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随笔

 

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笔]

——也说小随笔·大世界

文/彬彬右

 

    我喜欢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盏茶……在冬日暖暖的午后、在夏日明媚的晨曦中,听着舒缓的音乐,煎茶闻香,慢慢养心怡性,回归淡然与宁静。我喜欢随手翻一本书,随心看一篇文,随意的畅想……随手、随心、随意,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一部随笔

如今的生活不再骨感,如今的生活日益丰满。“生活一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皆可成文。”有人说:“微博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随笔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抒写自己的生活,随心所写,随心所想,随心所悦。”姑且不论这话有多真,但“以手写我心”还是可取的。

    我喜好随笔。看了这么多年的随笔,写了这么多年的随笔,我的感觉是:无论是看与写,贵在有闲暇、有心境。很赞同那句话:“随笔是要在闲暇的时候读的。所谓闲暇,并不是指时间上的闲暇,而是心灵上的宁静,整日无事却惶惶不可终日的人,绝不能算得上是一个闲人。”是的,只有心灵上的宁静,才能参悟这类似散文的随感而发之作;只有心灵上的宁静,才能领会这“体物入微”的结晶;只有心灵上的宁静,才能从中窥见形散神不散的真谛。    

    教科书上说,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随笔作文就是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的一种写作形式;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乃至情感随笔,生活随笔,励志随笔,旅游随笔,时事随笔读书随笔,友情随笔等等。

“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容斋随笔》南宋·洪迈)

“暇惟观书以悦志,偶有得即书之,兼及平昔所闻见,随笔漫录,不沿体例。”——(《冷庐杂识》清·陆以湉tián )。这些,均是古人的心得体会,可窥其豹。

近日,在一篇《随笔的定性》中读到一些随笔前辈们的见解。“张中行先生主张笔随思路走。金克木先生主张笔随人而写,看来随意,实在费心。李国文先生认为随笔无论浓妆淡抹,无论甜酸苦辣,一是得有点看头,二是能让人看下去。钱理群先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随笔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它所要述说的,是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存体验,是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的话语’。邵燕祥先生主张:‘我手写我口,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信笔由之,不蹈袭,不做作。行欲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下笔如有神’——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随笔境界。”

    历
史已经凝固,随笔依然年轻。随笔并非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不假修饰率性而作的零星短文……随笔是文学样式中的好杂种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和自然古文和外语好,国学根底深厚的人,写出的随笔淡而有味,触处生春……”如果说《蒙田随笔》是“寂我凝虑,思接千载”而陈义过高的“哲学笔记”,那么“鲁迅的《随感录》和巴金的《随想录》是中国随笔思想价值的精华所在,为随笔后学提供了范本。在随笔这一巨大矿藏中,将会发现大量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消遣价值的各种稀世珍宝。其中有一条金矿脉,若隐若现,那就是随笔的思想价值。

 随笔小,世界大。在这初的早晨,万事万物都充满了静与动止与行。他们或许家居本地或许来自远方但他们以自己的表情与举止勾勒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温情画面。他们在等待美的发现者,他们在寻觅美的创造者。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把握生活的常态生活的非常态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如今,人们的抒写不再拘泥,人们的阅读不再单一。无论你是写随笔、读随笔,情之所至,火花呈现,灵感升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笔作者常以此自诩,兴之所至,可谓随心所欲,然而却并非没有“矩”,纵使“拨弦三两声”,我与随笔的相互感知,又何尝不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呢……

                                           写于:2015-03-12

 

 

文章评论

有福自然在

哇,好棒呃,学习,彬彬老师,我转回去哈[em]e183[/em]

皓月倩影

好一个精妙的随笔之谈!!老师的每一个论点,都透着精妙与灵气……学习了[em]e179[/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