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村志概述
个人日记
概 述
一
西岗村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北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4°32'38",北纬36°21'45"。东与东岗村相连,西与章里集乡北东坊交界,南与南东坊镇南岗村毗邻,北与章里集乡郜庄、常庄接壤。东西长约1.93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境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村落占地面积0.75平方公里。2014年底统计,全村552户,2965人,其中户籍在外54户,301人,所有全村户籍在外总数410人,均为汉族。 耕地面积1973亩(包括自留地150亩),在家人均0.77亩。东距邯临公路,南距魏峰公路均为1.5公里,出村呈L形两条道路连接线,均为水泥路面,交通较为方便。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西岗村按区域分前街,后街,大路(南岗村至郜庄穿村路)西三个板块。一、五生产队社员主要居住在前街,二、三生产队社员主要居住在后街,六队社员主要居住在大路西,四队社员主要居住在西南角南北大路两旁。改革开放后村庄面积扩大,原居住板块解体,互相掺杂。大路东在后街北,新增添1条新后街;大路东在前街南新增添1条新前街;大路西新增2条东西街和1条南北街。村内南北大街4条,东西大街7条。主要巷道22条(小巷道没有计算在内)。2010年所有街道与主要巷道路面基本全部水泥硬化。
西岗村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气候宜人,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土质以红壤土(粘土)为主,高度耐旱,且富于有机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间有谷子、大豆、红薯等杂粮;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间有花生、芝麻等。近年来科学种田,进行种子革命,粮食亩产超吨田,是全县有名的产粮村。
二
西岗村,因地貌高坡,形同丘陵而得名。东汉末紧邻漳河南岸,名曰“毛象坡”。魏王曹操曾养育大象于此,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遗址即在此处。宋代以前逐渐形成村落,初名北岗。清初因济南、大名至彰德、卫辉、洛阳官道穿街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村落形成繁华的集贸市场,村名随之易为岗村集。当时的集市,传说是日行大集(每日即集),临街两旁设有粮、油、盐行,柴薪、炭场,酒肆、客栈,典当钱庄,铁木陶具,牲畜、蛋禽,针织百货、娱所画廊。店铺门面鳞次栉比,房前均有前檐,每当雨天,从东头到西头行人不备雨具,不踩泥底。据传,当时岗村集的繁华景象可与县城媲美。清季,由于国家腐败,经济萧条,岗村集市逐渐消失。村中居民现有16个姓氏,其中黄、郭两大姓分别于明洪武二十一、二十五两年,从山西泽(晋城)、潞(长治)两州和太原府民迁居此地。
清代临漳县隶属河南省,下划分4路,40保,452村。岗村集属北路4保治所之地,统领5村:东岗村、西岗村、炉耳庄、刘家庄、辛寨村。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实行区、乡、村三级建制。全县设5个区,89个乡,437村。西岗村隶属第三区利仁乡。
西岗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宋朝《相台志》上临漳县187村落即有岗村记载,西岗村人杰地灵。明清两代兴学之风尤盛,开学馆、办私塾,名人贤士层出不穷。明清两代先后有:黄恩、黄佩、黄柏泉、黄善禹、黄履端、郭长庚等名儒秀士。明代嘉靖年间黄柏泉考入太学(朝廷所办的国学),在临期听选期间,乃为邑训导。大清顺治五年,黄善禹考取武举,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官至四品御前侍卫。乾隆年间黄履端以秀才考入国子监,曾与当朝宰相刘墉结拜为友。民国初年,郭长庚首办新学,育有大量有识之士。
建安余韵在,千年长若斯。上世纪60年代,在黄梅春组织带动下,村中先后有:郭俊、黄梅春、黄志、郭茂林、郭泽民、黄全、黄超、黄浩、赵凤、黄峰等10余人的作品见诸各级报刊,西岗村成为全县有名的文化村。黄梅春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以来,进入耄耋之年仍笔耕不止。他的田园诗作54首,被中国戏剧出版社征集的《当代诗词荟萃》第三卷以专版收编。2005年4月被世界华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其田园诗作被协会评为优秀奖、颁发金质奖章。50年来,黄梅春为西岗村培养出全县有名的数十位优秀文化名人,他是西岗村草根文人的开创者和引领人。1995年,他的《田园短歌》诗集被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尔后又有诗歌、小说、楹联等专著问世。在他的感召下,郭俊、黄超、黄浩先后出版数十万余字的各类题材著作多部。仅黄浩20年来就著书立说达30余部,先后担任两届《临漳县志》主编,临漳县文学创作协会名誉主席,成为古邺文化专家学者。郭俊文学创作尤为突出,1964年曾出席全国青年文代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以及彭真、贺龙、周扬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1978年至2000年连续出席四届河北省文代会,先后当选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报纸文艺刊理事,邯郸作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其成就载入《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大典》、《中国作家艺术家大辞典》、《中国著名记者编辑大辞典》等。成为全国有名的工人诗人、作家。西岗村以文化闻名全县,2014年4月,被县政府授予“优秀文明书屋”光荣称号。先进个人黄梅春、黄超、黄浩3人被授予“书香门第”之家。
在中国革命的里程中,西岗村民中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为推翻帝、封、官三座大山做出了一定贡献。1927年老红军战士黄金贵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朱德上井冈山,历经千辛万苦。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中央警卫团负责后勤工作,胜利到达延安。尔后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日伪白色恐怖时期,郭宜、黄金声、黄桂林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为革命郭宜付出了宝贵生命。解放战争中,黄有在东北参加林、罗(林彪、罗荣桓)部队,解放锦州,攻克四平,立下战功。建国后黄新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空军优秀飞行员,在东南沿海对敌空战英勇无畏,受到上级嘉奖。进入和平年代,黄冬杰参加武警部队,为保卫社会安宁和人民财产安全,曾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军“忠诚卫士”最高荣誉称号。
三
清季民国,战乱频仍,荒旱连年,加之漳河泛滥,土匪四起,至使岗村集贸市场,逐步衰落。铺家门店迁的迁,逃的逃;当地的住户卖的卖,走的走。岗村集贸市场到解放前夕已衰落停止。繁华的岗村集村况,已千疮百孔,集中的住所变成了互不相连的星星点点,尤其是在西岗村后街留下一堆堆砖头瓦渣的高圪梁,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目共睹,至今记忆犹新。解放前破烂不堪的岗村集,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生活多是半年糠菜半年粮,歉年卖子鬻女,逃荒讨饭,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多数以农为生的人们由于生产力落后,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在盐碱地上刨食,丰年亩产高时才达100余斤,歉年有时绝收,人们苦难不宁,衣服褴褛,时感饥困,长期不得温饱。
1945年解放以后,为改变贫困状况,翻身后的西岗村民,在土地改革以后,自愿互利,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及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形式,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以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致使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60年来,西岗村民战天斗地,改土治碱治水,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在水利方面,解放前西岗村种地全是靠天等雨,无水浇地可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党和政府号召人们甃砖井,西岗村才出现少量的水浇地。1957年开挖民有北干渠,七支渠。1964年引进外地经验开始打机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渠井双配套,西岗村全部达到水浇地。再加上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致使农业产量一翻再翻,到2014年统计,土地亩产已超吨田。
在企业发展方面,西岗村民开放意识较强,1972年以大队名誉成立了邯钢铁路修建副业队,西岗村的剩余劳力开赴邯钢劳作,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为集体和个人创造收入。在文革动乱年代,西岗村因有副业队在外创业,在当地当时属于经济收入富裕村,青年男子全部已婚成家,无有光棍寡居者。1978年开放以后,西岗村民如鱼得水,上世纪80年代,全县36处转盘窑烧砖,就有9个砖厂由西岗村人参与承包管理。全村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有黄保民、郭恩、郭宝生、郭成、刘庆河等一批优秀民营建筑企业家。一人富带动大家富,为国家建设和村内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人民群众吃、穿、住、行、用等生活环境诸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和提高。全村居民一日三餐细粮,鸡鸭鱼肉上餐桌,粗粮成了调节剂。居民服饰,质地优良,样式美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昔日的土坯房,插地黄已成历史全拆除,住房由瓦房、楼房向别墅过渡。电冰箱、空调、电磁炉、电脑、移动电话全面普及,家庭轿车、电动车逐步普及。居民年末存款余额8000万元,在全县名列前茅。
在教育卫生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西岗村的教育发展迅速。昔日满目疮痍,文盲遍地。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办教育,对适龄儿童开办学校,对青壮年文盲开办夜校,进行扫盲教育。1965年临漳县在西岗村创办了农中,当时是全县农中的一面旗帜。1972年创办戴帽高中。1981年又恢复农中建制。中小学的开办,为附近村庄,乃至全县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进入21世纪以后,西岗村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相当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逐渐把子女送入县城和大中城市上学,让子女尽早地接受优良教育,开阔眼界。在卫生方面,1962年村上开始培训赤脚医生,2014年统计村上有卫生医疗所3处,从业6人,村民一般常见病,均能及时得到治疗。
四
村民自古民风纯朴,刻苦耐劳,多为耕读之家,自迁民以来即有劝人向善的家训族规。村内治安比较安宁。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社会主义良好风尚深入人心,鲜有刑事犯罪活动。
1981年党支部、村委会投资10万余元建水塔、铺管道,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靠肩挑的习惯。随后又进行了农网电路改造,村内环境大大改善,古老集市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初恢复,买卖兴隆,街道繁华。走到大街上,犹如置身城市之中。村民生活日新月异,西岗村发生了巨变,西岗人民感到自豪!
千百年来,西岗村民在这块沃土上,用双手和智慧,勤劳耕作,自强不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文明。解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西岗村天翻地覆慨而慷。农业快速发展,民营建筑企业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村老少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励精图治,为西岗村的振兴巨变,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裕、文明、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拼搏着。
文章评论
古邺游子
@{uin:964179200,nick:WZ,who:1} 请仔细阅读,修改错的地方。
古邺游子
@{uin:1727097124,nick:生活,who:1} [em]e160[/em]
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