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小吃(一)
个人日记
“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自从我骑上单车开始自己的骑行之路,对这句话理解渐渐深了。每一个地方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乡俗和独有的饮食习惯和与众不同的味道。这次骑行三天走了蓟县、遵化、迁西、迁安,每日三餐吃饱还吃得好,并且吃到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我觉得不虚此行。
第一天中午,我们同行的三人玉田吃午饭,一起骑行的老哥哥“傻哥”曾经在这里的一家饭店吃饭,据他说驴肉蒸饺相当好吃。驴肉蒸饺我吃过很多次,做蒸饺的大多是外来的沧州人,店面门口招牌都冠上“正宗河间”,后面缀上驴肉火烧这些字,这些小店面都做蒸饺,驴杂汤,驴肉,驴肉火烧是主要卖品。他们做的驴肉蒸饺吃起来很香,肉很细腻。我们进的这家饭店规模不大,楼上还兼营着旅店。开饭店的小两口待人热情,看见我们三个装扮,二话不说沏水倒茶,一下缩短了我们和们们从陌生到熟络的距离。小店看样子是刚整修过不久,傻哥说他去年来的时候饭店是现在的一半大。隔壁的那间门店现在也归过来,我感觉屋子略微显得格调不统一,还空了点儿。
我们点了四屉饺子/猪肘肉炖干豆角和西红柿豆皮汤。
西红柿豆皮汤喝起来带着豆皮的润滑和西红柿的微酸,猪肘肉炖干豆角干豆角嚼起来有些发肉,估计不是晾得很干,跟猪肘肉和粉条炖在一起咕嘟嘟地冒着热气,肉吃起来不柴不腻,粉条有咬劲, 味道挺不错。驴肉蒸饺上桌,我拿开蒸屉盖子,发现蒸饺比我想象的要小,看上去和我母亲做的的煮饺个头略微大一些,一屉十六个。用筷子夹开饺子有油油的汁从饺子馅里流出来,把饺子放在嘴里嚼一下,口感比河间蒸饺少一点儿油腻,饺子馅多了一点儿菜,味道偏清淡。边吃边和店主聊天,知道店主是玉田本地人,媳妇是迁西人,有两个孩子,老大男孩,小老二是女孩才会走。我多事的问了一句:二胎不挨罚啊,小店主的母亲边哄小老二边跟我搭腔:怎么不挨罚,好几万呢,可是咋们农村家里得有人,没人不行。我听到这句话,一开始还以为她说的是因为家里有人才会罚得少,接着听她说:农村家里没人不行,不管男孩女孩人多了兴旺。我才知道她说的有人是人丁的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这种亲缘纽带联系的亲情,我觉得现在的独生孩子成长有很大缺憾,我们这代兄弟之间,姐妹之间的那份牵扯是现在的孩子没感受过的。这种缺憾带来的后直接影响孩子将来对家庭的责任感,我不大谈我的孩子将来对社会有哪些贡献,我只担心将来世界上只剩下她和她爱人,却没有从小打在一起,吃在一起的另一个管她叫姐姐的弟弟或者妹妹,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孤单。再下一代,还会有叔叔,舅舅,姑姑,大姨小姨称呼,但是已经隔了一层血脉连接,再再下一代呢?
现在的家庭,哪来的人丁兴旺。
不知不觉已经吃饱,我们三个收拾好准备出发,老板娘送出门来,他儿子急火火地跑出门兴高采烈看着我们的自行车,老板娘把小老二递给婆婆,吼一声:别捣乱,赶紧上车,上学去!她儿子嘴里嘟囔着,脚下没停蹦上电瓶车后座,跟小老板娘上学走了。婆婆怀里的女孩嘴里波波吐着吐沫,一个劲的向小老板娘走的方向摆手,样子好可爱。
如果十年前,我和媳妇要了二胎,现在应该和小老板的孩子差不多大,我女儿应该每到回家的时候,会和他打闹在一起,或者看着他学习。
小老板和她母亲很热情,热情得让我们还想来,再来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话说得远了。
吃得饱饱的,我们仨个继续向目的地——蓟县进发。
文章评论
田野春天
这小吃弹得有味道,仿佛看着你们吃一样。骑车走四方,品小吃,别样的生活羡慕。
小乔初嫁了
看的嘴流口水
丁香花
我家闺女的伙伴「小妮妮」快要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