一样令人尴尬。 中年人对年轻人毫无原则赞美,大概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未老,一方面也出于愧疚:他们并没有为下一代建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 不久前,“少年不可欺”成为互联网上被热烈讨论的事件,原委是优酷作为视频网站的巨头,剽窃了几个少年的创意。所有人都声讨优酷,不仅仅是为青年鸣冤,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都有过由于年轻不被认同和重视的经历。 “70后”、“80后”都曾有过急于获得认可的青年时期,因此,他们满怀愧疚,使得当今“90后”几乎一出世,就具备与生俱来的被认同感。 作家阿城写过:“儿童时便真实地做一个儿童,不要充大;青年时便热情地做一个青年,狂一些也没关系;中年时便认认真真地做一个中年人,为家庭为国家负起应负的责任,自有中年的色彩与自豪。非要挤进青年行列,胡子刮得再干净也仍有一片青,很尴尬。” 杀死中年的,并不是气势汹汹的“90后”,而是不肯老实尊严地做个中年人的自己。尊重年轻人,讨好年轻人,其中只有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