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札记:“贺州旅游散文征文”评审随记

个人日记

 

●工作札记:

“贺州旅游散文征文”评审随记

 

01. 贺州——天然的心灵氧吧 

【评】能扣紧贺州一些著名景点,如姑婆山、黄姚古镇、客家围屋等来写,且能抓住景物特征,融入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这是好的。倘若,作为一部介绍贺州景点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应该尚可;但作为一篇短短的“千字文”——旅游散文,未免有点“过于贪心”,想把贺州之美“一网打尽”,恐力所难及。

 

02. 短途旅行之富川  

【评】首先,这个标题,就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一篇好的散文,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好的文采,还要有个简练贴切醒目的标题;其次,文章内容还具体,景物描写也比较细腻生动,可惜有些句子不通顺,语言表达欠流畅。

 

03. 行走在客家围屋   

【评】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触,由表及里,由一首凸显客家围屋特色的诗歌起笔,扣紧中心,突兀而起,先声夺人;继而娓娓道来,叙述客家围屋的闪光点——这里,曾拍摄过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再到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作者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文章思路贯通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自然浑成,打动心灵。倘若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抒情太多,“虚”的东西太多,而“写实”不足。散文写作的虚实结合,隐显交替,有个“度”,要学会和善于把握。

 

04. 下一站,贺州  

【评】这是一篇旅游解说词,或者说贺州旅游景点解说词的“拼盘”,而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旅游散文”。解说词与旅游散文的区别在哪里呢?前者重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对景物特征作客观介绍和解说;后者侧重于抓住景物特征,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感其情”的真切生动的感觉。如果说,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就在于作者翻阅查找了不少资料,对贺州旅游景点、民俗风情及历史文化等,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解说,有助于增进读者对贺州的认识与了解。另外,结尾三个自然段的描述,增添了“散文味”。

 

05. 贺州一奇——姑婆山 

【评】没有抓住景物特征,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文章没有“主心骨”,没有集中鲜明和突出深刻的主题,不注意详略,给人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

 

06. 美丽贺州

【评】泡温泉就写泡温泉,干吗起个“美丽贺州”这样大而空的题目呢?且不注意提炼主题,内容很散,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不注意详略,又是一篇“流水账”。

 

07. 偷得浮生半日闲  

【评】品读此文,是一种愉悦和享受,让人觉得宛如跟随着作者细腻生动的笔触,到姑婆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作者抓住姑婆山突出的景物及其特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品构思严谨,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特别是从行文运笔,从作者简练娴熟的文字和内容里,无不透露出作者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力。如果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个人认为以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为题,固然能增加点题目的“诗意”,但不如用“姑婆山行”或“姑婆山记游”等为题,更具体明了些,免得人们一看标题,觉得“不知所云”,有种“云山雾罩”之感。

 

08. 一座神秘美丽的古城  

【评】写黄姚,写临贺故城,写富川,总想“面面俱到”,这是一篇短文难以胜任的。与其这样什么都写,什么都泛泛而谈,倒不如集中笔力写好一个地方,一个景点,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具体深刻得多。文笔尚可,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09. 黄姚,不一样的美  

【评】太散漫,太随意了。看不出有什么构思,真正是“信手拈来”,这样怎能写出好文章呢?要知道,每一篇表面看来仿佛随心所欲、信笔写来的好文章,其实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或者长期写作训练积累的结果。所谓“妙手偶得”,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10. 黄姚的冬很美  

【评】文章主体不错,可惜结尾乏力,“虎头蛇尾”了。俗语云:“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文章,要努力做到“凤头猪肚豹尾”。文章开头结尾很重要。不重视文章开头与结尾,中间部分哪怕写得再好,文章魅力也会减半,乃至消失殆尽。

 

11. 古镇依旧青春  

【评】主题鲜明、突出,笔力集中,选材精当,写出了黄姚古镇的基本特征及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内容具体,文笔细腻,形象生动。但在结构安排上,还欠火候,比如划分自然段。文章主体部分长长一大段,密不透风,让人读得“透不过气来”。写文章要注意划分段落,体现“集中、完整、匀称”的段落划分原则,努力做到疏密相间,缓急相当。

 

12.揭秘黄姚  

   【评】文笔还比较细腻、生动,文章内容也比较具体,可惜没有一个集中、鲜明而突出的主题来统帅全文,难免显得凌乱而散漫了。文章没有主题,就像一个人缺少“主心骨”,没有灵魂一样,很难“立”得起来。

 

13.情迷,在黄姚的梦境里  

   【评】能扣紧黄姚古镇的特征,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章先总后分,移步换景,条分缕析,结构条理性好,主题集中、鲜明、突出,语言简练流畅;题目也比较贴切、形象、生动,有吸引力。不足是感触、认识还显得有些粗浅。

 

14.贺州秋景 

   【评】文笔还比较细腻生动,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特色,一般化了。

 

15.梦境贺州 秀美醉人 

   【评】罗列贺州景观,堆砌材料,一般化,泛泛而谈了。

 

16.梦系黄瑶(应为“姚”,笔者注)

   【评】作为参赛的旅游征文,居然把景点的名称都写错了,实在很不应该。藉此,也从一个小小侧面,可以看出写作者太随意,不够认真。

 

17.那山·那水·那人   

   【评】“那山”、“那水”写得不错,“那人”呢?未免写得过于简略,显得“底气不足”哦!

 

18.暖 阳  

   【评】像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内容,没有针对性,没有“地方特色”,显然不适合于“贺州旅游散文”这类“主题征文”。

 

19.岁月静好

   【评】毛病与上一篇类似,且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了。

 

20.灵峰山——夜幕下的欣赏  

   【评】灵峰山,是贺州市的一个重要地标,就如桂林的“独秀峰”,柳州的“鱼峰山”一样。作者选择这样一个对象来写,比较明智。并且,作者自己去亲身经历和感受一番,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可惜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好好打磨一下,或许不失为一篇不错的游记散文。

 

21.夏游十八水  

   【评】“投其所好”,切合征文主题。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十八水景区“世外桃源”般清幽美丽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自己对十八水(其实也是对大自然)喜爱、赞美之情,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倘若文笔凝练些,或许会更好。

 

22.相约姑婆,遇见美丽

   【评】感受不深,文章流于表面化、一般化了。

 

23.紫云仙洞叹奇观  

   【评】文章不错,只是已在2013818日《贺州日报》副刊上公开发表,是否仍能作为此次征文比赛活动参赛稿?存疑。

 

24.醉美黄姚  

【评】通观全文,作者写的主要内容,是记叙自己“在黄姚逛街买东西”,看不出黄姚“醉”在哪里,“美”在哪里,更反映不出作者欲表达的“黄姚不仅景美,人更美”这一主题。很显然,由于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文章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心手不一”,没有达到自身的写作愿望和目的。

(▲说明:以上为个人在阅读评审过程中,随手记下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仅供参考;征文比赛详情,以主办方最终公布的结果为准。)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朱云双

                                             2014年12910日,于学院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