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大寺庙简介
与你共享
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又称普陀宫,布恒罗庙,补陀落迦宫,意即佛教圣地,七世纪时,吐鲁番普松赞干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官殿,后世屡有修建.现在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陆续扩建的,公元1645年 3月25日,五世喇嘛受清朝册封,开始建造白宫,历时45年.十三世纪后达赖喇嘛圆寂后,在红宫之西建造了格来顿觉殿,安放其灵塔,至此,始具当今之规模.
2.大昭寺前话大昭-西藏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据史料记载,大昭寺在唐代规模不大,仅有八个殿堂.现存寺院的规模是经元,明,清历次扩建而成.整个寺院的建筑形式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最著名的是一件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寺门正前方竖立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3.显密双修哲蚌寺-西藏札蚌寺
位于拉萨市西郊时公里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初建于1416年.不久后扩建,逐渐发展成七个札仓,后来合并为洛巴林,果芒,德阳, 阿巴四个札仓,该寺院由措款大殿,四个札仓,五十多个康村增居以及达赖喇嘛的宫殿甘丹颇章等建筑所组成.甘丹颇章惟达赖所居,五世达赖喇嘛在未迁入布达拉宫前就住在这里,这座著名的寺院,曾为佛教借培育出大批佛学人才.
4.西藏圣殿札什伦布-西藏札什布原
札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城西的尼马山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具记载,札什伦布寺始建于1477年9月.宗喀巴的**,一世达赖喇嘛为纪念经师希饶增格,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座高26.8米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又花费12年建造了札什伦布寺.从四世班禅开始什伦布寺成为历世班禅的进驻地.
5.黔今南古剎弘福寺-贵州弘福寺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一公里半的黔灵山,是该省最著名的寺院。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干隆以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十年动乱中遭毁坏。 1978年以来,在国家拨款、社会各界捐助下,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宏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宏福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等。
6.北回归线上的佛塔-云南上座部佛塔
上座部佛塔始建于清干隆年间(1636-1795),因山顶岩石上有一"佛足印",故而建塔于其上。该塔是上座部佛教的著名建筑,1988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座部佛塔由一大石塔八小塔组成。砖石结构,系八角金刚宝座群塔,建筑形式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诸国的佛塔类似,在我国上座部佛教古建筑中艺术价值很高。每年的傣历一月十五日(月圆时),都要举行佛塔庆典活动。
7.东来紫气半入城-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巿西南郊。故自唐代 建为道观以来,一直是道教颇有影响的驰名宫观 。青羊宫旧址传为唐玄宗时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府宅,后改为道观。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奔蜀中,曾以此作为行宫。他重返长安后,下诏将青羊 观易名为青羊宫。五代时又改称"青羊观",到了宋代复名"青羊宫"真到现在。
8.深羡清城好洞天-成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灌县西南15公里处。背以岷山雪,面向川西平原,共有36峰、108景。景区数目茂盛,中年长绿,群峰环绕,撞弱城廓,故称青城山。为道家第五洞天 ...
9.祖庭重辉话青定-成都昭觉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昭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旧名建元。宣宗(847-859)时更名为昭觉寺。五代时改建为宣华苑。北宋初年(960 -963)更名为六祖寺。徽宗崇宁年间(约104年前后)复名昭觉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文革"期间,主要殿堂大部被毁或改建。1985年后,得到重建和修茸。寺院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先觉堂、观音阁、大师殿(御书楼)、石佛殿 (涅盘堂)、藏经楼以及圆悟禅师墓园、普同塔院等。
10.青灯黄卷-空林成都文殊院
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校场一侧。文殊院创建于南朝(581-589),初名信相寺。南宋时增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重建,始改今名。康熙四十一年 (1702)颁赐《药师经》、《金刚经》,御书"空林"匾额,故又名"空林堂"。明代两次翻修,改建各主要殿堂,奠定了现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zhengfu多次拔款整修。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文殊院主要建筑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念佛堂、寮房等。
11.智者乐水、仁着乐山-四川乐山凌云寺乌龙寺
通称大佛寺的乐山凌云寺,是建于唐代的古剎。该寺寺名的由来,是因岷江的凌云山断崖,刻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断崖大佛。岷江源于北方,大渡河由西注入,据说在两河汇流处的崖壁上,雕刻这一尊高约七十一公尺的石刻大弥勒佛,是为祈求航行上的安全。乌龙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陀宝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如来殿(藏经楼)、客堂、观堂、禅堂、丈室、观音殿等
12.善庚无垠乘缘来-重庆慈云寺
座落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观音庙,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起初规模不大。民国十六年重修并扩建,更名为慈云寺,始具丛林规模。在寺内设有"爱道堂",安置尼众,遂成四众丛林。慈云寺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殿宇依山势而建,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布局别。全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韦驮殿、普贤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爱道堂等。
13.李冰业绩万古存-四川都堰二王庙
二王庙在都江堰东北岸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持人李冰父子而建的。建筑群临江依山,不强求中轴对称,而是随着地势曲折而上,殿宇巍峨,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色彩斑烂,素有"玉垒仙都"之称。
14.鹤骨仙风话道源-四川鹤鸣山道观
四川鹤鸣山吕祖-孚佑帝君自号纯阳子,传为三清虚仙鹤真仙转世。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城外西北十公里处,张陵在此修练成仙,创立教派,因此在鹤鸣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15.佛地、仙山、净界-四川峨嵋山寺庙
峨眉山古称牙门山,又称蛾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眉山晋代时创建白水普贤寺,为峨眉山兴建佛寺之始。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至明、清臻于极盛,一时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世人若行若立。吟诵此经,此尊当乘六牙白象前来现身"。普贤菩萨崇尚行愿,以十大行愿度众生,故称为大行普贤王菩萨。山上万年寺塑有六牙白象,象上有尊座,普贤菩萨端坐莲台。登上金顶可以看到佛光、圣灯等奇景。《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故此山亦称"大光明"。
16.老君山道院-四川新津老君山
新津老君山,手招仙客上云霄,张子来吹碧玉箫。道家的说法,老君山是为阳山,这是因为青城山是阴山,老君山供奉老子,而为老子庙。
17.汉地密宗第一寺-成都石经寺
石经寺又名西裕寺,位于北京西南郊60公里的房山区水头村,初建于唐朝初年,经历历代修建,规模宏大,依山建筑,座西朝东,中路有六进殿堂,西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增房.南北各建砖塔一座,可惜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炮火击毁,仅存古塔,碑刻等遗迹,目前正在修复.
18.泸沽湖札美寺-云南藏传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蓁,布郎,德昂,阿昌等族和部份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有两大路线,大致上来说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的影响较大,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受缅甸佛教影响较大,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大致兴起于随唐时期,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清三代世鼎盛时期.
20.积功德是心愿-云南德宏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后,公元八世纪左右进入发展时期,十至十五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很多教派,主要有林居派和村居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派的界限越来越小,从居住地来看,林居派逐渐向村居派靠拢,后来林居派又出现了花园寺派,我国傣族地区的花园寺派是从泰国清迈传入的,清迈的花园寺派又是从斯里兰卡传入的。后来两在戒律问题上发生分歧,莲花寺派主张严格遵守林居派戒律,花园寺派则主张改革。两派分别建立寺庙和布萨堂,分别组织佛事活动。
21.入我同融大觉天-云南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738-902),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茸。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圆通寺主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蚊台"、寮房等。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22.佛在笻竹种来云南昆明笻竹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十余公里的玉案山上,是我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笻竹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民间流传一说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一说建于北宋年间。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清干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近年来又修茸一新。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来阁、华严阁等。寺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及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座殿堂内,塑于光绪九年(1883)。
23.东南第一丛林-常州天宁寺
常州天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代几经沧桑,现存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文革"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24.中国小和尚-傣族小沙弥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它不仅由本民族的语言,还有自己的文字。傣族地区信奉的巴利语系佛教带有全民性,吴此佛寺遍及傣家村寨。佛寺、佛塔建筑典雅精致,充分展现傣族的宗教信仰。
25.孤峰绝路仍有道-云南滕冲云峰山道观
云峰山为滕冲历史著名的风景名胜十二景之首。景名"三折云梯"此山在民间有深远影响,被称为"仙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26.浮屠一笔字写虚空-云南鸡足山寺庙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三世纪,佛教徒已在山上建寺修庙。唐代梵剎林立,僧尼云集,佛教兴盛。元明两代,建成了以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即:寂光寺、圣峰寺、华严寺、传衣寺、大觉寺、悉檀寺、龙华寺、放光寺)和七十一丛林的可观规模。嘉靖年间慈圣太后赐藏经于华严寺。万历十五年(15787)神宗降旨豁免粮税,赐八大寺藏经。永历十三年(1659)赐额寂光寺为"护国兴民寺"。
27.东南第一山-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北武林山(即灵隐山)麓,历史悠久,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联灯阁、大悲阁、宋代石塔和石经幢、药师殿、罗汉堂、"云林藏室"等。灵隐寺历史上高僧辈出,著名的有慧理、智一、道标、皎然、赞宁、契嵩、重显、如璧、慧远、道冲、济颠和尚、普济、行端、德明、谛晖、巨涛、弘礼、弘一等。
28.南屏晚钟-杭州境慈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麓西湖之南的慧日峰下。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初名"报恩光孝禅院"。后寺毁,复建后改称"慧日永明院"。北宋时,宋太宗赐名"寿宁禅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改赐"净慈报恩光孝寺,始称"净慈寺"。其后几经兴废。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复建后,方进入鼎盛时期。净慈寺要建筑有钟楼、前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济公殿、"神运井"、如净禅师坟塔等。此外,寺内还有闻名中外的西湖十景之一 --"南屏晚钟"。
29.葛洪履痕-杭州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并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以来,道众们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殿宇亭台修葺一新,文物古迹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因其位于西湖之畔,每日香客游人如织。该山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
30.重整禅风-扬州高旻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剎之一。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1651),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赐额"高旻"。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旻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现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高旻寺受到国家保护。"文革"中遭到破坏。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
31.大扇宗风-宁波天童寺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几经沧桑,现在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文革"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32.哀与荣-苏州玄妙观
江南第一观——苏州玄妙观. 赵欣浩. 位于苏州城区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相传原是春秋吴官旧址。初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称真庆道院。元代改名玄妙观。
33.园林净土-苏州西园戒幢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西园寺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禅堂、西花园广仁放生池等。
34.沪上道人-上海白云观
上海白云观位于上海市老西门西林后路,为全真道庙宇,目前是上海市道教协会所在地。道教全真派传入上海地区大约是在元代。
35.弥勒道场-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据传最初建于三国时代吴赤鸟十年,清时于寺内建大悲阁,藏有明万历间御锡藏经珍本。为上海第一大寺,寺塔七级为上海唯一佛塔,已成为上海之一地理标志。塔型与苏州之北塔相似,为纯南塔风。相传此塔为三国吴西竺康僧精修祈请得五色舍利,吴主教命建塔表之,于黄巢之乱时被毁。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吴越忠懿王重建,年久剥蚀,其后历加修茸,又于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重修之。
36.都市僧迦-上海玉佛寺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因创寺之始是为供奉玉佛,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和尚到印度朝礼佛迹,途经缅甸募得玉佛五尊,奉请回国,原想将玉佛运至普陀山,但到上海后因无起重说备而搭建茅蓬供奉。后将二尊大玉佛留沪,光绪廿四年(1898)募款建寺于江湾车站附近,名玉佛寺。辛亥革命时,寺被占用,玉佛移放在公园内。1917年募得槟榔路(今安远路)基地十余亩,集资重建。1918年动工,1928年落成,历时十年。玉佛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观音堂、方丈室、南北配殿等。
37.第一福地寻踪-茅山道院
茅山道教历史悠久,「三宫五观」遍及前山后岭。宋元时期,计有宫、观、庵、院二百五十七房,可见其鼎盛。「三宫五观」分别为: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以上三宫属道教正一派,五芫为全真派,却不全门户分歧。茅戈各宫观合并为茅山道院。
38.塔影横江-安庆迎江寺
座落在安庆市内城东江滨。相传该寺姞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光宗御书"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重建后改称"敕建迎江寺"。此后多次扩建、修缮。咸丰三年(1853),寺院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吴坤修与安庆赵田匀奉命同修迎江寺、振风塔。此后,寺僧无凡于光绪十八年(1892)募化白银万两,大修寺、塔。迎江寺雄踞于长江岸边,建筑宏伟,气势巍峨。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放生池、大士阁、慈云阁、广慈殿、迎江楼等。
39.天下无双胜境-休宁齐云山道观
清代干隆皇举为"天下无双胜地"古人为称齐云山为"白岳"江南第一名山,是一位仙士,偶入齐云山,被其神宇大器所惊服,在天门岩依洞筑室,绝粒修行而后才开辟齐云山的道场。
40.走进佛舍利-宁波阿育王寺
原名"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
41.遥望石头城-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寺为1919 年重建。
42.水陆*人会-镇江金山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期(325前后),初名泽心寺,梁唐后简称金山寺,以禅宗而久负盛名。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 1021),帝因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修,1948年春,寺内主要建筑又毁于大火。近年来大雄宝殿等主要殿堂一一修复。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茸,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43.醉在佛门-滁州琅琊寺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琊山上,又称"琅琊寺"。琅琊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唐代宗赐名为"宝应寺"。北宋干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内修建"御书阁",珍藏"四朝御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为"开化禅寺"。北宋庆历六年 (1046),智仙和尚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在寺北兴建醉翁亭。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国时部分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后重修。琅琊寺在宋代属禅宗。清嘉庆年间,皓清法师任住持,改为律宗。琅琊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念佛楼、地藏殿、韦驮殿、明月池(放生池)明月桥、明月观、酴酉糜轩、上客堂、揽秀堂、清风亭、三友亭、环翠亭、翠徽亭、无梁殿、香积厨等。
44.教观总持-天台山国清寺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598)年建天台山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娄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内有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物室、妙音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寺前东侧小山上有隋塔,是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师的肉身塔院。离隋塔不远,还有一行墓。
45.海天佛国-普陀山寺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萼)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俸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普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
46.佛国仙城-九华山寺庙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即化城寺)。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
47.鼓山名剎-福州涌泉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鼓山。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04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48.闽南口剎-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据记载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五代时再建,初名泗洲院。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改名为普照寺。
49.六朝古剎七祖道场-南岳衡山寺观
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为五岳中的南岳。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最大特色。就总体而论,则以秀冠五岳、横亘八百里,有峰七十二,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足,最高者为祝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