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我
心情写真
题记:这其实是一篇旧日志,因为一个论坛倡导一个征文,才又捡出来勉强凑了1800字,不敢再往里边加水了。在图书馆的时候我忘了跟他要电话号码 ,现在觉得还是有点儿遗憾,前不久看见文化广场有和他同名的摄影师拍的照片,我打听了一下,不是他,他还好吧
八九年夏天我考取了开滦技工学校,九月十八日,父亲和我来到学校。
那时23路公交车就到范各庄矿医院,要到学校还得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学校就在小村落里,是文革时候的五七干校,铁制的大门往里向右拐是排排低矮的尖房子,那是我们的宿舍。宿舍破落极了,房门绿色上面四块玻璃,连天花板都是用一种土色一面光滑一面有纹路纤维纸板隔好,天花板有几个洞,一到晚上就会有老鼠在上面跑来跑去。头一次住宿,父亲给我交了二百八十元钱,买了行李、暖壶,书本、还有印着学校名字的被罩。抱着一堆东西找到宿舍,一进门看见了我的室友。
他头发很黑很硬,连眉毛都是粗粗的,他把一本英语书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帮我收拾了床铺。记忆里同室不会笑,或者说笑得好难看:他的笑容应该不算笑容,本是向上的嘴角总向下耷拉,眼睛木木的看着你,我觉得那脸好熟悉,可我本不认识他。
逐渐熟悉了环境,开始熟悉朋友。同室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小气,畏手畏脚,还有点猥琐。他不吃一块一份的单炒(我们那时食堂只有少得可怜的食谱,大锅菜五毛一份),听同室说话感觉总不在一条线上,心里排斥得很。我鄙视再鄙视,和宿舍另外两个人把嘲笑和戏弄送给同室,同室不做声。
我把牙膏沫在他床单上、会在他不在的时候放掉他自行车胎气,偷偷把他那辆已经很久的自行车骑走,四个人挤在上边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七扭八歪地乱窜。同室在我们后面拼命的追,我们扔下自行车四散。这件事过后,回到宿舍看着他扭曲的脸,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沮丧在他脸上,我还以此为炫耀。
终于有一天同室搬走了,去我们后排的一间宿舍。
我们宿舍剩下的三人去打扰,去指责,去责问他搬走的理由,回忆当时的情景,似乎我们才是善良,反倒是他伤害了我们。
没有了同室,我和另外两个变成2:1。我以为的,颠扑不破的三角联盟向着我思想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且越来越糟:我成了被冷落的孤单人,中学埋下卑贱的阴影越来越大覆盖身体。清楚地记得那天夜晚,忘了时间回宿舍,天冷冷的。我缩在棉衣里,像片颤抖的树叶,宿舍的灯已经熄了,天空像一块大的黑幕,宿舍东边那盏吊在电线杆上的路灯,随风抖着,灯罩被调皮的学生用弹弓打得剥落了搪瓷,歪垂着定在空中,风吹得它哗啦哗啦响。我开始敲打房门,里面插得严严实实,半个小时过去,两个窝在被窝里的人就像没听见一样。有一个人实在耐不住烦,披着被子打开门,嘴里嘟囔着,又飞快地钻进被窝。我没有说话,静静地躺进被窝,眼泪止不住流,哭出了声。从那晚,我知道第一天我为什么觉得熟悉的同室——他就是另一个我,可我为什么要排斥他呢,为什么抛弃和鄙视?逃离、躲避自己,想把那个影子抛得干干净净?
同室走了,影子回来:猥琐,阴暗,忧郁,胆小。
时间很快,快得像流水,三年技校生活近了尾声。将要毕业时,一天晚上我和同室在老宿舍门口碰见,我俩坐在一起,他开始吸烟。我真的不知道他吸烟。那天没有月亮,只看见黑暗中一闪一闪的烟头红。
我问他:“你会吸烟啊?”
“会,在家时我就会了,一个人偷偷地在外面吸,我爸和我妈有了妹妹,我妈就对我不好。”
“你妈和你爸有了你妹妹?就对你不好?”
“恩,后妈。我爸当不起家。我妈喜欢妹妹,那是她亲生的……”烟灰掉在了地上没有声音。
“英语老师在毕业时候给了我这本英语书,让我别费了它。”那本放在显眼位置的书我见过,包得整齐。
“你毕业去哪呢?”
“回家工作呗,我去不了好地方,有个工作将来好一点。”
我不知道“好一点”的意思。他在说后妈对他好一点呢,还是将来的生活,不清楚。将来会好一点,我也是。
一颗一颗的烟,吸了又点燃。我和他一起坐着,我是他的影子,他是我的影子。
我心里想——等他结婚,我一定去。
离开学校已经二十三年,我忘记了那天晚上偷偷许下的愿。
人善忘。
四年前见过一次同室。当时我和女儿妻子去新华书店买书,我低头看着一排排图书,他出现在我面前:低头翻看书籍,我踢了踢他的脚,他抬头惊讶:“是你啊,干嘛呢?”
“给闺女买一本书,你呢?”
“我也是,孩子想买书,我替他看看。”他一脸幸福,同室问了孩子的年龄,和闺女一样大。
买完书和他道别,同室笑了笑,还是过去的笑容,本该向上的嘴角依旧向下,眼睛稍微变了,像月牙,弯得不很润,却软软的。
离开书店的时候,我没有留他的电话。
最近经常想一些事,想同室和我。我们之间似乎有那么一点儿友谊,或者说类似于友谊的东西存在我们之间。更确切地说,他是镜子里的我,我也是镜子里的他。
也许要过了好多年,才知道,原来某个人和你的友谊很早就有,可是你一直排斥,因为某个人是你的翻版,是你那时卑微的镜像。等过了这么久,终于明白,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那份淡到几乎察觉不到的——友谊。
八九年夏天我考取了开滦技工学校,九月十八日,父亲和我来到学校。
那时23路公交车就到范各庄矿医院,要到学校还得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学校就在小村落里,是文革时候的五七干校,铁制的大门往里向右拐是排排低矮的尖房子,那是我们的宿舍。宿舍破落极了,房门绿色上面四块玻璃,连天花板都是用一种土色一面光滑一面有纹路纤维纸板隔好,天花板有几个洞,一到晚上就会有老鼠在上面跑来跑去。头一次住宿,父亲给我交了二百八十元钱,买了行李、暖壶,书本、还有印着学校名字的被罩。抱着一堆东西找到宿舍,一进门看见了我的室友。
他头发很黑很硬,连眉毛都是粗粗的,他把一本英语书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帮我收拾了床铺。记忆里同室不会笑,或者说笑得好难看:他的笑容应该不算笑容,本是向上的嘴角总向下耷拉,眼睛木木的看着你,我觉得那脸好熟悉,可我本不认识他。
逐渐熟悉了环境,开始熟悉朋友。同室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小气,畏手畏脚,还有点猥琐。他不吃一块一份的单炒(我们那时食堂只有少得可怜的食谱,大锅菜五毛一份),听同室说话感觉总不在一条线上,心里排斥得很。我鄙视再鄙视,和宿舍另外两个人把嘲笑和戏弄送给同室,同室不做声。
我把牙膏沫在他床单上、会在他不在的时候放掉他自行车胎气,偷偷把他那辆已经很久的自行车骑走,四个人挤在上边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七扭八歪地乱窜。同室在我们后面拼命的追,我们扔下自行车四散。这件事过后,回到宿舍看着他扭曲的脸,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沮丧在他脸上,我还以此为炫耀。
终于有一天同室搬走了,去我们后排的一间宿舍。
我们宿舍剩下的三人去打扰,去指责,去责问他搬走的理由,回忆当时的情景,似乎我们才是善良,反倒是他伤害了我们。
没有了同室,我和另外两个变成2:1。我以为的,颠扑不破的三角联盟向着我思想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且越来越糟:我成了被冷落的孤单人,中学埋下卑贱的阴影越来越大覆盖身体。清楚地记得那天夜晚,忘了时间回宿舍,天冷冷的。我缩在棉衣里,像片颤抖的树叶,宿舍的灯已经熄了,天空像一块大的黑幕,宿舍东边那盏吊在电线杆上的路灯,随风抖着,灯罩被调皮的学生用弹弓打得剥落了搪瓷,歪垂着定在空中,风吹得它哗啦哗啦响。我开始敲打房门,里面插得严严实实,半个小时过去,两个窝在被窝里的人就像没听见一样。有一个人实在耐不住烦,披着被子打开门,嘴里嘟囔着,又飞快地钻进被窝。我没有说话,静静地躺进被窝,眼泪止不住流,哭出了声。从那晚,我知道第一天我为什么觉得熟悉的同室——他就是另一个我,可我为什么要排斥他呢,为什么抛弃和鄙视?逃离、躲避自己,想把那个影子抛得干干净净?
同室走了,影子回来:猥琐,阴暗,忧郁,胆小。
时间很快,快得像流水,三年技校生活近了尾声。将要毕业时,一天晚上我和同室在老宿舍门口碰见,我俩坐在一起,他开始吸烟。我真的不知道他吸烟。那天没有月亮,只看见黑暗中一闪一闪的烟头红。
我问他:“你会吸烟啊?”
“会,在家时我就会了,一个人偷偷地在外面吸,我爸和我妈有了妹妹,我妈就对我不好。”
“你妈和你爸有了你妹妹?就对你不好?”
“恩,后妈。我爸当不起家。我妈喜欢妹妹,那是她亲生的……”烟灰掉在了地上没有声音。
“英语老师在毕业时候给了我这本英语书,让我别费了它。”那本放在显眼位置的书我见过,包得整齐。
“你毕业去哪呢?”
“回家工作呗,我去不了好地方,有个工作将来好一点。”
我不知道“好一点”的意思。他在说后妈对他好一点呢,还是将来的生活,不清楚。将来会好一点,我也是。
一颗一颗的烟,吸了又点燃。我和他一起坐着,我是他的影子,他是我的影子。
我心里想——等他结婚,我一定去。
离开学校已经二十三年,我忘记了那天晚上偷偷许下的愿。
人善忘。
四年前见过一次同室。当时我和女儿妻子去新华书店买书,我低头看着一排排图书,他出现在我面前:低头翻看书籍,我踢了踢他的脚,他抬头惊讶:“是你啊,干嘛呢?”
“给闺女买一本书,你呢?”
“我也是,孩子想买书,我替他看看。”他一脸幸福,同室问了孩子的年龄,和闺女一样大。
买完书和他道别,同室笑了笑,还是过去的笑容,本该向上的嘴角依旧向下,眼睛稍微变了,像月牙,弯得不很润,却软软的。
离开书店的时候,我没有留他的电话。
最近经常想一些事,想同室和我。我们之间似乎有那么一点儿友谊,或者说类似于友谊的东西存在我们之间。更确切地说,他是镜子里的我,我也是镜子里的他。
也许要过了好多年,才知道,原来某个人和你的友谊很早就有,可是你一直排斥,因为某个人是你的翻版,是你那时卑微的镜像。等过了这么久,终于明白,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那份淡到几乎察觉不到的——友谊。
文章评论
丽荣
写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候,我也有过!
幸运的鲁克
姚师傅,写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