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智慧(六)
精品转载
【本来是佛 . 智信无迷】
一层修为一层天, 禅家悟却万法闲。
张口直唱无心调, 只为因心应其缘。
我们大部分人修行悟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人为的用心念意识来转化因果缘和改变身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无我忘我、万念俱灭、一灵独存,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复本还原的最终目的。(二)法缘道情殊胜,宿世福德因缘具足,感应道交,灵觉心通,能得到有形或无形的助修助缘、无上加持力。通过身心的转化和升华,至达微妙而不可思议的境界。二者也有时互为互用,相辅而成……但无论修悟什么法门,千法万法终归于心法。法不离心,心外无法,心生法生,心灭法寂,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一切皆唯心显现”!
修行就是修心,以理明心,以心显理,理事圆融,心行如一。我们这个业报色身,是随着我们的修悟智慧、见地心境、行持功夫而转化改变的……若从先天根本心性上来讲:极地无生,无不含盖。本无一法,因心相生。真如空性,应物显形。本心自性尽虚空,遍法界,通达所有,圆融一切……
我们每个人在修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境相。如《楞严经》里所讲的五十阴魔……当明境缘无好坏,生灭在自心。只要不去执着追求,不认境为真。来不拒,去不留,任其过往,当下无住,此即是智慧,即是功德,就能提高进步。如果迷妄当真,再去执意追求,那就是着相入魔!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旨在破除一切相,破除一切执妄分别。佛道:“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为见相即见性,性相一如,真空妙有。所以,佛在《楞严经》里一再强调:“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先天本来之无师智、自然智、根本智,本心自性,不一不异。心心相印,归原一真。一真法界,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说明智慧越高,就越简单,就越深奥,直至于空无,空无同时却涵盖所有。
相反,越无明愚昧,世间法相也就越纷呈复杂。因众生皆有执妄分别心,各有其宿业习气,贪嗔痴慢疑之体现也各自不一。所以为了办一件事情,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要采用很多手段和方法才可以,往往要打各种比喻,借助许多相来释解说明……我佛慈悲!诸佛菩萨应化示现,来来往往于世间,觉己觉他,悲智双运,广化普度,应机说法,权设方便,幻生幻度即为如此!
无为所事应法行,脚下极地本无生。
一肩担得天下事,遍撒般若菩提种。
佛法即是心法,即是智慧,没有固定模式和一定的标准。法无定法,皆是应心、应机、应缘而相生。我们今世修悟成就与否,它包含了根基悟性、契机因缘、法脉传承、愿力行持、诚信精进、福德资粮等诸多综合因素。既有前世修悟方面的基础,又有今生主动努力的结果,更不可缺少明师善知识的悲智导化及棒喝接引……我们要珍重人身难得的即世人生,因而不能错过千载难逢的当下机缘。古禅德有云:“不重先师道德佛法,只重不与我说破。”应机当下,若能一心相应荷担承接,即下就能顿断无明识妄而转身透脱,和合一处,本来现前,道在脚下,一统所有。噫!原来我命只在我,岂能执向心外求得?!
千法万法实不离心法,诸多方便终归于究竟。禅是佛心,本心净土。佛即智慧,自性本来。以心传心,无上微妙。当下直指,根本究竟。而教外别传的禅宗,历来就主张:“道在悟,不在修”、“大道至简,唯嫌拣择”、“本心是佛,心外无法。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人人先天具足,个个当下现成”……无论是见色明心、闻声悟道,或者是棒头顿彻、喝下得旨,若一念透脱,顿超直入,明心见性,见性解脱,能所双亡,即一悟至佛地无疑!所以,悟道因缘,贵在契机相应。应机当下,直须即下承当。参禅悟道,我们若能制心一处,不思善恶,何尝不是本来面目?!处世应为若能随缘自在,顺应无住,何尝不是真空妙有?!
困扰几多烦,禅应脱其缠。
身心无束拘,任性自赏玩。
得手直棒喝,顿悟本来闲。
下脚无有处,悬崖峭壁前。
莫道当下无有路?
直见峰峰连着转!
在这个世界上,纵观所有宗教门派,其在理论修法上都是围绕于“万法归一”,唯独佛法之禅宗能究竟根本,彻底透脱而了达“一归何处”!此禅宗无相般若心地法门,无论学人在什么样的独特手段接引下,只要契机当下,不疑不虑而即下承当,皆能顿断无明识妄,明心见性,成就自性法身。即二六时中和佛心心相印,行住坐卧与宇宙相应同步。千川归海还是水,一即无量阿个谁?此时还有什么佛众生、迷和悟、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修和不修、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实无三界可出,哪有西天可去?直道:无家处处家,脚下即彼岸!
如果真正明了一切皆由心造,那就用心来转化和改变一切。“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非善恶,一迷一悟,是生是佛,皆全在自心当下一念。我们的心和自然宇宙空间哪界哪道相应,可以说在无形之中,已经是生活和处为在那一界那一道了……而外观一切现象,皆是我们内心的体现,佛说“相由心生”即是如此!
道在平常,自然无为,无为真空,真空妙有。一切家常日用,工作学习,吃喝拉撒,生活点滴等,无一不是心性妙用。教下说:“转识成智。”六祖道:“识本是智,更不须转!只是悟得八识自性清净,当体便是大圆镜智矣。”自性含万法,本来原具足,犹如现成一物,本自天然,我们何必非要挖空心思去雕刻成千奇百怪,反而有失原真?岂不可惜可叹!
禅非吾所思, 直应即了过。
当下明见清, 圆融皆无碍。
处境万相中, 随顺认得性。
信手当直指, 自然而流露。
心做闲闲云, 悠悠蓝天中。
顺风往来过, 青空自卷舒。
闲汉无事人, 掌中定乾坤。
生死圈里走, 如入探囊中。
空灵妙觉明, 慧照大千空。
纤纤微尘里, 一花一界生。
历历本孤明, 圆觉原明清。
古镜里外亮, 古今独空空。
清清明明了, 洒洒脱脱行。
任运腾腾来, 腾腾任运生。
禅宗多骄子, 峰顶机上生。
佛门狮子吼, 威音王中行。
世俗凡夫执妄分别,深陷欲海迷情,颠倒梦想,认妄为真,烦恼重重不断,贪嗔痴慢疑滋生蔓延,起心动念,一刻不停,累世历劫皆游离徘徊于善恶之间,头出头没,辗转于六道轮回,难以脱拔出离。
而真修悟道之人,因修悟的见地心境、行持功夫,各有不同,因而与其相通、相应同步的宇宙空间情况也不一。所以,在身心受用和处世应现的智慧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着不同的层次。虽从根本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因心相生,幻生对影:欲界天和色界天不一样,色界天和无色界天不一样,三界和佛国极乐世界不一样……我们只有和佛心心相印,相应同步,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天人即一”!
心法一如,本心是佛。凡心外求法,皆邪知见。执着和顽空,非是正行。当知百千亿劫,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死瞬间,刹那无常。即世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有限的人生,这个无常的色身来修悟大道,来智慧解脱,来圆满成就!所以,我们既要珍惜呵护它,但更不能执着,认妄为真,舍本逐末。
修行的智慧见地、功夫境界的高低等,是迷是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迷者为幻心幻身,悟者即本心化身。修行悟道切忌攀缘强求,应契机因缘,勇猛精进,顺应无住。应诚信自信,智信无迷。应不退初心,我愿我行,肯定会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一天!
把得金针任走停,针过线留自分明。
绣得鸳鸯龙凤飞,不假月老丢红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