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勤说物语》》
个人日记
西部作家梅杼版主著文点评《勤说物语》
天空有多高远,我们的心就有多大,想象就有多高远。
近来西部诗歌出现了一些“微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是春蕾暴芽了,是新现象。
没有理论思索的诗歌写作,或许行之不远。
为了倡导大家玩时,从盲目、自发到理性、自觉,老梅尝试定期,比如一周,不定期地点诗,给大家助兴。也可能动刀——解剖不太成功的诗。
欢迎其他版友一起思索,一起键盘,也行动起来。
本点评将坚持脱口秀,即临屏点秋香,不在草稿中搔首弄姿。
今日第一期点秋枫,因为这组比较短小精致,柿子先捏短的。
欢迎跟帖,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与评者、诗者抬杠、争论,但请注意节制、礼貌,不搞人生攻击,只谈文字。
《勤说物语》
文:枫
风
风,
一个路过的行者,
我匆匆追赶着风的踪影,
你在风外,微笑。
点评:
“勤说物语”,大约是阎一勤咏物诗吧。咏物诗,古已有之,且有《石灰吟》、《咏柳》、《故园六咏》这样的佳篇。
物语花性,山光鸟语,大便蛤蟆,审丑审美,诗歌的可入诗者甚多:床前明月光,可;白狗屎,也可。关键是要有个合适的距离。
所谓距离,我以为是:不即不离,也即也离。即不能沉溺于书写的对象,体物又离物,即进的去,出的来,像石猴进出花果山水帘洞样。
这首风,先是一个小小的譬喻:风,一个过路的行者。想想还真形象,真是这么回事,咂摸一下。风,能留得住么?它不是住家的和尚,那自然是武二郎了。
第三句,“我”出现了。我干什么呢,与风有何关联呢?我追赶着风(行者)的踪影。为何要追,怎样追?都没交代,大片的空白,正是诗眼、诗味所在。
这一句是那么美,那么让人向往,是“风”流且倜傥——追赶风的那踪影、那俊爽。
然而最妙的还是最后一句:你,在风外微笑。
“ 你”,谁?
突兀而来,突兀而止。“你”为何在风里微笑?
一帘幽梦。
阅读者自己去仁者见仁去吧。
短短四行,三个镜头,几组关系:风与我,我与风,我与你,你与风。
细细味一下,没有玩弄词句的这首,诗味隽永。
写风不是风,写风还是风。
雨
雨,
哭成一道水帘,
我在帘里,
你在帘外。
点评:
一说起王国维,大家就想起了那几句已经烂了的话,什么西楼,什么碧树,其实还有这样的一句更烂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杜甫忧国也忧民,看见的是春夜喜雨。
这首的作者,却眼里只有“哭”雨,且是暴哭,苍天夜哭,缘何?
布幕布好了,小乐队演奏起来了,该主角上场了:
我与你联袂而出场,只是:我在帘里,你在帘外。
我们隔了一道雨、一帘雨,或许就是这一帘人世的风“雨”,红颜白头,咫尺千里,有情人对面手难牵,有梦者一生也难圆。
悲莫悲兮一帘雨。
然而,一帘雨,又制造了多少想象。有情人成了眷属后,离婚的,去法院的也不少。
乐莫乐兮一脸雨。
让人好生感叹:人生本如此,世事本如此,我们能怎样呢。
夸张一句:一帘雨,一帘阴阳两隔,都可能。
雾
雾,
轻盈,含泪的烟,
你很清晰,
我却迷濛。
点评:
雾,不是雾,是什么?含泪的烟。“含泪”是这首诗歌的一个基调。关键是最后2句的“对举”:你很清晰,我却迷蒙。迷雾清晰了,我迷蒙了。我比迷雾还迷还雾。
近些解读这首:“我”有什么心事,或者遭遇了什么?
玄远一点解读: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谁是我?
俄狄甫斯故事里有一句:人,认识你自己。
你认识你自己么?
反正我不认识我自己。
“轻盈”2字,可以去掉么?
雪
雪,
纯洁的舞者,
我亲吻你,
你哭了,
化成一滴泪。
20 12、11、26,
点评:
前两句平淡无奇,谁都会写,但后三行有些意思了,风生了,水起了:我亲吻你,你哭了,还一滴泪了。
王子亲吻了白雪公主,一个著名的灰姑娘,爱情奇迹了,浪漫白头了。
宝玉没亲黛玉,黛玉也哭了,那是:还债。
看来,亲有亲的厉害,不亲也有不亲的厉害,关键是:有情。
而雪——大约是那理想中的那谁吧,却不能亲,一亲,她就哭了。
难道是因为5百年前佛前的心愿,终于今夜卖油郎独占花魁而感动的自来水哗哗。
简单一些理解:或许这首诗就说明一个道理——对于美的事物,很多时候是周敦颐看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结一下:似乎咏物诗就要:不即不离。所谓那句屁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注:在自己的小园子:博客里同时粘贴,自己的破鞋自己存。
附:梅纾简介:
梅纾,现名黄河, 70后,河南省商城县人,复旦大学博士后,居海上。
羊放过,鸭赶过,牛跟过,蛆捞过,田种过,雪糕卖过,建筑小工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过。生活千回百转,尝尽人生百味。
现为某公司中层干部,郭沫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散文世界》编委,曾为《网络诗选》特约评论员、百强作者。
在《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散文世界》、《苏州杂志》、《文艺争鸣》、《学术月刊》、《扬子江评论》、《大河报》、《河南日报》、《大河》诗歌、《都市》文学、《扬子晚报》、《南方周末》、《莽原》、《美与时代》、《青年导报》、《苏州日报》、《滁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等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300多件;30多件入选有关作品集;2010年9月出版中国第一部全面反映博士生活的长篇小说《博士男女》(合著)(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先生题写书名,余华、苏童联合推荐),在网上热销,并于同年底在《姑苏晚报》连载;另独著有长篇小说《剁指》、梅纾文存(5本)。
2014年4月获《大河报》“诗意人生”征文三等奖;
2013年1月获《大河报》“金鑫珠宝微小说大赛”优秀奖;
2012年11月获《散文世界》主办的“2012年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2011年12月获《散文世界》主办的首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第一名;
2010年11月获江苏“迎世博、月季杯”征文比赛一等奖;
2008年8月获“红人网、新浪读书频道”等联合举办的汶川地震爱心征文奖;
2007年1月 获苏州市首届阅读节“书香门第杯”征文一等奖;
2006年12月获《文学报》等主办的“我心中的周庄”全球散文大赛三等奖;
2006年5月获《美文》、《苏州杂志》等主办的“春来沙家浜”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
另获其他小奖若干。
虽白发几棵了,还没有精神上成人,如鲁迅老所言,无“灵魂的深”,为文为人为事都还在路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