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无情的洞穿,才有真心的慈悲——吉祥上师
个人日记
相传,释迦牟尼某次外出,看到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鸽子向他求救,释迦牟尼慈悲心起,把鸽子藏在了怀中,并请求老鹰放过这只可怜的鸽子。老鹰生气地说:“你救了它的性命,我却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难道这就是你出家人的慈悲吗?”释迦牟尼淡然一笑,说:“我既不忍心看到无辜的鸽子被伤害,也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你被饿死,既然如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他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鹰,从而换得了鸽子的性命。
正是因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令释迦牟尼能够坦然舍弃自我,救护众生。现代人多被流行影视剧误导,常常觉得“出家”就如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一样,“戴上它,尘世间的一切都将与你无关”,其实这是对学佛最大的误解。“淡极始知花更艳”,佛法的持戒、忍辱、布施、慈悲,四万八千法门都指向一点:与乐拔苦——消除痛苦,获得欢乐。
也许,有人会惊讶或失望,佛法高深莫测,原来只是满足人们最世俗的追求。但是,我们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人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的时候,才有可能在个人修养上得到良好的提升。同样的道理,只有摆脱了颠沛流离的苦楚,告别了困顿不安的生活时,我们才能获得快乐,也会因为自己的快乐而懂得关怀与宽容。释迦牟尼在树下枯坐十载,顿悟的不仅仅是佛法,更是人生。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仓央嘉措一首广为流传的情诗。诗里写出了他的苦恼与困惑,他既不想背弃心中的宗教理想,也不愿意辜负自己的爱人与爱情。所以,吉祥上师曾不无感慨地说,一个连真正的爱都没有经历过的人,从未深刻爱过别人的人,又怎么可能怀有对众生的大爱与悲悯呢?而仓央嘉措的可爱与执著正是因为他拥有爱,懂得爱,所以才不愿意放下佛法,因为那是对众生怀有的大爱。
就像佛陀割下身上的肉救下鸽子一样,他能够洞穿老鹰的残忍,但依然本着慈悲心肠去解救它的困难。而正是这些穿透苦难的目光,才能映衬出慈悲的光彩。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比懂得之后的疼惜与怜悯更让人心生恭敬呢?
有一个关于七里禅师的故事: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在禅房诵经,突然有一个强盗手持刀刃闯了进来。强盗用刀指着七里禅师,威胁他说:“把所有的钱财都交出来,否则我就动手了。”七里禅师头也不回,镇定地指着自己身旁的抽屉:“钱都在里面,你自己去拿吧。”强盗很快就把抽屉里的钱洗劫一空,禅师说:“请留一些钱给我,我明天还要买花果供佛。”强盗正要离去,禅师又说:“收了人家的钱,怎么也不说声谢谢呢?”
后来,这个强盗因为其他的案子被官府逮捕了,官府经过审问得知他曾经抢劫过七里禅师的东西,于是派衙役来请禅师去指认他的罪行。禅师说:“这个人不是强盗,因为他并没有抢劫我的东西,那些钱都是我送给他的,他已经向我道过谢了。”强盗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感动。服刑期满后,他就皈依到七里禅师的门下。
面对闯入禅房的强盗,七里禅师并未把他当做敌人,而是用一颗宽容、慈悲之心感动了他。这在世人眼里也许很奇怪,但在禅师看来,却很简单。强盗也是为生活所迫,谁不愿意衣冠得体地生活呢?谁愿意在刀尖上舔血,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呢?说到底,强盗也是人,只是恶念升起,偶然做了坏事罢了。在对强盗的宽恕中,七里禅师完成了对自己人格的提升,也以洁净的灵魂洗刷了强盗心中的仇恨与罪恶。
因为洞穿,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文章评论
玉树临风
妹妹新周快乐![em]e163[/em][em]e192[/em][em]e17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