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里的那棵石榴树

个人日记

                                                             老宅里的那棵石榴树

  冬季里的第一场雪连绵不断地降落着,看不出要停的意思。突然想到应该再去那个离开了三十年的老宅里看看了,听说那条老街马上就要被拆除了。

       大门只轻轻一推就开启了,几十年过去,这个老式四合院除了略显衰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裹着银装的院子里异常的安静,这样也好,我真的不希望此时有人来打扰我这个不速之客。只有院子中央的那棵老石榴树隔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无声地望着我,我想它一定还会认得出我,因为我曾经在这儿住了将近十年的光景。

         在我小学四年级时的那个夏季,父亲似乎整天都在为搬家而奔波,因为我们住的那两间总共不足二十平米的房子实在是太小了。记忆里那时“文革”已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社会上有不少地主成份的家庭都被遣送回乡了,由此也就腾出不少的房子。正是看好了这个时机,父亲那段时间总是不停地跑来跑去要求换房。房管所、居委会等场所也不知找了多少趟,但总是没什么结果。有一次眼看就要成功了,居委会的人都通知我们去看房子了,是被遣返回老家的一户人家住过的房子,三间北屋煞是宽敞。正准备着要搬呢,居委会里人捎来了话,说那房子已经有人搬去了。唉!空欢喜了一场。

       或许是居委会主任对自己的食言自觉不妥,几天后又登门告知父亲房子有了,让我们赶快搬去。听到此消息全家大悦,不敢停留赶紧动手搬。好在那时的家具不多,借了一辆平板车只拉了两趟就将全部家当拉过去了。

       确切地说分给我们家的是两间半的大瓦房,整个五间房子一分为二两家共住,当中的正房作为厨房两家合用。父亲似乎很满意,毕竟是比以前多了一间房子出来。对面的屋子里住着母女俩,女儿看上去比我要大几岁,隔着虚掩的门冷冷地望着我们往屋里来回地搬东西。

       这是一个住有五户人家的四合院,院子很宽敞,院子中央挺立着一棵石榴树,那鲜红的石榴花显得格外耀眼。几天过去了,两家却很少有过接触,有时放学后与对面住的那女孩相遇,看到她冷漠地将头转向一边,我也便失去了打招呼的勇气。

       经常听到女孩的母亲喊女孩“珍”,我不明白为啥会起一个字的名字。听到母亲的喊声,珍总会愉快地答应,看来珍对自己的名字还算满意。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学后没有马上回家,赶回来时天已很晚了。跨进大门,正碰到珍往外走,我们对视了一会儿,珍突然对我说:“你姐去学校找你去了。”我已忘记了我当时是怎样回答的,她这种对我的态度的转变让我受宠若惊。

       那以后,珍的母亲与我母亲在做饭时相互间聊得也多了起来,关系也比以前变得融洽了。后来从邻居那里我开始知道了一些更多的事情:珍的父亲解放前曾是资本家,现在这个四合院就是珍的父亲解放前买下的。到五十年代初,伴随着全国性的工商业改造,除了北屋的五间房子,院里的其他房子都被收归公有了。听说是在有了珍的第二年,珍的父亲因历史问题被关了进去,几年后死在了监狱。就这样,珍的母亲多年来守着北屋的五间大房子,一个人艰难地将珍拉扯大了。这平静的生活直至我们搬来时才终于被打破——听说居委会里讨论过了,母女俩住五间房子过于奢侈,应该让两间半出来,于是母女俩就将那两间半腾了出来。这种一句话就可以剥夺他人财产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经历过“文革”那种非常时期的人对此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有几分内疚,感觉搬进这个房子里来是我们家的过错,父母看上去却显得很坦然,似乎这一切都很正常。

       但我还是想尽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有时挑水时,明明看到水缸就要满了,还是要再去挑一担回来,然后将装不下的水都倒进珍家的水缸里。这时,珍的母亲会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我,此时的我也会感到一丝满足。

       转眼到了深秋,石榴树上也挂满了累累的果实。那天放学后跨进大门,见院子里聚集了好多人,大家集中在院子里听居委会的人颁布新规矩,大意是说既然房子都分了,院子中央那棵石榴树也不能再归珍一家所有了,而应该归全院共有,如果大家同意,以后这石榴树上的果实就由全院分享。于是大家马上行动,开始兴高采烈地采摘果实,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采摘完后,大家将那些石榴在地上分成数量大致相等的五份。每户都高兴地拿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珍的母亲没有出来,很晚了,珍提着篮子出来将剩下的那份装回了家。此后的几天,珍的脸上少有笑容,甚至见到我也装作没看见。那些日子里,我的心里总也不是滋味,仿佛这里面也有我的过错。

       那以后,这“规矩”也就固定了下来,每年深秋,大家便自发地集中到石榴树下一起采摘果实,依然是每家一份,似乎这传统会永远保持下去。

       大概是初中最后一年的那个秋季,石榴树上的果实结得格外的多,摘石榴的时候到了,不知为什么,大家都不行动。天气渐渐地冷了,石榴树上的叶子几乎快要掉光了,红红的石榴挂在树上也显得更加醒目,但仍是没有人提出来收获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空开始飘起了细雪,满树的石榴就那么静静地挂在树上,仿佛被人们彻底遗忘了。

       时间已进入了冬季,那是个寒风凛冽的傍晚,放学后跨进大门,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瑟瑟的北风里,衣着单薄的珍站在用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搭起的台子上,臂上挎着一个篮子,一个人在采摘树上的石榴。我不理解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她,院子里的大人们下班后看到此情此景,也都匆匆地回到了屋里。

       珍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摘完树上的石榴。天已很晚了,我看到珍提着装满石榴的篮子,依次给院里的每户人家送去。珍的嘴巴很甜,每到一家,总是婶子大娘的叫着,要人家收下,大家也一个劲道谢。那次,我们分得的石榴比往年的都要多,我想院里其他几户也是这样。透过半开着的房门,我看到珍家的桌子上也摆着一些石榴,个头却全都小得多。那以后的好多天里,珍都显得很高兴,脸上总挂着笑容。

       从那以后,石榴树属全院所有的规矩就这样被大家自觉抛弃了,每年的秋天,珍都要将采摘的石榴装在篮子里给院里的每户人家送去,大家也总会感谢一番石榴树的主人。

       到我高中毕业时,下乡风头正紧,我别无选择地离开了家,去了遥远的农村。珍因是独女没有下,去了一家工资微薄的街道工厂。

       几年以后,在我返城回来时,珍已出嫁了。偶尔会回来看她母亲,珍看上去胖了许多,这令珍的母亲感到安慰。

       在我回城的第二年,父亲单位分配给了房子,我们便与那两间半房子告别了。

       一晃又是多少年过去,有一天碰见一位老街坊,告诉我说珍因患肠癌已去世了,珍死后,珍的母亲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愿望,在一个雨天自缢于家中。那以后,每年秋季石榴成熟的季节,树上的石榴大家都不再去摘,任凭它们挂在树上。年复一年,随着石榴树的衰老,石榴树已无力再结出石榴来了,但还是顽强地支撑着没有水份的树干,艰难地继续活着......

         雪仍在下着,我不知我已站立了多长的时间,只看到眼前那苍老的石榴树干已被覆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忽然明白了自己来这儿的真正目的,那就是再看一眼这石榴树,因为过些日子我将不会再看到它了。

文章评论

康乃馨

[ft=,2,]写得很好,既带有散文的抒情,又是回忆录[em]e179[/em][/ft]

南极上的冰

[ft=#660000,4,楷体_gb2312] 我又惊喜的能够阅读到老师的佳作了!可怎么读着读着的直流泪哦!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悲惨的文革年代,又好像是看到了现在的文明的衰退时代!万般伤感!心好像被撕裂似的疼痛!泪水大颗大颗的止不住的往下流,我在心里呐喊!有着善良,倔强的美的人格的珍哦!就这样全家给灭亡了!那时候像珍这样全家灭亡的被害家庭无数啊......《老宅里的那棵石榴树》啊!她带给了我们沉重的思考......[/ft]

南极上的冰

[ft=,4,][ft=#660000,,][ft=,,楷体_gb2312] 反复阅读老师的这篇文章,在沉重的思考中,我想问当今的执政者们,为什么当初资本家用合法手段积累起来的财富要剥夺?害的那么多人家破人亡!那当前权贵们靠权力获得的财富又应该怎么处置?是人民的财产应该由人民来分配![/ft][/ft][/ft]

空山新雨

[ft=#003399,4,楷体_gb2312][B][I] 活脱脱将文革的人与事程现在读者面前,那个运动摧残了多少条无估的生命,溅踏了多少颗善良的心!好好的一个人,说你是反革命,走在路上亲朋好友都不敢理你.有的甚至为了划清界线,夫妻打离婚,父子不相认!有好心人想帮助你都不敢!人民蒙受了极大的耻辱![/I][/B][/ft]

空山新雨

今有幸拜读君的大作,非常满足.同一时代的人经历过的同样的事情,感觉十分亲近,凄美的回忆,抹不去的伤痛,唤起心灵深处的共鸣!文章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假,这才是正史啊![em]e179[/em]

熊猫

[ft=,2,]欣赏主人的文采。但内心伴有酸楚。[/ft]

婉露

[ft=#cc0000,4,][B]石榴树见证了人生也见证了历史[/B][/ft]

[B][ft=#00ffff,5,宋体] 当时的资本家,因为太勤奋了所以才有财产。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家。[/ft][/B]

[B][ft=#00ffff,5,宋体] 文化大革命害死了多少人啊....![/ft][/B]

沈家围子

[ft=,5,]这是一段令人辛酸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主人一家的命运让人们反思那曾经的岁月....。作者的文学功底,令人钦佩![em]e179[/em][/ft]

莺莺

[ft=,2,]看到背影老师的《老宅子的那棵石榴树》让我又回忆起文革时期的那个年代,回忆起我家老宅子的事情,以及我们小时候因受种种牵连,所谓的街道干部以及连小孩子都向我们投来歧视的目光,有时骂我们;有时投掷石块,使我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不愿多迈出家门一步[em]e110[/em]在学校也........不敢再往下想了[em]e109[/em]经历让我们难忘啊!无语![/ft]

莺莺

[ft=,5,楷体_gb2312]7楼空山新雨老师说的非常的真实,让我浮想联翩[/ft][em]e11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