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周的希腊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忙着摆平自己捉襟见肘的窘境,完全顾不上全世界投来的目光。尽管在6月30日毫不意外地宣布就是还不起欠IMF(国际货币基金)的16亿欧元巨款,但消息一出,还是伤了不少人的心。希腊和债权人老大们还在协议条款上各种胶着、银行也关了、股票交易所也不营业了,连ATM机都取不出钱了,那些说着“只要有咖啡和大海就足够”的希腊人如今只能在银行门前排着队苦笑。本期发现世界聚焦欧盟成员国希腊,它为何欠债?又为何还不了钱?

【欧元是罪魁祸首?】希腊危机这事还得从欧元说起,2001年希腊放弃自家的德拉克马主币,投入欧元的怀抱,结果希腊银行便逐渐丧失了制定独立货币政策的功能。欧洲中央银行时不时拿着小皮鞭告诉希腊,想要经济发展快,可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因为你不能拖累其他欧盟成员国。2004年奥运会的召开让希腊事实上已经呈现虚假繁荣的泡沫。之后,过了几年好日子,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哐嚓”一声就打碎了美梦。2010年,背负着大量外债的希腊接受了第一笔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负债率惊人】危机后,希腊的欠款已经是其本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75%,在过去的5年中,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IMF“三驾马车”向希腊提供了两轮总价2400亿欧元的救助金,期望能有所缓解。但是希腊用这笔钱去偿还了大量国际债务,只有11%的资金被用于政府服务,再加上其以往的支出要远远大于收入,“违约”的命运已被埋下伏笔。

【紧缩政策压根没用】入不敷出的希腊发生债务危机后,大幅削减支出、提高税收。连退休金也没能逃脱被削减的噩运,要知道希腊退休金之前确实是高得过分。希腊不断向欧盟妥协,多次采取紧缩措施,但确实对经济复苏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货币,做不到让货币贬值。

【跟欧盟打嘴仗】今年2月,希腊和“三驾马车”同意对紧急救助资金延长4个月。希腊希望能够获得高达72亿欧元的金援以在6月30日偿还欠IMF的钱,而一众债权人要求希腊用改革换得资金。事情在上周发生了大逆转,希腊总理齐普拉斯直接拒绝了债权人的最后通牒,要求用公投来决定是否接受改革换资金的协议。

【最大债权人德国】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2008年后更是因快速复苏的经济坐稳老大的位置。它是紧缩政策的忠实支持者,在希腊已经大幅削减公共支出后,德国依然大喊“再来!再来!”。希腊人在饱经折磨后,失业率依然是全欧洲最高的,6年内100万人失去工作。2010—2012的三年中希腊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紧缩暴力抗议。

【都欠谁的钱?】希腊的债务有多惊人,看了这张图便能了解一二。最大的债权国无疑是“金主”德国,足足借了682亿欧元,相当于4000多亿人民币。经过周二的“违约”,希腊的偿还能力让债权人担足了心。接下来希腊首先要面对的便是7月份即将到期,欠欧洲央行的35亿欧元。希腊银行一直靠着欧洲央行的救济金奄奄一息,如果此次未能还款,援助或将被切断。

【离开欧元区?NO?】“希腊脱欧”会是这场危机的最终结果?如果希腊真的山穷水尽了,或许就会回到之前的德拉克马货币时代。当然,希腊也有可能是被其他欧洲领导人赶走的,毕竟经济混乱造成的连锁反应没有人会愿意承受。其实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希腊或许会选择继续依靠其他债权国的金援。即使真没钱了,也可以继续待在欧元区,创造一种并行的货币,也就是借据、白条来支付人们的工资、退休金。

【希腊人抓狂了】希腊人的崩溃是可以理解的。在希腊,手机支付这种方式并不普遍,不是到哪儿都能扫码的,最管用的还得是现金。政府限制资金流出,规定ATM取款每天只能取60欧元,这也就只能支撑一家人吃上3天菜,搁谁身上都崩溃。只有到手的现金才能让希腊人、尤其是老人们有安全感。

【未来仍不确定】经济学家警告希腊离开欧元区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无论脱欧与否,长期的经济危机会让更多的希腊人失去薪资、工作和存款。一旦希腊经济全盘崩溃,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是难以避免的。最终的结局或许是希腊和欧盟会达成协议,希腊继续留下偿还债务;或许是希腊不接受债权人的要求,以离开欧元区收场。无论结局如何,希腊暂时都难以摆脱危机带来的苦痛。

【对中国的影响】尽管希腊“违约”让欧洲股市大跌,但从其经济规模来看,并不会给欧洲以外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对中国而言,对欧出口贸易或许会遇挫,因为欧元若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但这些影响是有限的,中国毕竟还不是希腊的主要投资国。值得注意的是,希腊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站点,之后中国可能反而会成为希腊市场的潜力投资者,事实上中国资本在欧债危机时已经进入希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