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事——二表姐
个人日记
三舅的去世,让很久没有见过面的表姐妹们相聚在了一起。
二表姐是大姨家的二闺女。大姨家孩子多,二个表哥,四个表姐,一个表妹。在这里,主要说一说我的这位二表姐。
二表姐,生于秋天,名字中也有一个“秋”字。艳秋,便是二表姐的名字。二表姐今年62岁,已经做了太奶奶。最有意思的是,二表姐不说自己做了太奶奶,而总是说:友建都当爷爷了。友建是二表姐的儿子。
说起二表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娇好的长相和灵巧的双手。但也是因为这娇好的长相,给她带来了灾难。那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二表姐出落成了亭亭少女,白晰的皮肤,乌黑的头发,梳着两条大辫子。曼妙的身姿,让很多的年轻后生们痴迷。那个时候,村里有文宣队,拍演样板戏,二表姐就是“红灯记”里面李铁梅的扮演者。可谁知,村里一个造反派的头头看中了二表姐,天天纠缠着,还托人到大姨家去说媒。大姨和姨夫早知道此人的劣性,一口回绝了。可也因此得罪了此人,埋下了祸根。此人放出风去,说,二表姐早晚是他的女人,若是有谁敢上门提亲,他就灭了谁。而且,他还天天在路上拦截二表姐。大姨,姨夫胆小,怕出事,再说也不能天天让二表姐呆在家里不出门。就与大舅,小舅商量。连夜由小舅把二表姐送到了姨夫的妹妹家——望都县的一个村庄。
姑姑家有一个表哥,大二表姐两岁,尚未婚配。于是,由双方老人作主,来了一个亲上加亲。那一年,二表姐18岁。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放麦收假。大姨领着我们五个小丫头,去二表姐的村子里拾麦穗。那时,地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我们顶着烈日,一块地一块地的翻捡,把捡到的麦穗放到口袋里,一天下来,也能捡到半口袋。中午吃从表姐家带的干粮。晚上回到表姐家,把捡到的麦穗堆到地上凉干,等积攒多了后,脱粒。麦收结束时,也能收获几十斤的麦子,过上一个有白面吃的好年。
二表姐夫,脾气很好,活泼,开朗,感觉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虽说长得不是很英俊,但人品好,勤奋。和二表姐还算般配。随着儿子的到来,二表姐做了妈妈,那一年,她19岁。冬天里,家里买不起煤。平原地区,又没有木柴可供取暖。所以,年年冬天,二表姐就会带上儿子来我家长住。帮着妈妈给我们姐弟做棉鞋,棉衣。二表姐心灵手巧是出了名的,就连我们的街坊四邻都知道。她做的棉鞋,不仅外观美,不臃肿,穿在脚上还暖和,柔软,舒适。我们穿着去学校,总是引来小伙伴们的羡慕。
二表姐的儿子——友建,和大妹妹同岁。我放学后的任务,就是照看着他俩。弟弟总是调皮,欺负他们,三岁的友建就一扭一扭的去向妈妈告状。姨姥,姨姥,我小舅舅又打我了,为此,我没少挨妈妈的训斥。
一晃眼,四十年过去了。友建四十二岁就当了爷爷,真是时光如梭啊!
二表姐,姐夫,友建,他们或许没有什么高的学历,但孝道常存心间,一家七口,四代同堂,其乐融融!二表姐家的两个女儿已外嫁他乡,而且个个孝顺,家境殷实。这次,表姐夫没去参加葬礼,真想像不到,那个孩子气十足的表姐夫,做了太爷爷,会是什么样子!呵呵!祝愿他和他的重孙子一起成长吧!
文章评论
来日方长
计划生育,晚婚晚育都是基本国策,需要大家实行。一味多生早生,有限的国土哪能承受?
清风朗月
听燕子讲艳秋的故事,仿佛又回到拾麦穗的年代。
雨荷
看姐姐讲的故事,眼前出现了电视里的场景,有种暖暖的感觉
我从二战硝烟中走来
四十余载恍如梦,耳顺之年落成尘。回首往事君莫笑!多少坎坷伴历程!
偶然
早也早的好处吧!
扶犁桃源
燕姐的名里也有一个秋字?[em]e113[/em]
中庭栀子
燕子家亲戚,一个普通人家的普通故事,读来却是兴味盎然。
天涯云心
侍儿弄孙天伦乐,姊妹情深多温馨。喜欢燕子友温暖的文字,清新,纯净,悠远,本色,深情。
万山飞雪
代代早婚,能多出几辈人了[em]e112[/em]
朋友
祝福你的表姐家和万事兴![em]e179[/em][em]e160[/em]
喜欢兰色的人
详细 喜欢看
糊涂老汉
值得眷恋的深情
我爱我家
小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那种温情很美,很怀旧
远海
二表姐很幸福,日子就是这样过的。
自然轻松
喜欢阅读这样朴实、真实、优雅的散文。