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中的洞见:宗教与灵性(二)——张方宇
情感天地
宗教与灵性
张方宇

张方宇
每种植物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没有哪一种植物会去模仿和追随另一种植物。所以,重要的不是开出什么样的花,而是开出自己的花。
你的存在是一个层面,你的成为是另一个层面。你的存在就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你的成为则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存在是放松和喜乐,成为是紧张和痛苦。存在是浩瀚的,成为是狭隘的。
一个人越是要有所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是肤浅和表面化。只有无为才能进入存在的核心,存在的核心本身就是空和无为。
如果你处于无欲和无为的状态,你就是没有界限的,无法被定义的。而一旦你产生了欲望和动机,你就把自己收窄和压缩了,因为任何的欲望和努力都是在追求有限的东西,都是对自己的一种狭窄化,即使思考也是一种狭窄化。所以,无论你欲求什么,无论你在头脑里谋划什么,你马上就从无限的降格为有限的,你马上从广阔的天空直接钻进了地沟里。
努力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因为自然就是放松和无为的意思。任何的努力都是一种扭曲,无论它是一种世俗的努力还是一种要去达成神的努力。我们越是努力,我们离事物的核心和本源就越远。
透过意志,一个人也许可以达成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但唯独无法达成他自己。因为意志是一种努力和紧张,所以意志是一种偏离,对自己本性的偏离。放下意志,一个人就达成了那最终的,其实最终的也是最初的。
任何你在做的事情都是通过你的自我来做的,而自我是一个非常小的东西,所以通过自我,你不可能做出什么大事。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正是他可以与整个存在对接的时候,那时候也许会有一些大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但那是通过存在发生的。
当一个人变得无所事事,那就是他能够达成的最大的事情,因为他内在的骚动消失了,那个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白天的天空是喜乐的,夜晚的天空是放松的。这本来也应该是我们的生命所具有的品质,如果我们达不到天空的品质,那么一定是我们自己弄错了。
如果你在道中,你就没有任何问题,你也不会去问问题。但如果你脱离了道,那么对你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问题。
无为是喜悦的源泉,寻求是悲剧的开始。
我们追寻的是我们自己,我们逃避的也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追寻的是我们自己,又何需追寻?如果我们逃避也是我们自己,又何处可逃?
寻求本身就是它自己的陷阱,寻求永远不会带来最终的结果,寻求的终点依然是寻求。
所有的寻找都是对自己的分裂。当你停止所有的寻找,完全处于不再有任何期待的状态中,你就会突然觉知到自己本来就是完整的。
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什么,我们才丢失了自己。当我们停止所有的寻找,我们自己就被找到了。当我们找到了自己,我们就找到了一切。
生存是忙碌,存在是无为。就生存而言,关系是必须的,单独是不够的。就存在而言,单独是必须的,关系是多余的。
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生存,我们就错过了存在,如果要达成永恒的存在,我们就必须超越生存,超越生存就是超越生与死。
凡是存在的事物都会落入因果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之中,并且以某种方式处于奴役当中。存在就意味着制约,存在就意味着失去自由。
成为某种形状的东西表现为一种功用,一种用途,它成为某种特定的形态并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是某种欲望、动机和目标,它透过成为某种形态试图去获得什么,试图去实现什么。一个带着欲望的灵魂会试着去获得一个物质载体,那个物质载体就变成了这个灵魂去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
一个没有欲望的灵魂将不会进入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因为无欲,所以无形,这个无欲无形就是佛陀所谈到的空无和涅槃。不成为任何形态就是终极的自由,不成为任何形态就是终极的喜乐,因为所有的形态都是一种束缚,一个枷锁。
空寂并不是死寂,这个空蕴含着创造性的能量,它灵动而充满喜乐,它是一种极富潜力的状态。它可以表达为慈悲和爱,也可以用音乐和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空寂有着它自己的音乐,只有欲望会持续地发出噪音。
当空无在自己的寂静中感到无比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优美绝伦的旋律。所有的古典音乐,所有优美而高雅的音乐都是试着把这种空无的喜悦传达给我们人类的表现方式。
当一个人很空的时候,灵感就来了,创造力就产生了,这就是空灵的意思。
创造力产生的快乐,就像一朵花开放的快乐,因为内在有某种源泉打开了,并且向外涌出。
如果我们无法享有创造力带来的巨大快乐,我们就很容易沉溺于摧毁和破坏所产生的快感,比如摔碎什么东西之类的事情。
一个人越是自我,他生命中错失的东西就越多。相反,一个人一旦达到了完全无我的状态,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层面都会向他敞开。
真正的自由是无我的,你就是枷锁之所在,你的自我就是达到自由的唯一障碍。
正如钟摆静止时,时钟就停了,当你的欲望完全消散,当你进入无为之境时,时间就被超越了。
你可以站在露天下,也可以呆在房间里,但无论如何你都只是生活在空无之中。“有”只是一个界限和限定,房间只是一个限定,你无法生活在墙壁里,你也无法在玻璃里面呼吸。是空无滋养了我们,空无是我们生命的源头,甚至可以说空无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就是它。
“有”意味着界限,其实这个界限是不必要的,它与我们的内在本质无关。但是我们通常把自己与“有”认同,这是完全颠倒的认知。这个错误的认知不仅使我们一生都毫无必要地受苦,还让我们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没完没了地流浪。
当我们把自己认作为“有”的时候,我们就会不断地寻找边界,不停地建立起围墙以便给自己定位,这就好像某些野兽在树上留下自己的尿液以确立自己的领地一样。我们以资产、地位、学历、头衔等等这些东西建立起一个自我的框架,我们已经和这个框架非常认同,以至于我们认为它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是正是这个框架污染了我们内在的天空,正如房间里的空气永远不如室外的空气新鲜。
我们的真实情况是无我和空无,它是无限的,但是我们却执着于一个虚假而有限的自我,一个虚假的框架。我们保卫它,扩建它,花费一生的精力在它上面修修补补,直到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框架原来是用纸搭盖的,我们整个一生都浪费掉了。
我们的内在本性是一种无限与永恒的存在,它已经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了。难道你能够对无限而永恒的东西采取任何行动吗?你本来是无限的,却要去追求有限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很荒唐和滑稽的事情吗?但是所有的欲望和作为都只会带来有限的东西,那些东西只会成为你墙壁的一部分,然后你就被监禁在自己构建的牢房中受苦。
你的本质是无限,所以任何有限的东西都无法真正地满足你。走出自我,走出那个有限的框架,你就成为无限的,天空般的。
要么拥有全部,要么一无所有。当你一无所有,当你清空你自己的时候,整体将会注入你、占有你,反过来,你也拥有了全部,这是唯一的方式。
极致的丰富来自于极致的空无。只有当你经历了你内在空虚的全部强度,你才会知道丰富洋溢的生命是什么,你才会知道真正的喜乐是什么。这种喜乐正是你内在空无开出来的花朵。
只有你内在的空无能够给予你一种深度,那是一种天空般的深邃与浩瀚。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带给你那种深度。如果我们逃避自己内在的空无,我们的一切都将是肤浅的。即使我们感到快乐,那也是一种非常肤浅和表面的快乐。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条路,但每一条路走到最后无一例外都是死胡同。而内在世界的那扇门始终为我们敞开着,那里面是天空般的无始无终的存在。
你越奋斗,你就越坚硬,你的自我就被喂养得更强大。意志和奋斗能够帮助你很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如果你想要走进那永恒的不存在之门,空无之门,奋斗、努力和意志这些东西都必须彻底放下。
无论是地理位置的高处,还是权力、财富和名誉的高处,你越是爬向高处,你就越会感觉到那个沉重的自我。所以,如果你要达到无我的神性,那么你首先必须平息任何向上攀爬的冲动。不仅如此,你还必须有勇气去撤掉支撑着你那个自我的地面,好让你能够往下掉。在那个坠落当中,在坠入深渊的那个失重当中,你的自我就崩解和蒸发了。这个深渊不是别的,它正是一个人达到彼岸所必经的一条通道。
一个人如果已经品尝过真实世界的滋味,一个人如果已经品尝到了他内在那个空无的滋味,那么外面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变得不重要了,他不可能再被这个近乎谎言的世界牵引和诱惑。全世界所有人的快乐叠加起来都无法和那个空无的喜乐相比,因为那完全是品质上的不同,正如一堆堆积如山的鹅卵石也无法和一颗发光的钻石相提并论。
当钟摆完全静止下来的时候,它就会知道自己重心所在的位置。当一个人的欲求彻底寂灭的时候,他就会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正如一些恒星死亡后向内塌缩成为一个黑洞,当一个人的自我彻底死去的那一刻,他将掉进他的本性,他将坠入他内在的那个空无。
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你凝成了一团,因为你有欲望,欲望会产生凝聚效应,然后你就凝成了一团。这一团不是别的,只是一团糟。
天空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问题,因为天空从来没有凝聚成一团,天空没有欲望,天空从来不打算去做任何事,它只是存在,无始无终地存在着。正是因为它的空寂和无为,天空才始终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它的那个湛蓝色正是最高喜悦的标志。
当你爬上了一座高山,你可以鸟瞰山河大地。我们的内在也有一座意识的高峰,当你登上了这个山顶,那么世间的一切在你的眼里都变成了一场游戏。
竞争或许有它自己的乐趣,但是唯有从所有的竞争当中抽身而出才会有真正的喜乐。静静的坐在路边,看着竞争的大部队从你身边呼啸而去,就像注视着一条河流从你身边流过,那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飘浮在空中是一种很美的感觉,所以我们都梦想过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其实,在深深的无意识中我们渴望的并不是漂浮或飞翔,而是变成像天空那样没有重量的,我们真正渴望的是成为天空。
如果你的灵魂想要起飞,你就必须持续减轻身上的负荷,使之少之又少,直到空无一物为止。
湛蓝无垠的天空才是我们的终极家园。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在线阅读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Ⅱ》-在线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