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侄子的文章)

转载

         序 

 

前几天,孩子跟我说要写纪念奶奶的文章,我很高兴,这个想法很好,让我看到了希望。在西方价值观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讲忠、孝、廉、绨、义这些传统古圣先贤文化了,更不用说三纲五常了。伟人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看到了一代伟人敏锐的远大目光和胸怀天下的远见卓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文化不用说问孩子,即使是大人又能有几个知道的,孩子要写纪念奶奶,让我感到惭愧,还是我先写吧。

 

我的文化程度不高,相当于半高中,写东西也写不好,但我想起我在小学的时候学过鲁迅的《背影》、朱德的《我的母亲》等文章,即没有华丽的成语,也没有难懂的典故,却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原因是自然、淳朴、归真,这也增加了我写回忆母亲这篇文章的信心。我在单位利用周日一天时间写这篇回忆,写的时候泪流满面,几次停下来擦拭,还是坚持写下去,算是一气呵成吧。我的拙见是大叔写他们那一段经历,我写我这一段,孩子写孩子那一段,三代人用笔讴歌和缅怀母亲平凡中的伟大,以报答母恩之万一,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由于水平有限,纰漏必然很多,恳请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或者一些启发,以利于我今后的写作,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再次感恩所有付出的人,西望云天,不胜依依恋恋!

 

                        0一二年九月三日(周一)

 

 

 

                 我的母亲

 

时光飞逝,一晃母亲已去世八年多了,这些年我总想写一写纪念母亲的文章,怎奈我的文笔很一般,在单位写的都是专业性的文章,这方面的文章没有写过,前几年大叔写过《纪念我的大嫂》文笔通俗流畅,感人至深,更让我感到无比的自卑和汗颜,无法望其项背,最后还是在报答母恩的心情强烈驱使下,提起笔,写我经历的几件事吧。

 

在我六岁时,我的家庭出现了变故,我的父亲三十六岁,因心脏病复发,带着对父母未能尽孝的遗憾,带着对妻儿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当时母亲三十四岁、大姐十三岁、哥哥十岁、我六岁、弟弟二岁(实不满周岁),父亲去世时的情景我因年纪太小,记不太清了,据母亲常说是大叔负责安葬的。

 

父亲的去世,给我的家庭带来了冲击,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姐姐被迫中途辍学,在家看护弟弟,姥爷从山东赶来看护了一年,之后我又在家看护弟弟,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

 

母亲高小毕业(相当于现在的半初中),自小受姥爷的熏陶,家庭教育影响颇深,姥爷受的是清末民国初私熟的教育,系中国儒家思想,孔孟理论,讲究三纲五常,相夫教子,父慈子孝。所以母亲很孝顺爷爷奶奶,对小叔小姑也倍加呵护(发生过窝头果弟腹的家族典故,大叔在《纪念我的大嫂》一文中单独有叙述),视妯娌如姐妹,相处极为融洽。母亲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甚至是严厉。犯了错误肯定是要挨打的,即使我们都大了,不再挨打,挨骂还是常有的。母亲饱读诗书,四书五经,经常给我们讲孔融让梨、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至今我们姐弟四人无一人吸咽、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更不用说上歌厅、舞厅了。

 

父亲的去世,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母亲开始在家属生产队上班,嫌钱养活一家人,下班了还要带着姐姐哥哥去拉柴禾,我记得那年是冬天,天很快就黑了,我和弟弟在家非常害怕,吓的大哭,临居郑奶奶听到了之后,到我家陪我们,等母亲、姐姐、哥哥三个人拉着三爬犁柴禾回来她才回去,再后来只要天一黑,郑奶奶就来陪我们,连续的持续了好多天,这件事我直到现在仍萦绕于心,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后来听说她老人家身体一直很好,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但愿老人家能常住人间,一生平安。

 

我听过陈大惠老师讲过厨师做鳝鱼的故事,当厨师把鳝鱼扔到锅里的时侯,鳝鱼马上翻过来,头和尾在锅里煮烂了,肚子还是保持在水的上面,厨师又扔里一条还是一样的,厨师不明白,用刀剖开鱼肚子发现里面是小鳝鱼,母亲爱孩子动物爱幼仔事同一理,母亲把我和弟弟扔在家里不是不惦记,是没有办法呀。

 

后来,我家搬到八栋房,离奶奶家近了,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奶奶病情日益严重,叔叔婶婶白天上班,母亲白天去陪护奶奶,端屎端尿的侍侯二个多月,奶奶临走时和母亲相拥痛哭了好一阵子,难以割舍婆媳情啊。

 

母亲上班一年开一次工资,虽然姑姑叔叔家每年也帮衬不少,但家境一直没有好转,我们上学背的书包没买过,都是母亲在单位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得的奖品。记得我上小学时,一次在学校遇到了大叔,他给了我二角钱,让我买根冰棍,我没舍得买,拿回去交到了母亲手上,母亲收了起来。不久学校组织上山野游,别的同学是带着钱去的,我和弟弟是空手去的,到了山上之后,同学们开始买冰棍,表弟赵勇看到了我的窘态,硬是塞给我一根冰棍,我没有吃,急忙找弟弟,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看他一个人孤独地站有树的边上,我送给他时,冰棍已化得剩一半了。这件事给我的心灵蒙上了阴影,直到现在,我的孩子在家上学开运动会我总是多给钱,平时没钱花了,我宁可被老婆骂也总是偷偷的给孩子钱。

 

母亲很勤劳,当时我家的园子很大,前后园加一起有一晌多地,蔬菜是不用买的,母亲还种了很多黄豆和苞米,秋收时,我们靠推磨把苞米加工成苞米糊,一、二天下来天旋地转如同感冒发烧一般难受。母亲再烙成煎饼,一次要烙上五六天,一烙就是一大缸,以后就是每天用煎饼卷着只带盐不带油的土豆丝,喝着糊涂粥(苞米面粥),也吃得津津有味、其乐融融,这样能吃上大半年,以至于现在我们都不吃煎饼。

 

母爱如山,母亲总把委屈留给自已,在我们面前从来不表现出来,虽然父亲不在了,我的家还是充满着平和,从没感到苦闷和压抑。记得小时候,我带弟弟在大道边上玩,和刘某的孩子刘忠起了冲突,刚好被刘某回来遇到,弟弟根本没打他,他就哭了,刘某二话没说,上来一个大嘴巴子就把我打到道下,我哭着带弟弟回家了。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良,更不会去骂街的,母亲没说什么,后来听母亲说过,为这事,她在山上干活偷偷地哭了好几次,这是我经历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磨难,正是这次磨难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在母亲去世时,我看到刘某来了,可能他早已忘记这件事了。

 

母亲年轻时不信佛,一生却做了很多菩萨般的事情,在上呼兰一公里住时,母亲正怀着我,在道边看到老敫头拉着车子摔到坡下的沟里,车子卡在脖子上,眼看脸色已成土灰色,生死一线之间,母亲不顾肚子里已有大月份的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车子抬开,让老敫头爬出来,差一点把我弄溜产下来,也算我命大吧。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我家在八栋房住,离三岔口最近,一个疯婆子穿着单衣单裤在岔口边冻得瑟瑟发抖,母亲看到忙把她接到家里,我们看到疯婆子都非常害怕,母亲却给了她件棉衣,让她吃完饭才走。在桃山时,有个年轻人用自行车驮着三张胶合板,胶合板卡在脚登子上,推着很费力气,母亲看到就一直给他扶着送到家,事后我问母亲谁呀,母亲说不认识,没办法,母亲就是菩萨般的热心肠。

世人都说七十有个家,八十有个妈,我参加工作后,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结婚后孩子都有了,母亲对我的工作还是倍加关心,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悉心开导,引导我走上为事业贡献自已一生的正途。境由心转、福由心出,在母亲的呵护和教导下,我在单位工作一直尽心尽力,敬业有加,也得到了领导的青睐和同事们的称赞,在桃山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中层干部。

 

我二十五岁那年(当时在桃山银行上班),爷爷(我的继祖父)身患肺癌,身体每况愈下,一方面母亲身体也不大好,照顾起来不方便,另一方面我们也都大了。就让我和弟弟轮流去看护爷爷,弟弟当时是大学的暑假,整整看护了一个假期,开学后我去看护,当时表弟赵勇也在那里,在母亲的儒家思想意识里,我们是替父母去尽孝的。爷爷是八月初五去世的,走的时候很安祥,没有任何牵挂,大概是对儿孙们很满意吧。

 

我们结婚一年后,孩子出世了,这给母亲带来了无比的愉悦,不但给我们做三顿饭,还照看着孩子,整天忙得不易乐呼,孩子上学后,又开始像教育我们那样教育孙子,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写完一起上炕睡觉,一直到孩子十一岁离开桃山。

 

弟子规上说:留财予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予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惟留阴德予子孙,才能庇荫子孙繁荣。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财产,留下的却是比财产要珍贵百倍的崇高品德和受用无穷的做人准则。母亲年轻时并不信佛,但她一生做了很多值得称颂的事,给我们积下的福报正在显现。大姐已退休,在家看护外孙,享受天伦之乐,哥哥毕业于哈尔滨金融专科学院,在铁力支行上班,属中层干部,我在伊春分行工作,弟弟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人力资源部经理。外孙女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现任教,正在象园丁一样用母亲的思想理论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孩子(母亲的长孙)就读辽宁建筑大学,孙女及次孙正在读高中。就连当年一手带大的小侄女祥蕾也有了孩子,唉,可惜没有看到这一天,我能想象出她要是看到会是多么的高兴和喜欢。我和大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家里已经出了二个大学生,两个研究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境开始日益兴旺起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母亲六十五岁时,家境刚刚有了好转,到了享福的时候,却得了白血病(淋巴性血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尽管我们全家全力与死神争夺母亲的生命,母亲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过世三周年时,大叔张罗着重新立了一块碑,撰写了一篇碑文,对母亲一生给予了充分赞扬和高度评价。佛家讲缘,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姐妹都是缘,缘聚缘散,缘份已尽就要离开,即使来世同时转世为人,也是见面不相识,我是中共党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不相信有来世,每当我一个人在家孤独寂寞时,我是多么的想念母亲,我多么想能给母亲洗洗脚、捶捶背,再聆听她老人家的教诲,我真的是不甘心,难道真的是母子缘份已尽了吗?我还没做够您的儿子呀!

 

 

 

                                                                                                         王金辉

 

 

 

                                                                                      0一二年九月二日(星期日)

 

 

 

 

 

 

 

 

 

 

文章评论

我想我是海

朴实的文字,感人的情怀,看着看着,眼就湿了。。。

月是故乡明

读着这篇朴实无华的文章,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双眼。三十四岁就失去了丈夫,拉扯着四个孩子多么的不容易。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知书达理,行善积德!言传身教,培养出的孩子个个都有出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天堂里的老人家看到日益兴旺的儿孙一定是欣慰的。请鹤翁转达对王金辉同志的敬意![em]e183[/em]

记忆珍藏

朴实的文字写出了对母亲的怀念。母爱是世界上最博大。无私的爱,为了孩子的成长母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想想在那个年代,要拉扯孩子长大成人是多么不容易,可喜的是孩子们个个成才,有出息。真是伟大的母爱,敬佩!

五月平原

那鳝鱼的故事一下子就让我读出了眼泪,还有那一大缸煎饼,很多很多……这贴着地皮儿走的文字好像是因为带着生活本身原始的气息吧,不用任何的粉饰不用任何形式的再包装,它已足够吸引人和打动人心,我想这是任何大家手笔都比不了的吧,正像作者一开头所说的。

闲云野鹤

赞大嫂慈孝两全高风亮节, 评晚辈知恩图报当属一流。

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由此可见,善良和正直是可以代代传承的。

有你足够

很感人。两代人述说一位伟大的女性。

散步的鱼儿

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内敛的,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又潜移默化、无处不在、、、、

散步的鱼儿

深情表达对您家族的敬意与美好祝福、、、、好人生生世世平安、万福!

对影成三人

文字朴实,事例生动感人,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有这样一个好的大侄子令人欣慰![em]e179[/em][em]e160[/em]

i江城木子(拒聊)

先看孙子的,再看侄子的文章,前面留言中,我断定如此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定有良好的家教背景…。该文果然让我看到了孩子父亲的内心情怀…。

伊文

读到最后,这眼泪就汹涌。。。 正当人生好时节,所有的痛所有的难山一般压来,一个女人四个儿啊,那年月那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呀。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深深致敬......[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