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散记

逍遥游记

        图片
    

          闷热的天气蒸笼般令人焦躁不安。内蒙古、坝上草原、附近的海边成了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同学几家早在几天前就商议着行程。本想往远处走走,后来考虑与其车马劳顿,日夜奔波还不如就近玩玩的好。后经一致同意,周末去大清河盐场泡温泉、吃烧烤、看日出、海滩拾贝。
    为了这诱人的行程,我特意去商场买了条外穿短裤,便于下海摸蛤。这活我可从来没干过,向往已久。热心的同事特意从家里找来工具让我带上。
    傍晚时分,四家分头出发了,
集合地点定在大清河东湖宾馆。 
    绿油油的庄稼、茂密小树林、不太洁白的羊群、蛋黄样的夕阳在眼前飞逝而过,一路鲜花一路歌,CD里放着腾格尔的《天堂》,“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 /这是我的家哎耶---”高亢野性、抑扬洒脱的歌声与眼前的景色相契合。
    朋友们陆续到达,大清河的两位男同学早就守候在宾馆迎接我们的到来。 为落实烧烤计划,徐同学用皮卡拉来鼓风机、桌椅板凳、木碳、各种烤料,可见费了不少心思。皮卡开到后院,大家忙着卸下桌椅板凳烧烤炉,支起炉灶准备开烤。此时,天渐渐黑下来,后院掌起了灯。迎光一望,黑压压的蚊子扑面而来。也难怪,这里临海,水塘多,容易孳生蚊子。我们赶紧往身上喷蚊子水,胳膊腿上粘上蚊不叮,涂风油精....所有防蚊措施都做了,裸露之处还是被亲了几口。这里的蚊子叮人那叫一个稳、准、狠!夜里9点多,蚊子全线撤退,看来它们还定点活动。
    女人们有的穿串,有的负责烤,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刷油、洒佐料、翻烤,动作越来越熟练,越烤越来劲儿。大家都说回去弄个烧烤摊练练。男人们则和孩子们在宾馆雅间里边吃炒菜、烧烤边唠嗑。
     听人说晚上摸蛤很危险,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万一有紧急情况不好处理。为安全起见,挖蛤计划暂时搁浅。大清河的同学建议我们次日早晨去菩提岛东侧挖蛤。酒足饭饱后进行下一个节目——泡温泉。
   
宾馆内有三个温泉池,分别调有不同的温度。师傅已事先为客人们调好了水温,据说温泉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洗后全身光滑,像打了沐浴液。既然最感兴趣的节目取消了,我无心去洗,便私自减了项,早早钻了被窝。      早晨5点多钟,我叫醒老公。整个宾馆静悄悄,看日出的都哪去了?一下联想起旅行社那些巧立的名目来,听起来诱人,玩起来无趣。我们的策划者竟然也使出了这招儿,哈哈!我们信步来到宾馆东侧的池塘边,这里苇荡延绵,荷花盛开,倒是寻了处美景。老公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绕着池塘走一圈儿,拍拍照,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我建议去街里走走,看看大清河的城市建设。没想到话刚一出口,身边一遛狗男士搭了话:“这哪来的城市建设呦!”也是,就一条街,从东能望到西。既然如此,也就算了。
    早餐过后,直奔菩提岛。这是我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上岛,不同的是,上次走的海路,这次开车直接上岛。
    有了第一次垫底,对景区已经比较熟悉了。观景已成了次要节目,主要任务是补拍几张照片 ,然后去东海岸挖蛤。
    菩提岛
位于我县境内的渤海之滨,因形似石臼,古称石臼坨,是华北第一大岛。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光旖旎,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这里鸟类繁多,成为国际观鸟基地。又因几百棵菩提树植于岛上,释迦牟尼在此顿悟成佛,后改名“菩提岛”。
    关于菩提岛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马踏蟹桥”讲的是唐王李世民东征,在燕南战役中遭遇埋伏,溃军逃至大清河口,敌军将至,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际,密密麻麻的螃蟹架起了一座蟹桥,唐军马踏蟹桥登上此座海岛后驻跸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图片
   
    从北侧登岛,你会看到一座广场,名曰灵珠广场。广场的正中央屹立着灵珠公主雕像,
身披贝壳,长发披肩,温婉秀丽,仪态万千。
    传说灵珠公主与霸蛭龙征战时不幸受伤,身上的一扇贝壳落入人间,这时三圣母骑着五彩凤出现在空中,拔下金簪将霸蛭龙制服,怕霸蛭龙继续危害百姓,便让五彩凤留在人间,后来五彩凤成了月坨岛,灵珠公主的贝壳化成了菩提岛。
   
图片
     
    多年前我上过岛,当时政府对小岛的开发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那时的菩提岛有种原始的野性美,遍地野花野草,酸枣树、杜梨树、桑葚树随处可见。如今,过度开发使岛上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鸟类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为营造虫鸟啾唧氛围,不得不人为地在大鸟笼里养了数只鹦鹉供人观赏。上次上岛,拍照时一只野兔一闪而过,飞快地窜入草丛不见了。这次也是正在拍照,一只秃尾巴野鸡一溜小跑地穿过水泥路面,消失在附近蒿草里。此情此景,让我惊喜之余是无尽的担忧:以后再来,会不会还能看到这些小动物的身影?这个被人类不断惊扰的世界还会不会有生命延续?
    这次主要目的是挖蛤。我和老公一上岛就直奔主题,奔向东海岸。近前一看,果然退潮了。我们顺着一处台阶走下堤坝,脱下鞋子,岸边到处是碎石,上面附着着很多小牡蛎,它们毫无章节地拥挤在岩石上,怪异杂乱,在晨光中偶尔向四面八方呲射水线,以证明它还活着。脚下并没有路,到处是尖利的牡蛎壳,举步维艰,真有点上刀山的感觉。没下堤坝前,以为海滩上到处爬的是小螃蟹,近看才知是一种黑色潮虫。我和老公望穿秋水也难寻蛤的影子,无奈捡了三个大点的牡蛎也算是没白来。挖蛤行动以脚底被牡蛎壳划破草草收场。
    临近中午,我们打道回府。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回头想想,这是一次松散式闲游。有点感悟,有点实践,几家结伴出游,
联络了感情,乐人乐己,算是收获。
          
     












文章评论

兰心

去哪儿并不重要,闲游中也有难以磨灭的记忆,就好。[em]e112[/em][em]e163[/em]

逍遥

@{uin:470550010,nick:雪儿} [em]e163[/em]

雪儿

坐在沙发上欣赏美文

兰心

我现在最烦的就是景点、门票、排队、人海车流…特别推崇闲游散逛。[em]e113[/em]

逍遥

@{uin:1009781257,nick:蓝铭,who:1,auto:1}[em]e163[/em]

逍遥

@{uin:505357394,nick:一滴水,who:1,auto:1}[em]e163[/em]

蓝铭

佩服逍遥,闲游写得洋洋洋洒洒[em]e179[/em] 俺也出游了,许久不写日志,简单几行就打发了[em]e106[/em]

天涯孤旅

也曾踏浪石臼侧,嬉水逐风少年。往梦依稀寻笑颜,结伴今安在,青霜鬓角添

二呆

夏日鼓噪,逍遥的心还是静的。[em]e163[/em]

逍遥

@{uin:393383701,nick:梧桐,who:1,auto:1}[em]e156[/em][em]e163[/em]

逍遥

@{uin:1285844029,nick:家有儿女,who:1,auto:1}[em]e163[/em][em]e157[/em]

逍遥

@{uin:649564835,nick:闲云,who:1,auto:1}[em]e156[/em][em]e157[/em]

逍遥

@{uin:1321702869,nick:桂花雨,who:1,auto:1}[em]e163[/em][em]e178[/em]

逍遥

@{uin:1126730976,nick:冬子,who:1,auto:1}出去不写也不算有收获,所以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