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乐速写

老怪杂谈

           
    图片
    尽管是个土鳖,但偶尔也会雅那么一下的,即使是附庸风雅。比如,一旦闲来无事,除了喝水、发呆、来回走,还会放那么一两首乐曲充斥空间。
    
    未必认真地听,也未必能听出个所以然,只是习惯这样。有一些音乐的陪伴,会让我觉得自己、周围及眼前的一切像是多了些色彩和亮度似的。
    
    对音乐的兴趣追溯起来,应该发端
初中一二年级那会儿吧,原因是阅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这部书是乱翻父亲的书箱无意中发现的,平明出版社出版的繁体竖版的五大册,傅雷译。胡乱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直到把五册书看了个乱七八糟、东飞西散。从中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好书,什么是好文字,也就此了解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勃朗姆斯这些人,并很佩服他们。由此觉着,音乐应该是种很了不起的东西,并有意无意地对那些奏鸣曲和交响乐开始有所留意。


    那个时间段,这种吃饱了撑的
封、资、修玩的洋玩意,在广大劳动人民眼里基本是狗屎也不如的,屎还能肥田,顶多就算狗屁
。已经有电台里的每周一歌开始调剂着,人们挺知足的。偶尔在电视里的个别文艺栏目中会邂逅一些西洋乐章的片段,但不能当事儿地听,也没谁会当事儿地听,也没谁允许你当事儿地听。这种频道基本不允许有停留,那会遭爹妈姐弟及周围其他那些等着看电视剧的群众们的笑话和谩骂的——我本来挺疯的,如此,估计会被他们真的就当成疯子。后来发现了个渠道,发现有些敌台喜欢播这个。于是趁周围一没人,就抱着收音机乱调,看能不能撞到春天田园多瑙河拉德茨基进行曲之类,边调边拿眼珠子窗外,贼似的。有时被姥姥撞到,她问,“干啥呢?”我不太忌惮她,就不耐烦地摆摆手。


    落下了这病根
,大学时还掏过些通过贩盗印书和当艺术系的模特弄来的散碎银子请音乐系的青年讲师们给补了点基本常识。就这样,经过时断时续、云里雾里的一些乱听和硬听,加上一些杂七乱八、莫名其妙的赶时髦和装高雅,慢慢的竟好象有了些个人的看法。


    简而言之,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基本上
都挺喜欢但或许是出于所谓崇洋媚外的奴性,或者是出于因人设事的劣根性,一大堆音乐中,似乎始终更器重喜欢西洋音乐些;而在西洋的一大堆音乐家中,则似乎始终更器重与喜欢莫扎特和贝多芬那些古典类型些。其中当然有先入为主、听最多的因素——也许正因为听得多,也就多少更亲近些,并似是而非地也就觉得有些感悟。


    如听莫扎特,一般觉得心身方面
升腾起一种轻灵、明媚与松快的感觉那些犹如从天空、云层、阳光、清风之上撷摘下来的音符,如丝雨般柔和地洒落向我,使我微笑,并也想试着微笑着去看待那些人生常有的困顿、疾苦及种种的不如意。由此觉得,所谓的希望,总得有乐观的相随与光照才行,否则它将穿不透世间的黑暗与人心的阴暗流于虚妄。穷困潦倒的莫扎特给予我的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努力使自己清新、明亮和光耀起来。


    而听贝多芬,从那些奔涌、激荡、纠结、交汇着的旋律中,常为那种由敬畏、愤怒、挣扎、蔑视以及悲哀的交集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而震撼
——人生既然很沉重,那
作为人,我们如何不坚强、不高贵地挺立起来,大踏步地行走过去?!


    这是一个很
宁静的下午外面的风发出阵阵的呼啸,窗外的天空却很明净,并且始终未有电话,也未有人敲门,就在电脑前随手点出了《致爱丽丝》与摇滚版《悲怆》第三章让它们交替播放着听而非听,思若似无,不知不觉地就打出了上面那许多的字。尽管我知道,这些蛛丝马迹般的字是难以负载我内心所真正渴望表达的,但还是让它们一个个从键盘迸向荧屏。或许是,我真的很想说些什么,或许仅仅只是想表述,音乐很伟大,而我很渺小。


    或许是在谛听中,不觉地又想起了许多,想起了
约翰·克利斯多夫,想起了他一生中种种的迷惘、抵抗、动摇、呐喊和悲伤,想起了自己......或许是基于对自身诸多的,并仍在不断生发的,那久已深入到骨髓里的平庸、冷漠、偏执和虚伪总暗涌着一种莫名的痛切,而热望有一种真正清澈、深邃、闪耀并令自己感动的事物,能给予心灵深处深彻的平复、涤荡、净化与慰籍,而使自己能够重新回归或找寻回本不应丢失的一些真纯、高尚坚强和同情,并因不再在面对满面风尘的自己与尘烟漫天的世界时总是那样的沮丧失望和黯然神伤......
   
    音乐的确很伟大,因为它给予人的,往往无关乎它本身。它往往能超越它本身而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与自己应该有所不同。










文章评论

[em]e160[/em] [em]e179[/em]

平安是福

我也说不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也许我这个人感性多了一些所以对音乐往往是一耳钟情,听一耳能听进去的音乐我就都喜欢,而那些听不进去的,往往听超不过1分钟…… 以前学习时老师也介绍过谁谁谁的,但一个没记住后来偶然买了一套CD碟,古典音乐的,听了《绿袖子》《马刀舞曲》听了《命运》《月光奏鸣曲》还有你说的春天,多瑙河,田园,小夜曲……很是喜欢……《致爱丽丝》《秋的呓语》《梦中的婚礼》……这些也是喜欢但是可能这些曲子有段时间满大街了,就让我减少了听它们的次数

平安是福

我对那些中西结合的音乐也挺感兴趣,比如《粤之城,千年序曲》《沙面江边的红房子》还有从四季和风那听到的《摆渡者之歌》……

平安是福

四季和风那里的音乐我都挺喜欢,有时会觉得喜欢一种音乐的感觉特别奇妙……上网几年了我喜欢用会记忆音乐的方式去记住一个人,也会用一个人记住一个音乐,比如看见老怪,总会想起维塔斯的那首《歌剧2》,因为这是在你空间我听到的第一首喜欢的歌[em]e113[/em]

静默

读书与艺术本是人生最好的消遣方式。而对于艺术鄙人以为首推音乐与绘画,徜徉在艺术的天堂里才体味到人本身之外的甘怡,亦或是有些让你共鸣与转移视线的东西存在,否则人生真没什么可用来当做下午茶嚼头的东西。无论何种音乐,其本质都是一种当时精神与心理的体现,不论是作者还是听着均与其所处的此情此景有关,离开了人的本身,一切音乐也便是虚无。另,私下以为,罗兰先生所塑造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一形象也有其极高的现实存在意义,至少他的那种一直打不垮的精神与萎靡相比对人是有振奋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