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有棵孤独的树——读李文光先生诗集《孤独的树》(代序)

个人日记

        认识诗人“独行客”,是在腾讯QQ里。那时我的一位教师网友清池雨荷推荐说她有一位亲人特立独行,有个性,会写诗,而且与我一样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实事求是说,或许是出于好奇,也缘于对诗人的尊敬,想如今物化社会真正热爱诗、坚持写的人少之又少,倘能结识这样一位“缪斯宠儿”,也算是我的荣幸,更深一层的私心还有为自己能附庸风雅而窃喜呢,便索来QQ号加了好友。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叫李文光 ,比我大一岁,是一位语文教师。
        前些日子,在QQ聊天,先生突然谈起,他要将近三十年来陆续创作的诗歌整理集结,出本诗集,想让我写篇文章,当时出于礼貌仓促答应了下来,后来想想,我一不是诗人,二不是专家,何德何能让先生如此厚爱,不禁有些汗颜,及至提笔越发忐忑不安起来,以我对诗歌的鉴赏品评水准,实属门外之汉,万一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岂不无法宽宥自己,愧对好友?然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即已出口,也只得硬着头皮充好汉,锦上添花是不敢奢望了,但愿没有添足续貂之嫌吧。
        喜欢先生的诗,是从其个性与人品开始的。我一直觉得创作者,尤其是诗人角色,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定论提出疑问,而不是提供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因为在多元文化不断碰撞的当下,答案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的,说到底,诗不应是适合他者的产物,也无须依靠他者的命名来获得肯定,认识先生多年,印象中,先生个性鲜明,从不人云亦云,而且不卑不亢,不为外界变幻所动,始终坚持诗歌创作,所以钦佩至极。正如《我在等》里那位信念笃定、执着、坚守、即使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朵永不结果的花,我依然,等待在冬季“的行者。而彰显诗人人格魅力的《寂寞贺兰山》,用一种丰富美丽的想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诠释了亘古不变的大自然冷峻、刚毅的性格,借物言志,字里行间寓托出主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沉默的哲人,倦伏的马,容纳过多少感恩与背叛”是诗人自我真实的写照。
        我喜欢先生的诗,他的作品擅于抒发个人情感,人生本来孤独悲伤,难免痛苦寂寞,列宁曾经说过“寂寞并不是一件小事呀”,人们感情世界的事情是不可以漠然处之甚至置之不顾的,心灵的痛苦是更深刻更持久的难以排遣的痛苦,感情的贫乏比起物质的贫乏,更令人不堪忍受,先生阳春白雪,孤芳自赏,曲高和寡,清高不阿,自然更加孤独寂寞,“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便成为了最好的宣泄出口。《孤独的树》、《黄河古渡》,苦闷、迷茫的《湘江边上的端午夜》“怎么也找寻不到,一叶承载记忆的筏子,一滴穿越时空的泪水,于是,我转身离去,消失于陌生的人群,就像屈子······”读罢,一种孤傲、悲壮之情油然从心中升起,
        喜欢先生的诗的另一个原因,是技巧性方面。通俗点说就是可懂性,对此,现代诗批评家们的意见向来是分歧的,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都可以讲,我倒是喜欢带点晦涩、意象朦胧、半透明的诗歌,那样更含蓄耐读,寻味无穷,更给人以美感,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毕竟是小众的,无须去迎合大众口味。现代诗中许多纯粹抒写个人内心世界的诗篇直至今天仍具有认识价值,也成为各种流派的典范已是佐证。“雨季如一场昏睡,墙上的霉斑,旅鼠般繁殖”《雨曦》可以说是这本诗集中我非常喜欢的一首,“一只蜜蜂掠窗而过,扔下一声湿漉漉的叹息”,真正朦胧诗的意境,与当年顾城的《弧线》、北岛的《峭壁上的窗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等待渡船》、《黄昏抑或黎明》等。
        我喜欢先生的诗,还在于他的作品丰富多彩,无论是取材之独到,立意之新颖,还是想象之大胆,比喻之夸张,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自由灵性,逆风飞扬,鸟瞰历史,俯视人生,处处透出一种力量,这力量来自于作者丰厚的感情积累,来自文学上的深厚造诣和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性思维,与先生交往这些年,知道先生是很重感情的人,不重感情的人大概难成为像样的诗人,俗话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情到深处才有诗,所以不论是言志,还是抒情,或是咏物,都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一个“真”字打动人心。
        当然,也许在专业人士眼里,先生的部分作品技法还不臻完善,构思还可有几多推敲,整体感略显粗糙,语言的提炼还有待加强等,这些应是作者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瑕不掩疵,作为一个诗歌的爱好者,几十年来努力坚持创作,用 他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了解,用诗歌这种方式来描绘对美好事物的喜爱,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可谓是别开生面,真正了不起的了。
        一首好诗,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给人力量;但要邂逅一首好诗却也是不易的。以目前我们诗歌的高度而言,窃以为,与当时朦胧诗时代的理想,还是有一段距离,这距离正好套用顾城的《远与近》。功夫、技巧都有了,毛病就是碎片化,从心里有情绪,到转化为诗,其实是隔着千山万水,是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甚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要以消耗生命为代价的,所以,做诗不易,做诗人不易。尤其要做一位有个性的诗人更加不易,而我的朋友李文光先生却选择了这样一种人生方式,努力、痛苦、毁灭、涅槃,再努力、再痛苦、再毁灭、再涅槃······除了让我敬佩还有就是诧异了,我是做不到的。
        回想起先生生活的那一方水土——江西抚州,自古人杰地灵,文人辈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几道······他们滋养了生于兹长于兹的“独行客”,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是为序。
        
        










文章评论

陌上花开

兄台,以德会友,善心盈怀,行万里路,慧眼读世,堪当此任!

清池雨荷

呵呵呵!我为桥梁!促成两个我倾慕的人成为了朋友,[em]e182[/em]

独行客

我先转走吧,待慢慢品尝后再来道谢。

拜读完,我想说我要学的还好多,心境忽然辽阔

独行客

首先感谢先生的侠义,你我素未谋面,却能一口应承我突兀而无理的请求,茫茫人海,几人能做到?即使亲朋挚友也要打个问号。今天认真拜读先生的文章,虽不能说很专业,但的确点评精当,有些观点还很独到,文笔也很优美。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啊!再次谢谢!我只稍做了些微调,主要是个别字词和举证。另外署名是否就用“易水潇潇”?请你到我“日志”里看看,如有异议尽快告诉我,今晚我准备连同定稿发出去。辛苦先生了,祝好!

给我一个微笑吧.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见出美来。“真是民间有高人啊![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