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志云,著名教育培训专家,清华、北大、同济等众多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 。其授课方法独特,风格诙谐幽默,内容新鲜具体生动。2006年10月,曾有机会在上海亲听讲座。昨偶而翻弄当年的笔记,一名片从中滑落。此片别具一格,一小长方纸上只见手书姓名,及办公室地址、联系方式,再无其他,简单而干净。拾其文章一篇,共赏!
印伽挑夫挑着担子上山,来到半山腰,脸无倦意,精力充沛,但他坐在半山腰休息。路人经过说:“天色已黑,你怎么还不快赶路?” 印伽挑夫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走得太急,正在等待我的灵魂。”
这是一则很有“禅”意的故事。我们每天从早上鸡叫,忙到晚上鬼叫,忙得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没有时间来思想。我们好像是一个被抽动的陀螺,一旦停下来,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们一个个好像穿上了红舞鞋,旋转得再也停不下来,不能自已;不是不觉悟,是不能解放,不能解脱与放下。英国领导学专家约翰.阿代尔在他的《战略领导》一书中提出:“当善良的人背负太多他人的命运时,他们需要极大的勇气让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一下,因为只有休息可以使他们忙乱的思绪得以清醒。”
记得有一部美国动画片叫《汽车总动员》,里面有一句台词,发人深省。这句台词是由一辆拟人化的汽车说出来的:“我们每天在高速公路上来去匆匆,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路边美好的景物。”难道人生就是为了这样,匆匆忙忙,赶来赶去,辛苦劳累,来不及感觉,顾不上体验,没有回味,没有小憩 ?
生活,生活,生出活来;生意,生意,生出意思来;味道,味道,知其味,而又知其道;我们不能只知其味,不知其道。春耕秋收,忙碌之余,不妨放下脚步,放缓节奏,平添几分闲情逸致。青山绿水不需要拥有,只要有一种好心情,便可以享有。
有一次,因我学员邀请,来到天台山,晚饭后我出去散步,天籁人静,只有潺潺泉水声和风吹树叶的婆娑声。我觉得:散散心,远比散散步更重要。几年前,去台湾公务员培训中心,当时,最受欢迎的课程,其中有“耕心”、“灵修”。实在是因为“先做人,后做事”、“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
时间管理上的艾森豪威尔原则将时间上的“紧要”和“不紧要”作为一个坐标,将事情上的“重要”和“不重要”作为另一个坐标。第一,对于既不紧要又不重要的事,我们没有做到弃之不顾,怕漏了什么;第二,对于紧要而不重要的事,我们没有做到委派别人去代劳;第三,对于紧要而又重要的事,我们天天在忙活,天天在救火,结果总是弄得很忙乱;第四,对于不紧要而又重要的事,因为不紧要而总是排不上议事日程,殊不知这恰恰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事情,却永远被我们所忽视,结果是舍本求末,顾小不顾大,顾近不顾远,忘记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记得有一位大家写了一本书,其中一连讲了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指着长江江面,只见千帆如织,往来如梭。乾隆问手下大臣: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位大臣回答说:陛下,我只看到两艘船,一艘是“名”,一艘是“利”。讲到这里,话锋一转,引出第二个故事:有一个人在马路上寻找丢失的东西,寻寻觅觅,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他在寻找。一大群路人在路边猜测:他在寻找什么?这个时候,一位智者来了,于是,路人就请教这位智者:他在寻找什么?智者回答了一句话,原文是用英文写的:“lost one’s breath”, 直译是,他正在丢失自己的呼吸。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到处寻找和索取时,其实恰恰正在丢失;精、气、神散了,生命正在被无谓地消耗。讲到这里,作者点明:“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人在商场,身不由己,被世俗化,被市俗化,被异化,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了一颗童心,一颗本来的心,一颗本然的心。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忙忙碌碌追求了一辈子,到头来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彼得德鲁克告诫说:在没有弄清成功对于个人或者组织的含义之前,讨论领导力毫无意义。
记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我们曾经有过多么重要的影响,首先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脍炙人口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到那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南怀瑾曾经幽默诙谐地说:一个人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去。他说,他年轻时有人请他演讲,出了个演讲题“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南怀瑾说,演讲题的问题本身已经包含了问题的答案:“人生以人生为目的”。
每个人对人生都会有不自觉、无意识的时候。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小说《血色浪漫》中有一个片断段讲的是,北京部队大院的军人子弟出生的知青,插队落户到陜北,他们与当地的一位憨厚老实的年轻人憨娃开玩笑说:“憨娃,你一年到头放羊图啥?”憨娃说:“挣钱”,知青又问:“挣钱图啥?”憨娃说:“挣钱娶媳妇,”知青再问:“娶媳妇图啥?”憨娃说:“娶媳妇生娃,”知青接着问:“生娃图啥?”憨娃回答说:“生娃放羊”,一个圈子又拐回来了。但是,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场合,人们又不甘于这样的现状:“我为什么而活着?”“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要什么?”“我是谁?”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人们,可以说是从小就充满着理想、信念和追求。他们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了投身于“大炼钢铁,捡废铜烂铁”、“消灭四害:消灭苍蝇、蚊子、老鼠,消灭麻雀”,“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例如,到桥头上去帮助推车,收集废纸,卖了作班费,班级里还有专门记载好人好事的本子。人们除了学习《毛泽东选集》和读《雷锋日记》,人们还喜欢读一些思想修养方面的书,例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和《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还写成读书笔记,那时的人们还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关心时事政治,不但天天读报,定期听时政报告,还把它们出成墙报,搞时政知识比赛,关心“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信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以天下为己任,任重而道远。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六七十年代,人们心中只有天下国家,完全没有自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后来,毛泽东主席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大有作为的”,于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是真心诚意的。
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大学,他们万分珍惜,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也许,这时他们才真正懂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重要,正如《大学》所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以说,他们有大我而无小我,有真我而追求无我,但自我意识却是薄弱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知道自己是一头只知耕耘,不求收获的老黄牛,或者是一头“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的奶牛,鲁迅先生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们人生的写照。今天,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客观存在的我”是“实然的我”.,我期望的理想的我是“应然的我”, 从“实然的我”到“应然的我”,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解放,解脱和放下,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众人;只有渡己才能渡人;不能自渡,何以渡人;人若不能自渡,任何人也渡不了他。以人为本,还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待自己,才能善待他人。
我们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愿景”和“使命”,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追求;内心意愿的表达;未来的蓝图;我期望成为什么样子。愿景回答的是:“我要什么” “我是谁”。 使命就是:我的承担、我的责任和义务。使命回答的是:“我为什么而活着?”“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人生就在做两件事,做梦和圆梦,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悲哀的人生。一般而言,人们都希望自己日臻完美,都希望从优秀到卓越,
我们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在课堂上,我们曾经模拟过这样的情景:在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我心依旧》的背景音乐声中泰坦尼克号正在下沉,我们将要离别这个世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你是从容、宁静、平和,还是恐惧、惊慌、不安?恐怕我们大多数的心情属于后者。其实我们未必是害怕死亡,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有太多的事情未了,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无法割舍。虽然现在我们不在泰坦尼克号上,虽然我们一辈子也不会面临这样的悲剧,但是,我们终有一天会告别这个世界。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如何坦然地去面对?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自己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地,人生的境界,才能志有定向,才能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才能虑事精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即人生的境界。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控制自己”,耶稣说,“给自己”。
我们要站在人生的终端看来路,“多一点圆满,少一点遗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只能做一点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这样的一份心意,造就了我们“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不寻常”。
文章评论
六瓣丁香
[ft=,2,][B]CD《人间音缘》[/B]是陈志云教授当时推荐的,以下是其中的一曲。[/ft] [B][/B] [B][ft=,2,]《清净莲间之钟声》[/ft][/B] [ft=,2,]詞:星雲大師 曲/和聲:喬安舞 編曲:Jack 製作人:馬龍 黎明透進紗窗 晨鐘悠揚 鏗鏘 悠揚 一聲聲喚醒迷濛 忘記世態的炎涼 一聲聲 叩在 流浪者的心上 拋開今昔的滄桑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洪鐘初叩 寶偈高吟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下通地府 上徹天堂 夕陽徐步地西下 晚鐘洪亮 深沉 洪亮 一陣陣敲醒徬徨 消除人生的煩惱 一聲聲 擊在 飄泊者的心上 融化鬱悶的心腸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干戈永息 甲馬休征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勝敗傷亡 俱生西方 拋開今昔的滄桑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洪鐘初叩 寶偈高吟 你可再聽? 那老頭陀的歌唱 下通地府 上徹天堂 勝敗傷亡 俱生西方 [/ft]
雁石坪
[ft=#6600ff,4,楷体_gb2312]人,每天都须净面的,用清泠的水洗去面庞上的尘垢。岂不知,人心也需要净的,或优美或灵动或深邃的文字就是一汩清泉,每天翻看一两页,涤去浮躁烦忧怨懑。[/ft]
悦心
[em]e179[/em][em]e183[/em][em]e160[/em]
Smile 微笑
[em]e163[/em][em]e100[/em]
一米阳光
[ft=,2,]看了,好轻松,谢谢[em]e179[/em][/ft]
罗布麻衣
[ft=,4,][ft=#000033,,][ft=,,宋体]“[B]人生 以人生为目的”——好一句‘禅’语!释尽‘人生’况味[em]e179[/em][/B][/ft][/f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