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歌声飘过

个人日记

  

   从有记忆起,家就是有歌声的地方。

   父亲性嗜酒,每日午、晚食前必饮,造饮辄醉,醉必引吭高歌。

   父亲一生刚正不阿,在那阴阳颠倒的年代,遭受太多常人无法承受的冤屈,想来父亦算是长歌当哭吧!

   母亲亦善歌,许是受外婆的熏陶,抑或是受父的感染,常在睡前搂我入怀,边轻轻拍打着我,边一首接一首歌唱,那该是最早的歌曲串烧吧。

   耳熏目染,家中哥哥姐姐也都喜爱唱歌。当我还不懂歌词的含义时,就时常跟着父母哼唱了。唱得最多应的是《义勇军进行曲》吧,常常一个人带头,其他人也就跟着唱起。所以有些歌曲我从来没学过,旋律一直都会哼唱,有一天歌词拿在手里,张嘴也就唱出了。 

   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还是极其稀罕的时候,在姐姐的帮助下,家里买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父亲不准我看,怕影响学习,我就在自己房间支楞着耳朵听电视剧里的插曲。像《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 ,总之每热播一个电视剧,里面的插曲都要学会唱。记得上初中时,开班会玩击鼓传花,许是击鼓的人故意使坏,花竟然三次落在我手里,抵赖不过,学着人家卷着舌头唱了一首“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有点抖音,好在同学们给了一片善意的掌声,令我现在想来依然温暖。

   二哥参加工作后不久,买了一台木头壳的台式收录机,可把我喜欢坏了,放了学就听歌,吃饭时端着碗就坐在收录机前吃,为这没少挨父亲吵,气急的时候还要摔机子,把哥吓得不轻。那时听的最多的是齐秦、童安格、王杰、陈汝佳等人的歌。磁带封面上的他们风标修洁,洒然异常,无怪乎迷倒一片少男少女。收集的磁带满满一抽屉,手抄歌词两个日记本。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无论是高兴与否,都是要歌唱的,只是高兴时会一直唱到累才罢休,而伤感的时候,会把自己唱到飙泪。

   从参加了两次歌咏比赛后,我才发现民族歌曲的妙处。那些港台流行歌曲只能小酌,而民族歌曲却是可以豪饮的。想唱的是时候,扯着嗓子来一首《黄土高坡》、《信天游》、《青藏高原》,或者就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把嗓子吼到劈音,那才叫过瘾呢!

    出嫁的时候,相中了一台录音机,价格相对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讲有些偏贵了。大哥给买了电视机,四哥原承诺给买录音机的,看价格那么贵,嫂子不干了,我只好偷偷向母亲要了钱给哥添上买下。可是没多久,录音机就被VCD取代了,那台机子让我记住的只是几句歌词,其中一句“你为我点一盏灯,让每个夜都那么真。”为这一句,我哭了,也迷茫。

   最忙碌的日子,偶尔坐下也会听听歌曲,也知道什么天王啦巨星啦,可是至于他们唱些什么,再也听不心里去了,更遑论会唱他们的歌了。但有两个歌手,我却记得,一个是郑智化,架着双拐,满是沧桑的唱着一个铁汉的柔情;另一个就是赵传,温柔不温柔不知道,确实是很丑的,但那一曲《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嗓音中充斥着饱满的激情与雄性特质,感觉是在用生命歌唱,深深地被折服。

   现如今周杰伦是我儿子的偶像,
他的作词人方文山写词的意境非常有味道,我也就很喜欢听了。每次去k歌,儿子都会一首接一首的点周董的歌,唱得蛮好。有了共同的爱好,娘俩一起关注着乐坛,新人新歌抢先听。听我和儿子唱歌,母亲也高兴,高兴起来她老人家也唱,家中时常飘荡着歌声。

   一位邻居曾经很羡慕,说天天都能听到我们家有人在唱歌。我忘了告诉她,生活中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忘记歌唱哟!

 
图片

 

文章评论

追求

情文都有声。期待伊人婉转歌喉。

老禚

你看这手,一看就没干多少活。一点老茧没有。

包身工

你们家的成分也不是很好吧?还有就是你小时候没挨都算轻的,天天不好好学,还偷听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