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种什么病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它是由于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变性,引起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表现为多巴胺神经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而引起的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中,60岁以上发病率达10%。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姿态不稳、四肢抖动,其中四肢抖动在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抖动的顺序从一侧上肢开始,再到同侧下肢,然后到对侧肢体。患者曰常生活中的活动和运动均减慢,颜面缺乏表情(目口面具脸),眨眼次数减少,吞咽困难,致流涎、少动,语音低且单调,起居及翻身困难,行走时步距缩短,呈细碎拖曳步态,协同运动少,可突然僵住,晚期易跌倒,神情抑郁。有的出现认知障碍和某些神经行为异常,晚期患者可出现痴呆。.

 

帕金森氏病与中风及痴呆症并列为老年人三大疾病,影响国人健康甚大。
  英国内科医生帕金森最早系统地描述该病,故以之命名。
  帕金森氏病主要症状有手足颤抖、僵硬、动作缓慢、站立不稳等主要症状。同时合并有脸部表情木然、多口水、上身向前倾、走路时上肢协同摆动减少消失、小碎步的步行等,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
  这些帕金森症的病人,主要可区别为两群。 其中较主要的一群,其退化主要在中脑黑质细胞,这些病人约占帕金森症状病人群之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治疗药物反应在前十年效果良好;另外一群病人,因退化范围较广泛,治疗效果比较不理想,临床上需作不同之规划。
  黑质细胞退化这些帕金森病人又可分为三群。 在四十岁以后发病的族群最多,以年龄来说,在五十五至六十五岁发病最多。 治疗原则以左多巴(L-Dopa)为主,另辅以促动剂(Agonist)及多巴胺代谢抑制剂。 如有明显颤抖也可并用抗乙醯胆碱。 在二十岁至四十岁间发病者称为「年轻发病型」,一般病程进行较慢,为考虑左多巴长期使用会逐渐失效之可能,一般先使用促动剂及代谢抑制剂为主。左多巴仍可在若干时间後再逐渐加入使用,如此可以延长治疗有效年限。另外更少的一群再二十岁以下就发病称为「幼年型」,通常遗传因素较大,治疗仍然以促动剂与代谢抑制剂为主。
  在多系统萎缩的病人,也就是退化不仅限於黑质细胞的帕金森症状病人,因为病程进展与「原发性」不同,因此药物疗效较差,因此应利用各种诊断、检验,小心确定疾病性质,细心调整药量。 并针对各个不同疾病特性作规划。 例如合并小脑徵兆者,或是眼睛下视受限者,或是自律时经受影响而引起端立性低血压者。 其需要合并使用的药物不同,运动计划既不一样,日常需要防患病人可能遭遇的不便也不同。 这些都需要与治疗小组作详细的咨商与计划。
  在帕金森病人的治疗药物新进展方面,有阿波麻菲的笔型皮下注射针剂,这可使用在规律型「停电」现象的病人;在可预知即将停电之数分钟前施以皮下注射,约可维持一小时左右之药效以渡过危机。 在促动剂的新发展上,已有非麦角碱衍生物之产品「Requip」,它所造成之异动症较以往的促动剂更少,使用後预估应可再延长病人药物治疗有效之年限。新一型的「COMT」代谢抑制剂,不同于以往的「MAOB」路径,可以让病人的反应锦上添花。 再新药的进展上这几年可称得上极为热闹。
  除神经内科系的药物进展外,治疗小组中的神经外科成员也已完成脑部立体定位手术之常规建立.对于颤抖为主之视丘手术;「异动症状」之苍白球切除术。 及「深层脑电刺激」以改善动作无力之现象等,均作了最好的准备,随时为病人作尽可能完善之服务。
  展望未来的帕金森症治疗,宜由医师与病人密切配合,进行确实的诊断,小心的给药,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忧郁,保持社交活动,适度运动,以保持体能最佳状态,随时与医疗团队联系,以得到最佳之治疗。

 

帕金森病也叫震颤麻痹,多发于中年以后,临床表现:
1、多于50岁后缓慢起病,逐渐加重。
2、震颤为静止性,多见于手及手指,呈搓丸状,每秒6-7次。
3、肌强直,面部表情呆板,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
4、随意运动缓慢,姿势反射减少。
5、植物神经症状:多汗,面部油脂溢出。
6、少数病例伴有智能减退。
7、脑脊液正常颅脑CT可有脑萎缩表现。

帕金森病【丸】特效丸  出市

联系: 0433 285 4880

sz714@hotmail,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